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二讲
从二十六品呢,基本上全部的金刚经教义,基本上圆满。后面的几品呢,它是一种什么呢,后受用分(从二十七品一直到三十二品,它属于后受用分)也叫果报分,就是,你圆证法身,体证空性的果报,会成个什么结果。因为第二十六分称为什么分呢?法身非相分,已经告诉你,那叫绝对的真理了,也就是讲:什么是究竟最后的东西。佛总结的四句偈嘛:“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佛的境界,就是我们大家对佛都有一个所谓的理解,我们自己学佛的人,自以为是念佛,或者是信佛的人,我们都自诩自己念佛、信佛。不但我们自己说信佛,有很多人他也说自己是信佛的,包括民间的那些人呐,老太婆们呀,他们也说自己信佛,关键是,你知道信佛,你信佛,信哪个佛?那佛还有好多种吗,是的,佛在我们这个意识形态里头,会展现各种各样的形式。每一个层面的众生,他所依止的那种境界,就是他所信的佛。
你要记住这句话:每一种意识层面,社会当中每一个阶层的众生,芸芸众生,他所依止的他那种境界,生存的境界,别管是内在的心灵世界,还是外在的那种生活环境,以及他为之奋斗的,为啥?因为这些东西是他终生要为之奋斗的,那是他依止的佛。你想,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来自于他自己的这两个方面。他人生的经历,生活的状态,通通都来自于此。所以佛在他那种意识境界里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所信奉的,以及所见到的东西。
这要怎么去理解?你比如说,当官的,当官的他信奉的是什么?他信奉的,是要有所谓的志气,要立志做事为别人。所以他这种信条,对他来说其实就是佛陀做法。为啥?因为他就以这种信条而觉悟一切,来对待一切。所谓觉悟一切就是说,以他那种基本信念,来作为他人生之道的原则,是不是?你去想想做官呐,搞政治这些东西。所以他信的佛在哪儿呢?
佛是普遍的真理,佛并没有一定的形态,你说商人,他信的佛是什么?他信的佛就是“唯利是图”,他那个佛,就叫“唯利是图”。你看他做什么事,他就要想到他怎么能赚利益,对不对?是不是以这种意识形态来对待一切?他也叫圆觉,也叫圆满觉悟。没有一件事儿,他不用这种方法来对待。甚至说,说句笑话,这个很聪明的商人对待他的亲人父母,他首先第一点也考虑到价值问题。他会盘算呐,自主不自主他就要盘算,获得了多少利益这些东西。这也叫信佛,他这个佛就叫“唯利是图”。
你去想想这个道理,很有意思的。那学生信的佛是什么?学生当然所信的佛就是“成绩好”啦,老师啊,对吧?那是他的所对境和内心世界嘛!所以我们不要把佛理解成固定的形态,我们信的佛,就是天天坐在那的那个佛吗?他是一种形象,叫形象,而这种形象,他代表着什么?一种力量,一种真理,而这种力量和真理,是遍及在你所有生活境界里头的。
在你的生活境界当中,他是非常非常圆满的,什么叫圆满呢?每一个人,每一个类别的众生,他通通生活在圆满的世界里。你去想吧,没有人说自己过的不自在,对不对?那你说为什么他还有一些受苦的现象呢?因为他觉得这个人生呢,就该这样。他从心里说:嘿嘿,人嘛,就该这样。现在学校有些老师教学生一个观念说什么,人生就该有酸甜苦辣咸。包括苏东坡那些文人骚客,他会去写诗去赞叹人生,去感叹人生。那你说这些人,他信不信佛?他也信佛,他那个佛在哪?他那佛就是他自己的感情世界。你去观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在用这四句话在照验他,你就知道了,人家心里也是佛。
你去想想,你看,“若以色见、音声求我”,首先他信奉这个观念,不是色相吧?他信奉的观念是不是色相?首先不是色相,对不对?“以音声求我”,啥叫“音声求我”?他保证不被音声所动,你想啊,商人嘛,咱就说商人,他那个“唯利是图”的观念他不被音声所动,你怎么求他,他也想办法把那个利润拿回来,就这个道理。而他那个坚固像,真是如金刚一般不坏。商人那个脑袋,看见人家,就得嘎你一刀,宰你一刀。所以人家也叫金刚不坏,这就是“是人行其道,不能见如来”。如果要是说你幡然证悟了,这一切行为无非是正觉如来,你不幡然觉悟,他就是千差万别,他就是千差万别的相,你想是这个道理吧。
