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表现特殊方式
禅表现特殊方式
白云老禅师著作
禅师说净土
问:「禅师说净土,是否禅净双修?」
答:「不是。」
问:「禅师习禅,怎解净土?」
答:「你认为谁解?」
谓:「净土行者。」
云:「净土是佛法么?」
谓:「当然是!」
云:「禅师同是弘法之人!」
谓:「没有修持,如何得解?」
云:「如何修持?」
谓:「依于经论!」
云:「经论是理,得往生法,依法行持,是为行者;若不识理,法无所出。」
谓:「不是行者,怎解往生?」
云:「净土行者解么?」
谓:「依经论即解!」
云:「禅师熟知经论时如何?」
谓:「禅法禁忌文字!」
云:「师不禁忌文字!」
谓:「无有是处!」
云:「你忘了禅通三藏!」
学佛求快乐
问:「为什么要学佛?」
答:「为了追求快乐。」
问:「能快乐么?」
答:「吸取了智慧之后!」
问:「智慧在那里?」
答:「于事理迷惑之中,得觉悟迷惑之所在!」
问:「如此就快乐了么?」
答:「苦之解脱,智之圆具,必须是得到了的!」
问:「有谁不快乐?」
答:「你快乐么?!」
语默不是无言
风穴透机云: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开;何者语默涉离微?
对曰:
一念尽三千 剎那有空间
语默涵粗细 天籁显因缘
问:「因缘不和合时如何?」
答:「谁为之和合?」
问:「与语默何关?」
答:「风本无声,大地绝情!」
问:「语音何来?」
答:「说什么?」
问:「我说语音何来?」
答:「自汝处来!」
脚步踩不出时光
有客来访,探求禅宗法要;适巧,客厅茶几上,设有一瓶塑胶珠花。
问:「这不是花!摆着何用?」
答:「摆着不一定是什么!」
问:「瓶中供什么?」
答:「酒!」
问:「怎么说?」
答:「是酒器!」
问:「珠花插在酒器中,不伦不类,您的用意何在?」
答:「没有脚印的时光!」
问:「岂不是无情胜有情么?」
答:「脚步踩不出时光!」
无情歌手
问:「何谓无情歌手?」
答:「风起千层浪,相继恋沙滩!」
问:「什么是歌词?」
答:「七情,六欲,八风!」
问:「既是无情,何唱有情?」
答:「性无情,相有情!」
问:「什么是旋律?」
答:「天籁和地韵。」
问:「什么是音符?」
答:「众生的分别心!」
问:「表征的是什么?」
答:「相应者即是!」
问:「蕴藏的又是什么?」
答:「要什么,有什么!」
无心画家
问:「何谓无心画家?」
答:「晨光着霞色,日暮染黄昏!」
问:「有着有染,怎说无心?」
答:「不识太虚,自生着染!」
问:「谁生识心?」
答:「见者是,无见不识!」
问:「是谁见?」
答:「不是画家!」
问:「为何着染于太虚?」
答:「展示众生之前!」
问:「为何而画?画的是什么?」
答:「为声色而画,画的是声色!」
问:「含蕴了些什么?」
答:「剎那!」
问:「生命的现象?」
答:「人生的旅程!」
问:「不过是识心的分别而已!」
答:「有不分别的识心么?」
寒彻心身方始壮
问:「如何是心?」
答:「非佛之时!」
问:「如何是佛?」
答:「即心之时!」
问:「如何是众生?」
答:「住心远佛之时!」
谓:「毕竟如何肯定?」
云:「不是春花争妍!」
谓:「没有方便?」
云:「但见夏荷结莲!」
谓:「结后如何?」
云:「东篱秋菊婀娜!」
谓:「如何历练?」
云:「雪里寒梅怒放!」
啼血者
疑:「杜鹃因何啼血?」
释:「君不见漫山映红么?!」
问:「是悲?亦喜?」
答:「悲者自悲,喜亦自喜!」
问:「鸟原本无心呀!」
答:「若无心,啼做甚?」
问:「是何情识?」
答:「血是红时红不喜!」
问:「毕竟是什么?」
答:「贱不是溅!」
陈年酒香
有人与山僧辩电风扇事。
「是扇凉?还是风凉?」
「是仁者心凉!」
「检拾古人牙慧!」
「识得陈年酒香?」
「酿者是谁?」
「未酿之前是古人,已酿之后是山僧!」
「那其间又是谁?」
「酿者!」
梨山名产
