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下

  梦参老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3)下

  我看见古人这个记载当中,我想起我们的心(大家不要光听故事,我是讲你的心),你跟一切有法,空和有,就是这个含义。这叫意境,没有境界的境叫意境,二为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很多世间境界相,你要是以智慧来观察,境即是心。古来的文章、古来的诗词歌赋全是心,把它变成文字相,文字相就形容当时的现相。我们经常看庙上的对联,特别是看那古庙的对子,每个古庙都有好多种对子,那都是古来的大德,或者是最有智慧的人作的那些对子,那些对子都是表现空和有的,就是心经;不一定念到心经才是心经,那些对子都是心经。我给大家念一副对联,“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问题就在这儿,不论刮风下雨,每个声音就是声声自在。那是怎么自在的?空的,风声雨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湮霞色(一切色),色色皆空”,每个都没有。明明是山有山色,水有水色,“山色水色湮霞色,色色皆空”!古来那些个对,如果你去参,那不就是我们的心经嘛!

  空中的色相,这个色相是靠不住的,空中色相是没有色相可得的。色既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哪里还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呢?什么都没有了,就是些世间相。但是那些人也没有把心经、把般若意研究好了,他从研究世间相的时候作的诗,乃至作的词,就是形容空义,不可得!不可得,你还求什么呢?你想得个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你的自在处,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照字。一空就安逸了,什么都没有了,外头跟自己的根尘、五蕴全是空的,外头一切世界全是空的。心没有了,境也没有了,心亡境寂。心不存在,外边一切境界相也就不存在了,寂然!寂下来了,“心亡境寂两俱空”,一切法都如是。所以空中要是没有这些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咱们这一切就组成不了的,离开这十八样,是一样也没有的,这十八样本身也是空寂的、寂然的。所以说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乃至无老死,一部心经就说的是这些事。什么呢?遣除,任何境界相都要遣除,那就达到了空寂。

  我们再一个一个的来分别一下,行!凡要说修行也好,说一切行动也好,包括你过去的身口意,假你现在的身口意,还有未来的身口意,这都叫行。说话有善业有恶业,言语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四种言语,也都叫行,这叫口行。身里头杀盗淫,这叫身行。意里头贪瞋痴,这叫意行。你把它翻过来,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就是善行,也叫行。不杀、不贪、不盗、不邪淫,这也叫行。一个善行,一个恶行,就是善业和恶业。但是善也是空的,恶也是空的,但是善业随顺空,恶业(造的业)它不随顺空,它要受报的。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报都是你自己的行所感召的;你没有行了,报也就没有了,行、报,这全是虚假的。

  还有识,因为行也识,这个识专指是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是心王,这个心王的这个心是有真有妄,是真妄和合为体的,这叫识,识是了别的意思。由你过去的业所感召的果,那你今生就受吧!你今生受的是过去的业所感召现在的果,这就是你今生所受的。你今生又再造业,这个业有善业有恶业,你现在造的业就感未来的果;虽然未来的果报还没现前,那你做的业也给它确定了。要问你未来如何?你现在做的就是你未来的。你不要问别人,你自己很清楚,你善业多,你未来的就幸福,生活愉快,什么灾害也没有。就我这个年龄,我从小到大看过很多这些社会上的事,有些人就在那火灾当中,纷飞扰乱当中,他就是能平平安安的什么事也没有,什么灾害也没有,好像都跟他没关系。有些人,家、个人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在动乱当中,而他的安定没有事,什么原因?他过去的业。他从来没缺过什么,也没犯过什么愁,也没什么苦恼,这就是过去的业得到现在的果,那你现在的业(所造业)得到未来的果。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报的时候是时候还没到,时候到了报就来了。但是在心经上讲,这些个全是假的。但是我们受苦的时候不高兴,烦恼就重;享乐的时候,烦恼就轻。你什么都有,你还去害别人干什么?你有什么贪求?他自然少造业。如果你再能进一步做慈善事业,布施,自然就愈来愈感善果。