你幡然觉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为什么叫佛法呢?一切法都是你觉悟的机缘,都是你去观察本性,观察一切法根本的机缘,而让你成佛的机缘,成立圆满功德的机缘。你不幡然觉悟的时候,那你就活在你这个受局限性,极为局限的生活世界里头,而不能达到圆满。你真正的能够把那些局限,现象界的那种障碍,你真正能够放下的时候,那你达到什么了?达到所谓的“圆满自在”。
“圆满”是指的什么?我们首先要知道“圆”是指的什么,“圆”是指的你的理性观念,你认识的观念遍及一切处,普遍一切诸法相中,那称为“圆”。叫做“大圆镜智”,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就像什么样儿,就像虚空看万物一样,虚空当中无一物可存,一切万物生存在虚空之中。所以虚空对于万物来说,它是了知一切的,但是虚空当中并无一物啊,这就是你们昨天发出的疑问,是不是要证悟空性以后,就成了老年痴呆症了呢?不是那样的,像什么样子呢?空性对一切相来说,就像什么呢?就像我们进到房间里来。你的家庭最有说服力,你就现在不回家,你也知道你家哪儿东西在哪儿放着,对不对?用想么?对了,就是这个感觉,知道吧?空性不代表没有,而是妙有,何谓妙有?它以这个妙观察智而觉一切有境界,所谓空性的一种形象所在,就是空性在我们这个生活现象当中,最基本的一个体现,这是我们要理解的这个方面。
那说我们修行去证入法身,什么叫“法身”?就是说,以这个万法缘起的根本处,作为你生命存在的一个机制,而万法缘起的根本处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所谓的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并不是内在的东西,没有内外之说。所以我们刚才说的,什么叫心灵世界?就是能让你感受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坏。那你能感受一切对吧,并不被这一切所坏呀?像你这感觉,被阴晴圆缺坏掉没有?就是说,你这个心的感觉,今天天晴了,没感觉了,还是天阴了你没感觉了?对不对,你这感觉我问你,缺过没有?就是说,它有没有少一块,有没有?没有吧,这叫“圆”,明白么?你去觉悟这个东西啊!咱说“觉悟”可能有点太专业,说白话点叫什么?你去察觉这个东西,能够觉了一切的这个东西,这是心的作用啊,这叫“圆”。你发现这个“圆”,这是能觉心啊,发现这个“觉心”以后,依这个“圆”去发生你的生命现象,依这个“圆”去延续你的生命现象,这叫“满”。
为什么呢?因为你想,你这个觉性它没有欠缺的地方,你到了一个小屋子里,它充满;你到一个大屋子里,它充满。我问你,你现在去站到空野地里,我问你,你的心满不满?缺过没有?你去站在这个角度去观察一切,去延续你的生命现象,发生你的生命现象,这叫“满”,这叫“满足相”,也叫“具足相”。其实你不去站在你这个角度,你去站在你所谓的人生角度上,你这个作用还照样在,从来不缺过,对不对?你缺过没有?你不可能缺呀,你别管认同它,不认同它,它这个作用是实在的,对不对?它不可能缺呀。那你为什么不省点劲儿,就赞同人家算了嘛,对吧。你就总抱着你那个能觉的心,我执观念,那个东西太微小了,对不对?太受局限。什么叫“我执心”呐?总以这个东西为中心,咱们现在总以他为中心,所以说你这个生活空间,行动的空间,就被它障碍啦。
我们换一个角度活法呢,我们去换到那一个角度去生存呢?我问你,还有没有障碍?就是说,现在这个生命不管它,我们不要管这个生命是不是我们,不要管它啦。我们知道我们那种圆满的心,我们去感觉那个去啊,去以那个为生命机制,换句话说,那个是我们,这个是假的;那个是没有缺陷的,这个是缺陷太多,为啥?你想想你这个心有没有缺陷,你想你这个心,它缺过没有?幸亏你没缺过,要不就叫“缺心眼子”了吗。
