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来不思议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们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来不思议事的圆觉法门。请问世尊,一、此大乘教叫什么名字?二、怎样修?怎样持?三、众生修习此法门有什么功德?四、怎样使我护持依此经典修持的人?五、这个教法要流布到什么地方?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此是赞叹此经的功德。是经典所阐述圆觉的法门为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所守护,十方菩萨都以此法门为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本经能令菩萨远离诸幻,彻见法性,所以为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所谓清净眼目,即是不为幻翳所障。
佛所讲的教法分为十二种类,即是十二部经:
⑴契经,音译修多罗,又作长行。佛陀之教说,即一般所说之经。
⑵应颂,音译祇夜,契经里以偈颂重复阐释教法,所以也称为重颂。
⑶记别,音译和伽罗那,又作授记。佛陀对众弟子未来世之证言。
⑷讽颂,音译伽陀,全部以颂文诵出教义,所以也称为孤起。
⑸自说,音译优陀那,佛未问而自说之教法。
⑺譬喻,音译阿波陀那,以譬喻宣说法义。
⑻本事,音译伊帝曰多伽,记载佛与弟子前生之行谊。
⑼本生,音译阇陀伽,记载佛前生修行之种种大悲行。
⑽方广,音译毗佛略,宣说广大深奥之教义。
⑾希法,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记载佛及弟子希有之事。
⑿论议,音译优波提舍,记载佛论议抉择分别诸法法义。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此节正答“名字何等”之问。佛宣说是经有五个名字:
一、《大方广圆觉陀罗尼》
二、《修多罗了义》
三、《秘密王三昧》
四、《如来决定境界》
五、《如来藏自性差别》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此节先答“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之问。是经纯粹在讲如来的境界,如此甚深秘密境界,只有佛才能够完全彻底宣说。如果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法门修行,渐次增进,最终会达到佛的境界——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节正答“云何奉持”之问。是经的真正教义是属于顿教大乘。在佛法中之所以分大乘、小乘,是因为众生的根机,有些人想要自己解脱,就是小乘;有些人除了要自己解脱,还要度化众生,就是大乘。除了大小乘的区别以外,还有顿教、渐教的分别。所谓顿教,是很快开悟的教法;渐教是依次第逐渐开悟的教法。此圆觉法门是属于大乘顿教的教法,顿根基的众生从此立刻得到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也能够含摄其他渐修的众生。譬如大海不让小流,百川所归,乃至一切蚊虻及阿修罗等任何众生,饮其水者皆得充满。比喻无论何等根基的众生依教修习,都能够得益。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此节正答“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之问。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的名字,乃至此经中的一句佛法。假使有人能够教导百恒河沙众生证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依此了义经分别解说半偈文句。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此节正答“云何使我护持经人”之问。如果有人闻此经名称,即能生信心,不会疑惑,当知此人福德和智慧俱多,不止于一佛二佛所种诸福德和智慧,于宿世之中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已种诸善根,才能够听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应当护持末世的这些修行人,不要让恶魔及诸外道恼乱其身心,致令修行人退失道心,屈伏于恶魔外道。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佛经中说到有一些很有威神力的鬼神,发愿护持佛法,称为金刚护法,也称为金刚力士。佛经中有记载,提婆达多要害佛,从山上推一块大石头下来,当时一位护法金刚力士,把那块石头打歪一边,使石头没打中佛。密教经典说佛菩萨现愤怒相为度刚强难教化的众生,密宗把这类愤怒的佛菩萨化身称为金刚。在大乘经典常说,佛的眷属有天龙鬼神八部,及诸天王、梵王等都是菩萨,这些菩萨也在圆觉法会中。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青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如果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够修持此大乘圆觉法门者,我当守护,有如保护我的眼目,乃至寺院道场以及修行处所,我们这些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不令恶魔外道恼乱,不令修行人退转。其家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稳,心不退转。”
尔时,色界初禅天的天王——大梵王,我们居住的世间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二十八天王是指以上二十八天的天主,因为大梵王以上诸天是互不往来的个人定中世界,无臣民也就无王,自己就是该天界唯一的天主。须弥山王是指忉利天主帝释,居须弥山顶,所以叫做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是指保护国家的鬼神,四大天王中的一个天王,也叫做护国天王。这些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也守护是持经人,常令安稳,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尔时,有大力厌魅鬼王名吉槃茶,也叫做鸠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也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一由旬”是四十里。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里所说的八部眷属,是佛的八部眷属,不是四大天王所统领的八部鬼神。四大天王所统领天龙八部鬼神是:东方持国天王领乾闼婆(乐神)、毗舍阇(啖精气鬼),南方增长天王领鸠槃荼(厌魅鬼)、薜荔多(饿鬼),西方广目天王领龙(天龙守天宫,海龙住大海兴雨,地龙住江河,伏藏龙守伏藏)、富单那(臭饿鬼或主热病鬼),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领夜叉(勇健鬼,有地、虚空、天三种)、罗刹(捷疾鬼)。这些鬼神是凡夫不是菩萨,只能在四天王天与人间活动。佛威德所度化的天龙鬼神八部眷属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非天)、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顶有角的非人)、摩侯罗伽(大蟒神),住于诸佛之受用土,能处处应化度众生,是护持佛及佛法的菩萨。梵王即色界初禅天主,梵王以上无天王,所以此处的诸天王是指欲界诸天王。梵王是初禅天的第三天天主,自以为是世界主;从梵王以上的二禅天开始的天人,开始进入无觉无观,互无往来而无王可作,所以说梵王以上无天王。
佛说此经已,在会诸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终
-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 下一篇:何谓普贤十大愿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