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十三天

  第十三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我们修道实在非「见性」不可,因为见性是转凡入圣关键所在,无论任何宗教,乃至释迦佛陀任何一位传人,他的派系如果远离见性,这个派系是不了义的,这个派系是不圆满的,是成不了佛的。所以「见性」在佛的弟子而言,是立于第一关键所在,也就是非修见性法门不可。你常念「阿弥陀佛」,念到最后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仍然会教你如何见性成佛

  有一位禅师在海边坐禅,他看到海浪和海风,心里就有所悟了,如何开悟呢?他说:

  「海里无风浪不起,心识犹如幻,

  见心无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

  这位禅师有一天坐禅,坐着坐着见海浪冲到海岸轰轰作响,海水倒退,发出嘶嘶的声音,风再吹来,海浪再冲到海岸边,接二连三,海水被风吹起,海浪扑向海岸,一浪接着一浪而有所觉悟,他说:海里如果没有风,海浪当然就不会起,海浪之所以起,就是因为海风吹袭撩动推挤,海面忍不住被风吹袭的状况,因而起了波浪。

  「海浪」暗示了我们修道人要了解,如果没有外面的人事物,没有一切五欲六尘境界的摧残、鼓动,你没有理由见境生心,对不?什么事都要构成「缘起」。你会贪心,也要有贪的对象,没有贪的对象如何起这个贪念呢?你会起淫心,也要有淫心的对象才构成缘起。

  「心识犹如幻」我们的心也是一样,今天会起心动念到百货公司买东西,今天会开车到鹅銮鼻去玩,到台北野柳游玩乃至到乌来游玩,去任何一处游玩,是什么人带你去的?是心意识带你去的。但是心意识同样是如幻如化,不常在的东西,所以禅师悟到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因而见性成佛。

  「见心无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他看到无生无灭的心,心之所以会生灭,当然与我们无始劫以来妄想、无明和习气有息息不可分离的关系。所以你要见性成佛,必然要顿断妄想意识和习气。他已经看到了,看到心无所生,无所生当然就无所灭,灭是对生而言,没有生何来灭呢?生是因为有死再幻生出来,死是因为有生才构成幻灭。所以他悟到生灭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因而转凡入圣。他说「一念不生即是真」「真」就是真如,清净光明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所以佛教有一句话:「凡所有法之构成,全都是缘起的,不构成缘起,一切法不能存在。」

  有一次,一位外道问释迦佛陀佛法世间法,释迦牟尼佛四两拨千金,这「四两」代表无上的真理,不论他说什么法,释迦佛陀都有办法把它破掉,粉碎了外道的思想,最后这位外道请教释迦牟尼佛:「佛陀世尊,既然我的任何一个法都无法破你的法,却让你一一道破,请问你平时讲什么佛法?」他回答:「吾论因说因,吾说缘起。」一句话震撼了人天,一句话说出了真理的本来面目,这位外道当下就悟入了。会听就听这个窍门而已,要领悟也是这个窍门而已。

  「吾论因说因,吾说缘起。」这在【阿含经】说过,凡所有法者,皆是缘起之法,离开缘起法一切法不能存在。既然缘起之法是无常法,无常法就是性空,这样诸位了解吗?所以说「吾论因说因,吾说缘起。」这位外道当下就证入初果阿罗汉境界,即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不久就证成四果阿罗汉。

  所以我们听闻佛法要听「因缘法」,离开因缘法没有佛法,佛法之所以佛法就是因缘法,因缘法是佛法的大本营。远离因缘法哪里有一切法呢?没错!这支麦克风是因缘所生,我的身体也是四大地水火风所和合的,这间房子也是钢筋水泥、水电、装潢,乃至土木师傅、模板师傅种种之组合而成因缘法,外至山河大地,这个地球也是因缘法,也是地水火风所和合,离开地水火风,这个地球如何能诞生?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缘所生。所以佛陀说「吾论因说因,吾说缘起。」这一句真理震撼人天,这位外道当下证成初果阿罗汉。

  会修道的人,可以看出外面因缘生灭之法,当下是幻化、是无常的,不是永恒不变的,然后回光返照进入自己的心中,原来我们的心意识也是如幻如化,在如幻如化当中,见到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你看「见心无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因此见性成佛。我们将这位禅师在海边看海浪,而有所开悟的经过再念一遍:

