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
1.人生如果没有目的,那么生存也就毫无意义。
此生很短,而后生无穷的长,假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寻求永恒不生不灭的生命,正是“人生之目的”。
然而,欲寻求永恒不生不灭的生命就要学佛,而学佛的目的则在于今生离开轮回,成佛度生。
2.世间上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生死轮回,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死轮回这一件大事,除了这一件大事以外,没有其他的大事了。
3.人到底为什么而生?又为了什么而活下去?非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生存的目的又是什么?你这样每天过着同样吃、睡、工作的生活可以吗?你的人生如果就这样结束,你会满意吗?这些事你曾否考虑过?生而为人,若对这些不加以深切思惟,就太枉费生而为人的价值了!
4.人生是什么?死后会如何?人生之目的何在?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对此三问,曾否认真思考过?若终其一生,都没想过这三个问题,那么,严格的说,虽生而为人,却不配称为万物之灵。因为,人生在世,谁能免死?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便是愚者。而虽认真思考,若福德不够,未遇真善知识,亦难得正确答案。
5.这个宇宙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虚假不实的,而且人心都有贪瞋痴慢的烦恼,这烦恼是一切罪恶的源头,会驱使身体的言语行为去造作杀盗淫妄的罪业,而导致三界六道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遭受胎卵湿化无量无边的身心痛苦。对宇宙人生的实相有此观念之后,就要努力寻求解脱生死轮回的法门,以获得真实不虚、永恒不灭、纯善无恶、纯乐无苦的生命。
6.一个人如果确实知道有善恶报应、有六道轮回,有地狱的刑罚,有无间罪那种不能诉说、无法形容的痛苦,他一定打自内心深深警惕,同时也会尽量去恶行善,而且会尽其一生去寻师访道,寻求今生必定解脱之道,不等来生。
7.一个人即使享受一生荣华富贵,可是却不晓得人生究竟最高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他会快乐吗?他不会快乐的。唯有领悟了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真正绝对的目标在何处?而且也掌握了达到目标的方法,这个时候,才有心情开始享受他的荣华富贵;即使没有荣华富贵,而只是贫困的睡在桥底下,也会感到满足的,因为他找到人生的真正目标,也掌握了通往目标的方法,所以“目标与方法”对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8.不知死后是有是无的人生,再如何长寿、富有、快乐,心底仍然免不了潜存着莫名的不安与苦恼。人的内心之底若有着莫名的不安苦恼与孤独寂寞,则肉体虽有同伴,心灵没有同伴;现在虽有同伴,未来没有同伴。因此人生没有真同伴真亲友,人生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始终都是孤独而寂寞的,是故古人说:“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9.人生的大事是“后生一大事”,“后生”即是死后的世界。五戒成人,十善生天。人生在世,戒、善俱缺;因此,后生必堕地狱,人生的目的在于解决这“必堕地狱”的后生一大事。
10.佛陀曾在《涅槃经》形容人身难得说:“得人身如掌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可见机会是这么微小。在百年之内,这个地球上六十亿的人,终将全部死亡,死去以后一定还会再投胎转世,但是往往堕落三恶道的比较多。所以不管是古今中外,万人共同的人生目的,就是要解脱生死轮回,解决迫在眼前的这个将要堕落三恶道的这件大事。
11.佛教的价值观不是以外在的五欲作标准,是以内在知不知道生死一大事、知不知道弥陀的救度这件事作标准来衡量的。
12.没有脱离六道就一定会堕落。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商量,只有生死大事是不能商量的。明朝末年有一位高僧紫柏大师曾说:“除却生死真大事,其余皆是可商量。”也就是说,我们学佛,就一定要以生死大事的解脱摆在第一位,其他的可以慢慢来。如果其他的事对解脱有妨碍,那些事情都要当下舍掉,如果顺于解脱生死,就可以去学习。
13.世间人往往认为,这个人学问大,是哪里毕业的,有什么文凭,或这个人功成名就,就觉得他已不虚此生了,这完全是以外在的学问、权位、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就不一样了,佛法所看的与世间所看的,不仅是绝大的不同,而且是根本性的不同。世间人所以为的“常”“乐”“我”“净”,由佛法看却是“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截然不同的。
14.以佛法的标准来说,一个人如果晓得生死这一件大事,同时晓得有往生极乐这一条易行道能让我们轻装上路──愿生极乐、专称弥陀名号,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不晓得生死大事,不晓得求生净土,以解决生死轮回、追求永恒真实生命,则不管他再怎么有学问、有世间的地位、钱财,以佛陀的眼光来看,都是愚痴、可怜悯的人。
15.如果生而为人却不晓得有这么一件生死大事要解决,那么他跟一只狗、一只猫几乎是没有两样的──同样的生,同样的死,又同样的轮回。反之,如果生而为人,能遇到佛法,晓得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晓得要离开轮回而亲证涅槃境界的话,那就没有白来一趟了。
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在净土的道路上,往生极乐世界的话,也只是结个佛缘,还必须要等待未来世,因为要在短短的一生中以自己的力量来断除烦恼,来偿还自己生生世世以来的债务,来脱离三界六道轮回,那是太不可能了;可是如果依靠阿弥陀佛,不但能够安然离开六道轮回,而且能往生成佛。这样讲起来,往生成佛岂不就是所有人的最高目的吗?