  但是善恶唯识一念间,就这个识作怪。在它造业的时候,它造的恶业、造的善业,它是指挥者。指挥什么?指挥它的身,指挥它的口,指挥它的思想,它本身就是思想,识!乃至投胎转世受业因果,识!由于过去的业,现在今生的识,这个识就是“去后来先作主翁”,八识!当你投胎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就是八识,这是去后来先。投胎,来之前;等到死,肉体全毁坏了,都走了,识还不走。有的说一天,有的说是三天,识才走。有的是业障最重的,七天,识才离体。凡是佛弟子他死亡的时候,我们一般的不当时把他火化,要隔七天,最少最少隔三天。如果要死到医院里面就麻烦了,当时就进了停尸房去了,冻你身体。但是我们出家人不冻身体。不要动他,谁动他,他身体非常愤怒,瞋恨心就起来的,因为他很大的痛苦。这就识的作用。等你的识,看你跟哪个父母有缘。死了之后的神识,十方都是具墨,黑暗的,只有你跟你父母有缘,那有一线光明,你就奔那一线光明去了,你看见你未来的父母,你就受身了。

  刚受身的时候,名色。佛说这个名色,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名色就是身心二法。你将投入母胎的时候,这个中间七天一变、七天一变,七七四十九天。最初只是精和血,只有这么个名字,没有实体,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就是初投到了母胎之后,必须经过五个七天,已经一个多月,五七三十五天,这才有个形,刚起一个身的形,就是根的形,有生出小手小脚,有那个身体,没有实体,所以叫名色。光有个名,叫名色。但是七天一变、七天一变,变到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有眼根,才产生叫六入。从名色,第七个七日,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六根开始了。开始之后,根对着尘,这时候妈妈要喝热的,你感觉着烫,不舒服,有感触,难过;妈妈要吃冷的,感觉着冷。从识投胎,叫名色,名色转成六入,六入转触,触是相对的。妈妈每个动作,你在里头感觉着难受,这叫触。受,是领纳,领纳外边的境界相。就是生了之后领纳外边境界相,那时候你的六根对着外头六尘,有的苦不愿意受,你不愿意受也不行,也得领受。喜欢受的产生快乐,这个时候就有爱憎,有爱有憎,刚起贪爱。喜欢,就是前生的业带来的。喜欢的就想得,不喜欢的就想把它离开。因此就有取,爱缘取。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就想得到,爱就缘取。这一取,给未来生又做基础了,就有了。有是后有,一切善恶因果从这产生。有就生,生再受生,受生之后就有老死,就有衰坏。有了衰坏,有了老死,在这个中间你的贪爱心、分别心、缘影心很多,这是人生一个过程。

  【无苦集灭道。】

  在这个时候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讲四圣谛法,就讲未来你的心怎么建立的。生死就是你感的果,这个果就是苦,有生死本身就是苦。这个苦怎么来的?你自己做的业,你起惑造业。起了惑,造业是因,这个因一定感到苦乐之果,这叫世间因果相,你是离不开的。任何人,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是佛,佛也经过这一样的,他也是投胎入生,这叫示现,他是示现的,示现跟人类一样的。苦是怎么来的?你过去的因召感来的,这叫集。不是一个业两个业,你一生做很多的事积聚一起来算总帐,这是你惑业的因,一定感到世间的果报,就是苦集是世间的果报。我们信佛求道,乃至于成道,就感到灭的果。灭的果是什么?涅槃,了了生死。这个果怎么得的?从哪个因得的?道的因。修道,或念经、拜忏、礼佛等,了了生死了,断烦恼所证得的道。这就是苦、集、灭、道。