那为什么我们不去认识我们这个真正的生命状态呢?我们去把握它,去念念的用这个能想的心,你去感觉它去,不要被这个东西所障碍了。你被这个东西障碍的话,那你的生活空间就被它限碍死了,限制死了。怎么说呢?好比说,现在这个身体在这坐着呢,对不对?但是我的心不光是在这,我的心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遍及宇宙空间的。那为什么我这个东西去不了呢?我们太认为它是真的了。但是你说这个是真实的生命么?这个不是真实的生命,它是一个幻相,就是跟相片一样;那个心是我们真正能感受的啊。
你看,我们好坏的感受,什么高兴啊,不高兴啊,得意洋洋啊,倒霉蛋儿啊,不都是那个心在感觉么?你这个破玩意有啥感觉啊?它好的也得吃啊,不好它也得吃,你看这个家伙光会搅和事儿,是不是?你再倒霉的事儿你还得养它。你看你一生这么辛苦,哎呀辛苦得挣钱啊,劳动啊,上班,为它忙吧?为它忙!要买房子,要买地,要织衣服,它还不买你账,三天给你坏成这样,没有一天消停过。但是你发现你这个心并没有病啊,你这个心呐,其实受累的是你的心呐,对吧?其实捣乱的是这个破玩意儿啊,受累的是自己那个心。哎呀,一会会儿的,你看,它坏了吧?你得担惊受怕,对不对。感冒了,其实感冒是它坏了,到难受时候是它难受,它不难受啊,其实它并不难受,是你心里感觉难受。
你看还不听话,很讨厌。我们那个心呐,没有病过,对不对?为啥说它没病过呢,你病的时候,你这个玩意儿出毛病的时候,它还很清楚,它并不难受啊,只是被它骗了,心啊,被它骗了。认为这是我啊,我得难受啊。这像个什么样的道理一样呢?这是你一个心爱的东西,突然呢,你家儿子很讨人厌很捣蛋,咣!弄坏了,你这时怎么办呢?一定是把儿子坐到那儿好好骂他一顿,好好的训他几句:你个败家子儿你!那你说,它有感觉么?它知道坏了么?它并不知道坏了,只是你那个心啊,认为:哎!这是我的,你给我弄坏了。我们被它骗掉了,是不是?我们被它骗掉了,啊,心疼啊。都上当了吧,天天上这当,上的还多呀,真的!上的还多呀,您说是不是?失去了真正的生命意义了。所以说我们一天活得好累,要干啥呢?要为这个身体打算,打算得周到极了,什么叫周到极了呢?哎呀,一天三餐,三茶六饭不能少啊,辛苦一辈子,买个房给咱住,冬天冷了要添衣,夏天热了要开空调,现在再懒点儿,还得再买个车给咱坐,哎呀,气死俺们了,真麻烦啊。女孩子更麻烦,要长头发啦,三天不洗就坏掉啦,要化妆品买一堆啊,很麻烦。人老了,嫌老了;人年轻时候嫌小了,其实都被它骗到了,真的都被它骗到了。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的智慧,应该怎么样?应该找到真实的生命境界,我们把我们圆满自在无碍的那种生命状态,从现在开始,觉悟到,察觉到自己真正一种生命状态,并非我们现实当中的一种生命状态,这叫觉悟嘛,这叫开悟。
那你有这样的认识以后呢,那你对你那个生命,生命的轨迹,你就能把握主动方向,从而叫你活得更自在。你要明白这道理,你就有办法调整这个东西,换句话说,你能开它,你能驾驭它,你能修理它。就像玩儿电一样,别人不敢玩你敢玩,为什么?你会吗!对吧?你看,怎么就会了呢?你心在那,你把你那个心用上去了,你就会了,所以说你就能够驾驭它。我们为什么驾驭不了这种现象的生命呢?因为我们不懂它,知道吧?
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什么,是为了了解自身的这种现象的生命和真实的那种自我生命状态,你把那两个现象呢,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它和谐起来,和谐发展起来,这就是什么,这种状态就叫“即身成就解脱法”,能听懂这个概念么?这种状态就叫,所谓的“即身成佛”,就是你这个有为现象这个生命状态,跟你那真实的,我刚才所说的那个心灵状态,它两个东西,现象统一了,就是成佛,所谓的“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你让它俩统一起来了,那你不就自在了么?你这个身体,你这种现象的生命,不就成为一种影像了么?