有某学者函约晤谈,来山时,带了一篓梨山名产,嘱咐侍者,是供养山僧的;然后进入客堂,与山僧合十招呼,分宾主坐下。
学者首先声明不侍客套,作方便谈:
山僧默然不答,学者复问:
「如果自杀,又将如何?」
山僧仍旧沉默不语,学者再问:
「禅师不语,必有含意,透些消息如何?」
山僧淡然一笑,不做正面回答,擎起茶杯,邀彼同饮,然后说道:
「这不是冻顶的,凑合些。」
学者闻言,稍作沉思,然后说道:
「禅师境界虽高,但不免着相之嫌!」
山僧莞尔,放下茶杯说:
「总归是梨山名产啊!」
学者顿有所感,面露尴尬。
问取是非者
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无门曰:若向这里见得,参学事毕。
问:「非原本是是?」
答:「不是!」
问:「因非有是?」
答:「不是!」
问:「无非何来是?」
答:「不是!」
问:「是什么?」
答:「非心纔是非佛!」
问:「何异于是心是佛?」
答:「佛不是心!」
问:「心是佛么?」
答:「三个不是?!」
问:「何以故?」
答:「水中是月!」
问:「有何交涉?」
答:「辨取水月是!」
问:「辨取的是什么?」
答:「问取是非者!」
倩女离魂
五祖忍禅师问僧: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问:「如何是倩女?」
答:「王宙的情识作用!」
问:「如何是离魂?」
答:「张镒别字使阴谋!」
问:「真底在那里?」
答:「未离魂觅处!」
问:「离后如何?」
答:「问取宙郎!」
问:「何不问倩女?」
答:「金石本无情!」
是风非风
有仁者来访,问起参禅之道,山僧例喻:
问:「这是什么?」
山僧指着电风扇说,同时强调,不可说是科技下的产物,不可说是物质的组合体,不可说是电风扇,却也不可否认了电风扇;说说看,是什么?良久,山僧代答云:
「是风非风!」
仁者闻言思虑良久,追问:
「要是收录音机呢?」
山僧听了,凝神瞪目,严肃地说:
「生命脚步的痕迹!」
仁者似有疑惑,询问道:
「谁的生命?」
山僧为询问者稍感失望,不禁提高声调,凝视着说:
「谁在问话?谁在说话?」
仁者生起不服之心,毫不思索地说:
「我在问,您在说,清楚明朗!」
「我是谁?你是谁?可曾清楚?」
「这──」
「离于生命么?」
「不,当然不离!」
「那你疑什么来着?」
「收录音机有生命吗?」
「有什么呢?」
「有声音!」
「什么声音?」
「节目内容!」
「收录音机自身有节目么?」
「没有!」
「有什么?」
仁者听了,心生震惊,意念电转,随即应声道:
「是声非声!」
茶饼无分
问:「如何是云门茶?」
答:「女儿!」
问:「如何是云门饼?」
答:「儿媳!」
问:「如何体取?」
答:「是爹,是公公!」
问:「可有方便?」
答:「姑婆讨人嫌!」
问:「令人难解,但望明示。」
答:「喝茶的不一定吃饭,吃饭的少不了喝茶!」
问:「茶饼之外如何?」
答:「人上人下!」
问:「以何为标的?」
答:「道外无人踪!」
问:「道上少不了轮回?」
答:「是女儿?是儿媳?自然分明!」
问:「未婚时如何?」
答:「茶饼无分!」
长不是留
山僧今年六十八岁,立愿禁足,现头陀相,远诸俗事;一日有客来访,稍叙佛法,客忽然提出质疑,问:
「头陀相苦,为何欲留须发?」
山僧捋须微笑道:
「无有须发,何来须发自落!」
客不以为然,复询道:
「长不是落呀!」
山僧举起拂子,摇了摇说:
「既知是长,又怎言其留?!」
客默然,摇摇头,擎茶饮用。
山僧喟然叹道:
「口不渴,用茶何益?!」
客顿有所感,随即礼谢。
拂尘者也
举起拂尘问:「是什么?」
谓: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谓: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谓:
菩提树中树
心镜台上台
从来物不物
感惹费疑猜
然虽如是,毕竟是什么?
