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30日
讲别:第四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通过说明三千大千世界,及福报是会用完的,来说明修福无厌的观念。现在接着说明《金刚经》的经文。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释经】佛陀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以色身具足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佛呢?”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色身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释经】佛陀又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用具足三十二相的标准,来作为判定此人是如来吗?”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三十二相作为标准,来判定此人是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曾说过,所谓诸相具足,是能具足一切相,又同时能不具足一切相,这时才能称为诸相具足。”
【经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释经】佛陀开示说:“须菩提!您不要认为如来会作这样的念头:我应该有所说法。请您不要如此起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这个人就是在诽谤佛陀。不能正确理解我所说法的意思。须菩提!真正懂得说法者,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法,是因为‘说\’而展现的,因此,这个人才有资格说法。”
【经文】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释经】这时,长老须菩提请问佛陀说:“世尊!是否有众生在未来世时,听闻了这样的法后,能生起信心的呢?”
【经文】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释经】佛陀回答说:“须菩提!这些有机会听闻佛法者,不能说他们一定是众生,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有的众生被称为众生,其实如来说这些众生,并不是一定永远是众生,所以假名为众生。”
【说明】一、首先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色身”。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记载:“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CBETA,T08,no.223,p.282,b16~18)。
从此经文的说明中就知道,所谓“不具足色身”就是“诸根毁坏,色不具足。”可以得知,“具足色身,就是色身诸根完好,无不具足”。用白话来说,就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残疾。
我们应当知道,转轮圣王,行十善,就能感得色身诸根完好无缺,也没有病苦。更何况佛陀,行一切善,岂会生病?岂会诸相不具足?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又转轮圣王有四如意德。一者,色貌端严,于四天下第一无比。二,无病痛。三,人民深爱。四,寿命长远,教诲众生以十善业。”(CBETA, T26, no.1521, p.121, c25~28)。
但是,为什么我们从很多经典中,又看到释迦牟尼佛,有生病的记载呢?其实,那是佛陀的“化身”示现,而非“法身”与“报身”。因为佛陀的“法身”及“报身”是不会生病的。又佛陀的“法身”与“报身”是不会入涅槃的。
会示现入涅槃的,一定是佛的化身。
何以知之呢?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载佛言:“为佛应身(报身)刹那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以是归依清净法身。”又从这经文可以知道,佛陀的法身是湛然常住的。
但是,又如何得知,佛陀的应身(报身)不是永远常住,只会迁变,不会入涅槃的呢?如《妙法莲华经》载佛说:“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这里所说“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就是指“佛陀的应身(报身)”。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法身”,本来就是永恒常住的,是不假修证的。修行是为了成就报身圆满。
“佛陀的化身”,是会依度众因缘开显而入涅槃的。行菩萨道所修出来的寿命,则是指“业报身(或称报应身,或称报身,或称应身)”。
因此,我们应当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曾入灭。会有示现入灭或生病的释迦牟尼佛,都只是佛陀的化身示现,非真入灭,非真生病。那么,这是否有经文可以证明呢?
有!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记载有段故事,“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从《维摩经》的经文就可以知道,释迦佛本来就不会有疾病,只是为度脱五浊恶世的众生,所以示现。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可以说如来,一定要“具足色身”,或一定“不能具足色身”。因此,我才将经文“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理解为:“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二、接着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诸相见”。
如《阿差末菩萨经》“佛言:善哉!天王怀慈,五浊之世,甚难开化,当分三乘,开化诱进,然后能入无上大道。此梵天,福不可称限,其兴佛寺功德亦然,积无量度。因此,功勋具足,诸相三十有二,奉行若干众善之本,由是周满八十种好。”
从此经文得知,所谓“具足诸相”,是指“具足三十二相”。而有关这个问题,其实《金刚经》前面的经文中已说明过了。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请众佛友,再回头去参考之前的说明。
三、再来说明,为什么“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呢?
原因有很多。
第一、没有任何一法,是因为说法者说了法之后,就能创造出来的。例如:当说法者说“杯子”时,这杯子并不是因为说法者说了之后,才创造出来的。
又例如:当说法者说“饿了要吃东西才会饱”时,如果有人肚子饿,也不会因为说法者说了这个法,不用吃东西,肚子就饱了。这个肚子饿的人,还是得自己去吃东西才能饱。
再例如,当有人说:“您不会中文打字,没关系,您不用练习,我代替您练习,等我练习好了,您也就会打字了。”当这个人如此说,也如此做,而对方也不可能没练习就会中文打字了。
第二、说法者,当说“如如不动”的法,而不是说那些“有为法”。闻法者,就算对方教了方法,自己还是得去练习。可见,说法者教了方法,不表示闻法者就得了法。
说法者,当说“如如不动”的法。而不是说那些“有为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经文,是属后面的经文,我们还没有讨论到。但是,我可以先在此说明。
“云何为人演说?”:要如何为人演说佛法呢?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不说明那些有为变化的现象,而是要说明那些不会随有为现象变化,一直都是如如不动的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为变化的法,就像梦、幻、水泡、影子、朝露、闪电。如果我们说这些法,众生将无法依靠它来修证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当如此来观察。有关这个,当依“如如不动”的法来修证的观念,在《楞严经》中也有说过。
《首楞严经》:“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还有,佛说:“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因此,说法者所开示的“如如不动”的法,也就是那“不生不灭”的法,其实本来就存在,不是被说出来的。
如《杂阿含经》:“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
因此可知,佛陀所说之法,其实是本来常住的,不论如来出世及未出世,这个法都是“法界常住”的。因此才说,如果说如来有所说法,那是在诽谤佛陀。
众佛友!我们当训练自己,在说法时,一定要说那“如如不动”的法,而不要说一些“有为法”。因为,当我们所说的法,是属于那些“有为法”,连自己尚且都不能依靠这些法来成就无上正觉,更何况将这些有为法用来教导众生?一旦有为之法改变了,众生将无所适从。因此,众佛友,当时时去觉照那“如如不动”、“本不生灭”的法!
好了!下课!祝大家健康、平安、吉祥、快乐、进步,早日自觉本自解脱,本具佛性。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 上一篇:《金刚经》讲解第三十九讲
- 下一篇:《金刚经》讲解第四十一讲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