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与弟子们之间的小故事
(一)师徒之间——果元法师(东初禅寺前任住持)
小故事摘要
·一九八九年,因为美国纽约东初禅寺原本的场地日渐不敷使用,于是乔迁至斜对面一栋三层楼建物内,稍微纾缓空间局促的困难。在搬迁的过程中,我从师父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由于新址原是经营五金百货的商店,店内堆了满坑满谷的杂物,师父、我和许多义工挽起袖子,清出一批又一批的垃圾,许多敲敲打打的工作,师父都事必躬亲。这些事,原本我是从来不会、也不喜欢做,但看着师父亲自一件件完成、专注于每个过程,让我很感动!也体会到了师父所说「修行在生活中」的意义。
·回忆在美国纽约东初禅寺和师父相处的点滴,我发现师父常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弟子禅法,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体现禅法。有一次早晨,我在大殿打扫,当时虽已出家多年,但第一次感觉到身心清明。刹那间,师父从二楼走下来,淡淡地说:「修行就是这个样子!」让我顿时有所体会。
·在美国纽约东初禅寺时,有一次午间,我和师父俩人站在东初禅寺门口,看着街道上的往来人车,师父突然开口:「你应该早一点来的!」好像说我该发更广大的愿,才不至于晚来了。
·在美国纽约东初禅寺时,有一次与师父的互动最令我印象深刻:那时我看师父奔波台美两地,四处弘法、募款、写作,几乎没时间休息,于是问:「师父,您为什么要这么忙?」结果师父看看我,大喝一句:「不为什么!」当时觉得很震撼,所以往后当我愈是繁忙,都会想起这句话。
......................................................................................................................
创立三十年的东初禅寺,凝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追随圣严师父学佛修行,一起在西方社会弘传汉传禅法。本期系列报导,我们专访东初禅寺前任住持──果元法师,与大家分享在东初成长的点点滴滴,从亲近师父的言行身教中,坚定自己的修行之路。一九八二年到东初禅寺参加禅七,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佛教修行,之前对于佛教的认识可说是「零」,因为哥哥学佛打七的关系,我也跟著他到东初禅寺,造就了我与圣严师父和东初禅寺的因缘。
当时习惯称为「禅中心」的东初禅寺,是在纽约皇后区内的一栋两层楼老建筑,一楼原本是汽车修理行,清空后就作为大殿;二楼有一间可供十人打坐的小房间,还有师父的寮房;地下室则是打七时的居士寮房和斋堂。整体的空间不是很大,也没有象样的家具,但那种干净、朴素和开阔的感觉,却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二十六年前的第一次禅七,二十几个人在大殿内经行时,师父逐一逼问话头,我原本没什么特别感受,但是过程中,有一位女众突然情绪失控,对著师父吼叫:「I want to kill you!」当下,我心头一震,泪如雨下,心中不断浮现一句话:「为什么要杀师父?」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是起了「疑情」,过了好几年,才明白个中道理。因为这件事,我感受到禅修的奥妙,也开启了对修行的热衷。
之后,我固定每年到东初禅寺打一次禅七,当时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过著一般上班族的日子。虽然家中常收到东初寄来的《禅杂志》,但碍于距离,周末我只能选择到邻近的道场参加修行活动。当时,我不知道自己已起了「出离心」,直到一九八五年,有一次师父问我:「要不要出家?」其实我并不了解出家的意义,但因为师父一句话,我辞掉工作、收拾简单的行李就到纽约,成为东初禅寺住众。
到纽约前,东初禅寺的法务由一些发心居士们临时打理,但师父奔波台湾、美国两地,当师父不在时,东初禅寺就形同空城,信众来了也没人接引。我想,师父希望我来的用意,也是希望这个地方能被好好经营吧!
