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不妄语

念佛不妄语

  只要是人,都有生死轮回这一件剧苦的大事要解决;所以,只要是人,都需要弥陀的救度──因为没有一个众生不是在轮回之中,一旦有轮回,本身就是痛苦的。

  人身难得,五戒圆满才能为人,十善圆满才能生天,禅定功深才能到色界无色界天,但不管生在哪一天,只要还在六道当中,都没有离开轮回;生生世世无穷流转中,必定有一生一世会堕落三恶道。

  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一旦堕落恶道,何时才能再度生而为人?

  何况现在已经生而为人,已经遇到佛法了,这一生如果没有假借这个闻佛法的人身来解脱的话,还要等到何生何世呢?

  获得人身是学佛解脱必要的条件,地球上七十几亿的人口,可是学佛的有多少?所以即使得到人身也必须要有宿缘、宿善才能遇到佛法而学佛;可是佛法存在这个世间,所谓「正法、像法、末法」,顶多也是一万多年而已,一万多年之后三宝就不存在了。所以解脱轮回这一件事情是很重大,同时又是很困难、难遭难遇的,因此,要及时把握。

  不过大家可以说是有大福报、大智慧的人,为什么?没有福报即使得到人身也不能遇到佛法,没有智慧即使遇到佛法对净土法门也未必能够深信不疑。所以大家既已得到人身,闻到佛法,又能够信受弥陀的救度,这在世间上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即使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也未必有这个智慧。

  不过,所谓「谦敬闻奉行」,不是我们有智慧,是我们体悟到自己是一个最极愚痴、最极不会修行的人,所以老老实实的匍伏在弥陀救度之下;同时以弥陀的功德为我们的功德,以释迦牟尼佛成佛悟道之后开示有弥陀的救度为我们的正知正见。所以,念佛人是以佛的知见智慧为我们的智慧,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为我们的功德。

  人生在世有两件事情:一件就是生活的事情,一件就是生命的事情。

  生活的事情是指夫妻、儿女、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应酬、事业的关系,总之生活的问题就会牵涉到人事的互动。

  生命的问题是指我们永恒的、安乐的生命,假藉这一辈子的人身来修行,如果这辈子能够信受弥陀的救度,就能够获得永恒安乐自在的生命。所以人生这两件事,都离不开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有「真谛」与「俗谛」,「真谛」就是「往生之道」,「俗谛」就是「处世之道」。生命的问题就是往生之道──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生活的问题就是俗谛──处世之道。只要掌握真谛与俗谛,人生一切的问题就统统解决了。

  今年是鸡年,我有写一首对联:

  金鸡报晓一天从念佛开始,

  弘愿应机万灵以净土为归。

  在古代,所谓「鸡司晨、犬守夜」,练武的人是闻鸡起舞,那学佛的人闻鸡声就起来念佛,一天的生活就从念佛开始,肯定这一天都有弥陀的护佑,一整天心中就清晰、明净。

  早晨的心灵明不昧、寂静不乱,所以早晨一起来不先忙着做其他的事情,就先静坐念佛,身体四平八稳的坐着,身体不动,心就不动,然后专一念佛、专心念佛。如果有妄想杂念,可以用十念计数。也就是说,静坐念佛或十念计数念佛,能坐多久就坐多久。总之,一天的生活就是从念佛开始。其他的时间也是这样复制,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念佛的习惯,同时也会转化气质。

  若能天天如此,再怎样妄想杂念的内心,再怎样刚强难调难服的个性,也多多少少能体会到寂静的心灵;寂静的心灵薰习久了,气质自然会转化,进而慢慢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呢?人会比较温和、平和、心平气和、气定神闲。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维持一颗平静、平和、无诤的心,平静、平和、无诤的心最接近佛性。佛性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涅槃寂静,所以──金鸡报晓,一天从念佛开始。

  接下来,说一个「呆若木鸡」的典故。

  战国时代,有一个人叫做纪渻子,他很会驯养斗鸡,因此齐王找他来驯斗鸡。

  过了十天,齐王问他:「鸡可以上场了吗?」纪渻子答:「不行,它现在骄傲气盛,没有什么胆量,也没有什么见识,可是却虚张声势,自狂、自傲,其实它是不堪一击的。」

  又过了十天,齐王再问斗鸡情况如何?纪渻子答:「还不行,这一只鸡容易冲动,听到其他鸡叫,就冲动的不得了。」

  又过了十天,纪渻子还是老话一句:「差不多了,但是还不可以。现在斗鸡眼露凶光,狠视其他敌鸡,气势还太盛,不具备大将之风。」

  再过十天,纪渻子向齐王报告:「可以了,现在这一只鸡听到其他的鸡叫,听而不闻,看到其他的鸡跳跃,视而不见,可说呆若木鸡,很沉稳、很沉着,既不惊怕,也不惊动,是具备斗鸡得胜的所有条件了。只要其他斗鸡一见到它,就会落荒而逃,不战而胜,这才算是真正的斗鸡了。」

  引用这则典故要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人心要沉着稳定、从容安详,不被八风所动。一般只要外境风吹草动,我们心就开始起情绪,这样都不是学佛修行人应有的性格。学佛修行人最起码心要沉着、稳重、稳定,不冲动,不起情绪。

