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甜者甜兮苦者苦
甜者甜兮苦者苦
看公案的时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看。因为祖师们的手段都不省油,个个是毒辣中的毒辣高手。或者偷梁换柱、或者把你吓晕、或者指桑骂槐、或者指鹿为马、或者顾左右言他、或者……无非是在你失去觉悟的时候,狠K你一顿。所以,要提起百丈祖师说的“遇事以不乱为定力”来,不管他们如何周旋,自己不为所动,否则即落入他们的圈套。所以,真所谓甜者甜兮苦者苦。
比如下面这则公案,“僧问。德山棒临济喝。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曰。这聋汉。僧无语。”其实“这聋汉”三个字已经把“德山棒临济喝”精彩表现出来了,只是这僧被现场套牢出不来,所以,被骂“非但患聋亦乃患哑”真的是一点也不过分。
前几天自己把《华严经》的《阿僧祇品》在博客上贴出来,就有好几个人说看不懂,自己真想打他们一顿。我们习惯十百千万地算数了,就不能把十百千万换成“俱胝”、“阿庾多”、“不可思”、“不可量”等?这么坚固的思维方式不打怎么开窍?所以不要把自己固化了,要把自己的那点“灵光”显现出来。
其实,在公案里面,难看的是没有看过的公案或者不知道的事情,祖师往往拿这些来说事或者做比喻,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了,只好去查。这种情况在读世间的书或者诗词的时候也是一样,遇到这些不懂,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查、去了解。很有意思的是,就是在去查、去了解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新东西,感受其中的乐趣,其中的苦苦甜甜,真的是百味具足。
比如下文的“善财采药与文殊”是讲文殊菩萨*叫善财童子*采药的公案,这里要是不懂那就只好去找这个公案来看,去查出它们的来龙去脉。当你查到以后,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多知道了一则公案,同时也就会有新的惊喜。这是在上学的时候教的查工具书学的啊。
当然,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每一个不懂都去查都去找。这种时候就先把不懂放在心里,一但遇到或者听到看到就会融会贯通,惊喜非常。甚至有的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使得你明白,自己就有很多这样的经历。下面还是看看潭州道林广慧宝琳禅师的几则公案。
潭州道林广慧宝琳禅师,苏州人。少习经论,妙通精义,叩圜通禅师发明祖意,丞相王荆公深加器重。出世广德兴教,次移池阳景德、庐山万杉、潭州道林,学者归仰。僧问:“德山棒、临济喝,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曰:“这聋汉!”僧无语。师曰:“非但患聋,亦乃患哑!”问:“浅闻深悟,深闻不悟,云门道了,和尚作么生?”师曰:“头戴天,脚踏地。”云:“学人未晓。”师曰:“有口不可闲却。”云:“若然者,饥来吃饭困来眠。”师曰:“不妨会得好。”乃曰:“扬眉瞬目,未当宗乘。举古提今,残羹馊饭。一棒一喝,未称衲僧。踞坐思量,傍观者丑。且道作么生是衲僧本分事?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曰:“云收岳面,日上扶桑。飒飒寒风,纷纷败叶。潇湘江内,白浪滔天。广慧门前,地平如掌。若也知有底,衲僧稳坐太平。其或未然,不免捞天摸地。”又上堂曰:“近日稍春寒,寥寥宇宙宽。山河无隔碍,世界掌中观。无口卢行者,饶舌见丰干。一日不相见,莫问旧时言。”拈拄杖曰:“会么?棒头有眼明如日,要识真金火里看。”又曰:“今朝五月五,百草灵苗谁不睹。善财采药与文殊,杀活临机互为主。禅家流,莫莽卤!眨上眉毛好看取。信手拈来知不知?甜者甜兮苦者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