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欲火远离?

为什么要欲火远离?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陀很精辟的几句开示,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佛言”:佛陀告诉当时的在场大众,其实就是告诉今天的我们了。

  所谓“夫为道者”:我们怎么样对待修道这件事呢?下边举个比喻:

  所谓“如被干草”:就像我们的身上盖着干草、柴火。

  所谓“火来须避”:那么火来了,如果我们还在那儿躺着,等着那火来烧,歘!一下子就把你给烧死了,所以这个火一来了,要赶紧跑。

  “火来须避”,火来了,赶紧躲避!不躲避不是傻子吗?烦恼来了,我跟你讲:因为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找的,或者钻牛角尖不躲避,所以要有方法来化解、解决这个烦恼。佛陀告诉我们,“火来须避”,如果有贪、瞋、痴、慢、疑、不正见,或者有财色名食睡的困扰,要赶紧躲避;躲避就是办法,知道危险,为什么不躲避而冒傻气呢?

  所谓“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修道的人,见到危险,或者修道上的障碍,譬如说财色名食睡,怎么样?“必当远之”,请保持距离,为了安全。

  记得有一个诗人叫北岛,他有一首诗,这首诗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句话,说什么是自由?“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你知道了吗?猎人和猎物,猎人一定要找到猎物,他们俩之间距离越远,你说是不是越自由?就是这么简单;明明知道要吃亏,还要往前撞,那我们不成了猎物了吗?所以要放聪明点,该跑的时候要跑,该躲的时候要躲,那我们不就赢了吗?

  当然,如果不该躲的时候我们躲了,不该跑的时候我们跑了,那么对于自己依然是一种伤害,对佛教也是一种伤害!跑和躲的目的是什么?远离危险,但是不能有后遗症,有后遗症就麻烦了。所以,观念我们要去改变,不改变也不行。

  尤其是我们得承认现实社会,应该说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满着这个现实;如果没有抵抗力,很难不陷入其中,很难自拔,这确实很艰难;所以有很多上班的人,有很多怎么样的人就问我:“法师,你看我这事那事,我怎么办?”我告诉他要随缘,但是下边有一句话:不能随便!无论什么都行,那又怎么可以?现实生活中,你这个也随缘,那个也随缘,最后还有你吗?没有了,所以说,随缘不可以随便。

  但是,还是那句话,如果见到没有意义只是危险,那么不跑你不就完蛋了吗?所以说,该跑的时候还是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方法挺好的。所以对于佛教徒来讲,那不是聪明,那是智慧,不是软弱,不是窝囊,不是无能!我跟你说,你看我有时躲了吧,躲了没有危险,当然不是责任和义务!所以大家好好考虑考虑。

  作为一个修道的人,当然,无论是在家的佛教徒,还是出家的佛教徒,我们认为都是在修行,修行无非是对自己心理的改变,说得更明了一点,就是对自己心理进行一次改造,当然这个改造就很艰难,甚至于是一次革命!当然不容易,却是脱胎换骨……

  如果我们想修道的话,怎么样呢?就应该像身上披着干草——晒干的草,“火来须避”。什么叫“火来须避”?欲望来了,我们需要躲避。这里边肯定有男女之欲,但是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欲望都包括在其中。

  如果有了欲望,我们就不要去发挥它;就像一个人说:“我有很多的烦恼,有人同我对话”;我说:“你可不可以改变一下?”他说:“改变不了”;我说:“那你可以让它再烦恼一会儿,慢慢就改变了”;但是不可以放纵它!放纵之后的结果是什么?谁都知道:用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是什么?其实什么都不是,你赋予它什么它就是什么!很多人追求,追求到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两手空空的吗?没有什么可以存留,虽然需要价值、质量,那也是一种感觉,是你同别人比较之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觉得自己赢了而已。

  这就像用拳头打别人,那个拳头打到别人身上之后,我们觉得自己很舒服,为什么?因为觉得打了别人。但是,当我们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时候:如果打了别人,那种反弹的力量同样对我们也是一种伤害。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你不会去真正伤害别人。但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所以火来了不躲避,身上披着干柴还要面对欲望前进。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修行的人,不要去放纵自己的欲望,一定要远离它,但是很多人没有办法远离,而是一种放纵的随波逐流,甚至于还要寻找各种借口……

  我们一些佛教徒皈依三宝学佛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同佛菩萨做买卖讨价还价:你赶紧满我的愿望吧,我给你穿一身衣服;你赶紧满我的愿望吧,我给你供香蕉、贴金、披袍……有没有这事?这事很多啊;错没错?没错!刚开始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走进佛门中来;但是随着走进来的逐步深入,我们会考虑自己的那一切观念是否需要改变?尽管依然可以这样做,可以照样烧香,照样给佛贴金、披袍……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只是此时是随缘自在的历事炼心。