随之而来的就会出现后面所讲的种种境界,如果你这时候你两个东西统一不起来的时候,两个现象啊,这两个是相对的时候,你没办法统一,所以说呢,它就会成为一种相克制的状态,就是说互相克制的状态,就是说这个有为的现象会压制你的这个真实的生命,不能健康正常的运行。所以你这时候呢,这时候你需要怎么办?需要所谓的修行,把我们这个现象的轨迹,行为轨迹,去改变。因为你那个真实的生命状态里头,它是能给你这个现象的生命,以最好、最原始、最健康的生命的能源。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福气从哪儿来?你的福气就从你这个圆满的心灵世界里发生出来,怎么就能发生福气了?用你这个有为的现象这个生命轨迹,去顺应它那个道理,顺应它那种原始的真实的生命轨迹。
那你这个福气,现象生命当中那种健康的现象,健康的因素就会增加,你就显现出来什么呢?你的福报就大,各方面的事儿就顺了。你只是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有这种结果,如果你真正去实践这个道理呢,那你会怎么样,就是即身成佛。实践,什么叫实践?就是我们去训练了。就像你们玩电一样,玩那个电,一开始谁也不敢动嘛,你越耍越耍,就耍得自在了。但是你为什么还没有达到最圆满的状态,什么叫圆满状态?你什么电都敢摸,为啥呢?因为你有一个障碍啊,这个东西(指我们的身体)还在这儿呢,对吧?就跟那天我跟你们说那个开车的道理不一样么,你这开车的技术学的很利索,很好了,很熟练的时候,那你可能什么车都敢开,但是一旦现在出一回事儿,好,行了,那你基本上可以说,什么车都不敢开了。为什么?它有障碍,不圆满。
所以世间法当中呢,障碍是什么,就是你的极限,能承能受的极限性。一旦触及到你的极限性的时候,你所有的学来的东西,意识心思维来的东西,如幻的影像,它通通都会消灭掉,就是说,没有了。所以说为什么学来的东西,不牢靠。包括学修成佛,也是不牢靠的。所以说我们要清楚这个观念。
那我们的法身的境界,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说绝对有的境界是个什么样的境界呢?它那个法身境界里,一切现象,记住啊!一切生命的现象,是什么?是无断无灭,或者说叫“不生不灭”的。你看到一个很美丽的东西,啊!这么美丽的东西,不会消失。那就是:常乐我净。你也不会老,心经就告诉你“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嘛。它就讲“无断无灭”,就是不“不生不灭”,何谓“不生”呢?你没有因为现象而去改变你的信念,知道吗?改变你的一种观念,没有因为现象的发生,而让你的一种观念改变,这叫“无生”;这里讲的“无断”是什么呢?“无断”它就告诉你是:不要跟境界脱轨。因为你一旦升起一种想法,或者说一种行为的时候,形成一种行为现行的时候,它对你的这种法性,是一种断,知道吗?一旦形成一种现象行为,它这种现象行为,跟你那个佛性,是分离的,是相对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的,我问你,你们都有孩子吧?你认为孩子是你的吧?但是我告诉你,你绝对操控不了他,你绝对管不住他,你信不信?是这个道理么?这个孩子,一旦生出来以后,他就跟你是相对的了,明白么?他来自什么?他来自于你,就是说,他那个生命是因为你而缘起的,因为你才有他,但是你并不是他。我们已经成为众生,众生界的现象,并不是佛性。因为你建立“我的”缘起了么,就是我法缘起么,你一切是以我为根本了,以虚妄我执为根本,所以说你就已经偏离了法性。
就像孩子生出来一样,他跟你就是两回事了。但是其性相同,也就是说,怎么其性相同咧?其根本是相同的啊,因为啥,因为他还是你的孩子,其本质是相同的,这个听得懂么?本质上都是人嘛!那叫本质嘛,你不能说你孩子生出来就不是人了么,本质不会变,只是相法已经发生变化。而这相法是什么?相法它就有生灭呀,所以它就成为什么?它就成为“有断”了,跟这个佛性是断离开的,它不是“无断”的,知道吧?它并不是“无断”的。所以说叫什么?叫“有断”,也叫“有生有灭”了,它有生,它就有灭。它正好跟法性的本来功德,跟佛性的本来那种功德正好相违背,知道吧?必然它不是佛性。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就说什么意思呢?