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今天晚上是“志工感恩餐会”。于岁末的今晚,举行这样的聚会,感恩我们的志工群。本来应该让志工们接受他人服务的,不过看起来,大部分还是志工们继续在为大众服务。今天这个活动也像传统的尾牙,如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好像亲人、眷属一般的温馨、和乐。
弘愿念佛会自去年(2013)6月11日开始长年无休,全天念佛,而且中午还免费提供午斋,到今天已经有7个多月了。这样的共修方式,在台湾来讲还是首创。虽然只是小小的地方,但是平均每天有七八十人来念佛;如果是特殊的日子,更达一二百位,甚至超过两百位。
过去长年念佛的地点是在象山。当时我就一直希望能够提供斋食给前来念佛的大众食用,包括早上煮八宝粥,让住在象山的同修及附近的上班族吃了腾腾热粥之后再去上班;不然看大家匆匆忙忙买个三明治、豆浆去上班,尤其天冷时,更是辛苦。可是在象山那边,条件不成熟。到了这里,条件就逐渐成熟了。
有一句话说:“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意思是说:凡事必须有因,有缘,才能有果。现在念佛会能够呈现这种面貌,主要在于因缘和合具足:有人发心提供场地,有人发心带领大家念佛,有人发心来服务大家,有人发心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门,这样才成就了大家来这里念佛。所以,因和果之间,缘很重要。就好像种子,如果只放在仓库里面,这个种子几乎是死的;如果没有土壤、水分、阳光,也不能开花结果;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因缘,种子就能够生生不息。
念佛会今日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小小成就,这个缘主要还是志工们,可见志工们在这里的功德、功能、意义是很大的。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地方,不只提供午餐,也能提供早餐、晚餐。这样志工们会不会更忙呢?一定会更忙,但是会忙得很有意义。
怎么说呢?有一句话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是就世俗层面来讲的。如果以佛法来看,人生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因此人生不只是以服务为目的,更应以自己和他人的了脱生死为目的。生而为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追求五欲,而是为了立身行道、了脱生死而生而为人。就此而言,佛教八万四千法当中,唯有净土法门能够今生就达到这个目的。
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这样才能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发挥到极致。但是有的人虽有心想服务大众,但不一定有时间。若等到退休,年纪也大了,眼睛也不那么灵光,耳朵也重听了,身手举止也迟钝了,体力、脑力、智力、思维力都下降了。那个时候要服务大众,可说是力不从心。所以,服务要及时。
另一方面,有的人即使年轻力壮,有健康的眼睛、耳朵,可是如果眼睛看不该看的,这样的话就跟盲眼人没有两样,甚至比盲眼人更不如;耳朵听不该听的,那几乎是跟耳聋一样,甚至比耳聋还不如;嘴巴常常说是道非、挑拨离间、讲欺骗人的话,那就比哑巴还不如。身手呢,如果做不应该做的,等于身手就残废了。因此,有人是残而不废,但有人是不残而废。
既然这样,那我们念佛人应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所谓“慈眼视众生”,这样眼睛就能发挥到极致。眼,有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如果我们以肉眼来瞻仰佛像,来慈眼视众生,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肉眼就成为天眼,就是慧眼,就是法眼,就是佛眼。
耳朵也一样,不听靡靡之音,也不听不该听的。我们要听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之声,听佛法的教理。这样的话,我们的耳朵岂不等同于天耳?
同样地,我们的嘴巴不讲挑拨离间、惹是生非、欺骗诽谤的语言,都是念佛,都是讲佛法的语言,甚至讲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代佛说法,这样我们的嘴巴等同是佛的嘴巴一样。
我们手脚所做的,都是为念佛人服务,作弥陀的手脚。这样的话,身体岂不是等同佛行一样?
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志工:学校有志工,一般团体有志工,尤其是慈善团体、宗教团体,志工更多。大家在念佛会担任志工,虽然表面上同样也是付出时间、精神,但是意义、价值更加超越。怎么说呢?因为你们是担任“自信教人信”的志工——不只自己往生极乐,也带领大家,给大家一个脱离痛苦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的缘。这样说来,大家不只是将自己的眼、耳、口、身用到了极致,也可以说如同是阿弥陀佛的手脚一样,所以在这里担任志工会越做越法喜。
不久前,我曾发给出家众及执事一份法语,要大家背诵。我们学佛的人要背诵的法语可说很多,尤其是出家众,或者是站在布教前线的弘法者,需要背诵的经典、祖论、法语更多。古代没有文字,当时学佛以及教法的传播、传承,都是靠背诵、记忆,然后以口相传。当然,现在方便多了,可以形之于文字,可以存之于计算机、手机;但最重要的,还是存之于我们的脑海中,进而融入心田里。背诵虽有多寡之分,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到根本,所谓“本立而道生”。根本是什么呢?佛法讲慈悲,讲无我,而净土法门是讲阿弥陀佛无我平等、大慈大悲地救度众生,这个就是根本。我们只要把这个根本重点所相关的法语背诵下来,并且常常思维,这样,法语的内涵无形中就会在心中生长,开展身心。
刚刚所讲的这一份法语,是取自于五部大乘经典。
首先是净土正依三部经中的《无量寿经》的几句法语:
为诸庶类,作不请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以不请法,施诸黎庶。如纯孝子,爱敬父母;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几段法语出自《无量寿经》序分。这几段法语显露出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显露出弥陀的慈悲与诸大菩萨效法的内容、对象。背诵这样的法语,并且日加思维,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爱心和福报。
其次是《优婆塞戒经》里面的几段法语: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营他事时,不择时节,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优婆塞戒经》是佛陀开示出家菩萨及在家菩萨所应该做的内涵。不论出家、在家,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必须如实做到这些;做不到,就表示没有菩萨的心与行。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意思是说,愿为众生的奴仆,让众生使唤,为众生做事情,令众生安稳、快乐。能够这样做的话,即使受苦也无怨无悔。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为别人做事。而且“不择时节”,不管白天夜晚,晴雨寒热;也毫不顾虑辛苦忧恼,几乎身心奉献,忘我无我。
