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得三新三不少
新得三新三不少
仁俊
新,从佛法的立场说,涵盖着清净、光明、真实与「最极究竟」。诸佛所证与所诠的一切,从「法性」的本来如是到「法界」的普遍如是,也就是从性空一味到缘幻无尽无量的种种界类,无一与「天启」及「世智」所见所说者相同。佛教圣者们所破与能觉的界划:「我法」与「佛法」。生死杂染的动力--我法,无生寂静的通道--佛法。依佛法正闻正见,深持深行,学得能体解「幻有」,不玩幻而能明正地入幻、对幻不着;修得能顺应「真空」,不拨空而能精纯地契空,行空不(偏)证(我空,水到渠成地自然圆证)。世智中虽也谈空说有,严格究诘:谈空的每堕于断,说有的都落于常;如此断常,莫不乖背乎中道。佛陀诠空阐有,空呢空得彻头彻尾,有呢有得立因立缘;彻头彻尾空脱常执(机械得自囿自陷),因缘会合,则能建立世出世间一切因果。「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正好说明了佛法中道。这,超时空而又普遍于一切时空的真理,验之于当前及过未,无不呈现得的的历历、清清晰晰,莫可否定、抹煞或破坏,真可谓「万古常新」,永恒准则。
释尊说法的核心:特别着重于人类的三业。世间的一切福善与祸患,无一不与人类的业行息息相关。由于(染净)业行的潜酿与久熏,世出世间的现象与「实相」,都这么凭人类业行的迷悟作导向。业的简略分类:俗情业与真德业。这两类业的发动与完成,起初,都从人类(意)思业中的一念正否为关键。由思业引发着身语二业,从而构成世间复迭交错极难测数的无尽现象:从如此现象中体悟、透达其通则,便是出世的一味实相。佛法所说的世间观,涵盖着整个的世出世间。从诸佛的彻破与遍觉说,世间与出世,从来就没有界际的隔划、障碍。因而也就没有世界(权威)欲的扩张、战斗与残杀。佛法给予一切人类最大最究竟的启示、导向:因之相依与缘之相助(相成)。从因之相依中化除我见,从缘之相助中消融我爱,眼界与眼光,心地与心量,瞻察得与诸佛相通,照护得与众生相见。这么样瞻察得一径虔诚,照护得一片热挚,不论有形或无形,则自自然地令人看的不离佛法,做的不舍众生,久了,就同见到诸佛的化身一样。学佛法,一步一趋地不忘诸佛菩萨,念头与心底的印象,如此的熟悉了,认定了,许多人才知道我们身住世间而心行(胜)出世(间)。从这般印象中习制成的形象,卓立而坚持得永不倒退,人类则能从我们身心上多少体会到出世气息,许多人才能逐渐解粘释缚,从系恋世间而转为乐慕出世间。有了出世意念作底衬、做前导、为中坚,入世就没有堕败之虞了。入世与出世,大抵这么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才是最新最完整的世界观。
现代人常说的「新新人类」,果真有了新之又新的人,这个世界才有最新的起色与活力。依佛法说,最簇新、最超卓的世界观:「一切得之于世界,一切还偿给世界」。世界的别称--世间,佛教对一切众生(人类),也称之为世间。因为如洪流般底生命滔滔不绝,奔放前进,过去现在与未来,从未瞬息停止过。世界,从佛法的另一名词说:「法界」;法界的法,含有染净二义,所以从佛界乃至地狱界,称为十法界。彻悟了十法界的一切,便被尊称为佛陀。佛陀悟入的纯净法界,并非染污法界外的另一法界,乃是即染污法界的当体而悟入清净法界。所以,佛是出世圆满的大觉者,亦是世间人类中的一个人,因此,释尊说:「我亦在人数」。慧眼洞照的释尊,把自己和一切人看成一样;因此他所证的,也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人平等法平等中,脱脱落落地消通了人法的界别、类别,浑融得一(实)相一(解脱)味,整体的、圆性的、最新的文化与文明,就这样昭示得光辉法界,导照群生。从佛的「亦在人数」中,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理性佛性」从未离开身心,只须当下肯认着,便不甘与泛常者同生死。从这里,体练得事不着相,勘验得理能契心,便不肯让佛,亦不敢诳佛。激提得振作雄沉,默了得虚寂廓平,非常与平常之际,与佛法则顺应得无忧无喜。观行在这么种顺应中,佛法便成为家常事,见佛与见法,为法与为人,则调融得平正而平衡,不再为己而忘(学)佛,为人而(昧)忽(乎)法。身心的佛化与言行的法化,从此便扎扎实实的了。真实得不为己作,尽为人作而无倦虑之感,佛之心肠与己之血汗,就这样凝合、体效得极真极热。一切得之于世界,一切还偿给世界的心量与眼光,便开济得轩轩昂昂、充充沛沛的了。