  「海里无风浪不起,心识犹如幻,

  见心无所生,一念不生即是真。」

  没错!我们的心意识本来是幻化的,如梦幻泡影不是永恒不变的,你在还没开悟证果以前,都随着这些心猿意马在起心动念,让你不自在很难过,让你造无量业,受无量的生死,全都是因为你的心意识无法净化,无法达成解脱的原因。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讲经的时候一针见血,针对四众的弟子,发出真理梵音,他说:「弟子们,你不要相信你的心,因为你还未开悟证果,心生生灭灭,如果相信你的心会被你的心误导,因为你的心是幻化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相信心会被心误导。」他接下来又说:「等你开悟证果见性以后,你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因为你若见性以后,了解你的心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垢不净、光明自在解脱的,你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喔!」

  你看世间有多少人,随便相信别人的心,甚至相信自己的心因而发许多愿、许多誓,到后来「半夜吃西瓜反症」有没有?有,为什么说「半夜吃西瓜反症」呢?因为和人家订契约、海誓山盟发誓以后,半夜想一想心又有所变化,风云变色,因此第二天又否认了昨天和人家说好的契约。所以说我们人的心,始终在生生灭灭幻化无常,不要相信你的心会被你的心耽误,会被别人的心误导,道理在此。

  我们凡夫之所以无法开悟,就是无法见到这个「真」就是「真如」,「真」的相对就是「幻化妄想」,化幻想为真如,这是修道当今之务。所以「一念不生即是真」就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不能住一切念、一切相、一切尘、一切境,如果有尘、相、境的存在,你的心当下就有生灭,无境就无生灭,无尘就无生灭,无起心动念就没有生灭,既然一念不生当然见到「真」,「真」就是「无生灭的涅槃自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里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不然说了一牛车到最后我们还摸不着头绪,原来修道就是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这是转凡入圣的关键。要成佛必须要先见「体」,体见「一心不生」,见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光明本体就对了。既然不住一切心会见到体,再由体起作用叫做真空妙有,如果见到空,见到解脱,但不能起妙用,即和二乘的阿罗汉没什么两样。所以说「真空妙有」道理在此,「无住生心」亦同此理,名词不一样而已。

  所以我们要达到「无住生心」不是困难的事情,「无住」就是心里不住一切妄想之心,心里无尘无境无妄想,唯一的是不生不灭的光明本体叫做无住。无住接下来又生心,什么意思?「生心」就是「妙用」,是由解脱的自性起了慈悲喜舍,无尽的大慈悲心,行化三千大千世界,度化无量有情,叫做生心。这个心和以前那个心不一样。凡夫心生生灭灭是不能信赖的、是没有安全感的、是无常变化的、是瞬息万变的。现在这个心叫做「妙心」,「妙」者无所染、自在解脱的意思。所以说「无住」是开悟证果必经的过程,「生心」就是大慈悲心的流露叫做「真空妙有,无住生心」。

  如此说来,开悟证果成佛以后,我们的法身是如何呢?一位开悟圣僧将他开悟的经过如此说:

  「诸佛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若心行处灭,是真如法门。」

  意思是十方所有诸佛的法身是寂灭相,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法身如果能够用语言文字来表示的话,这是方便再方便的方便法门了。因为法身本来就是没有形相,如本常说一句话:佛性,总不能说他是白的,或是红色的吧;也总不能说他是黑的吧!黑红绿白像彩虹那样,全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他,何况是用色彩来形容就更加的离谱了,所以说诸佛的法身是寂灭相不可以言宣的。

  但是,不会因为不可言宣、看不见、摸不着就否认了清净佛性的存在。世间人之所以无法信佛,之所以善根不会成熟,之所以铁齿嘴硬也因为他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所以无法相信,要他相信比杀了他更痛苦,这也就是他善根无法流露的原因。如果他多生累劫有修行,知道法身是无相寂灭性的,渐渐的,就算不鼓励他,他的善根也会慢慢成熟,这与多生累劫修行听经闻法,多种善根有密切的关系。若知道我们人有一个佛性,有一个心意识,那么这个人多多少少具有善根,渐渐也有开始萌芽、成长、茁壮的时候。之所以无法相信径而否认佛性的存在,否认心意识的存在。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死如枯木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心惶恐乃至持断灭论、无神论,他不相信有来世,所以善根永远被铁齿嘴硬、愚痴所隐没。