一九八六年,我随师父回到台湾农禅寺落发,隔年受三坛大戒,之后就回到东初禅寺成为常住法师,一住就是二十年。 或许因为有人常住了,寺内大小事务自然地上了轨道,义工、信众也愈来愈多。不过当时的东初禅寺很小,大殿才几坪大,有时周日的法会,共修人数常高达七、八十人;到了农历新年、浴佛节时,更高达三、五百人,信众常从大殿内站到了街道上。因为场地日渐不敷使用,一九八九年便乔迁至斜对面一栋三层楼建物内,稍微纾缓空间局促的困难。
在搬迁的过程中,我从师父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西。由于新址原是经营五金百货的商店,店内堆了满坑满谷的杂物,师父、我和许多义工挽起袖子,清出一批又一批的垃圾,许多敲敲打打的工作,师父都事必躬亲。这些事,原本我是从来不会、也不喜欢做,但看着师父亲自一件件完成、专注于每个过程,让我很感动!也体会到了师父所说「修行在生活中」的意义。
回忆在东初禅寺和师父相处的点滴,我发现师父常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弟子禅法,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体现禅法。有一次早晨,我在大殿打扫,当时虽已出家多年,但第一次感觉到身心清明。刹那间,师父从二楼走下来,淡淡地说:「修行就是这个样子!」让我顿时有所体会。
又有一次午间,我和师父俩人站在东初禅寺门口,看着街道上的往来人车,师父突然开口:「你应该早一点来的!」好像说我该发更广大的愿,才不至于晚来了。第三次最令我印象深刻,那时我看师父奔波台美两地,四处弘法、募款、写作,几乎没时间休息,于是问:「师父,您为什么要这么忙?」结果师父看看我,大喝一句:「不为什么!」当时觉得很震撼,往后愈是繁忙,我都会想起这句话。
近年因为执事调动的关系,我回到了总本山,接任禅堂堂主。今年是东初成立的第三十年,回想近十年间,东初的法师已有好几位,信众更是愈来愈多,加上美国护法会的办公室也在里面,参加禅七的人数亦受到限制,空间不敷使用的状况愈来愈明显。这几年东初禅寺推动「法鼓希望工程」迁建计画,希望能觅得更宽阔的场地。
我想,比起二十年前,东初禅寺现在的功能更重要了,它不仅是法鼓山在纽约的一处道场,更是北美各分会、象冈道场的联系据点,师父期许东初禅寺未来能与国际接轨,希望以NGO(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参加联合国,参于国际各项事务,相信这将对汉传佛教在西方的发展,产生很大帮助。(采访整理/林锺妏.图/本刊资料)
(二)师徒之间——果光法师
小故事摘要
师父常常开会开得很晚,或者跟我们讨论事情直到很晚,我其实是因为自己很累了,所以常常会想尽办法,劝师父早点休息。
有一天,师父谈事情谈得很晚,我就在一旁对师父说:「师父啊,要早一点休息!」意思是师父的法体很重要,所以请师父早一点休息,实际上,我的内心也一直在跟自己说:「我好累,我好想休息,师父您怎么不赶快休息,否则我就不能休息了。」师父突然回应了我一句:「果光啊,我是尽形寿,献生命,你是叫我休息什么啊?」那句话对我来说很震撼,当下觉得非常惭愧,因为师父的年纪比我大,身体不是非常强壮,但是当师父想到众生,想到佛法的时候,却是完全忘了他自己。
有一次在带禅七之前,师父的舌头受伤了,伤口已经严重影响到用餐,所以只能用流质的食物。我们一直担心著师父,是不是还可以讲开示,而师父还是决定亲自为大家讲开示。师父每天依照原订的时间上台说法,内容十分精彩,似乎完全忘记他的舌头是受伤的。
我那时也在禅七里,有一天,师父请侍者把我从禅堂叫出来,侍者问我:「果光啊,你到底把药放到哪里去了?师父真的非常痛,完全找不到药。」我才发现情况真的很严重,赶快去把药找来给师父,这真是让我感受很深刻。
我曾经相当多次的跟随师父到各个外县市去巡回,关怀护持的居士们。每次师父去的时候都是好几天,一个接著一个,就是马不停蹄的奔波。
我比师父年轻这么多,都感觉到有点吃不消,可是他老人家在居士的面前,绝对不会表现出疲惫来,我们明明很清楚师父其实很累,刚刚可能还在吃药或打点滴,可是下一分钟他该出来面对信众、鼓励信众、关怀信众时,他就是有一种风采弈弈的神情。那种为法忘躯,以众生为优先,把自己放在其次的精神,用全生命来投入,让我十分感动。
(三)师徒之间——果乘法师
小故事摘要
·记得有一次我开车送师父去医院,在车上,因看到师父因奔波弘法疲累的身影,不忍心地问:「师父,你为什么要这么累?有些事情留到明天再做吧!」师父只淡淡回答:「你怎么知道我明天还在?」师父的这句话,让我更体会师父是如何珍惜时间,每一刻都在精进用功,为佛教、为众生。
·我皈依三宝时已三十八岁,在东初禅寺当义工近十年,觉得自己学佛起步晚,所以从来没想过出家,但是师父的一句话:「果乘啊!你要不要出家?」让我大吃一惊,我问:「师父,我也可以出家吗?」师父鼓励我:「你可以试试看,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就因为师父的话,我在1998年落发,成为东初禅寺的常住法师,当时我已四十六岁,出家年纪比东初禅寺所规定的四十岁还超出许多。十年光阴、因缘流转,我从师父口中的「常来众」成为了「常住众」。
·1997年时,我到东初禅寺做义工已近十年,才打了平生第一次禅七,当时我已年过四十,在成衣公司的工作日渐繁重,老板虽知我喜欢往道场跑,但也希望我能在工作与道场之间做选择。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已产生出离心,直到师父问我:「果乘啊!你曾经告诉我,你五十岁以后想做社会工作,出家也是在做社会工作啊!」一语惊醒了我,也让我坚定了求道之心。
......................................................................................................................
