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直指 (净慧老和尚回答疑问)
人 生 直 指
八月十二日晚,夏令营安排的活动是分组交流,有一些营员到丈室向净慧老和尚请益,每有茅塞顿开之感。今整理成文,供养大众。
念佛与修禅的一致性
营员:全国跑了很多寺院,真正弘扬禅法的很少,一般都是讲念佛。
师:念佛很好,念佛也一样。
营员:念佛不是不好,禅也好啊。像师父的生活禅,让我们感觉到更加亲切。
营员:我是广东来的,2002年有缘认识本老,因为经常有缘亲近他老人家,曾经请问他我应该怎么修?他说我搞了一辈子禅,现在我只是念阿弥陀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他也是教我们弟子都念阿弥陀佛。我是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我就感觉到禅宗禅法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念佛法门在佛门里面是难信之法,对佛教没有了解的人恐怕是很难接受它的。因此我很想了解一些在禅宗方面能够把它的智慧融入到生活工作里面的方式,然后帮助更多人知道这些道理。
师父:听了两位的发言,我也感觉到我们应该对禅与净土,或者对参禅和念佛这两个法门有一个很正确的理解。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现在所提倡的念佛法门与历史上所提倡的念佛法门已经有很大的差距。四祖道信所提倡的就是念佛禅。四祖的语录《大乘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他所说的守一不移,实际上就是念一句佛号,把心放上这一句佛号上,也讲到不一定要面向西方。你做心理咨询工作,要让一个人的心安静下来,你用什么方法来安定他?最简单的办法就要让他专一。专到哪儿去?叫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你不要说,你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阿弥陀佛就把你接走了。不要这么说。而是要告诉他,把心专一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上面,一切的疾病一定会好。为什么呢?把整个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就能够使精神状态安定下来。心理咨询所面对的分裂症等等,无非是心理有很多的妄想。用什么来调伏妄想?念阿弥陀佛是最容易调伏的。所以不要说念阿弥陀佛就一定要信,信阿弥陀佛以后阿弥陀佛就会把你接到极乐世界去。不要往信仰上讲,讲当下的效果就行了。参禅就是讲当下的效果的,实际上念阿弥陀佛也是讲当下的效果的。
营员:但这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佛教。
师父:有一个方法,虽然也带有一点点宗教性,但是信不信没有关系。你可以告诉他“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一个符号。这四个字的意思,一个是无量光,空间突破了;一个是无量寿,时间突破了。空间时间都突破了,就是“阿弥陀佛”。把这个意思给他讲一讲。所以这个办法一定是非常有效的,没有必要非得牵涉到信仰不可。有许多方法并不在于信还是不信,只要照着去做就有效果,有了效果自然就有信心。等他有了信心之后,你再告诉他念佛有很大的作用,那多好啊!人人弥陀佛,家家观世音。
修行只有三个法门:戒、定、慧。所有的一切法门都是从这三个法门分出去的。戒律是平等的,不管哪个法门都要以戒为师,这是不用怀疑的。再就是定,念阿弥陀佛就是从定分出去的,当然它也有一部分是慧。念阿弥陀佛最后是要达到一心不乱,深入禅定,这样才能能够往生。不过我们现在宣扬净土宗的人有一点点走偏。如果宣扬净土宗的人把它和禅结合起来,净土宗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年轻人就不会排斥净土宗。之所以有些年轻人排斥净土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要以为净土宗就只是老太婆修的法门。老太婆的力量大得不得了,没有这些老太婆你们别想到庙里来。是老太婆把你们带到这儿来的。老太婆代表一家人,代表三代人。代表老一代,代表她儿子一代,代表她孙子一代。她的代表性最广泛。你到这里来,你的父母可能不同意,或者你妻子不同意,或者你儿子不同意;如果是她要来,儿子、媳妇、孙子都得跟着她到庙里来烧香许愿,求一家都平安,一家都心生欢喜。
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广泛地学习佛法。一方面是要学修现在流行的法门,一方面也要看一些原经原典。不要只是看现在的人写的一些书,包括我的书在内,光看我的书也不行,要看原典。这样地才可以了解到佛法的原汁原味是什么。虽然有一些文字不容易看懂,多看几篇就可以了。要克服这个障碍。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想学习佛法,一定要过文字这一关,一定要融入到繁体字当中去,一定要融入到像佛经那样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当中去。佛经在当时并不是文言文,都是当时的白话文,佛经是最进步的,它是用口语表达的,最容易懂了,它不是中国儒家、道家的书,佛经的语言基本上好懂。不过,经常有一些名词法相,阻碍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佛经。怎么样扫除障碍呢?建议从《心经》学起。《心经》只有260个字,每一字都弄懂了,别的经基本上能够看懂。《心经》上说的五蕴、六根、六尘、四谛、十二因缘、六度、菩提、涅槃,基本上包括了经常见到佛教名词法相。把这些名词都搞懂了,读其他的经书就能迎刃而解。现在这些工具书也比较普及,《佛学大辞典》、《佛学小辞典》都有。还有一些简单的工具书,如《常见佛学词汇》等。