  「若能心行处灭,是真如法门。」何谓真如门?即解脱门、涅槃门、成佛之门是也。这要达到「心行处灭」的阶段,譬如一席讲经法会结束,构成度众生的条件以后,我们不要把众生相放在心里,把所有佛法、一切相放在心中;「心行处灭」是名解脱,我随时随地都在涅槃当中。如果我说完后,还执着全国人民百姓听经闻法的大众,执着一切相的话,这样叫做生灭门、凡夫门。你走到百货公司去,走到超商买一堆东西,看一堆东西,乃至看到外面所有的景致、红男绿女,回来以后完全不会放在心里。「心行处灭」嗯!恭喜他!此人自性妙用解脱。如果回来后把一切人事物仍然放在心里,把百货公司超商所有的物品,仍然放在心里耿耿于怀,那此人自性没有解脱,没有真如法门可言。

  所以说「船过水无痕」就是解脱的功夫,手划虚空,虚空不会留下痕迹,这是真功夫。鸟儿飞过虚空,鸟儿的羽毛、影子不会留在虚空,解脱就像这样,叫做「心行处灭」。船过不留痕,由此喻论渐渐入性,体会到了以后修道就有个门路了。所以修道没有秘诀,只问你道理有没有通达,有通达的话「心行处灭」法身是无相的,按照这个道理去修,你就渐渐入道了!这样修行就轻轻松松不用吹灰之力,弄到死去活来、弄到汗流浃背。会修道的人,对所有的人事物、所有的烦恼事、所有世上的人情等一切包袱,会轻轻松松把它丢掉。不会修行的人呢?弄到死去活来、弄到脖子粗、弄到耍脾气,见不了性成不了佛,反而可能造了一堆业。因此会不会修道,道理要先通达,通达以后渐渐步入无生法忍,由真如法门进去。我们再将此开悟圣僧的语录念一遍:

  「诸佛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若心行处灭,是真如法门。」

  说得非常详细,让我联想到【仁王护国经】释迦佛陀曾针对这个问题说明,来看佛陀怎么说:

  【仁王护国经】云:「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

  是说你起任何一个动念、任何的心意识当下是寂灭、寂静的,当下是不生不灭的,当下是解脱的、是涅槃的。条件就是要达到「寂灭、寂静」,随时随刻看到你的佛性,看到你的本来面目。没有身心相,身就是我们的肉体四大五蕴之体,了解它幻化无常、无自性,何曾有一个相貌之存在呢?它之所以存在,就是幻有的、假有的、暂时有的,构成缘起而已。他不会把这个缘起的身躯肉体当作是常而不变的,身体没有身体相,心无心相,犹如虚空。能够观此身体如虚空、观身心无身心相,此人不解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空闲之余观我们的身心,幻化空性犹如虚空,此人渐渐入道了!我们之所以无法解脱,是生活在有念、有心当中,也就是生活在妄心当中。今天若能达到无念无心,当下就见到真如本性了。

  唐朝有一位金碧峰禅师,他是修到开悟见性的人,一生当中没什么罣碍和执着。但是他很中意皇上送的玉钵。他常讲经说法度无量众生,堪称是一位圣僧,但是就是放不下这个玉钵。有一次坐禅入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阳寿已尽,牛头马面奉阎王之命要来拘他,禅师今生虽然没有造业,但多生累劫有造业故,也逃不过业力的报应,二位硬要把他拖入地狱。牛头马面来到金碧峰禅师的禅房时,看到一个人坐在那边好好的,但是却找不到他的心,他光明解脱的佛性找不到。怎么说呢?心犹如虚空没有身心相,身心寂灭啊!既然身心寂灭没有身心相,当然犹如虚空看不到他的心,抓不到他的人。

