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与阳光

  乞丐与阳光

  文/释本性

  日前,观音诞。

  禅门顿开,万千信者,络绎不绝而来。

  步出禅悦斋,过铁佛殿,下到药师殿,到了山门。

  山门外,道路两旁,卖花的,卖果的,卖香的,卖工艺品的,卖青菜的,卖鞋与布的,仿如一个新兴市场。

  此间,还有叫唱的乞丐,或坐、或站、或趴、或伏卧,不同的是性别、年纪,同的是满脸的沧桑。

  看到他们,忽然,我想到了自己——

  我写文章或署名时,常用比丘本性。这比丘,是梵文bhikkhu的音译,其意,土称乞丐,雅称乞士。乞什么,上乞佛法,下乞俗食。乞法为入道解脱,乞食为资身活命。在佛陀时代,僧人不事劳作,不作炊饮,乞食为生,一心为法。在佛教《大智度论》中,就有说:云何曰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为乞士。

  我想,乞丐与乞士,本无不同,山门内的和山门外的,都一样,都是乞,没有贵贱。乞丐与乞士之间,乞丐与乞丐之间,乞士与乞士之间,如有不同,在于他们的乞之格,或叫 “乞丐格”或叫 “乞士格”。有的乞的失了操守,而有的却乞的保有品格。

  有人告诉我说,西藏街头有位乞丐,向人乞讨1毛钱,诗人于坚给了他1元钱,这乞丐便找了诗人皱巴巴的零钱9角,然后,谢谢一声,淡然而去,倒是让于坚不知所措。

  是的,人生确应如此,即便身为乞丐,也应有所求,有所不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取弃有方,得舍有度,

  近日,广东佛山2岁女婴悦悦,连被两车碾过,司机皆逃逸,18路人,视而不见,就从被碾女婴身旁逍遥而过。惟58岁拾荒阿婆陈贤妹,出手相救。事后,感其义举,佛山市有关部门奖励2万元人民币予陈姓阿婆。而贫苦困窘至拾破烂的陈阿婆,却再三婉拒奖励,说“只是做了一件平常事”,说“这不是我自己挣的钱,我拿了心里不踏实”。后来,实在推迟不掉,又表示:把奖金捐给女婴悦悦看病。

  拾破烂,虽非乞丐,但几近了。但拾破烂的陈贤妹,却有超出拾破烂者甚至那2司机及18路人的操守与品格,实在令我感慨万端与敬佩不已。

  比丘们啊,靠佛陀大树之荫,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大家一定不要忘了,口张大小要有方,手伸长短要有度。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口张大,手伸长,如何咽吞?如何消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这话,没有听说过吗?

  以另一乞丐的故事,作为本小文结尾吧——

  一乞丐于墙角悠坐着,一善人见之,起怜悯之心,走过去,准备施舍金钱与食物给乞丐。乞丐感谢善人的好心,但乞丐婉拒了善人的施舍,并客气地对善人说:请您让开一些可以吗?因为,您挡住了我的光线,我需要阳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