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虚云老和尚的愿行

  佛教作为世谛流布,自然也不能置身于外,内则有“脱离现实人生”之谤,外则有“教产助学”之议,当此时,诚所谓“危急存亡之秋”。佛门弟子但以“救教图存”为己任,于理上,开演出契理契机的复兴佛教运动,此为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于行上,则有复兴名蓝古刹、重振禅门道风,此即为虚云老和尚一生心坚行苦、孜孜的菩萨行持。正是虚云老和尚与太虚大师遥相呼应,最终得以挽佛教狂澜于即倒。

  近读净慧法师所编《虚云和尚年谱》、《虚云和尚开示录全编》、《虚云和尚诗偈全编》,得以对虚云老和尚有一全面了解。观《年谱》,可见老和尚一生悲深行苦,但以“愿行”动于当世,所谓“一笠、一拂、一铲、一背架、一衲随身,进山如此,退院也还如此,一切为了常住,不图自己”(印顺法师语);观《开示录》,不离禅门智慧,但最终大多以克尽苦功为期许;观《诗偈》,是老和尚心念的文学化表达。既有“松根聊作枕,睡起自烹茶”的清雅高古的格调,又有“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的悟透禅关的见道之语,更有“一肩担得千斤重,好将归爨济世饥”的慈悲大愿和担当精神。

  禅宗传统农禅并重的风格,以扭转禅门流弊(见《虚云和尚年谱》)。其禅观、苦行、操守,冠绝当世,为世人所推崇,正以其特立独行,回应了当时对佛教的诸多质疑。试想,徒以口舌之辩,安能得此大名,而为社会大众尊仰与钦敬?何能成就在乱世护持佛教的大功德?

  佛教的风范,这与书生坐而论道之旨趣当然大相径庭。设若纯粹以出离为目的,岂非自了汉?又如何彰显大乘菩萨的伟大胸怀?正所谓“者个如如常不动,清浊原来是道场”,世出世间不离,禅慧不限于禅堂,更在于济世度生的实践。禅门中人对于真谛的领悟但是一如,禅慧与悲行,又何尝有二呢?老和尚奔波于世事,更注重于慈悲愿行,不过是“问渠何故寻烦恼,担子加肩未敢休”罢了!

  生活禅,也是出于深切愿行,积极探索适应时代的佛教形式,这与老和尚可谓是一脉相承的。他编这三本书,正是为了彰显老和尚弘扬佛法的慈悲愿行。三本书应该结合在一起比对阅读,读《开示录》,知晓老和尚禅慧;观《年谱》,知晓老和尚苦行、操守;读《诗偈》,则直接面对老和尚的心路,由此对老和尚的苦心孤诣,也定能明了。

  菩萨示现之说,老和尚岂非以其身、其行而阐释佛法深慈大愿者?老和尚圆寂之前曾对其弟子交代说:“今问我最后语,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 (见《虚云和尚年谱》)可见老和尚一生之所系念。

  唯出家人能本色,虚云老和尚当之无愧!(来源:中国宗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