人生价值和意义
营员:我现在没有工作,希望能够在佛教里面做点事。一边做一边学习佛教,并且从佛教里面,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师:知道要在佛教中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安顿自己的生命,这就很不简单。
佛教讲到人生的价值,有四句话可能是大家都在念的。这四句话看起来目标高远,只要一点点地去落实,人生就非常有意义。这四句话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想人生最高的价值,再没有能够超越得了这四句话的。这四句话可以是很高远,也可以是很实在。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每一件小事都可以用这四句话的精神去检验。
儒家也讲有四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有远大的理想,据于德就是有崇高的道德,依于仁就是有真诚的爱心,游于艺就是有广博的知识。这四句话和四弘誓愿刚好可以对应起来,不过前后次序不同。比如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样才能度众生?要有仁爱之心。依于仁才能够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从哪里来?烦恼就是从缺乏德养而来。能够据于德,就能够逐步实践烦恼无尽誓愿断的目标。法门无量誓愿学,刚好相当于游于艺。广博的知识,法门无量。最后的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是志于道。
可见,佛家与儒家在人生追求的目标上虽然有浅深的不同,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儒家说得很实在,佛家的精神则是超越时空的,气势更加宏伟,意义更加深远。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立足于儒家的根本,来实践佛家的法门呢?应该是可以的。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人生追求的目标所在。
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服务意识;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道德意识;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学习意识;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要不断强化我们的人格意识。这四弘誓愿可以和这四种意识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无非是要为大众服务,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有广博的学问,有高尚的人格。
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目标,就不要轻易改变,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归到这四句话里面来。这四句话就是菩萨的精神,依照这四句话,就可以从一个凡夫经过不断地实践,最后达到成佛的高尚修养、高尚人格。这四句话我们也不要把它看作是要修多少辈子才能够修得完,不是那个意思。这四句话可以在我们这一辈子就能兑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就可以兑现。只要每时每刻按照这四句话去做,那么每时每刻都是在实践四弘誓愿,都是在实践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年轻人总是有很多妄想,实际那些妄想想来想去,最后总是走到最初的想法那里去。不管你想了多少,转了几百个圈,还是转到那个老地方去。所以年轻人首先要实在一些,不要去想到底应该怎么做,只要好好去做就行了。比如说你要考研,就一心一意学习功课,找一个合适的学校去报考,不要犹豫。比如想去做生意,那就创造条件去做生意。你要当心理咨询医生,那就好好地把这个工作做下去,不要犹豫。因为一犹豫,反来复去地,人生的光阴就浪费了许多。每反复一次,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浪费。人生几何?要立志,要有道德,有仁义,有学问。犹豫会耽误很多时间。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营员: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尚。我是厦门大学的,现在读研快要毕业了,我是学化学的,工作也基本确定了。我一直很崇拜科学,对于宗教一点都不感兴趣,之前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化学家。进入大学两年之后,开始觉得现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再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也在同学之间有些讨论,也有通过种种途径来寻找。比较幸运的是我能够接触到了佛法,到现在有三年左右了吧。但是我感觉自己对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越来越不感兴趣,我感觉这个东西……