佛祖啊,他从他那个绝对解脱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他已经站在绝对解脱的角度,所以说他就问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果你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圆满解脱的生命现象,它是没有所谓具足相可得的。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换句话说,说白了就是说,你认为成佛了,他不一定要具足一切才成佛。这不是前面不是讲了么,“不以具足相故”。是吧?啥叫“具足相”,就是说,你不要认为,它那种具足相或者没有具足相,它这里告诉你说: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你如果认为,有这样一种认识,什么认识呢?圆满解脱的生命状态,它是否有具足那种一切的功德受用咧?你对这个有没有怀疑呢,或者有没有不太清楚呢?或者说你认为他有具足这一切受用的功德,才能成就无上的佛道,这是这一句,他问的。“须菩提!莫作是念。”千万不要这样想,就是说,你不要认为:成佛就一定要具足一切受用,或者不具足一切受用。知道吗?就是不要落在死观念里头。
“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道吧?你不要认为他要具足一切受用,或者不要具足一切受用。知道吧?圆满生命的解脱,跟这个具足的受用和不受用,它是没有关系的。跟刚才我们说的一样,你儿子所有的东西,你儿子所有的那种生命轨迹的现象,跟你的所有的一切生命现象,它本质的宗体是一个,都是生命体,但是它的相法绝对是两回事!你不要认为,你一定要具足你儿子那种,你就叫他爸爸?你也不要认为你儿子偏得要具足你这个,就叫你儿子呀?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果你认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就是说,你认为,圆满成就无上菩提,圆满解脱这个生命状态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说诸法断灭”,就是说,什么都没有了。
就跟我们昨天讲的,认为一成佛了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感觉了?佛就问这句话,“莫作是念!”千万不要这样想啊!千万不要想,人成了佛以后是不是什么都不干了?咱讲那话,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都不用想了?一般好多人认为,什么佛法是空性,空嘛,就啥都没有了,那就叫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千万不要这样认为,“何以故呢?”为什么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真正圆满解脱,发现这个圆满解脱生命道理的人,从来不去毁灭任何所谓的现象存在。你不要说把这个灭了,知道吧?你也不要说你让人谁,生啊、活啊,那个都不对,不说诸法断灭。
你包括好多那些道士们,曾经说,降妖除魔,对不对?他一成仙儿,就把妖精杀死,那不对吧?以后呢,咱就可以批驳那些神婆们,神婆们一说,谁家儿谁家儿招邪了,然后就给你弄一个镇头儿啊,给你弄个符啊,给你弄个啥啊,把人家鬼给镇死啊,都有这事儿,听说过吧?我告诉你,那个就不对!你凭什么去害人家?更可爱的,有时候,有什么事儿呢?你听说过念大悲咒咒人的事儿没?没听说过吧?真有那样儿,“我念大悲咒咒死他呢!”,真有那样儿的事。
好多居士,他学佛啊他也是赶时髦,他并不知道佛法真实的教育。那大悲咒本来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的心咒,那观音菩萨看众生就跟妈妈看孩子一样,哪个妈妈能想把孩子杀死啊?但是真有人就这样去说,也这样修啊!那叫什么?不懂佛法,实在是可怜人啊,没办法。于法不说断灭相,真正的要解脱的人,不要去说我们要毁坏什么东西,也不要说我不干什么事儿了,也不要说我干什么事儿了,知道吧?那个都错误的,不要说,哎!今天我跟那个人不来往了。那你就不叫学佛的人。世间人还懂什么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世间人还懂呢,那何况佛祖呢?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个道理。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不受不贪分”,什么叫不受不贪?我们就说刚才咱说那个心,因为这个第一个,无生无灭,无断无灭,是说我们这个心灵世界,你看我们刚才说那个心的状态,你这个心的状态你能不能把你的心断掉?无断无灭嘛!你能不能把你的心灭了没影儿?能不能?对嘛!这个东西本来是无断无灭的,你凭什么把它灭掉?对不对?它是不必生灭的,它灭不了,你没办法灭。你要灭的话,那佛祖就叫做有生有灭了。所以说这个无断无灭,其实是指的我们的心的特性。
