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详情]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三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三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当阿阇世再次带领从人前往提婆达多僧团供养时,提婆达多开始一步步地把他酝酿已久的计划向太子游说。
他首先向太子勾画出了一个摩揭陀国以及佛教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然后指出当今的频婆娑罗王和佛陀都已年迈昏庸,阻碍了国家和教团今后的发展。为了坚定太子弑父的决心,他再次燃起了频婆娑罗王和太子之间的夙怨。同时,他还以自己苦行所赢得的赞叹来污蔑佛陀,说自己在僧团中受到嫉恨、受到排挤,因此污蔑佛陀是伪道学。然后积极鼓励阿阇世从国家利益考虑大义灭亲,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阿阇世太子素来敬仰提婆达多的才智和苦行,对他所说的话没有产生丝毫的疑问,尤其是提婆达多旧事重提,让他更是心绪难平。父王对自己利刃加身在前、企图摔死在后,思前想后,怎不令人心寒。于是,当自己一向敬爱的师父从大局出发,建议政变时,他又能拿出什么过硬的理由来拒绝呢?
我们知道,阿阇世的前生也是一位修道之人,并非十恶不赦。就在他准备明确答复提婆达多的一刹那,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人,让他的心猛地一惊。不错!正是他那慈祥的母亲韦提希夫人,也是他这一生中除了师父之外,唯一的亲人。他好象看到了自己垂泪的母亲,是啊!如果自己向父王下手的话,自己的母亲将何以自处?想到这里,他的心很痛很痛。他又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恩师,那是一个清癯的面庞上写满了苍桑的沙门,一袭千缀百衲的粪扫衣拢着因长年日中一食而倍显高挑的身躯。恩师此刻的表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得他低下头,不敢正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阿阇世王子终于开口说道:“师父,您的建议非常有理。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弟子需要时间谨慎考虑一下。请师父慈悲,容当后议。”然后绕师三匝,顶礼而退。
提婆达多仔细观察了阿阇世前后的神情变化,暗自庆幸自己把杀王计划分开两步走的明智。他今天只是建议政变夺权,至于弑父杀君,他只字未提。这也是他有先见之明,毕竟人家是父子,如果劝进不成,反而会引起太子对自己的质疑,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尽管太子没有明确表态,但他明白一点,只要极力维护好自己苦行者的形象,不让太子觉察到自己的私心,那么终有一天会游说成功。
没过多久,阿阇世太子再一次来到伽耶山斋僧。言谈中提婆达多便询问起太子对政变的看法。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阿阇世觉得,自己是频婆娑罗王所立的太子,是摩揭陀国未来的国君,登上王位只是时间问题。尽管父王后来和奈女另外生有一子,名叫耆婆,但是自己这个小王弟,酷爱医术,不喜国政,终日在王舍城中以行医为乐,对自己日后登基构不成任何威胁。如今恩师建议自己早日登上王位,也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者父王年迈,体力不继;二者自己也需要更多地参与朝政,以便于日后治理国家。这也是铁的事实。他只是担心政变夺权一旦失败,自己将会背上篡逆的罪名,到那时面对的将是众叛亲离的混乱局面。可以说,在内心中他是支持政变逼宫的,但是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保证政变的万无一失。
今天,在提婆达多的追问下,他把自己的顾虑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提婆达多听后,微微一笑:“徒儿,你觉得为师的智慧如何?”说起师父的才智苦行,阿阇世一向是认为天下无双的,马上回道:“恩师的智慧,可比日月,天下无二。弟子以为,佛陀也未必能与恩师相比。”提婆达多胸有成竹地说:“既然徒儿如此明见,为师早有定国安邦之计,确保徒儿的江山永固。”阿阇世闻听大喜,伏身顶礼三拜说道:“若如此,弟子登基之后,一定奉恩师为当朝国师,终生供养。却不知恩师有何妙计助弟子登上王位?”于是,提婆达多向阿阇世详细分析了朝野形势,他认为,作为当朝储君、未来的国王,阿阇世在登基以前,手中必须掌握一批少壮派的朝中重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变之后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动政变之前,太子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暗中笼络朝廷中少壮派的文武大臣。这项工作做得好,政变逼宫就会象探囊取物一样容易。阿阇世听后,茅塞顿开,不由得对恩师更生敬意,马上起身再拜。随后,太子向提婆达多提供了一份朝廷大臣少壮派中可争取的人员名单,王弟耆婆和大臣月光位列榜首。
提婆达多接过名单,一一询问名单中大臣们所担任的职务,然后指示太子,把王弟耆婆和大臣月光作为突破口,进行暗中笼络。并一再强调,一切行动务必要在秘密中进行。有了师父的点拨,这时的阿阇世,显得信心倍增,于是乎千恩万谢,拜辞而去。
之后的进展自是不言而喻的。入夜之后,阿阇世的太子宫常有行踪诡秘的人物出没,显然是在酝酿着一场不为人知的政治风波。
- 上一篇: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二
- 下一篇: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