师:明白了。你不是为你自己做事,是为大家做事。所以即使你对所做的事情要承担一些因果上的负面责任,那个责任很小,所以一定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都像你这样,有一些要负因果责任化学实验你就不想做,那么一旦法官信了佛以后要判人死刑怎么办呢?那执行死刑的人信了佛是不是就也不可以去执行了呢?所以不要把这些和佛教里面慈悲戒杀的观念混淆起来。佛教所说的慈悲戒杀,完全是从个人修养出发的。如果你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去伤害别人,当然是犯戒;你做实验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就想把药品制作出来,你对所实验的动物没有任何憎恨心,而且你也不是为了把实验成果据为己有,你做这个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佛教和社会不是对立的。既然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也有很多方式。有无边的众生也有无量的法门。无量法门誓愿学,搞化学实验也是其中的一个法门。不要矛盾,不要对立。个人的修养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之间不要有矛盾。实现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落实个人的修养。要承担一点责任,要有这种勇气。为了大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营员:我已经来过三次了。第一次来是带着很多困惑和迷茫过来的,听了您的开示以后,我感觉到非常欢喜。五一之前,我带母亲来归依了三宝。这一次是带儿子来,让他感受一下禅文化的氛围,了解一下佛教。我是做营销的,由于工作关系,饮酒有时候是工作需要,所以我是没有办法。后来听讲戒律的光碟,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深度和广度。我就用它来对照自己的工作和日常言行,深深感觉到有一点慌恐不安,觉得自己犯戒了。不过我有一点心安的地方是,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也是借着工作上的方便尽量帮助他人。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是不是算是一种合格的佛弟子,算不算是犯戒?老是心里感觉到不踏实。所以这一次来之前我就在想,是不是有必要重受五戒?请老和尚慈悲开示。
师:在家居士受三归、守五戒、行十善,这是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下,佛陀也有方便法门。比如说五戒可以次第受、多次受,所以不要有什么特别的疑虑。在饮酒这条戒暂时不能守持的情况下可以不受,然后尽量避免。当你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了,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地位越来越高了,你就可以对人家讲:对不起,我不喝酒,请你们喝。最后人家说:哦?你为什么不喝酒?你说我信了佛,所以不喝酒,可能人家就跟着你一起信了。有一些人,由于他的社会背景不同、地位不同、人格修养影响的不同,他所言所行产生的作用就很不一样。希望每一个人,知识分子也好,干部也好,工作人员也好,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社会上发生的影响就会很大。一个人的社会影响,靠个人的修养,靠自己的为人。另一方面,对于佛教的戒律,一定区别对待。比如说,在家戒和出家戒是不一样的。出家人是专职人员,必须要把自己应该做到的都做到。在家居士从信佛这一点来讲虽然也算是专业的,由于要求不同,有些方面可以逐步地完善。
营员:可不可以重受五戒呢?
师:可以。不管你犯了戒,还是没有犯戒,五戒可以多次受。在南传佛教国家,任何一次集会之前,首先都是先进行三归五戒,然后再来交流或者进其他活动,假如一天开两次会,就要举行两次三归五戒。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营员:我现在还在读博,湖南农大茶叶。我还要问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是关于现代人思想方面的。佛教的道德和信仰确实是有,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是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除了钱以外,其他的都不是很看重,所以很多人都为了自己的享乐,这种状况是很可怜的。这种人应该怎么样去度化他?
