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憨山大师给了我很多信仰的力量,给了我坚强的支撑点,让我能够走到今天,也让我有勇气去担当,去负责。那么,让我们走进憨山大师的《醒世咏》,去对照自己,去反省自己,去改变自己。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红尘白浪两茫茫”:红尘就是生存的空间,是我们的现实人生人生要面对什么?财色名食睡,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六欲,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白浪就是死亡。“红尘白浪”就是生和死之间的两个世界。当然,这是我们分的,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就必须要面对生死

  苏东坡曾经在一首怀念亡妻的词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生和死之间隔得很远,在佛教而言:不远!但是在世间法上,它确实隔得很远;“不思量,自难忘”,就是我不知道你到哪里去,但一定是我很难忘怀的一段因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就觉得:啊呀,这个生死相隔得很远。

  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一口气上不来,呼吸之间的故事就结束了。为什么没有感悟到生死切切,赶紧去学佛,了生脱死,还在争斗,还在争执说谁有理?谁没有理?浪费自己的宝贵生命。如果真的明白了,我是学佛的,就没必要去看别人的毛病,要向佛陀看齐才对!

  而生死是大事,很多人浑浑噩噩,盲目地活着,盲目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从何处来,不知道;死往何处去,不知道。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生不能奉养父母,死不能安慰己灵。你活着,连父母都不能好好地去侍奉孝养;你死了之后,也对不起自己生命的归宿!对不起自己学佛的因缘!生死轮回,无休无止,随波逐流,不知醒来!

  “忍辱柔和是妙方”:我们说要面对现实,即使是个佛教徒,也不可以逃避!那么应如何处世呢?要忍辱,要谦让。每个人都不是太阳,却有迫不得已、身不由己的事务。“无事不登三宝殿”!找我们的往往都是些闹心的事,向我们倾诉,希望我们能帮他解决一些问题……于是告诉他们要忍辱、要认账。

  这个“忍辱”要加智慧,因为不能忍得很痛苦。要转化,学会去转移,去消化。因为本来这个能忍、所忍和你忍的内容,都是无常的,都是没有实在性的!即忍无可忍!所以你忍了!把它当作修行的资粮。你会突然间感悟到,你还要感恩他!如果没有他,怎么会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怎么会使自己有抵抗力、免疫力呢?

  什么叫柔和?不要太有棱角!虽然我是个有棱角的人。因为,我学的宗派就是破邪显正!绝不含糊其辞、拖泥带水……但在做人上,我们还是要包容、要宽容,不能吹毛求疵,不能得理不饶人,所以要柔和。

  老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有一段对话,他问他的学生:“牙齿和舌头哪个硬?”他的学生说:“牙齿硬。”老子把嘴张开了,说:“你看我的牙齿没了,我的舌头还在。”你说是软的长久还是硬的长久?一定是软的。但是你该硬的时候还是要硬,该软的时候必须要软。如指挥千军万马打仗,还犹豫不决,那绝对不行,就得当机立断,勇往直前!至于鸡毛蒜皮的个人恩怨,应该大智若愚,得饶人处且饶人!

  修行也是一样。面对烦恼,你选择逃跑;面对责任,你选择回避,这些都不应该是佛教徒的行为。佛教徒应该面对,应该接受,应该处理,应该放下

  “忍辱柔和是妙方”,这是最智慧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而且也是广结善缘,能够解脱自在的方法。问心无愧,活着不累。一个佛教徒,天天在是非烦恼中纠缠,然后还说自己学佛,是有理由不好意思的!你就别让人误解那佛教了!佛是不计较的!佛怎么会挂碍这些没有永恒实在性的如幻如化的是非呢?

  原标题:生死切切,赶紧学佛——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

  转自微信公众号:点一盏明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