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鸣录
晦鸣录
巨赞法师
钟离权曰:“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清平有几人。”士生斯世,欲待诸缘具足,而后致力于修持者,谬矣。昔唐径山法钦禅师避乱南徙,藏一金钗于雨具中以备不时之需,同行某大德(此事未见于僧传,名待检)乘其不在而弃之。比返,觅金钗不得色变,某大德斥之而后顿然大澈。是故逆增上缘,有时反足以为进德之助。孟子所谓:天降大任,必先劳苦其人之心志筋骨者,亦此意也。今者倭寇豕突,毁我法事,名蓝倾毁,学院辍业,一切弘化刊物,除《海潮音》外,亦皆完全停刊。累累衲僧,不遑宁处,于友朋通信,以及《海潮音》上所发表之文字观之,知我佛教同仁,精神上莫不异常苦闷,此甚非佛教前途之福也。爰录古德处乱之法,以为我佛教同仁龟鉴,标曰“晦鸣”,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也。
分众弘化
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事佛图澄为师。于太行恒山创立寺塔,改服从化者,中分河北。年四十五,还冀部住受都寺,徒众数百,常宣法化。石虎死,彭城王嗣立,遣中使请安入华林园。安以石氏之末,国运衰危,乃西遍牵口山。迄冉闵之乱,人情萧索。安乃谓其众曰:今天灾旱蝗寇贼纵横,聚则不立,散则不可,遂复率众人王屋女林山。顷之,复渡河依陆浑山栖,木食修学。俄而慕容俊逼陆浑,遂南投襄阳。行至新野,谓徒众曰:今遭凶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又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咸曰随法归教。乃令法汰诣扬州,曰:彼多君子,好尚风流。法和入蜀,山水可以修闲。安与慧远等四百余人渡河。既达襄阳,复宣佛法。
勉王抗敌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宋元嘉初,迎请西来,当其犹在关婆国时,颇为国王所敬,顷之,邻兵犯境,王谓跋摩曰:外贼恃力,欲见侵侮,若与斗战,伤杀必多,如其不拒,危亡将至,今唯归命师尊,不知何计。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须御扞,但当起慈心,忽兴害念耳。王自领兵拟之,旗鼓如交,贼便退散。王遇流矢伤脚,跋摩为咒水洗之,信宿平复。
不负所托
释僧导,京兆人,博洽有风神,为宋高祖所重。高祖肃清长安后东归,留子桂阳公义真镇关中,临别诏导曰:儿年小留镇,愿法师时能顾怀。义真后为西虏所逼,出自关南,中途扰败,追骑将及。导率弟子数百人遏于中路,谓追骑曰:刘公以此子见托,贫道今当以死送之,会不可得,不烦相迫。群寇骇其神气,遂回锋而反。义真走窜于草,会其中兵段宏,卒以获免。高祖感之,因令子侄内外师焉。后立寺于寿春,即东山寺也。常讲说经论,受业千有余人。会虏灭佛法,沙门避难投之者数百,悉给衣食,其有死于虏者,皆设位行香,为之流泪哀恸。
舍身济众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凉州张掖人,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敬。逊卒后,安周继景环而立。值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属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着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饿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柱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举之还官。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阉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
固志不移
帛远,字法祖,河内人。研味方等,妙人幽微,世俗坟索,多所该贯。白黑宗禀,几且千人。晋惠之末,太宰王颐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祖见群雄交争,干戈方始,欲潜遁陇右,以保雅操。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祖与之俱行。辅以祖名德显着,众望所归,欲令反服,为己僚佐。祖固志不移,由足结憾。先有州人管蕃,与祖论议,屡屈于祖,蕃深衔耻恨,每加谗构。一日,祖诣辅共语,忽忤辅意,辅使收之行罚。众咸怪惋,祖乃呼十方佛,祖前身罪缘,欢喜毕对,愿从此已后,与张输为善知识,无令受杀人之罪。遂便鞭之五下,奄然命终。孙绰道贤论以之匹稽康云。
不废传译
昙摩难提,又云法喜,兜怯勒人,以苻氏建元中至于长安。先足中土群经,未有四含,坚臣武威太守赵正,欲请出经。时慕容冲已叛,起兵击坚,关中扰动。正幕法情深,忘身为道,乃请道安等于长安城中,集义学僧请难提译出《中》及《增一两阿含》第一百六卷。及姚苌寇逼关内,人情危阻,难提乃辞还西域。其时也,苻坚初败,群锋互起,戎妖纵暴,民流四出,而犹得传译大部,盖由赵正之力。正字文业,洛阳人。情度敏达,学兼内外,深为坚所倚任。坚死后出家,更名道整。
持名免厄
释道汪,长乐人,庐山远公弟子,研综经论,雅善涅椠,蔬食数十余年。尝至梁州,为羌贼所围,垂失衣钵。汪与弟子数人,誓心共念观世音。有顷,觉如云雾者覆汪等身,群盗推索不见,于是获免。
济施四载
那连提黎耶舍,此云尊称,北天竺乌场国人。齐天保七年至于京鄞,文宜礼遇隆重,安置天平寺中,请为翻经三藏。周武灭齐,佛教与国,一时平殄。耶舍外假俗服,内袭三衣,避地东西,不遑宁息。五众凋窘,投厝无所。俭饿沟壑者,减食施之,老病无力者,随缘济益。虽事力匮薄拒谏行之,而神志休强,说导无倦。屯负留难,更历四年。
