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详情]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六
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六
次日清晨,韦提希夫人澡浴清净,用食蜜涂满全身,然后更衣出宫,前往地牢。这一次探监非常顺利,因有阿阇世王的默许,侍卫统领也就未加阻拦。
王后一见大王,就宽衣解带,说道:“臣妾以食蜜涂身,今请大王受用。”
频婆娑罗非常感动,二话不说,将王后拥入怀中,伏身吮吸着韦提希身上的食蜜。
就这样,韦提希夫人每日清晨必定身涂食蜜,准时前来探视频婆娑罗王。侍卫们也没有发现这其中的秘密。
而一心想着饿死先王的阿阇世,一直也在暗中关注着频婆娑罗在牢中的情况。其实,饿死频婆娑罗的主意也是提婆达多出的,目的是为了让阿阇世避免背上直接弑父的恶名。假如一天频婆娑罗王饿死了,阿阇世依然会在文武百姓面前,表现出一副孝子的样子,为先王厚葬守灵,以安众心。所以说,采用间接饿死先王的手段来完成弑父计划,是出于政治影响的考量做出的决定。在这一点上,阿阇世认为提婆达多的主意也是相当高明的。
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局面,自从父王被打入地牢以来,虽然阿阇世王一次都没有亲自探视过,但是频婆娑罗在地牢中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他要求侍卫总管每天都要据实上报,对他而言,最大的喜讯莫过于先王驾崩了,他一直在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然而,等来的消息却是频婆娑罗王原本虚弱的身体正在日渐好转。
他感到非常意外,马上意识到王后在探监的时候,一定暗中给父王送去了食物。于是他紧急召见侍卫统领了解情况,侍卫统领回禀道:“王后每次探监,都是微臣亲自盘查的,绝不可能有任何食物带进去。请大王明察。”
怒不可遏的阿阇世王斥退统领之后,命人去请国师提婆达多进宫议事。提婆达多献计道:“徒儿不妨派宫女前往王后宫中,明为侍奉王后起居,暗中监视王后。不用多久,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秘密。”阿阇世闻听此言,连呼“妙计”,于是从贴身宫女中选出几名精明干练的派往王后宫中。
果然不出所料,毫无心计的韦提希夫人身涂食蜜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阿阇世耳中。阿阇世大怒,下令鸩杀母后。
消息传开后,朝野震惊。王弟耆婆和大臣月光冒死犯颜,进谏道:“即便是历史上的恶王,只听说过弑父,却没听说过弑母的。出于政治需要考虑,弑父尚可接受。如今大王弑母,令臣等心寒。若大王一意孤行的话,臣等就此辞官下野,不愿再当朝为官。”
提婆达多见状,向阿阇世王连使眼色。阿阇世王心领神会,赶忙改口道:“众卿勿惊。母后自幼对寡人宠爱倍至,何忍杀之?寡人当时也是一时气话,如今收回便是。国家正当用人之际,卿等乃国之栋梁,何忍弃寡人而去?辞官之说,不可再提。”
众臣走后,阿阇世王松了一口气,提婆达多也说:“今国家初定,徒儿行事需要三思,弑母之念不可再生,倘若引起文武哗变,后果将不堪设想。”阿阇世连连称“是”。
提婆达多又说:“为今之计,只要切断王后探监之路,不消几日,先王必然驾崩。到那时,徒儿将高枕无忧矣!”于是,阿阇世王下令,不准韦提希王后再入地牢探视先王。
果然,数日后,频婆娑罗王晏驾,大王阿阇世隆重登基,满朝文武,加官进爵,朝贺新王。根据提婆达多的意见,喜事要简办,丧事要大办。于是阿阇世王登基第二日就颁下诏书,为先王厚葬。但只见:家家举哀,户户戴孝,悲风呜咽,河水倒流,全国上下都沉浸在莫名的悲痛之中。
- 上一篇: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五
- 下一篇:大话《观无量寿佛经》之七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