共三乘道的「无作」(一作「无愿」),着重决绝地断除欲私,培育成恬淡高逸的风范。大乘不共的菩萨道,无为与有为综合为一,即无为而行有为--「不住无为」,即有为而出无为--「不尽有为」,特重透达、遍化(九)法界众生。以此与二乘(圣者)相较,三毒尽断而三善(根)不具(足);大乘行者不急断烦恼(粗猛的致力降伏),一切时处对三善根体践、发挥得切实而纯真、圆净而绝无瑕疵之善--「三善根」。佛陀所证所行之无上善法,尽是无住之慧与无极之悲的综摄而成。从无住之慧中深契(不动)法性,从无极之悲中久持(不违)毗尼,始能从纯正的因地而进达圆净的果地。纯极之善透脱了有漏之报,才获得最光炽、最充满的不可思议的净报,从这般净报中流布出的言教与道迹,其力价与功能,足以令一切众生转迷趣觉。佛法的学行与(作)证(体)印,念念不忘于善,处处兑现着善;善,成为生活上的标帜,化为生命中的力愿,事事都发足了此力愿,时时则闻到诸佛的呼声,也听到众生的哭(泣)声;诸佛的呼声直透心肝,众生的哭泣痛切肺腑,才知道感报诸佛大恩,肯得拔除众生剧苦。三善根认定着:时间太可贵了,惜时甚于命,(法性)空间太够深(广)了,敬空同瞻佛,这么样握准时间不浪费,践定空间不掠虚,明得的的历历,安得泰泰谧谧,三毒就被三善根调伏得没弹展余地,福德基地就一天天扩充开去。
诸佛菩萨身相庄严的表征--大福德藏,(因地中)旷劫来,施舍头颅脑髓、国城妻子等等,才感得如此的表征。福德齐修,菩萨一发心便这么无间地策提着。活在福德中的菩萨行者,首先诫励着:宁可苦自己,决不肯苦他人。这样的心术、心量惯习了,形成了,忍苦耐害,受怨报德,便老是显现出脸宽嘴柔的温雅神态。德重于福而以德导福,福顺于德则不为福覆,「不断亦不破」的坚誓弘愿,凭赖的就是如此的品概、作为与气骨。造福、回福而扩德,德扩得、愧得太薄、太少,忘却了享福的世俗情恋,入世行化则不再苦乐萦怀,利衰动心,惟道是务,惟愿是偿。最极重视「普贤行」的大乘人,一切无不以「现实利益」(众生)为前提,由于此,一切人类的脑与眼,才看得明豁,感到畅奋。群众欢呼中鲜旺热挚的「生佛」,就这么为世界陶冶、鼓铸成无数的活人与觉者。学佛法,奠固善根为第一要着,从善根中将善力熏发、操练得足足实实,福德藉善(慧)力的择觉、把定着:德胜于福,福随乎德,不肯享福,「以福舍罪」,不敢匮德,致德效佛,必须如此,才能德胜于福,福德齐修。
善力与福德融汇得无滞、无蔽、无匮;从这三无中体认着佛法的活泼、通廓、涵盖的绝无底际、质性,则自然而必然地触会因缘。佛法不共于世俗一切的特征--因缘。概括地说:有为与无为,生死与解脱,世间与出世,无一不该摄于因缘中。以故,释尊开示的一切法门,可说是纯纯粹粹的因缘论。这肯定了:学佛法,就是学因缘,见地与行径,才会明明准准的不偏不邪,必中必正。「缘起理则」与「缘生事相」,久已成为佛法中颠扑不破的准量。紧切地体握着这,不仅能透脱流转而还归寂灭;进一步说,大乘的即生灭而寂灭,即寂灭而生动、活跃、肆应得入世不倒,出世不住,超越乎凡小的精神与意(态)气(概),也还是依缘(无尽的开通)而起,从缘(有形的结合)而生。所以,大乘因缘的观与行,不光是消极的、厌离的还灭,而更能积极的、热切的创辟。因此,因缘给予我们的大力大用,从众缘所生中破除了我爱(振脱了自我威胁),从净缘摄集中完成了大(智大悲,大雄大忍)的「假名我」。诸佛菩萨就是善用此假名(缘起)我而上进而遍觉的。我们学佛菩萨的看准了这,从净因大缘的开(济)创(献)中,尽可能的植善根而增善力,修福德而回福乐,念头上心底里,怎也不忘却此三不可少;从三不可少中透透彻彻地舍身舍心,认定也作定「一切得之于世间,一切还偿给世间」;这么种认定作定得殷勤、真实而遍廓,永无底极永发心,我们才能从三业中一新永新得与三宝同在,从三宝光辉中永远见得三宝,拔济三界。
转瞬间,又届新春了,让我重复一下:「一切得之于世界,一切还偿给世界」的新观念,仅是学(行)大乘道的开始哟!
佛历二五四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于新州惊危室写
- 仁俊法师:法语清凉
- 仁俊法师:闻『正觉音』豁心眼
- 仁俊法师:二教二施堪效范
- 仁俊法师:佛教兴盛中刻不容缓的精警--惊福报狂,愧智慧荒
- 仁俊法师:植福惜福,积慧敬慧
- 仁俊法师:世界佛教青年们显得更年青(轻)吧!
- 仁俊法师:「寝馈萦怀,崇重如师加持我」--永恒忆念续学长
- 仁俊法师:慧日普照,悲潮遍涵
- 仁俊法师:藉场学道·着场悖道--现代中国僧青年最急需的解与诫!
- 仁俊法师:成佛之道
- 仁俊法师:现代学佛者最最急需的--建心地道场,培身心道德
- 仁俊法师:「度假」的意义
- 仁俊法师:严寺天台班毕业典礼祝词
- 仁俊法师:新春相勉献四语
- 仁俊法师:能明能平能通摄
- 仁俊法师:不玩神我塑体面·直学佛陀持法统
- 仁俊法师:操时成光,行空发力
- 仁俊法师:三净二实践大乘
- 仁俊法师:佛法度假相勉的四句话
- 仁俊法师:从我法佛法中取舍明决--献给福严佛学院第八届结业青年僧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