师:从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整体来讲,每年是以8%的速度递增,应该说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过这种递增分摊到十三亿身上仍然是微不足道的。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虽然不能说大部分人是生活在贫困线上,至少还是不很富裕的。在这咱情况下,已经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也是从贫穷状态进入到富有状态的。一个人富有了之后,如果是有仁义道德的人,他懂得分享。但是大部分的人不懂这个,有了钱以后就吃喝玩乐。他做出这个样子来,对于其他暂时不是很富裕的人会有很大的诱惑力。他发财了,他现在的日子过得那么好,我哪天发了财,我也要像他那样。
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小农意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现在是在搞工业化,但是中国人的主体还是农民。农民意识比较简单,社会责任感比较差。只有在工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面培养训练出来的人,才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说,一个人开机器开不动,要所有的人全部都到位,这一条生产线才能够工作得了。农民没有这个思想。你们都不来,我一个人可以在田里插秧,可以割稻子,不需要任何人帮忙。所以他就养成了这种个人意识,没有社会责任。这是我们中国人最致命的地方。中国人之所以不关心别人,就因为大多是农民出身,没有团队意识,所以没有社会责任感。
那么现在首先就要是提倡,让所有发了财的人强化这种社会意识,这样他发了财才会想到怎么来回报社会。一个发了财的人如果不懂得回报社会,他的财富很快就没有了,而且不安全。一个人富了,他光顾自己,一点也不肯拿出来,大家对他就有一种无形的对立。如果有钱的人懂得懂得回报社会,哪个地方有困难,几千块、几万块、几十万块拿出来,就可以缓解贫富之间已经存在的矛盾。
国家是在强烈地呼吁这些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我们佛教也是在这方面做自己的一点点工作。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提倡感恩也就是要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因为我们一个人想要生存在世界上,不管有多大本事,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生存不下去。佛教主张的众因缘生法,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懂得缘起法的道理了,你才知道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切事情没有任何一件是孤立的,都是彼此相依相待,相互成就。但是中国很少有人懂得这个道理,很多发了财的人都不懂。“老子有本事,所以发了财;你们穷光蛋,你们没有本事!”这个说法存在着极大的错误。你为什么发财?你生产的东西要有人买。如果谁都不买你的东西,你发得了财吗?谁都不卖你的东西,你发得了财吗?发不了财。
营员:既然没有几个人懂得,那该怎么办呢?
师:我跟你说,这些人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只有他走到墙那里把脑袋碰一下,他才可能会回头。因为他吃喝玩乐都还没搞够。等碰到墙上去了,回过头来,他就好了。这就是因缘法。今天有两位山东居士就说,有人说他就是给释迦牟尼佛打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释迦牟尼佛打工?我说那太欢迎了!因为说给释迦牟尼佛打工的那位老板,他也迷茫了很久。他挣了很多钱,最后他迷茫了。我挣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吃也吃不完,喝也喝不完,玩也玩不完,乐也乐不完,挣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一个人晚上顶多就是一米宽两米长的地方就可以舒舒服服睡一觉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房子?最后他找到佛教来了。哦!我的钱不够多,我还要挣更多的钱!天下还有这么多受苦的人,还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他省悟过来了。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因缘,你不要着急,现在也有许多老板也在慢慢地乐善好施了。是真是假不说,起码他有一点这个心,慢慢地这种风气就会带动起来。要带动这种风气,我觉得年轻人责任很大。他们没有机会来参加这种佛法生活,我们有这个机会来参加,我们就要把所学到的一点点东西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去影响影响我们的家人,影响我们的朋友,影响跟我们接触过的人,这就很有作用。靠我们和尚去说没有用。
营员:就这个问题,我想与这位同学分享一下我在广东打工的感受。我今年31岁,姓孙。我老家是石家庄的,经常去柏林寺,现在在广东工作。我亲近本老算是最多的,弘法寺和光孝寺去得比较多。因为工作原因,我会到很多的企业去做一些联系,比如说企业招商、授课方面的活动。普贤菩萨十大愿里面其中有一愿叫做恒顺众生,我觉得恒顺众生,就是说在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有善巧方便。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也希望师父看一下我这样做是否合适?商人当然一心是只想钱的,您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受我也能感受到,我也是这种感受。那么我在与他们合作的时候,我就会顺应他们。他不是想挣更多的钱吗?那好,我就顺着他的思路,给他提供一些怎么挣钱的建议。比如说我们最近和广州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从资助方来讲,他是想把这作为一种商业炒作的手段,进一步扩大他的合作商。从我的想法来说,不管他的心是纯的还是不纯的,起码他是为社会作贡献了,那么我就引导他这样做,给他一个慈善营销的观念。你不是要营销吗?我们用慈善的方法去做就很好!这种方式他认可了,最后也确实成立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觉得这就是工作中的一种方便。我觉得,我们没必要那么忧国忧民,我们只要积极地投入,用自己的力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能做一点点就做一点点就好了,而不是光在那里忧,我觉得那没有意义。最后我想请教一下老和尚,我这种做法算不算是骗人呢?