我们的志工大部分也是存着这样的精神。不过,每个人也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怠忽自己的家庭责任。有的太太一发心学佛就把家事放着,结果引起家庭的纠纷,这样不好。应该先把自己岗位上的本分事做好,先尽自己的职责之后,行有余力再来当志工,不然的话就会有障碍。
《维摩诘经》里面谈到菩萨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如果儿女生病了,父母也如同生病一样,为儿女痛苦,快乐不起来;必须等儿女康复,病苦消失,身心安乐了,父母才能跟着安乐。所以我就将它浓缩成两段话:
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真学佛之人一定有悲心,他看到众生苦恼,他也会跟着苦恼;也就是说他于心不安,于心不乐,必须是对方能够离苦得乐,他才能够安乐。所以《华严经》就说: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阿弥陀佛也就是这样。在《庄严经》中就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心、呼唤,呼唤十方众生都快快到极乐世界,离开六道的生死轮回。阿弥陀佛呼唤救度的对象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所谓平等,就是所有众生──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阿弥陀佛都没有拣择,都要救度。大家目前在念佛会所做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平等、无拣择的布施。
佛法在印度尚未消失的时期,常常有无遮大会。那时的无遮大会往往是由国王或大富长者来举办。无遮就是没有遮拦、平等、不讲条件,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不计贵贱上下或者是善人、恶人,只要前来,不仅不拒绝,反而是欢喜地邀请他来接受无遮大会,供养他饮食、衣物或者医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古印度时代,譬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都有无遮大会的记载;乃至《大唐西域记》里面,也记载着玄奘大师千里迢迢从长安到印度,再从印度回长安近二十年所经历的,那时候的戒日大王也每五年就举办一次无遮大会。中国南北朝时代,梁武帝也举办几次的无遮大会。
我们这里的志工,也可以说是在做无遮大会的工作。希望将来我们能够有一个地方无条件地供养三餐,一方面让人有吃到素食的机会,一方面也给游民、街民天天有三餐可吃。
在新加坡有一个单位就是这样在做,而且行之几年了,就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早年李木源居士事业做得很大,很成功。大概在十几年前得了癌症,当时他就毅然决然把事业放下,没到医院作治疗,而是一心学佛、念佛,并且为大众做义工。新加坡居士林就是他创办的。他那里就是天天提供三餐,每一天大概有一千人左右来应供,已经好一长段期间了。有人问他:“你白白地提供这一些给别人,哪来那么多的经费?会不会被吃垮呢?”他说:“我一点都不担心,也从来没有匮乏过,因为今天有人提米来,明天有人提油来,甚至全家都提东西来。”所以真正发心的话是不用担心的。现在他的癌症早已消失,身体康健胜过以往。
佛陀说,一个出家人,他只要真心办道,佛陀会供养他一辈子。所以修行人要有一个观念:“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有道就有衣食,所谓“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无道心”。尤其是我们这一个法门,只要你发心献身修学弥陀的救度,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那你一辈子的吃、穿、用,阿弥陀佛全部都会供应你,甚至你所要的一支笔、一张纸,阿弥陀佛都会供应你,你不用去愁住的、吃的、穿的、用的。所以,真修行人应该心无旁骛,一心为道。
如果我们的国家、社会处处都举办这样的活动,那可说是世界大同的呈现,这等于是财产共有了,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财产共有的制度在一般的社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必须有学佛,在佛法观念的群体里面才能呈现,因为学佛的精神就是要为众生服务,自利利人,甚至为众生牺牲、奉献。这种理念与儒家所讲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很接近。大同世界的思想是儒家所提倡出来的。以前读到《礼运大同篇》,我就很感动,《大同篇》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些理念能趣入于佛法的菩萨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把资源开发出来,而所开发的是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拥有,累积自己的资产,自私自利,不是这样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家争先恐后来做事,所做的都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自己。
像这些佛教的法语,古圣先贤的语言,都是志工的精神内涵。今天就以这些法语来勉励大家,也感谢大家的辛劳。
南无阿弥陀佛!
- 上一篇: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 下一篇: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 慧净法师:学佛是为了什么?怎么学佛法?
- 慧净法师:不解决“六道尽皆经”,人是无法真正安心满足快乐的
- 慧净法师:他人的死与自己的死,感受是天差地别的
- 慧净法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法的心要
- 慧净法师:生命无常三根本
- 慧净法师:凡夫众生轮回六道,可说是纯苦无乐
- 慧净法师:阿弥陀佛的“成佛”,是一件值得十方众生欢呼的大事
- 慧净法师:弥陀成佛无余事,唯觅念佛往生人
- 慧净法师:真正的大师,一句话,把你说死,再一句,让你永生
- 慧净法师:如何念佛才能感到自在、喜乐?
- 慧净法师:极乐无为涅槃界
- 慧净法师:殊胜的净土法门
- 慧净法师:众生缘深唯有弥陀
- 慧净法师:弥陀慈悲救度原理
- 慧净法师:极乐世界真的有属于每个念佛人的莲花吗?
- 慧净法师:棒喝!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 慧净法师:两种方式,化解冤债
- 慧净法师:学佛就是学做人
- 慧净法师:佛法讲人生是苦,是为了帮我们摆脱苦!
- 慧净法师:念佛人是什么人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