16.要怎样才能安稳得到永远不老、不病、不死、无有忧悲苦恼的喜乐生命呢?这件事唯有念佛法门才能成办。为什么?因为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离开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就没有老、病、死,而且无忧悲苦恼。《阿弥陀经》开示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意思是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的清净喜乐。
以我们目前的身、心来说,身是痛苦的器具,受到饥、渴、寒、热、老迈、病痛的苦;心则有是非得失、贪瞋痴的痛苦,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现象。极乐世界虽也有心有身,但是不老、不病、不死、无忧愁、无痛苦,生命永远存在,而且又有神通愿力能够救度众生,这岂不就是我们人生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吗?
17.有关人生的目标跟达到目标的方法,对我们而言无比的重要。我们生而为人,人生最主要的目标在哪里?达到目标的方法又是什么?如果有一架民航机,乘载很多旅客,飞上了天空,机上空服人员非常的体贴、亲切,里面有非常多好吃的食物、好玩的东西,可以说一旦乘上了这架飞机是非常快乐、幸福的。
可是当大家知道,这一架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翱翔的飞机,却没有着陆点,汽油也逐渐快用完了,请问大家,你觉得这架民航机里的乘客,能因为有体贴的空服人员,有种种好吃好玩的,而感觉到快乐、幸福满足吗?一定不会,这就显示出目标的重要性了。
18.我们生下孩子,是要让他解脱?还是要让他造罪、造业,继续轮回、受苦受难?这点很重要。人一定要求解脱、求往生,我们最亲爱的就是自己的先生、太太、儿女,我们都想解脱了,如果没有将这个观念来让他们也了解的话,那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心不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他们就必须要给他们最好的,就是这个净土法门──念佛往生的解脱之道。
19.结婚是大事,养育儿女是大事,开创成功的事业、得到崇高的名位,也是大事;但是想想看,跟我们将堕落到三恶道的这个大事比起来,这些都微不足道了。所以如果不晓得有这一件大事,可说是不晓得人生真正的目的;晓得人生真正目的的人,就知道摆在他眼前非尽快解决不可的,就是解脱生死轮回的大事。要解脱生死轮回,必须学佛修行才能达成。
20.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确实的反问自己:“我为什么生下来?我为什么活着?”人生很苦,像最近台湾景气不好,有人因为生活痛苦而自杀;有的人则是再苦也忍耐活下去。但是,“忍耐活下去是为了什么?人生何去何从?”如果能够往这方面去思考,人就会产生智慧,同时也会走进信仰领域,此后只要他找到答案,那么他的余生,就能过着安心、安稳、安乐的日子。
21.从学佛的目的来讲,为什么我们要学佛呢?甚至从人生的目的来说,生而为人的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是古今中外都相同的,就是解脱自己与他人的生死轮回,亲证本来的自我,也就是“佛性”。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换言之,回复我们原本的佛性就是人生的目的,也是学佛的目的。
22.三界六道的轮回,在本质上是纯粹的苦、彻底的苦,所以三界中的众生,应把身在轮回中,当成是唯一的、最严重的大事来看待。六道之中,唯有人道才有解决这件大事的机缘,既已生而为人,如果不知尽快解决这件生死大事,终将空手而回,失去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反之,既得人身,又遇到解脱的方法,达到解脱的目的,这样自然也成就了今生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23.人生有三世—— 过去、现在、未来,但今生很短,未来世无穷。无穷的未来,极难再度当人,大多堕入三恶道。三恶道时长苦重。度脱来生之苦,决定在今生,因此有生之年,必须完成救度来生,这件事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大事”,解决这大事是每一个人“人生之目的”。
24.我们学佛修行是为了了脱生死轮回,不是为了学佛而学佛,不是为了深入经藏而深入经藏,不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也不是为了出家而出家,学佛的目的就是了脱生死轮回。
25.透过〈源信上人念佛法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可贵、可庆喜。源信上人说:“生于人间,应大庆喜。”不止庆喜,而且是大庆喜。如果庆喜不起来,就表示我们不了解生而为人的可贵性、难得性。
26.一个有智慧的人来学佛,他第一点优先考虑的是有哪一个法门能够让他现在就解决生死轮回这一件大事,使他生命中最大的担忧、恐惧能够安心下来。有智慧的人来学佛,他首先应该去找这一个法门,而这一个法门,在八万四千无量法门当中,就只有我们这一个念佛法门,所以《无量寿经》说:“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27.人生在世,有种种的烦恼、恐惧,但是这一些烦恼、恐惧都有一个根,它们是从这个根产生出来的;这个根若没有了,所有的烦恼、恐惧都会消失;如果这个根存在,即使其他的烦恼、恐惧都消除了,依然还会冒出新的烦恼、恐惧出来。
这个根是什么?就是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人生最大的恐惧,是一切恐惧的根源;然而,阿弥陀佛说,你的生死轮回,我来负责,我让你的心能绝对的大安心、大满足。所以,所有的利益都是附带的,唯有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利益才是究竟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28.佛法是拔苦与乐之法,能让一切众生此生即彻底拔苦与乐的,正是弥陀救度法门。你既然已蒙救度,活在弥陀怀抱中,世间黑暗苦狱转为安乐光景,则何苦之有?应为自己今生能知道人生的大事,达成人生的目的而喜,不可随同世人醉生梦死,以短暂的苦境为忧。