  我有写一篇〈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里面就有谈到「六不」──「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情绪,不脾气,不生气」,这六不大家尽量记下来。

  有一个老人家想出家,我问他:「出了家就是僧,两三位以上在一起共同修行生活叫做僧,也就是僧团。过僧团的生活要具备过僧团生活的个性,那你的个性怎样啊?」

  他说:「我个性正直、认理讲理、心直口快。」

  我说:「这样的话不适合出家,不适合过团体的生活。要能够不讲理,而且要心柔,口不能快,反而要缄默,这样才能过好出家生活。

  所以,我们的个性要尽量像宗风所讲的,要「谦卑柔和」;同时要时刻检讨与对方的互动当中有没有让他感受对他的「恩慈体贴」。要培养这样的性格。

  在大众当中往往都会与人接触,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我们就要当作没看到、没听到。丛林有一句话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就是说住持也好,当家师也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眼睛很锐利,凡事都要斤斤计较的话,那真的是鸡犬不宁。

  佛陀说:「不可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方可信汝意。」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把所看到的认定就是那一回事。

  再来讲一个「眼见未必真」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遇军队围困,师生多人接连七天都没有饭吃。孔子还是谈笑自若,不以为意,可是其他的弟子有的已经饿的受不得了。好不容易子贡带着身边的货物,逃出重围,和当地的村民交换一石米。回来后,交给颜渊和子路炊煮。煮饭时,突然吹来一坨黑色砂土掉入白饭里,颜渊赶紧抓起这团脏饭吃了。

  当时在远处井边的子贡看见了,误以为颜渊挨不住饥饿,偷吃了饭,非常不高兴,进到屋内向孔子禀告。子贡问:「仁人廉士遇到穷困,就改变了节操吗?」孔子说:「节操会改变,怎么称得上是有仁有义的仁人廉士呢?」子贡又问:「像颜渊这样的人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我相信颜渊是不会的。」

  子贡就将颜渊偷吃饭的情形,禀告了孔子。孔子对子贡说:「颜渊长期切实履行仁德,我不会怀疑他会偷吃饭而改变节操。这其中必有原因,先让我来问问他吧!」

  随后找来了颜渊,孔子对他说:「最近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有何指示吗?颜回你去把煮熟的饭端上来祭拜吧!」颜渊回答:「刚才煮饭时,有一坨黑色砂土染污了饭,我怕整锅饭都脏掉了,赶紧将它抓起来,心想如果丢掉实在可惜,就把它吃了。如今这锅饭已动用过,用来祭祀就不恭敬了!」孔子看看其他弟子,说:「如果换成是我,也会这样做啊!」

  有句话说:「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足深信。」亲自看到的事情恐怕都不是真的,何况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而是背后传言,怎么可以相信呢?

  所以我们听到人家说什么话,尽量不要把它当真,尤其是是非的话,就要晓得「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听对方说话至少要晓得对方四件事情,哪四件?

  第一,要晓得这个人的人品如何。

  第二,要晓得这个人的个性怎样。

  第三,要晓得这个人的见识怎样。

  第四,要晓得这个人讲这些话他的动机目的、立场态度是什么。

  这些了解了,才能去听对方的话。但听单方的话不可以,要听双方的话,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不过,我们宗风说「自觉愚恶过于他人」,所以「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又说「不求人过、不举人罪、不揭人私、不争人我。」因此,对于人我是非,我们不可以计较,也不可以争论,也就是要「不讲理」。

  可能有人会想,社会上如果不讲理的话,社会能够安定、安宁吗?是的,在社会上一定有道德伦理,一定有法令规章,要依道德伦理,奉公守法,社会才能够和谐。但若是修行人就要夸越「理」。

  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争理,这样不可能和谐的。那应该要怎样呢?要「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就像宗风所讲的,要「不较是非、不争人我」。有句话说:「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也就是说,遇到事情,只认自己的错,这样就天清地宁了;如果不认自己的错,都责备对方的错,那真的是天翻地覆了。

  希望大家把宗风俗谛背得滚瓜烂熟,时时温习反思,思维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合乎宗风,以宗风作为我们言行的标准。

  学佛的人从哪里开始起步呢?从「不妄语」开始。所谓「不妄语」就是不随便说话,既不说是非的话、挑拨离间的话、毁谤的话,也不随便说背后话;尽量保持心中寂静、口中缄默、守口如瓶、慎言慎行。为什么?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往往说话不审慎,就会酿出不可想像的灾祸;而且一言一语背后都有因果,固然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但如果言行不检点,等于右手在扫地,左手洒灰尘,永远都不能干净。

  附录:

  牛是怎么死的?

  警惕与建立——「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的习惯

  「牛」是怎么死的?这个故事很经典,寓意很深!

  欢迎关注同情这头牛,因为曾经也切身体会过!

  牛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牛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牛,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牛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牛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牛是不是好一点儿。」

  鸡对猪说:「牛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牛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牛,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莫跟旁人抱怨,免得怎么死的都不懂!也不要轻易相信隔耳的传言,除非你当面证实,否则你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观感:谨言慎行──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