所以我们这个心体的状态就是什么?首先是什么,不断不灭,我们要明白这个东西。其次呢,它的形象啊,它在对一切万法那种作用上,是不断不灭的;它自身受用上是什么呢?是不受不贪的。啥叫不受不贪呢?你说再好的东西,你再喜欢,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放在肚子里,放在你那个心眼儿里,能不能?再好的你能不能放心眼儿里?不能吧。再不好的东西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拿出来,就是说,我不要了!再不好的感觉,能不能?你好和坏你通通都得拿来进来,对不对?你今天碰到一好事儿,哎~挺好的!明天一碰到个倒霉事儿,哎呀,真是气死我了!对吧?这叫什么?其实你这个心是不受不贪的,它为啥,你这个心的本体啊,生命体,它不受任何东西,它不会去感受不会去接受任何东西,那你说能感受能接受的是什么?是你那个我心呐,我执啊,就是认为自己是个真实的,它的感受,知道吧?其实你那个心体啊,并没有感受一切。
你想,我们的心体哪儿有感受啊?你这个身体老了,它感受不感受?它老去了,你心从来不老,对不对?有一句老话儿叫,人老心不老,对吧?人说:老人不省心,小孩不省力儿,是吧?年龄大的人,那个心啊,不省心啊,一天到晚操心,为啥,心有劲儿呀!那个心可有劲儿,一会想到南极,一会想到北极了可能。你看,咱就说,尤其身上不舒服,一变天他就有感觉吧,你就知道,哎呀今天这个太阳肯定不好,你看,一下儿你这个心呐,蹦太阳上去了,关心太阳。一会天下雨啊,你看,天要下雨啊,你有感觉啊,对吧?你看这个天下雨啊,你看,你说你这心一天得照顾多少方面?能查得出来么。它就叫什么,不受不贪。
你想贪什么,好比你喜欢什么,你喜欢钱,很多钱很多钱,我问你,你这心能贪么?你能不能把你那个钱放到你这心眼儿里你拿不出来?我们可以把那一堆钱放到保险柜里锁起来,我告诉你,你千万记住别得痴呆症,你一得痴呆症你准忘了在哪儿放着呢,是不是?因为啥,因为你这个心是不贪的,对吧?是这个道理吧。你说我再拥有多多财富,我告诉你,一句话,你一痴呆症全完。还不说死啊,咱是光得痴呆症完了。
咱说过去的皇帝啊,过去皇帝叫什么?叫富有四海,对吧?富有四海呀!他富的四海都是他的?我问你,他死了以后他埋多大地儿,不就埋那么大块地儿。那秦始皇那个陵多大了吧,高54丈吧,好像是,宽多少丈,反正是挺高的,秦始皇陵啊,其实他那块,我估计啊,他那块占的那地儿,也就差不多咱这屋大,差不了吧,他占不了多大块地儿。而且你看他,耗了那么多人工啊,那就叫胡折腾,折腾人!你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啊,对吧?你说他埋到地里能不臭?能不烂也行呀,他比谁烂得还快着呢!听他们说,人家说,到了平乡都臭的不行了,弄点那个臭鱼烂虾填到那车里头,哦哟,你说可怜不可怜。人家打开靖陵,明朝那嘉靖皇帝,那是万圣至尊呐,九五之尊,又怎么样呢?烂的就剩个头了,浑身那个骨头全烂没了,就剩个头了。那才明朝咧,几百年,那你说那皇帝陵,那里头宝藏出来多少!过去要是人活着,有皮有肉的,戴个金冠呐,哎~很漂亮啊,是吧?你见过骷髅戴金冠么?挖靖陵时候,就一个光脑壳儿,黄金编的,骷髅。还有那汉墓,满城汉墓,那金缕玉衣,是吧?那用玉片切成一片片的,然后拿那金丝穿起来,最后怎么样?光剩金缕玉衣了,连骨头渣儿都没了,那汉朝的。这是很现实的事儿嘛!
你看这人一生,费尽心思,什么争权夺利啦,去经营,什么江山社稷啊,到最后怎么样?一把骨头渣儿也没落下。那佛祖可了不得呀,佛祖是三千年前的人啊,历史人物嘛,是吧?咱们要说嘛,佛祖肯定是历史人物。人家佛祖人家现在可厉害呀,那他一截指头那就值钱了,你想那一截指头啊就值了老银子儿啊!那到现在法门寺,你看,一截指头啊,那金棺呐!纯金打的房子,这么大这么高呀!我问你,你们家子孙,谁舍得给你用金子再把你这骨头再盛起来呀?
