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真盛界中无去来
真盛界中无去来
昨天匆匆忙忙放下庙里的事情,回榕参加一个聚会。老父往生之后,虽然大事已办,但是,还留下一些事务没有处理,急急忙忙赶回庙里打七。计划好在过年后回榕处理,现在正是时候。虽然这是自己很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按照以前的禀性,是会不管不顾的。
但是,现在自己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佛子,自己的一举一动不只是个人的行为,还代表着佛教的形象。处理得好,能为佛教争光,处理不好,就会给佛教抹黑。所以,不但要放下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要历尽旅途的辛劳,奔挤于浩浩荡荡的民工行列,不顾寒夜之永,赶赴千里外之约。
身体虽然是极度的劳累,但是心里却没有任何的困惑。因为,现在自己的心态已经没有拿起、放下与来去,坦然面对一切的现实问题,完成自己的责任。虽然带着一身的风尘,面对噪杂的环境,心里还是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完成着迎来送往的职责。
功夫与用功的方法自然不必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是自己常常挂在嘴边的。所谓“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处起”;“北俱泸洲长梗米,吃了无嗔亦无喜”……基本上是能做到真盛界中无去来。
这让自己想起永源寂室*和尚说:“人生处世,其亲在则晨夕不离左右,靡惮劳苦罄其侍奉之诚,及乎其亡则或庐墓畔持服三年。若是出家之士固守心丧,勤苦炼行不限岁月,而荐冥福,谓之孝终者也。”自己很惭愧,两样可以说都没有做好,只好将来慢慢用自己的忏悔来消业。
想想自己真是像永源寂室和尚说的“于戏幽灵落髻,披衣游方之日多。承颜之时少,素念参禅学道见性明心。庶几报酬劬劳之恩,争奈志愿虽大,力用未充。一旦无常递至,蕴志永逝。悲夫重愿,惟灵生生”,不禁汗下,不敢有所放逸,时时将生死大事挂在眉头。
不管是在庙里面打杂、公务,还是上殿、过堂或者出坡、坐香,念念不离这个。时时刻刻把“念佛是谁?”提起参究,希望有日能够打破漆桶,还报“四恩三有”。牢记祖师的教诲,履行着“奋志不知寒夜永,笃行那觉暑天长”的誓言。所以,整天也是忙忙碌碌,起早贪黑。
无论是身处噪杂的列车车箱,奔波在年关迁流的队伍;还是处于迎来送往的喧嚣,面对噪杂的环境,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没有引发任何的念头。真正做到祖师说的:“幻妄境内有生灭,真盛界中无去来,万古秋空一轮月,清光夜夜照高台。”
又读楚州胜因戏鱼咸静禅师的上堂说法感觉格外亲切,其“因缘熟处便为家”之语与“真盛界中无来去”之句,有心心相印之趣,不禁又拿出来显摆。
楚州胜因戏鱼咸静禅师,本郡高氏子。上堂:“游遍天下,当知寸步不曾移;历尽门庭,家家窖底少烟不得。所以肩筇峭履乘兴而行,掣钓沈丝任性而住。不为故乡田地好,因缘熟处便为家。今日信手拈来,从前几曾计较,不离旧时科段,一回举着一回新。明眼底,瞥地便回。未悟者,识取面目。”且道如何是本来面目?良久,曰:“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上堂,举:“世尊在摩竭陀国为众说法,是时将欲白夏,乃谓阿难曰:诸大弟子,人天四众,我常说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来问法之时,汝代为我说: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言讫,掩室而坐。”师召众曰:“释迦老子初成佛道之时,大都事不获已,才方成个保社,便生退倦之心。胜因当时若见,将钉钉却室门,教他一生无出身之路,免得后代儿孙递相仿效。不见道,若不传法度众生,是不名为报恩者。”击拂子,下座。后晦处涟漪之天宁,示微疾,书偈曰:“弄罢影戏,七十一载。更问如何,回来别赛。”置笔而逝。(《五灯会元》)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