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遗文
1999年10月,惠承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邀请,中国国家图书馆委派,访新两月,重点调查狮城佛教文献出版物。行前,拜别恩师净慧法师,恩师嘱以闲暇时参访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特别提到居士林图书馆环境优雅,资料丰富,大可增长学识。笔者谨遵师嘱,常常整天泡在居士林图书馆,获益良多,特别是发现虚云老和尚数篇遗文,如获至宝,特整理出来,共诸同好。在调查狮城佛教文献期间,曾得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华文服务处李金菊女士、《南洋佛教》编辑顾问能度法师、主编贤通法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隆振法师的多方帮助。谨致谢意。
一、星洲居士林①廿五周年法语
己亥六月,转道②弟子广义③以书来言,星洲居士林将举行廿五周年纪念,乞云一言。云老且病,境、缘、身、心均不堪任,惟念该林为转道法师与李居士俊承④创建,转道与予有同参因缘,李居士夙有护法团之谊。星洲居士林经廿五年之发扬光大,以有今日,云又乌得无一言哉!
夫道本无言,言即乖道,而何以三藏十二部灵文光辉宇宙,千七百则公案信古传今?盖当机说法,因言显道耳!今之学者务多知见,转为法缚。昔临济祖师于三顿棒后,始悟得“佛法无多子”,此甘苦之言也。
云今亦以“无多子”贡献诸君,试于诸经中,如《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楞严经》“歇即菩提”,《圆觉经》“诸幻皆灭,非幻不灭”,《弥陀经》“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二句,或于公案中取一则语录,精研覃思,至于用力之力,一旦豁然,道在是矣。四大海水,皆同此味,一滴净蜜,中边皆甜,与诸君共之。
星洲居士林创建二十五年矣,回溯转道与李居士创始之艰,转法轮于异域,流芳誉于南洲,立卓然不拔之基,树弘法不朽之业,岂易易哉!二十五年光阴,苏东坡词云:“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录自1965年《佛教居士林银禧纪念特刊》)
二、1942年南华禅七法语
参“禅”要下死力去参才有“禅”,学“教”也认真地学,才能通达“教”理。我每每看到有些参禅的人,高兴时盘上腿参一下,不高兴时,又把腿放下,绝像“打摆子”(疟疾)一样,勿(忽)冷勿(忽)热,时松时紧,像那样参“禅”,就算有所得,也不过得个树枝上的“蝉”。学“教”的人也是这样,心血来潮时,连肚皮里饥渴都不知道,忘寝忘餐,鼓起精神一天到晚在书里面啃。懒劲一发作,就把经书扔在床上当枕头,有时置之高阁,让它去生虫。紧时,连撒尿放屁都不管,恨不得马上悟入佛之知见;松的时候,像似隔夜的一根“油条”。那样学“教”,即或学上十年八载,能说会道,也不过是学得像鸡子“叫”罢了。
(录自1981年《春秋别集》/乐观/台北常乐寺)
三、示岑学吕居士
岑学吕老居士避倭乳源云门大觉寺,亲近虚云老和尚月余,寻徙连县,将别,叩请开示法要。云公笑曰:“檀越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胸中佛法撑破肚皮,此时如盲人双目得明,路途已见,惟在自行。自若不行,谁负还家?"
岑公悚然礼拜,驰书告瑛⑤,瑛曰:“善哉!云公这话,可谓一箭射一群!”
(录自1963年《葛藤集拾遗》/融熙/马来亚佛学社)
四、覆(复)雪筠居士函
雪筠老居士慧鉴:
汪宽谔居士转来《辟湛愚“心灯录”》大作一篇,展阅之下,痛快何似!该录瞎人眼目,衲向不许学人阅读者。今居士为文辟之,加惠后学,护持正法,实非浅鲜也,佩甚感甚!然文内对于古德各公案,及祖师棒喝等等,请勿加注,免蹈湛愚覆辙,是所至盼!