所以说那我们修行人怎么样呢?就是说,我们这个心呐,其实是不受不贪的。但是我们往往被这个境界呢,就给迷惑了,被这境界迷惑呀!这个是我的呀,那个是我的呀,其实哪个是你的?你自己孩子自己生的都不是自己的,对不对?你能管到你儿子呀?管不住了吧,一天还想跟你吱嘣吱嘣的,对不对?是啊,实在话儿啊,往往那个当妈的都有一话儿:要知道你这样,当年还不如掐死你!生你干啥!没办法儿啊。你儿子说了没经过我同意你生我了,我还没找你算账呢!还生啥气啊,是吧?咱俩谁找谁算账还不一定呢,对吧。要是找到阎王爷,我还得问问他为啥叫我生你家来呢,我还不同意呢。
这个是我们的心灵世界,我们的心灵世界本来是宁静、安详的,知道吧?偏偏就被那些境界迷惑了。哎呀,要娶妻、要生儿子,生个儿子还高兴点儿,是吧?生个闺女,哎!生个丫头片子。一生儿子,啊!!生儿子好!是吧?我告诉你,好是好,有好,乐极生悲呀!咋叫乐极生悲呢?你看,养个胖小子,好玩儿,是吧?我说别养大,养大就烦你,是不是啊?长大了就头疼啊,你要什么,要上学,要调皮捣蛋,知道吧?三天两头被老师骂,然后呢,上完学要愁工作,愁工作完了你要买房娶媳妇儿,对不对。所以人家的房子准备好了,好几套呀!那还有准备不起的呢,那山里头那家伙三四十成不了婚的多的是,对不对。你说你生儿子,这时候:哎呀,还不如生个闺女好呢!晚了,这就是境地啊,我们成天被这个境界转得五迷三道的,对不对?成天就迷糊啊,一会儿好了,一会儿坏了,弄不清了。
这好坏都是谁弄的?都是自己感召来的,知道吧,这就是佛法。不累?真的不累,累了你早就不干了,你早就自己下岗了。你现在不干得挺带劲儿的?一会收拾房子的,一会儿干啥的。这就叫什么?心呐,其实不是我们的心在贪,是什么?就是我那个自我感觉好像有过啥。你认为你自己有过啥的时候,你就会什么?你就会想办法把这个“有”变出来。对吧?一会儿有病啦,一会儿有好处啦,对吧?有病了,咱说有病了,一说病了,那就着急了。一说有病了,要看病啦,要咋了,对吧?其实你说是你那个心在受么?你的心并不受。你看再病得难受的人,他准能有一样忘不了,什么,他准能睡得着觉,是不是啊?你难受呢难受呢,再难受,哎呀,我难受得一晚上没睡!你看,第二天准睡,是不是?实在不行了,再难受两天,拿安眠药药吃了也照样能睡,对不对?
为什么,你的心还是能不受,知道吧,其实你那心还是能不受。你用你有这个角度你去观察,我们在所有生活的境界当中,其实这个心是清净的,对不对,其实我们心是清净的。并不受这些东西呀,不受不贪嘛。不受呢,你看,佛从哪个角度上告诉我们应该去领受这个心呢?从菩萨修行的角度。菩萨的修行,觉悟真理的人,他的生命轨迹改变的时候,他的生命现象就会改变,改变成什么样呢?经文上讲的很清楚。
我们看经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你看,佛先给你们说的定义,什么定义?如果要是说,觉悟修行,圆满真理的人,这里讲的菩萨是已经要成佛的人了,是已经明白真理的人,知道吧?“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很多很多宝贝,不用理多少,很多很多宝物,来布施啊,知道吧。如果是有人,知一切法无我,这是一种现象,首先有布施的功德,这是一种现象,做好事儿,咱就说做好事儿。“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如果真正的有人能够了知一个什么现象呢?在这一切生活的境界当中,其实是什么?其实是没有人我存在的。我们的生活境界当中,你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你没有,我们从我们的角色就可以看得到。什么角色,你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亲身经历。我跟你说过吧,你跟你儿子那你是当爸爸的,你跟你爸爸呢你是当儿子的,你跟你媳妇儿那是当老头儿的,对不对?你跟老师那是当学生,到底哪个是你?
