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三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8月20日
讲别:第四十三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释经】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您们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想法:我应当度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众生是如来度的。如果如来认为有众生是如来度的,那如来则是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障碍住了。须菩提!当如来说“有我……”之时,则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我不会如此。而凡夫之人,以为如来说“有我……”之时,如来就是永远如此。须菩提!所谓“凡夫者”,如来说:“非永远是凡夫。”
【说明】我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说明。
问:为什么佛陀说,如来不作是念“我当度众生”呢?
答:因为
(一)实际上都是自己度自己。
(二)没有任何人,可以度别人的。
(三)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别人自度。
(四)因此,一切佛菩萨,都是发愿要“自度”及“帮助众生自度”的,而没有认为“我当度众生”的。
(五)例如:《六祖坛经》:“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众佛友!迷时,需要善知识引导我们看到正法正道,“由善知识帮助我们自悟”,假名“迷时师度”;当悟后,要自己修证,所以叫“悟了自度”。如果有人不了解这点,以为“我当度众生”,则会引起修行障碍的;又如果有人不了解这点,以为“有人可以度我”,那也会引起修行障碍的。
例如,《楞严经》载:“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众佛友!阿难尊者当时未得初果,在凡夫位,所以起障碍念,以为佛陀可以度他,而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众佛友!当我们“迷惑”,不知什么是正法正道之时,当寻善知识开解,令我们“开悟”。当我们“悟了”,则要自行修证。而这自行修证,是无人能替代的。
众佛友!又如:有人肚子饿了,想要吃饭,没有人能替他吃饭的;有人想要学中文打字,没有人能替他练习的;有人想要学篮球,不想训练,要人代替他训练,那是不可能的;有人想要学解脱,不想要修行,要佛菩萨或哪一个修行人,修证后传给他就好了,那也是不可能的。
众佛友!肚子饿了,别人可以帮我们煮饭,也可以帮我们添饭,也可以喂我们,但不能代替我们吃饭,也还得靠自己真地吃下去。
要学中文打字,别人可以为我们说明,教我们正确的手的姿势,教打字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打字快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还是得自己练习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要学篮球,可以请教练来教,请教练来设计一些训练课程。但是,自己还是得自我训练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要学解脱,可以“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但是,“如理思量”、“如法修证”的部份,还得自己去做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载:“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CBETA,T03,no.159,p.305,a17~20)。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释经】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用“有没有三十二相”来作为观察这个人是不是如来的标准吗?”
【经文】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释经】须菩提说:“是的!是的!如果有三十二相的人,就是如来。”
【经文】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释经】佛陀说:“须菩提!如果以有三十二相就认为那个人是如来,那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则转轮圣王就应该是如来。”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释经】须菩提报告佛陀说:“世尊!如果依我理解佛陀刚刚所说的现象和道理,不应该以为有三十二相的人就是如来。”
【经文】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释经】这时,世尊为此而说诗偈:“如果有人以为有三十二相的人就是我,或有人以为梵音清澈的人就是我,这个人是走错路了,不能见到真实的如来。”
【说明】众佛友!同样可能具有三十二相的人,多得很,不一定每位都是如来。例如有人行十善修福慧,成就转轮圣王,就具足三十二相,但是转轮圣王,不是佛如来。又如在极乐世界中的众生,依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个个众生都具三十二相,但也不能说具三十二相的人就是阿弥陀佛。
众佛友!什么叫“梵音”呢?依据《长阿含经》:“梵童子说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CBETA,T01,no.01,p.35,b28~c2)。
如来虽具足梵音,但是不能说具足梵音的人,就是如来。因此,才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经文】“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经】须菩提!您可能会如此认为:如来不一定要具足三十二相,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您不要如此认为,如来不需要具足三十二相,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说明】我现在先来说明,什么是“若以色见我”的“色”?
答:色,就是“相”,也就是“色相”,就是指“三十二相”。
什么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呢?
《长阿含经》云“
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
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
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
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
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
六者,足跟充满,观视无厌。
七者,鹿?肠,上下佣直。
八者,钩[锱-田+贝]骨,骨节相钩,犹如[锱-田+贝]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
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
十二,毛生右旋,绀色仰靡。
十三,身黄金色。
十四,皮肤细软,不受尘秽。
十五,两肩齐亭,充满圆好。
十六,胸有万字。
十七,身长倍人。
十八,七处平满。
十九,身长广等,如尼拘卢树。
二十,颊车如师子。
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
二十二,口四十齿。
二十三,方整齐平。
二十四,齿密无间。
二十五,齿白鲜明。
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
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
二十八,梵音清澈。
二十九,眼绀青色。
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
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
三十二,顶有肉髻。”
问:这三十二相,是如何修成就呢?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于诸世间,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学、无学、人及辟支佛,如是有情精勤修集无量无边所有功德,比于如来一毛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如是所有一一毛端,皆从如来无量功德之所出生。如来之身一切毛端所有功德,共成如来一发功德。如是佛发八万四千,一一发中各具如上毛端功德,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随好功德。如是随好具八十种,一一好中各有如上佛发功德,如是合集共成上如来一相功德。如是诸相具三十二,各具如随好功德,如是合集至百千倍,成佛眉间毫相功德。其相圆满婉转右旋,如颇胝迦宝,明净鲜白,夜闇之中犹如明星,毫相舒之,上至色界阿迦腻吒天,卷之,如旧复为毫相于眉间住。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成佛顶上肉髻之相,所有功德,无有人天能见顶者。如是肉髻千倍功德,不及如来梵音声相所有功德。其声下彻阿鼻地狱,上至色界究竟天中。如是所说无量功德,皆是如来大悲化现。如是化身皆由无量功德集成,无比、无喻、无与等者。如是化身千倍功德成佛报身。如是报身所有功德,百千万倍成佛法身,所有功德莫知其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惊、不怖、不畏者,当知是人成就精进波罗蜜多。应发如是广大之心:佛身功德无量福聚,我今观之,誓当修证,勤行精进,不惜身命,为一切众生于无量劫,受三涂苦,心不生悔,皆令圆满具足成就六种波罗蜜多,得成无上正等菩提。”
众佛友!如来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修集如此无量无边的功德,才成就的三十二相,不是转轮圣王行十善而成就的三十二相所能比拟的。就如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在家名字)刚出生时,阿私陀仙人为太子看相时的情形:
净饭王问阿私陀仙人说:“诸相师说不定一事,若在家者当作转轮圣王,若出家者当得作佛。”
阿私陀言:“诸相师者,以世俗比知,非天眼知,诸圣相书又不具足遍知,于相总观不能明审。是故,或言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当为佛。今太子三十二相,正满、明彻、甚深、净洁、具足,必当作佛,非转轮王也。”摘自《大智度论》。
因此,佛陀提醒说:“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总结:一、不要以为有三十二相的人,就是如来。
二、不要以为如来不具足三十二相。
三、要知道如来所具足的三十二相,比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还要“正满、明彻、甚深、净洁、具足”。
四、我们还要知道,佛陀的种种相好,都是一点一滴的功德累积起来的。
五、我们要发愿,也要修集如此的无量功德,成就圆满法身。
好了!下课!
祝众佛友身心愉快,平安吉祥,直趣无上菩提。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 上一篇:《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二讲
- 下一篇:《金刚经》讲解第四十四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