  因此找了一个下午、等了一个下午,就是找不到看不见,无法向阎王交代的情况下,牛头马面回去让人打了卅大板,世间人说「咒到牙齿酥掉」,抓不到人无法交差啊!任务失败,被阎王打了卅大板。第二次再来就在旁边观察,嗯,还是看到一个人在那边坐禅,坐得好好的,虽有肉体的存在但也只是躯壳而已!为何他的心识找不到、看不到、抓不到呢?正在头痛,这时旁边来了一位土地公,土地公扮演坏人,他说:想要抓金碧峰,英文叫做「impossible」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来教你,你要抓到金碧峰其实很简单,他的床下左边两吋的地方藏了一个玉钵,这个玉钵是当今皇帝送他的,皇帝很尊敬这位圣僧,金碧峰禅师一生都解脱了,只剩执着这个玉钵的心念而已,他很爱这个玉钵只有这一项没有解脱。我告诉你,到他房间把这玉钵拿出来,在他耳边敲三下,锵锵锵这样事情就成熟了。牛头马面听完这启示后,真的去房间拿玉钵在他耳边敲三下,锵锵锵!喔,说时迟那时快,禅师马上出声说:「谁拿了我的玉钵?谁拿了我的玉钵?」紧张的很,本来他的心是解脱如虚空,一霎时身心又收回来。本来无念变有念,无念就无心;有念就有心,有心就有形相,就摸得到、抓得到有感觉啊!于是就把他抓起来。被抓起来后金碧峰禅师说:「这灾祸难逃啊!既然是我多生累劫造的业当然要受报应,虽然开悟证果也免不了要受业力之报啊!」不错!金碧峰禅师很聪明,就告诉牛头马面:「不如这样,我既然被抓到了,实在没话说,虽然是一代圣僧仍免不了在劫难逃啊!这样好了,反正要被抓去给阎王审判,我有一个心愿,这一生中只喜欢这个玉钵,想再看它一下,你是不是让我再摸一下?」牛头马面就像「苍蝇沾龙眼壳︵台语:不知死活︶」不知金碧峰禅师的用意,心想让你摸一下、看一下也无妨,反正抓到了,要抓到阎王殿了。金碧峰禅师靠近假装要摸一下,却突然将此玉钵打落在地,掉在地上摔破了,玉钵碎了以后金碧峰禅师就不再罣碍了,哈哈大笑说了四句话,他说:

  「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这下子天下都是他的了,自性解脱如虚空了。意思是说你若要抓我金碧峰,没那么简单!就像铁链要锁虚空,诸位,虚空是摸不到、抓不到,连手都摸不到了,何况铁链怎么锁得了?锁不住啊!如果你有能耐用铁链锁住虚空,锁得住时,你再来抓我金碧峰。他的自性彻底没有尘埃,没有罣碍这个钵了,连一点执着都没有了,自性百分之百解脱如虚空了。牛头马面说:「唉呀!这下完蛋了!」澎湖人说的:「我完了,我完了。」没办法交差,回去又会被打卅大板。

  所以我们修道能够修到「心如同虚空」的话,还有什么事可以罣碍、执着、放不下呢?还有什么事能构成生死轮回呢?实在都没有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常用虚空比喻我们的心,实在有道理。「心如虚空」但是虚空不是心,心不是虚空。由这个比喻渐渐进入解脱的法门,就这样而已。心如虚空比喻虚空用刀剖、杀它、剁它虚空不伤大雅不受影响,用黑白红绿的油漆泼虚空,虚空也不会沾上黑红白绿的油漆,不动,不为所染。你对虚空称赞、赞叹,虚空也不会摇尾巴高兴表示欢迎。你咒骂虚空,虚空也不会回应你难听的话,永远不动不会受你影响。由此比喻可知「心如虚空」有什么不能解决呢?还会有什么构成你生死轮回呢?实在都没有了。

  用虚空来代表金碧峰禅师自性解脱,是一种美德,说出来让世间人了解、学习。再将他解脱的法语念一次:

  「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所以修道如何达到心性的解脱,完全看你是否达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可见语言之物,我们从头讲到现在将近四十分钟,在四十分钟当中生生灭灭,会修道者在生灭当中见到真如,在生灭幻化当中,悟到不生不灭的涅槃自性。所以有人不会修道,离开心意识要如何修呢?实在没办法修。何况佛门说一句很庄严的话「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离开烦恼菩提如何得呢?由烦恼觉悟,烦恼即菩提;菩提没有觉悟,那么菩提就是烦恼。

  经过世间大风大浪的人,这种人比较容易觉悟。温室里的花朵耐不住强风吹袭很快就雕零,在外面受尽风霜历尽苦楚的人,只要一听闻佛法很快就开悟了,因为烦恼就是菩提。之所以无法觉悟,原因之一为在世间没有受苦的经验,或是太好命很难觉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讲了几句话:「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道理在此。烦恼多的人当他遇到善知识,或遇到明师为他指点「化烦恼为菩提」,觉悟以后哈哈大笑,所以受一些烦恼,吃一点苦何尝不是菩提的增上缘呢?没错,所以在苦恼环境中的人,菩提的原动力比较强这是真的。处在风平浪静,好命的人若要觉悟除非多生累劫有修,否则受到好命的业束缚,他菩提的原动力就比较弱。所以我们在世间吃一点苦、受一些烦恼,学佛开悟就快多了。