对曰:拂尘!
咕咕钟
有人问:壁上时钟是机械,是木头,为何做鸟叫?请教:那是造物者的杰作?抑或是科学家的智慧?这是佛法中的,一切诸法,因缘和合而生?
释:「全是功臣!」
疑:「岂非太过笼统了么?」
谓:造物者造物。
科学家发明。
万法缘聚缘散。
问:「没有方便?」
答:「咕咕钟!」
问:「离于钟时如何?」
答:「总归是时间!」
何来面目
一日,有客来山,求示本来面目。
山僧指着几上茶具,一件一件询问,来客老实应对,云:
茶杯、茶壶、茶盘。
山僧摇首不肯。
问:「是什么呢?」
答:「无水之茶!」
问:「于意云何?」
答:「渴亦不识,何来面目!」
问:「识后如何?」
答:「装饰之物!」
行的层次
问:「行有层次吗?」
答:「行什么?」
问:「行于禅道,以至教观!」
答:「行乃身口意的造作,或者说,内心的趣向于外境的相应,举凡一切有为悉皆是行的范畴;当然,行是有层次的。」
问:「面貌如何?」
答:「于体,现之性,于相,现之法,于境,现之意,于用,现之功!」
问:「层次之外?」
答:「儿画,画画,非画!」
问:「如何是儿画?」
答:「色彩加点,加线,组合成面。」
问:「如何是画画?」
答:「色调,排列,组合,满足欲望。」
问:「如何是非画?」
答:「自然的溶和,意境的涵蕴。」
如何活得更好
有客来山探访,提出了生脱死事业的问题,征询山僧意见。
问:「不了生,如何脱死?」
答:「为什么欲了生?」
问:「为了解脱死,不是么?」
答:「了不是肯定,死仍然是相对!」
问:「既然能了,怎么不是肯定?」
答:「如果能了,又何必求解脱?」
问:「不能了吗?」
答:「但问为什么!」
问:「了生脱死,不是吗?」
答:「仍在兜圈子!」
问:「禅师以为如何?」
答:「如何活得更好!」
本无新鲜
假日,女儿代替妈妈买菜,特别嘱咐要买鱼;归来,妈妈唠叨鱼不够新鲜,小弟听了,走近妈妈说:
「妈!多加些味素不就鲜了吗?!」
疑:「果真就鲜了么?」
问:「有不鲜的吗?」
答:「当然有!」
问:「试举看!」
答:「市场,摊贩!」
问:「鱼会走路吗?」
答:「会游!」
问:「游时如何?」
答:「理所当然的事!」
释:不是新鲜事,为何问鱼鲜?!
不为椒辣
有人说山僧,吃饭喜辣椒,固然为了下饭,却仍不免执着之嫌,未及自在之境。
山僧对曰:
「不为辣椒,下饭做甚?」
来者闻言,面显微愠,复曰:
「不图下饭,食辣为啥?」
山僧听了,从茶几上的糖果盒中,取出一颗来,问道:
「这是一颗糖?」
「是!」
「糖是甜味对吗?」
「是的。」
「当你食时,是糖?是甜?」
「糖与甜俱食。」
「是什么味?」
「当然是甜味!」
「毕竟是什么?」
来者省然,莞尔礼谢。
不只是老师
一日,讲堂授课,山僧指着黑板问:
「这是什么?」
良久,代答云:
「徒有文采!」
生问:「您说呢?」
僧答:「己逾六十寒暑!」
良久,山僧自云:
「不只是老师!」
复次,山僧自云:
「这里少了一些什么?」
良久,代答云:
「谁在天华乱坠?!」
一窍不通
有自称已得觉悟者来访,一阵寒喧后,来访者提出要求,盼与问答,山僧欣然应许。
问:「您老住相否?」
答:「住!」
问:「您老阅经否?」
答:「阅!」
问:「您老参禅否?」
答:「参!」
问:「您老念佛否?」
答:「念!」
问:「您老修密否?」
答:「修!」
问:「您老事教否?」
答:「事!」
问:「您老拜经否?」
答:「拜!」
问:「您老礼佛否?」
答:「礼!」
问:「您老弘法否?」
答:「弘!」
谓:「这么说,您老是通家?」
云:「十窍通了九窍!」
问:「怎么说?」
答:「你说呢?!」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