  这是我们最初佛教授的方法,要想断世间的苦果,先断因;这个因断了,修道的因就成了;修道种下乐因,乐因就出世间了,就感到灭的果。这叫苦集灭道的两重因果。我们经常说先断烦恼,咱们不是感觉烦恼很重吗?你先把它断了,把烦恼的因,感苦果的因,你把它断了,你不烦恼了。怎么断呢?修道,灭烦恼的方法就是要修道。你修道的时候,才能把贪瞋痴的这些烦恼断了;断了,苦果就没有了,那你一修道所感的是乐果。这是佛最初说的法,叫四圣谛法,给凡夫说的,给一切凡夫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二十五有,都有生死,有生有灭,如幻如化。四圣谛法没有主宰意思,主宰是你的心,如果相灭了,性也灭了。那个性不是那个性,是你生活习惯性,这叫惯性。大乘起信论讲有习种性、有性种性,这种性是熏习来的,是习种性。当你一修道,养成道种性,修道成了种性,常时相续,然后断生死,证涅槃。就像我们晚上睡觉,很疲劳睡得很熟,一定要作梦,在你作梦的当中这是虚幻的,梦中里头那个梦境全不是真实的,是虚幻的。但是梦中做的好事、做的生灭,或者捡了黄金,或者是丢了东西,醒了什么都没有,因为是作梦。那这个你作梦能懂,你在人生这个梦,人生大梦你就不懂了,你认为都是真实的;这个也是假的,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在你思想上、修行当中,不是一下子就证得空性了。咱们讲的是有多劫累劫修行的,修佛道不是投机取巧,不会占便宜,没有,没有便宜的。什么是便宜?方便智慧,你得到方便智慧,那是最便宜的了。

  因为佛说这种意思,知道苦了,你别召感,断因,把集断了。所以想修行,入佛门,想证得,证得什么呢?断烦恼,证菩提。羡慕灭,羡慕涅槃,羡慕佛所说的教法,那就要修道,修道就能证灭,把根本的苦本给它断除。这种道理很深,究竟涅槃乐,得证佛的究竟涅槃。不是二乘人,声闻、缘觉是不了这种道义的,以为他证得的就是实证了,那个不是的,所以苦集灭道是给二乘人说的法。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乘菩萨得修空观,得要真空现前。所以要学般若法,要修没有生灭,没有修证,真正的空相,这就是咱们现在讲的般若义,就是生灭的修证。因为自性本空,没有苦集灭道,自性里头哪有苦集灭道?没有一个真实的,真实的就是涅槃,涅槃的真实就是般若。所以涅槃的意义不是死了,叫不生不灭。智慧还有生灭吗?智慧没生灭。

  这叫省实,真正的省察到了实理。证得实理了,这是一步一步的,咱们讲的三十七道品,一步一步修得来的,才能达到什么呢?无智亦无得。智慧所得的无形无相,不是有,是非有,非有是没有,那就是真空,真空不空,随缘而现有,这叫无智亦无得。智,就是我们能观的智慧。得,所证这个理。等你真的到了这个程度了,也没有能得的智,也没有所得的理,一切皆空,五蕴皆空,这个空是真空。真空没有一切相,叫真空绝相。也没有言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以前我给大家讲没有真的。像我们说火,不是火,要说火是火,把我们嘴都烧了;要说水是水,那就把我们淹了。全是名词,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没有个什么证得的,到你成佛了,得无所得。咱们讲金刚经讲了,佛说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证得的,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没有能证得的人,这个意思就是显示真空绝相。

  这个道理要大家多思惟,无相法门要用无相观,思惟之后,修了之后,对你所思惟的不去执着;要把所思惟的执着了,还是有的。你真正达到无相,第一个你懂得无能无所,能是约自分说的,所约外面境界说的,自分是空的,四大假合。这个道理不是咱们这么说说就容易,要进入的,得从你实际去修。每天你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到那个时候,这个心经后文就要讲了,心才无挂碍。咱们这心遇什么挂碍什么,就是放不下。所说的空义就是你要放下,不要有时候执着空,空也是空的。因为你执着空又变成有了,这就空本不空,空本来不空。不空是什么?就是有,有不是有,是妙有,是大菩萨所证得的境界。

  咱们现在第一步就观想,观想什么?什么都不执着,你就解脱了。但是最初开始的时候,随顺善法,断绝恶法。当用善对恶的时候,恶都没有了,纯善了,善也不存在。善也有挂碍,到了心空,一法不立。一法不立的意思,就是什么也不执着,不但妄法不执着,净法也不执着。到了那时候,无一切相,无一切法,无我、无人、无自、无他,就是咱们读金刚经刚说过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这“无智亦无得”的含意是非常广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