  过去许多高僧在一生中吃尽苦楚历尽一切沧桑,乃至他的背景是坎坷的,这种人要开悟证果是很快的,所以佛法还是落实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觉悟才是我们真正的诉求。我们修行也一样,在心意识里净化,当下就是涅槃自性,所以【华严经】佛陀说:

  【华严经】云:「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无所取着,犹如虚空。」

  心意识也就是你的六识七识八识乃至前五识的净化,才是修道当今之务。我们前五识比较没有利害关系,六识的分别、七识的执着,这是我们必须净化的,化妄想为平等心、解脱心,这是重点所在。所以,离一切心意识分别而达到心无所取着,犹如虚空的话,嗯,这个人有希望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心若处处和虚空相应,此人若叫他不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万法唯心」所以一切万法不能离开心,心能生万法,我记得【华严经】佛陀说: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如果有人想知道十方三世诸佛如何来成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六凡四圣在十法界里,之所以会变现十法界,全部是万法唯心所造,成佛离不开心,在菩萨的法界也离不开这颗心,在声闻缘觉也离不开这颗心,离开心如何做声闻缘觉呢?天神在天上享受无尽美妙快乐,也没有离开这颗心。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也没有离开这颗心,长得漂亮庄严也没有离开心的造作,万法唯心。坠入地狱畜牲饿鬼也没有离开你的心。今天上升有机会做人,也是多生累劫坚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坚守五戒,因此今生才保持人身,也没有离开这颗心。所以心是万法之本,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不离此心。所以【华严经】佛陀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道理在此。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佛法是以何为本?」心为根本。善恶不离心,好坏是非不离心,上升堕落不离心,成佛成魔不离心,关键所在全是心。所以修道不能与心相应,离开心向外追求一切法全是外道,所以修道只是将此妄想意识之心、分别污染之心净化而已。不去执着,然后见到你本体之性,此时犹如虚空。虚空你不能说是黑的红的白的绿色的,虚空你不能说它是圆的四方形椭圆形,它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我们的本性如同虚空只是一种比喻,由此比喻去见到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所以千经万论佛陀时常比喻「心如虚空」,「虚空」容易比喻,容易入手,容易使你觉悟。所以佛陀在【华严经】说:

  【华严经】云:「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无所取着,犹如虚空。」

  有时我们在世间免不了遇到得失取舍,或令你高兴痛苦快乐的事情,我们不要将这些得失取舍、苦乐的事情永远放在心中,因为回想过去的一段往事会让我们的心软化,没有力量向前冲。未来的事也不要想,晚上想了一牛车,白天要做又没半件,接近这个道理。万法唯心所生,所生的一切法不能消化、净化,沉迷在留恋爱惜中会阻碍你向前走,何况心所起的一切万法,当下是幻化虚妄之法,怎么可以将虚妄幻化之法,积在心里生病致使生死沉沦呢?这样不划算。所以自从你懂事以来,遇到多少烦恼事如今何在?已经变成无常幻化的往事了。遇到多少快乐、称心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也是缘起生灭法又变成过去的历史了。所以多少快乐事、多少烦恼事、多少让你心满意足的事,会随着岁月、时间的流转消失在世间,一切都会变成历史。

  现在的你大概有二、三十岁了,四、五十岁了,甚至六、七十岁了,过去的往事教你拿,拿得出来吗?你没有能力拿出来,为何拿不出来?变成历史了变成过去的事了,这些过去的事想要挽回,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所以时间在消逝,岁月在过往是很无情的,活在无奈的世间,我们要找出一条能让我们解脱生死的路。今生如此,过去生中何曾不是如此呢?过去生中一直到现世都过那种生灭无常的生活,在六道中沉沦载浮载沉,是不究竟的。我们要证悟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的真如,也就是由生灭达到不生不灭,由烦恼达到菩提,由生死达到涅槃,然后转凡入圣。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当今之务,不可怀疑的事实,如果能认同这一点,嗯,此人善根不成熟也由不得他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