在这一切的生活境界里,哪个是你?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是一种如幻的,就是说假的,假缘,众缘和合的一种假象,知道吧?众缘和合呀,一种假象。好像说,哎?这不是我呀!你这个是你么?这个并不是你呀。这只是说,现在假定为你,知道吧?就像一个标准来说就是,现在假定,你是XXX,你是XXX,假定的,全都是假定的。什么就换了呢,这个房子一坏,立即就换了,这就是个房子啊。这个道理很简单啊,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也能看得到。就像,你小的时候住的地方,你长大以后住的地方,你死了以后住的地方,这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界,对吧。不同的境地也有不同的称呼啊,小的时候你叫孩子,对不对?别人都称你孩子,你看这孩子,对不对?长大了以后你叫大人,某某某啊,你看XX啊,她在人家家叫XX,在你家就叫XXX他媳妇儿,对吧,那到你不在的话,人家叫XX他妈,对不对。是不是啊,不同时期不同称呼啊。你说到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我存在?它就是众缘和合的假象。
所以我们在某一种境地当中一定要看到这个问题,知道吧。这叫什么,“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呐”!什么叫一切法无我?我们现在这个境地当中,其实自己是不存在的。你说,我们坐在这儿,哎呀,腿麻了!谁腿麻了?哎呀!我腿麻了!行!麻了你就伸开,伸开了一准儿不麻了。你说,那个麻劲儿上哪儿去了?想过没有?你说坐那儿一会儿就麻了,听师父讲话一会儿就麻了,你打三天三夜麻将你也不觉着麻你信吧?打麻将有人干过一天一夜,是吧,有没有说屁股疼啊,腰疼啊?那个精神集中啦,忘了,对吧,那时候就不嫌麻了。等到打完了,晕了,睡觉啊。当个事儿,啊!赢了!输了!那家伙精神啊!对吧?这就是被境界所迷呀。
你想把这个烦恼消灭,记住这个道理:心是不受不贪的。放下、忘掉它,知道吧?忘掉它,怎么忘掉它,你去想佛祖去,想佛法的真理去,这是最正确的方法。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你最喜欢什么,你去干什么,你所有的痛苦,咵~就没了,一下就制住了,所有的烦恼,全部都没了。你比如你最贪钱,最贪财,咱说人一般都贪财,行啊,你烦恼的时候啊,教你个招儿最管用,或者坐在那儿一想:今天呐,谁谁谁给我多少钱啊,谁谁谁给我多少钱啊,可以妄想嘛。或者说你就想:哪天去银行里呀,你看,银行里那么多金库啊,金库里那么多宝贝,可以瞎想的对吧。人瞎想又不犯罪。你实在想不好,实在想不出来了,然后你再想,你恨谁,好比说你特恨人家,人家明天,拿好多好多我喜欢的钱,来向我赔不是,而且我还不要。我告诉你,保证有效果,一下儿你就不烦了,这就是阿Q精神嘛,精神胜利法。
但是你这个里面要建立一个基础,什么基础呢?你要相信,你的心灵真的是清净的,不要染污了你的心灵,不要让粗陋的行为,生命的行为轨迹,来染污你的心灵,那样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所以说,菩萨们呢,做了无量的善事,但是他并不去贪受这些东西。你看,前面的菩萨布施那么多,做了那么多好事,后面这个菩萨呢,他知道,一切法无我而得成于忍。
为什么叫“得成于忍”呢?他能够在这个法相上,法相差异上,诸法的这个现象差异上,生活境界差异上,他就能找着平衡点,知道吧,这叫“得成于忍”。所以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怎么理解,就是说,我们在生活现象的差异上,因为你明白,明白什么?明白这一切都是如幻、暂时的,因为这个道理,因为这种观念,然后你就对现象的差异,生活境界的一种遭遇,你就会产生平衡点,这就是“得成于忍”,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就跟你修行打钩上了,跟你这种现象的生命就钩上了。
这个菩萨呢,就胜前菩萨所做功德,就是说,你能够明白这个真理而得受用的人,你所得到的受用,就比前面那个修布施、给人家好处那个人,受用大,胜前菩萨所做功德。“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因为真正觉悟,成就真理的人,就是说,成就觉悟圆满,解脱生命这个现象的人,他是不会被这所谓的善境界和恶境界所迷惑,这叫不受福德。这个不受不是说好的东西来了我不要,不是那样,那是傻子,菩萨不是傻子。好坏我们不在乎它,知道吧?不是说,好的我不要,坏的我要。
人家说那个不受福德是什么意思呢?是不为善恶境地所动,知道吧?是安住于生命的真实本体现象,这叫不受福德。而并不是说,好东西来了我不要,那是傻子,菩萨不是傻子。但是说,这个不是贪心呐,这个东西好是好,你有缘分得到,但是你不会被它障碍,因缘到的时候,你还会去把它送给有缘人,这就是叫“不受福德”。他既然能不受福德,也就不受罪过,对不对。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呢?为什么叫菩萨不受福德呢?须菩提,佛再给他解释说:“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你所作的这个所谓生命增上的一种善境,你不应该执着它,不应该说:我做了什么什么,那你就错了。不要再加一个所得想,不要背这个思想包袱,这就OK了。好,我们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 上一篇: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一讲
- 下一篇: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三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