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文摘29
《与祖师同行》文摘29
——白云本是山中物
出家人林下泉边就是归宿,就像白云本是山中物一样,是山里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材。所以法常禅师说“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但是有更多的出家菩萨,为了度众生,入廛垂手,有的甚至被帝王所请,最后“乞归林下”,演出了一场一场的“毕竟水将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的故事。
我们看看怀琏禅师的事迹。治平年间,当时仁宗已驾崩,怀琏禅师于是上疏英宗皇帝,乞求归山养老,进颂曰:“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余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英宗皇帝念其年事已高,于是准奏,并赐手诏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锡宸章,屡贡诚恳,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庵院,任性住持,或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
我们再来看看宗本禅师的事迹。元丰五年,宗本禅师奉神宗皇帝诏请,住相国寺,为慧林第一祖,并多次入宫,与神宗皇帝对论佛法。神宗皇帝驾崩后,哲宗即位,宗本禅师以年老乞归林下。哲宗准奏,并下旨:从此以后,宗本禅师随意云游,州郡不得再强迫他当住持。临行时,宗本禅师击鼓辞众,说偈云:“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当时,都城王公贵人前来相送者车骑相属。宗本禅师临别时教诲他们说:“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在场的人,闻之莫不感动涕零。
还有心宗国师的事迹:
醍醐天皇特降旨请师,称疾不起。夏罢又降旨遣官使及枢府官必欲应命。师无奈入内见帝,帝赐座,奏对称旨帝大悦。师乃启奏曰:“某誓欲隐居养素,出世非所愿,乞归山间。”帝曰:“朕请师来此,只欲朝夕问道耳。”师知上意不可逆,夏终退归锦屏山作瑞泉兰若。
后人给他作偈曰:
猗欤国师,具戒定慧。佛国之嗣,佛光之裔。法法全彰,言言见谛。德重三朝,道尊一世。对御说禅,圣心玄契。嗟彼末流,匪师孰济。力扶宗纲,将坠之际。言为法城,身为律制。摧魔去恶,起废除弊。
所以,保福禅师有这样的偈子:
梅福仙游井汲枯,而今云水稳禅蒲。
青原门下藏麟角,黄檗床头捋虎须。
学子柏庭寒立雪,檀家饭甑软炊珠。
乞归将意丛林暖,松食荷衣良槁臞。
偈子里把几则古代的公案罗列了出来,实在令人爱不释手。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