师:你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所谓骗人的定义就是说,你是想要通过这个方法得到什么利益,然后你用这个方法来引诱对方。你只是想到让他从慈善营销当中来提高他的知名度,提高他的信誉,那就可能有更多的人与他合作,使他的生意做得更好。当然,你也可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那是你应得的。太虚法师说佛教就只讲了八个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只有慈悲这个根本,没有方便去落实它,这个慈悲永远都是口头上的,不会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拔苦与乐的实惠。所以一定要有方便。所谓方便就是智慧。方便不是说不走正门,专走偏门。当然走偏门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要不违背慈悲这个根本也是可以的。
法尔道理与科学家的宗教情怀
营员:爱因斯坦曾经过说,当我看到这个世界如此排列有序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宗教情怀。可以说大科学家在面对世界特别是面对微观世界的时候,看到世界是如此有序地排列运行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宗教的情怀。所以我想问一下,当一个人在思维中不能解决问题,而从宗教中反求真理的时候,科学与宗教在终极问题上是否有相通之处?
师:爱因斯坦对宗教有过评价,对佛教也有过评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鼻孔朝下而不是朝上。为什么这样?有它必然如此道理。鼻孔朝上会怎么样?不说别的,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流到鼻孔里去了。耳朵它把两个耳朵眼护住;眼睛里面有眼珠,如果眼珠受到损害,视觉就成问题,所以它有眼毛,有眼皮,然后又有眉毛,额头又稍微伸出一点,来保护人的眼睛。这也长得很有次序啊!如果是按照西方宗教的解释,这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才如此地完美。佛教的解释不是这样。人不是头在地下脚在上面,而是头在上面脚在底下,而且两只脚是分开的,这样才可以支撑身体。这是什么道理呢?佛陀不回答这个问题,只说是“法尔道理”。
法尔是什么意思呢?由于每个人的因缘果报感得这样一个人身,人身就是应该这样,不是任何人制造的,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自己的因缘果报感得这样一个人身,人身就应该是如此。这是佛教的讲法。我觉得佛教的讲法更能够激发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哦!我这个人身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存在,而是和自己多生多劫的因缘果报有联系,所以要珍惜这个人身,珍惜此生的所言所行,一定要按照人的要求去做,希望不要再失掉人身,希望下一辈子的福德因缘更好,能够更好地修行,更好地回报众生。佛教是这种精神。
爱因斯坦是西方人,是从西方宗教文化出发,所以讲那样的话,他也是在唤起一种宗教情怀。但是我觉得佛教的道理更圆满,他只是讲到了一半,没讲完整。不过他也说到,如果他要选择一个宗教作为宇宙宗教的话,他会选择佛教,佛教最符合宇宙宗教这个要求。所以我觉得爱因斯坦也算是大彻大悟的人,不得了。
心中的佛和现实的佛
营员:老和尚!我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我和刚才那位营员一样,也有一些疑团。首先我是一个中国人,生长在农村,肯定烧过香拜过佛,听过一些些关于佛教的故事。但是我自小听到的关于佛教的故事,包括关于神鬼的故事,都带有传说的色彩,我一直认为这些可能是骗人的。然后读了十几年书,现在读大学,我心中也有一尊佛。我也翻了一些经书,由于语言的障碍,看了几页看不下去,所以我没有继续下去。由于机缘巧合,很偶然很偶然的机会来参加这次夏令营,参加了几天,念了几天经,还算能够坚持下来。我听了讲座,这些对于我来说,可能是一个很新鲜的关于禅或者佛学的一门学问。我是什么感受呢?我念了经之后,只是觉得把那些经文念熟了。但是今天听了您的讲座,听了您所谈的话,我发现自己找到了心中这尊佛。可能我心中这尊佛,不追求无限世界,不追求永生不灭,他只是服务于现实世界,要着眼于现在眼前,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感化周围的人,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听了您对四句佛语和儒家四句十二字的讲解和这些问答,我觉得我找到了心中的这尊佛。所以我现在有两个请求,不知道您答不答应?第一,我想以我的方式向您磕个头,因为我找到了心中的佛;第二,您能不能给我一些别的开示?
师:不简单啰,找到了心中的佛!你要知道,佛是无形无相的,是不可定位的。你说佛在你心中,你怎么把它表现出来?
