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仰误区

走出信仰误区

  “如果有人说佛教是一个自由的宗教,能不能找到任何理由去抗辩,或反对这样的陈述?”

  佛教是自由的宗教,所以佛教在弘法上显得非常有说服力。比如说,你进山门来了,你来受皈依了,没有人说你不可以;有一天你把皈依证送回来了,把佛像送回来了,没有人说不可以……所以它多么自由啊!说我当和尚了,当和尚要守这个戒,如果我有一天不当了,我告诉别人一声“我不当了”,就可以了。你看看,多么自由。这是很负责任的,我不当了,我何必在这儿混呢?非常自由。

  所以佛教是最自由的,它不会说:“你要是不当和尚了,你就得下地狱。”不会的!你要是在这里瞎混,你可能下地狱,但是你不当和尚,你不一定下地狱。当然,你不当和尚,你去偷银行,杀生,害命,那可能会下地狱。所以我只能说不一定下地狱,因为下不下地狱,不是因为你把头发剃光或者不剃光。

  当然了,头发剃光的人,他用全身心的精力、理性、热情、投入,依据佛陀正法去考虑人生的归宿问题,并且把佛陀的正法同有缘人分享,那么他不但不会堕落,而且还会因此而解脱或者成为成佛因缘!但是他需要担当和负责,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说佛教是最自由的宗教,那么有人说了:“能像你说的那样吗?”那没关系,你找理由啊。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你提出来呀!“或反对这样的陈述”,你说它不是自由的宗教,没关系,你可以说,陈述出你的理由来,我觉得才能说明问题。你不能说:“我看着佛教就别扭。”那是错误的,看着别扭,那是没有用的。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佛教的这种自由宗教的定位应当是理性的,不能是感性的,也不能是盲目的。

  “这个沉醉于自由的世界,是否真的理解或拥有像《羯腊摩经》之原则的那种自由?”

  你说佛教是自由的宗教,那么这个自由的宗教能不能像《羯腊摩经》说的那样自由呢?

  “此种自由的缺乏,是否是对《羯腊摩经》之原则的盲目无知或忽视所造成?”

  是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很多的宗派告诉你:“不可以怀疑。”请问“不可以怀疑”难道就是盲目吗?不可以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羯腊摩经》的思想。

  “有的人甚至说此经教导我们不要去相信。”

  那是错误的!“不要去相信”?谁说不让你相信?它只是告诉你,相信应是理智的,是有理的,不是不让你去相信。

  “或听从任何人,甚者,有的人确实说佛陀宣说此经,只是为了当时当地的羯腊摩人。为什么我们不能睁大眼睛(原文:不张大眼睛),并注意人们今日已成为知识的奴隶,已失去较佛陀时代之羯腊摩人更多的自由呢?”

  我们也要反省了!因为我们今天一定要考虑,所以这不是只针对印度鸡萨布多的羯腊摩人所说的法。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更多的自由,我们的信仰更多地也是变成了一种知识上的奴隶,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要面对《羯腊摩经》,发掘适合我们的精华,导引我们走出我们信仰上的误区。

  “朋友们,自由的尊崇者,我要求各位仔细思维《羯腊摩经》的本质与目的,以及佛陀宣说此经的初衷。然后,你做为佛教徒的醒觉能力,即会增长与茁壮,而非依然柔弱。”

  你根本就是定不下来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最后你的心性也是这样的脆弱,所以你解决不了你的生死。你没有定力,因为你脆弱。因为有了《羯腊摩经》,所以我们不再脆弱,我们变得更坚强。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

  “不要愚昧地憎恨或害怕《羯腊摩经》。”

  现实中肯定有!作为一个法师,我自己也曾经招人烦、招人恨过,我自己也曾经扪心自问过:“我跟别人之间有个人的利害冲突吗?”我相信是没有的,因为我不恨任何一个人。如果说有的话,或许就是因为维护佛法的标准而引发的差距!但是,我不能容忍、面对把佛法弄丢了的人,我们要把它找回来。我们在寻找我们丢失的钥匙!其实在这里,我们就说,它应该是《羯腊摩经》。

  “‘泰’这个字意谓着‘自由’,你希望给这个‘自由’带来哪(原文:那)些种自由?或者是怎么样的‘自由’才适合于(原文此处有“佛教徒,”)佛陀之追随者的‘自由’?”

  泰有安定、祥和、内心宁静的意思,即自在解脱。如果你学佛没有感觉到那种轻安自在、解脱快乐,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学佛的内容是一种失败。如果你连这种感觉都没有,我觉得,那真是遗憾。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真的不拥有。

  我们只感觉到被束缚,被压抑,被人性弱点压抑。然后,我们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常常冲别人发火,或者是武断地下命令,威胁别人:“你也要跟我学佛!”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遵照自己的这种佛教徒的标准。比如说,让别人也不吃肉。因为你自己不吃,然后说:“你也不能吃,你要是吃,我就跟你吵架。”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墙的,都不高兴。大家都不高兴的结果是,那就不是信仰,那就是瞎闹,那就是你想通过佛法来征服别人。佛教字典里没有这样的内容!

  原标题:走出信仰上的误区——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

  转自微信公众号:点一盏明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