结心护戒
慧布,姓都氏,广陵人,从止观寺诠法师学大乘,慧悟遐举,南岳思禅师等,并叹赏之。梁太清末,侯景作乱,荒馁累年,三日失食。至第四日有人遗布饭而微似猪肉之气。虽腹如火然,结心不食。又曾患脚气,医令服薤,自此至终,常陈此罪。或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告云西方乃净,非吾愿也。如今所愿,化度众生。如何在莲华中十劫受乐,未若三途处苦救济也。
鉴乱如归
释亡名,俗姓宋,南郡人,本名阙,深为梁元帝之所礼待。有宝人铭曰:余十五而尚文,三十而重势位。值京都丧乱,寇冕沦沉,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乃喟然叹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早凋,岱山磐石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如其不尔,修禅足以养志,读经足以自娱,富贵名誉,徒劳入耳。乃弃其簪弁,剃其发须,衣纳杖锡,听讲谈玄云云,文多不具录。又着《至道论》、《影喻论》、《修空论》等,盛重于世。
挺身护法
慧远,姓李氏,墩煌人。仪止冲和,局度通简。负岌之徒,相谊亘道,饼悟继接,不略三余,沐道成器,非量可算。及承光二年春,周武灭齐,便行废教,敕前修大德,并赴殿集。帝自升高座,叙废立义云:真佛无像,则在太虚,遥敬表心。佛经广叹而有图塔崇丽,造之致福,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民响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凡是经像,尽皆废灭。父母恩重,沙门不敬,勃逆之甚,国法岂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朕意如此,诸大德谓理何如。于是沙门火统法上等五百余人,咸以帝为王力,决谏不从,佥合默默。下敕频催答诏,而相看失色,都无答者。远顾以佛法之寄,四众是依,岂以杜言,情谓理伏。乃出众答曰:真佛无像,信如诚旨,但耳‘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家表真,若使废之,无以兴敬。帝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曰:汉明已前,经像未至,此土众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时无答。远又曰: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帝不答前难,诡通后言,乃云:佛经外国之法,此国之用,七庙上代所立,朕亦不以为是,将同废之。远曰:若以外国之经,废而不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晋之地,亦应废而不学。又若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则是不尊祖考。帝又不答。远曰:陛下向云退僧还家崇孝养者,孔经亦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方名为孝。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曰: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使长役,五年不见父母。帝曰,朕亦依番上下,得归侍奉。远曰:佛亦听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帝又无答。远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被灭三宝,足邪见人,阿鼻地狱不拣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大怒,直视于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何辞地狱诸苦。远曰: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当共陛下同趣阿鼻,何处有乐可得。帝理屈更无所答,乃下敕云:僧等且还,后当更集。当斯时也,齐国初亡,周兵雷震,见远抗诏,莫不流汗,而远神气嵬然,辞色无挠。上统衍法师等执远手泣而谢曰:天子之威,如龙火也,难以犯触,汝能穷之,大经所获法菩萨,应当如足。彼不悛改,非汝咎也。远曰:正理须申,岂顾形命。即辞诸德曰:时运如此,圣不能违。法实不灭,不以忧恼。遂潜于汲郡西山,勤道无倦。三年之间,诵《法华》、《维摩》等各一千篇,用通遗法。既而山谷饮禅诵无歇。及隋受禅,大兴佛法,远蒙敕召,受沙门都,又敕住兴善寺等,四方投学,接踵于道。
廉存造次
灵裕,俗姓赵,典阳人。着《华严》、《维摩》、《般若》、《涅架》等疏,百余卷,为隋代朝野道俗所宗。周武灭齐之时,潜形世壤,衣斩缭三升之布,如丧考妣,誓得佛法更始,方袭旧仪。引同侣二十余人,居余聚落,夜谈正理,昼读俗书。时属俭岁,粮粒无路,乃造《卜书》一卷,令占之取坐标价,日市米二升,以为恒调。既而言若知来,疑者丛闹,得米遂多。裕曰:先民有言,舐密刃伤,验于今矣。索取《卜书》,对众焚之。日别自往,须臾获价,卷席而归,所得食调,及时将返,用供同厄,遂达有年。
(原载《海潮音》1938年第19卷第6号,署名万均)
- 上一篇:灵隐小志
- 下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颂》序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