  当然,现在披袍已经改成贴金了,因为披袍不如贴金,哪怕贴一毛钱的金都没有关系!因为那样做的意义已经不同了。金是最贵重的物品,我们用最贵重的东西来做布施,那是最有价值的恭敬,因为我们的我执也会随着最贵重的东西的布施,得到一种改变,我们要清楚这一点。

  我们提倡贴金,而不提倡披袍;但是,如果他一定拿什么红布来要披袍,我们也会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为什么?因为得给他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并不是怕得罪某个人,而是得给他一个调整的过程,因为他还没有长大。

  很多时候,我们就带着这种我执、欲望来学习佛法的。我不止一次地提起过,曾经在河北唐山,他们的佛教协会成立的时候,请我去讲课;当时,一位居士就同我讲,他遇到一个佛教徒,这个佛教徒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非常庄严,他也不惜代价,可能是花了三千元钱请的。

  但是供奉一段时间之后,他总是同观世音菩萨讨价还价提要求,今天让观世音菩萨给他干点儿这个,明天让观世音菩萨给他干点儿那个,每天都有要求、条件,但观世音菩萨每天都无动于衷,最后终于生气了,说观世音菩萨没什么用,也不管事,于是就把观世音菩萨锁到柜子里不供了。这是一个悲哀,但是有一点,其实很多人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曾经说过,一个乡下的老太太,去拜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她家的老母鸡不下蛋,然后去求观世音菩萨让鸡下蛋,以为观世音菩萨就是管鸡下蛋的。她可以从这里开始,但是不能从这里结束,应该去改变观念,乃至行为。

  这个时候才可能真正地去感悟佛法,否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对我们而言,欲望确确实实对我们的纠缠、束缚,应该说已经很久了,无量劫来就是这个样子;想想看,就像有人说:“我如果不同观世音菩萨求点什么,就不知道供奉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学习恭敬和感恩呢?为什么不能学习观自在呢?如果去恭敬和感恩,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真正观自在的话,那么我们同观世音菩萨就已经融为了一体。学佛要契理契机,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最初的那个学佛的想法、欲望,改变了它就是学佛。

  当然了,我们不大可能说一下子就做得非常完美,但是知道自己要定位一个方向。就像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错!我随喜你的功德,非常赞叹,但是请问: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手段是什么?工具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去呢?“不知道!”

  有人会拼命地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家里,弄得家里人看着他都眼晕;然后家里人对他提点意见,他不高兴,说:“我在念佛,我有信仰,你管不着。”

  究竟我们的信仰应该架构在什么层面上?我们应该清楚,如果连最有缘的众生都得罪,那么还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吗?如果让大家都欢喜我们,那么就会去得最快。因为我们要让大家欢喜,又不能丧失自己的原则,我们的信仰也不能丢掉,所以我们如何融合于现实,就是面对而又超越,这个时候才会得到那份真正的自在。别人如果接受、理解、赞叹,跟着我们一起学的时候,那会是什么结果呢?相信那一定是往生的功德。

  而功德恰恰是什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且不执着、不挂碍,又能够面对,那本身就是一种成佛、往生的资粮。

  如此就是说,我们需要去改变很多最初学佛的单纯、执着、欲望。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学来学去我们就把信仰给忘掉了,因为觉得没有意思。当然没有意思,因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肯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但是我们觉得那些有劲的又怎么样了呢?其实也没有意思,比如喝酒喝醉了,第二天醒了,身体并不舒服;打麻将赢了,赢了又怎么样?输了又如何?不都是一个过程吗?等结束了之后,就觉得还是没意思,“嗨!当初不玩好了!”当初看点书,念点佛多好……可是我们玩了,而且当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欲望又没有办法控制,所以又去玩,常常都会循环往复,在快乐和痛苦的矛盾中纠结着……

  这是人性,不是佛性;佛性是什么?是空性!一旦空了,一旦知道都是假的,包括自己,我们就同它相应了,就自在了,大自在了!那不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解决一个久远、恒远的生死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入道;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远离欲火,无所谓,得到又怎么样?不得到又怎么样?当然,得到了,如果是应该得的,那么得到了也没关系。但是得到了,我们也不会得意忘形、张牙舞爪,会很冷静,这是很不容易的修行。

  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佛教徒而言:远离欲望,应该说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课题,因为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头地,都想尽如人意。

  曾经告诉过别人:你知道佛教的如意吗?“如意”是来源于佛教的用语;大雄宝殿中,文殊菩萨拿着一柄如意,如意前后的头是怎么样的?像云、灵芝形状,是回头的样子;意即凡事皆变,回头才如意,回头才吉祥。如果我们钻牛角尖,就不会如意,就不会吉祥;所以一定要清醒,一定不要钻牛角尖!当然,很多人已经钻得很久了,甚至无怨无悔;因为不钻他就觉得生活没意思。所以他麻烦了,他就在轮回那个路上,已经走不出来了;所以说,要学会着回头,学会着适可而止,我们才会真正的如意;现实中,还要放松,放松才会出现奇迹。

  原标题:欲火远离——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

  转自微信公众号:点一盏明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