耑复并候慧安
衲虚云合十
元月初七日
(录自1963年《葛藤集拾遗》/融熙/马来亚佛学社)
五、致融熙法师函(1955.5.25乙未年四月初四日)
融熙法师慧鉴:
惠赠佳作《葛藤集》及《佛教与禅宗》等书均收讫,谢甚!朽因老病销磨,精力疲罢,未能细读,加阅一过,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内中惟关于《华严经》及净因禅师二文稍欠妥善,宜事删改。兹寄上质疑⑥书一册,系马观源居士致书印光、谛闲二法师质疑,请试为详阅,得失臧否,请为评旦,是盼此候。
法喜
幻游合十
四月初四日
(录自《无相颂讲话》/融熙/圆音学社/1955年)
六、致融熙法师函
融熙贤契如晤:
接《无相颂讲话》,勉睁老眼,细读一过,喜贤契用心恰恰,法雨瀼!因题“得旨归宗”四字为出版庆。文中“道本无偶”义同“不与万法为侣”,但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界之内无孤单法,这层也要顾到,其义始周,且无偶与不侣亦不全同。余文圆摄祖意,无可议者。望早付刊,普利有情!原稿留寺,给后进传阅。云居建造日逼繁忙,闻贤契弘法无寸晷暇,云遽壮伏枥之心,现正患河鱼之疾,犹勉力监工,为此破砂盆,不惜臭皮袋。愿与贤契共勉之!专复,顺祝。
宽贤之《欲海回狂》一册已收到。
法乐!
老朽虚云合十
乙未六月十七日
(录自《无相颂讲话》/融熙/圆音学社/1955年)
七、致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函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各大居士慧鉴:
惠书诵悉,承惠赠修建寺宇功德港币伍百元,刻已由志莲净苑宽慧师转寄来山,如数收到,谢甚。山中现正筹塑佛像,功德殊胜,因缘罕遇,敬希居士等随缘乐助,共襄盛举,园(圆)满无上菩提。
此候
法喜
虚云合十
八月初四日
注释:
①星洲居士林:创立于1934年,初期林友百余人,多为社会商学界知名人士,现在林友达万余人,为新加坡影响最大的佛教团体,在弘法、修持、慈济、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得社会各界称许。
②转道:法师讳清海,福建南安桐林乡人,俗姓黄,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九礼喜修禅师出家,1913年赴新加坡弘法,创建普陀寺、普觉禅寺。1928年新加坡中华佛教会创立,公推为会长。1934年与李俊承等组织新加坡佛教居士林。1943年示寂,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三,戒腊五十一。
③广义:字照圆,号昙昕,福建南安人,俗姓李。年十二,因读罗状元诗及志公禅师劝世文,有感,发心奉佛。次年,礼东林瑞梁和尚出家,后受具足戒于泉州大开元寺转道老和尚,曾亲近太虚、弘一大师。1949赴新加坡弘法,担任居士林导师。
④李俊承:字慧觉,号觉园,福建永春人,世为望族。奉父命经商于新加坡,为新加坡商界巨擘,公推为侨团领袖。晚年潜心学佛,深得三昧之旨。一生辟地建寺,多有建树,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
⑤汤瑛:字雪筠,广东番禺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少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番禺小学校长。1911年迁为教育厅视学官。1920年,广州佛教阅经社成立,常随社友习禅观,暇则互相叩击,机辩纵横,人莫能屈。又在六榕寺组建六一佛学研究会,常集缁素探讨胜义。抗战时,在广东北部服役,得亲炙虚云老和尚于南华寺,皈依为门下弟子,法号宽筠,与闻玄奥。曾创《圆音月刊社》,举虚云老和尚为社长,自任编辑。1951年礼荃湾竹林禅院融秋法师剃度,号融熙,次年礼大屿山灵隐寺灵溪法师受具足戒。1954年浮海赴新加坡,常往返新加坡、吉隆坡间,随机说法,在吉隆坡创立马来亚佛学研究社。1958年示寂,世寿71。
⑥质疑谛闲《大乘止观述论》及印光《净土决疑论》。(林明珂 整理)
原文摘自:《禅》刊
- 上一篇: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 下一篇:南怀瑾:神通的由来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