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心经注解》五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五】
阅读人、当生大欢喜心、当生大勇猛心、当生速进心、当生无退转心、当生无休息心、倘再进步、其乐之言、无可言、其乐之书、无可书、而不是、常乐我净者、弗可能也。参者、勿可辜负、老僧、唇干而舌苦、至诚之言者、能如是者、吾与汝等幸也。若问。再进步者、何也。答。无我相。而生其心也。复问、生何心耶。答、生无我相之心。
兜率陀天者、其天无界、亦无边止、与虚空等、其天境界、以及名号、有同有异、同异各各、各有名号、无穷无竭、无可衡量、与计算者。何者、虚空无尽、此天亦复无穷也。如太上老、如堯、舜、禹、如天主天、如孔夫子等、以及、现代、气功之主者、诸如是类、无可尽宣。均住兜率天、之天、其天名号、其数无穷、劫尽、亦莫能尽知。其天、诸天界相、散步、於此虚空、之中、无可度量也。惟我禅那、之兜率、加一禅字者、故名为、兜率禅陀天。以此标其誌也。其兜率陀天、其天名号、甚多而广、虽如是多广者、而无有、不包含、在虚空之中也。是故、虚空、如纲绳、诸天如网眼、如来彼岸、如纲举目张也。所谓、彼岸二字、是代替之名号。其实彼岸、就是虚空、虚空就是彼岸。是故、诸天无有、不在彼岸之心中。所谓彼岸者、是诸佛如来、常住之所之地。般若即彼岸之真心也。
波罗蜜多者、即诸佛之实体、真性也。大觉世尊者、即诸佛、如来之大用也。如来彼岸者、是如来真心、本性、妙识、之灵、之所现也。如来彼岸者、是如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之感、之所成也。彼岸者、就是虚空、虚空者、就是彼岸。为何不言、虚空者、是故如来、寄此无为之彼岸、行此无我、之舟航、而使我等、与诸众生、出此爱河、离此贪岸、逃出枷锁、爱恋之乡。如来、寄此假名、而使我等、与诸众生、而有奔逃、所归之所、寄此假名、心有望焉、心有归所、之处也。然而、到彼岸者、其心、亦无处所归、在无处所归之中、无有不是、归心之处也。所谓归心之处者、无为无我、常乐我净也。常乐我净者、真心融融、本性湛湛、妙识莹莹也。
如来者、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三觉者、如来真心、本性、妙识、所成也。成而能用、复能大用者、故名为、大觉世尊也。大觉者、醒也、悟也、彻也、明也、证也、得也。得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所得者、亦无所得相、复无非得相、在无所得相、与无非得相中、其如来觉、无觉无不觉。如来法性身、无身无不身。如来心、无心无不心。如来性、无性无不性。如来识、无识无不识。如来智慧光明、无智慧光明无不智慧光明。如来彼岸、无岸、无不岸。以及、如来、眼耳鼻舍身意、识别等、亦复如是。及如来、见闻知觉等、在无无中、更加一无。所谓、无无无中、无穷无尽、无不周遍、在无不周遍中、其名号、为如来大禅那也。大禅那者、弗悟、弗知、弗证、弗明、弗彻、弗能用也。如是义者、弗可说也、弗可筆也。倘说与筆者、弗为禅也。所谓、说筆如草、自悟、自得、如宝。草宝皆非非、是名、如来禅那也。如来禅那者、无禅无不禅也。。。。。。。
而非凡夫、从日至夜、从夜至日、无有不在、五蕴、六欲、七情、八识、九有、十善、与不善中、其心而生者1、贪2、瞋3、痴4、爱5、取6、欲、七情、八识、九类、十善、十恶中、其心无息、而无止也、故名为凡夫。。。。。。倘能放下。觉也。佛也。世尊者、世间九类、出世诸圣者、皆尊而敬之也。
波罗蜜者1、真心2、到彼岸3、虚空也。三者、一体之用也。
(五)多时者、非一时、二时、三四五时者、是从无始、至今之时也。多时者、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经过多时、方能证此、大道之时。“理性”。
多时者1、非多非少2、非有非无。为多时也。云何意。如。大圆宝镜、当前。谁来、谁现、其意为多、为时也。
其二。大圆宝镜、当前。其人无相、其宝镜中、空空如也。其义为、非多、非少也。其大圆宝镜者、虚空也。佛也。是如来之灵也。是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道也。亦是某某、某觉、真心、觉性、之灵也。阅读者、弗可推他、弗我也、倘不能、领会其义者、何时、才能、悟证、其道义、耶。当深追。大圆宝镜者、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诸相时、是名为、自心、大圆宝镜也。非有、非无者
1、非有者、是非有、诸相、诸妄之时也、是名佛也。
2、非无者、是非无、本觉慧命、之灵也。是名为、大觉世尊如来也。倘再进步时、是非非非也。非多、非少者、是非非非也。非有、非无者、是非非非也。其大圆宝镜、亦复是、非非非之义也。其人、倘彻其义者、其名为悟也。其义希其、自参、自悟、自证而自得。得者何、得其道义也、倘能得其道义者、无无所得相、亦无非得相、更无非得、非非非得相。其义甚浓、倘能参透者、其心即清凉也。复名为、得清凉地、得、清凉地时、亦复、非非非也。非极之时、其名、到彼岸、更无到彼岸相、亦复是、非非非相也。所谓、自参、自悟、自证、自彻、如得、无上之宝。若依赖他人说破者、即是大道、两旁之草也。两旁之草者、其道义甚浓也。
集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1、是观自在、菩萨、修证、悟道、之时。2、是某某、某觉起修、起悟、起证、其道之时也。起者、发起、菩提心时。3、某某、某觉、倘若、能悟、能证其道义者、即是今劫、观自在菩萨、出於世间、在此五浊恶世中、行此、难行、能行、难悟、能悟、难证、其道、而竟证之。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