营员:我觉得佛是一种精神,是对待人生宇宙的一种态度,它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尊佛。最简单的佛,就是这样一种人生态度。
师:你坐下来。佛教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佛,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说的呢?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灵知不昧的心。既然是灵知不昧,那就是具有觉性——觉悟的性质。佛者,觉也。佛本身就是觉悟的意思。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灵知不昧的心,具有觉悟的性质,所以说具有佛性,具有成佛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佛。
如果再进一步,以一个觉悟者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你当下就是佛。可是,我们每个人做不到,每个人都是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做佛的要求太高了,我还是做个普通的人吧!如果我们能够直下承当“我就是佛”,按照佛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成佛多容易!成佛就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没有任何事情比成佛更容易,就是当下觉悟。可是我们做不到,坚持不下去。可能你有一秒钟或者两秒钟做得到,第三秒钟就不行了。这个就是众生性与佛性的中间有距离。我们之所以要修行,要做很多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要磨练每个人的劣根性。把自己的劣根性消灭干净了,一个人的佛性才能完全显示出来,发挥他应有的作用。这样才是从成佛的可能性,成为一个现实的佛。
佛教是非暴力的宗教
营员:如果可以牺牲一部分来拯救另外一部分,否则的话全部会遭到灭亡,佛是选择牺牲那一部分呢?还是选择拼死一搏?
师:佛教是一个非暴力的宗教,是一个主张慈悲与和平的宗教。佛教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和谐相共处,不要发生战争,不要发生牺牲一部分而保存一部分的事情。牺牲一部分,保存另外一部分,这是西方的意识,我们东方人不是这样。我们东方人的意识是“天人合一”,是“仁者爱人”。从佛教来说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享受他的生存权利。现在世界上提倡的“全球伦理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对于所有人的生存权利合理性的承诺”。全球伦理标准首先是要承认的就是人权,承认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政府、国家、联合国,世界上的种种呼吁,说到底就是要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权利,不要使某部分人的生存权利受到牺牲、受到影响。所以佛教是不是会赞成牺牲一部人去保存另外一部分人的,佛教的原则就是希望众生都能和平共处。
- 上一篇:首届生活禅夏令营法座
- 下一篇: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实价值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净慧法师: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本性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乐逍遥歌
- 仁德上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诚敬
- 大安法师:生命分为几个阶段?十个阶段
- 本源法师: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如瑞法师: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个当下应该做的事
- 净慧法师: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仁德上人:问问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忏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着开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来就是佛
- 净慧法师: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净慧法师: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净慧法师: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