29.不管是谁,学佛始终都要“一向专信阿弥陀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才能使每一个人生前获得大安心、大满足,死后决定生净土、成佛果。我说这种话,难免会给人武断、蛮横之感。其实念佛法门,若就其平常而言,没有其他法门比这更平常了;若就其高深而言,没有其他法门比这更高深了。因为这是万法的结晶,也是佛法的结论,是释尊出世的本怀,也是吾人学佛的目的。
30.人生的目的简单的讲就是为了“愿生弥陀净土”,这也是学佛的目的;总而言之,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生何去何从?这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
31.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劝我们娑婆众生,无论如何都要愿生极乐世界。一而再,再而三,即是表示无量次,时时的劝我们,时时希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愿生极乐世界,即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最高的愿望。
32.往生极乐不只是永远脱离了六道轮回,且能拥有与阿弥陀佛相同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具足四十八大愿的功德。所以,往生极乐是人生目的,也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崇高的目标;可说是佛法的结晶、所有行法的归宗结顶。而往生的方法又很简易,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目标是那么崇高,果报境界是那么殊胜,方法却是这样的平淡、平凡,毫不奇特艰难,甚至多被世人轻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净土念佛一门之背后有阿弥陀佛的愿与行。从结论上来讲,我们人生的目标、学佛的目的,都很明朗确定,就像旗子鲜明挂在高空中,四面八方的人抬起头就看得到:这就是目标──“往生极乐世界”,方法──“专称弥陀名号”。
33.不怕不成佛,不怕不会度众生;就怕不能往生极乐,一旦往生极乐,一定成佛,一定会广度众生。所以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往生极乐,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往生极乐。有的人把佛法当做一种哲学、学问来研究,没有将佛法与生死大事结合,也就是没有想要脱离轮回,可是我们有非常明确、坚确不移的这个目的:人生的目的、学佛的目的、修行的目的,就是往生极乐!
34.古德云:“世间大事唯生死,不念弥陀更念谁。”人生的目的,是信心念佛,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35.学佛的人,不管是依圣道门修行,或是从净土门而入,最终都是要降伏,进而断除无明。不过,若回顾我们昔日的学佛过程,就会了解,愈是深入佛法,会愈发觉自己原来是一个彻底的博地凡夫。我们都是凡夫,虽然我已经出家了,我也还是凡夫,在座的各位当然也还是凡夫;凡夫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贪瞋痴具足、妄想杂念不断。有妄想杂念,有贪瞋痴,所以贪着五欲的尘劳,只要是凡夫都有这种心念,只要还有这种心念,他就是凡夫。
那什么是博地凡夫呢?就是自觉自己的贪瞋痴烦恼比别人更加炽盛,妄想杂念比别人更多更杂。自己虽然学佛,但一直无法以自己的力量来修持佛法所讲的戒定慧,无力降伏贪瞋痴。但是六道轮回却又明明摆在眼前,这样要如何呢?所以要求生极乐世界,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使我们这般博地凡夫,此生学佛,今生即成就佛道,脱离生死轮回。
36.关于后生这件大事的彻底解决,唯在于“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故“念佛往生”,即是人生生存的唯一目的!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实价值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性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乐逍遥歌
- 仁德上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诚敬
- 大安法师:生命分为几个阶段?十个阶段
- 本源法师: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如瑞法师: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个当下应该做的事
- 仁德上人:问问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忏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着开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来就是佛
- 仁德上人:关于人生的五条经典法语
- 如瑞法师:念死不是消极,而是认识观照无常,珍惜人生
- 仁德上人:做一个问心无愧、人生无遗憾后悔的人
- 仁德上人:知错又能真正地彻底改错就是人生大智慧
- 仁德上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严峻的考验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