我皈依三宝时已三十八岁,在东初禅寺当义工近十年,觉得自己学佛起步晚,所以从来没想过出家,但是师父的一句话:「果乘啊!你要不要出家?」让我大吃一惊,我问:「师父,我也可以出家吗?」师父鼓励我:「你可以试试看,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就因为师父的话,我在1998年落发,成为东初禅寺的常住法师,当时我已四十六岁,出家年纪比东初禅寺所规定的四十岁还超出许多。十年光阴、因缘流转,我从师父口中的「常来众」成为了「常住众」。
在1978年到美国前,我在台湾其实有份很稳定的工作,是在高雄上海银行从事金融业,年纪很轻时我就担任了科长,生活可谓无忧,但繁重的工作压力却常常让自己生起无明烦恼。在征得家中同意下,我毅然辞掉工作,于78年到80年间到美国密西根攻读MBA,毕业后就在纽约一家成衣工厂担任会计十年,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我才得以亲近东初禅寺。
还记得是在86年时,我从纽约的地方报纸上,看到了东初禅寺刊登的「初级打坐班」广告,征求五位学员,那是我第一次到东初禅寺、第一次见到师父,当时还不知道师父是一位名传遐迩的大禅师。初级禅坐时,见到东初禅寺内的义工忙得不可开交,心中便暗自发愿要常来帮忙,往后只要有空闲就来,任何工作我都做,尤其常在地下室的厨房帮忙,让我留下深刻回忆。隔年,有一日师父为我与另一位义工皈依,我也正式成为佛教徒。
皈依后我参于东初禅寺的法务更加频繁,或许是自觉对佛法的理解不够,因此比起禅修活动,我投入更多心力在做义工,因为觉得自己的体力还不错,也喜欢和人相处。88年我回台湾农禅寺参观,对法鼓山的认识更深一些。在美国护法会刚开始成立联系处时,93年我便接任纽约州联系处第一任召集人,帮忙联系法务。
89年东初禅寺因空间不敷使用,搬迁到斜对面的三层楼建筑,记得那时周末几乎都到新道场做清理工作,在搬迁过程里也让我对师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记得有个下午,师父正在拆除一个老旧木桌,手里拿槌子,一槌一槌敲打,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深受感动,我马上体验到这就是禅法的运用。师父抬起头看着我说:「来!你体重够重,在上面踩,你踩、我敲。」在那样一拆一搬的过程中,我在师父身上学到很多,也看到师父随顺因缘、活在当下的修行态度。
还记得另一次我开车送师父去医院,在车上,因看到师父因奔波弘法疲累的身影,不忍心地问:「师父,你为什么要这么累?有些事情留到明天再做吧!」师父只淡淡回答:「你怎么知道我明天还在?」师父的这句话,让我更体会师父是如何珍惜时间,每一刻都在精进用功,为佛教为众生。
97年时,我到东初禅寺做义工已近十年,才打了平生第一次禅七,当时我已年过四十,在成衣公司的工作日渐繁重,老板虽知我喜欢往道场跑,但也希望我能在工作与道场之间做选择。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已产生出离心,直到师父问我:「果乘啊!你曾经告诉我,你五十岁以后想做社会工作,出家也是在做社会工作啊!」一语惊醒了我,也让我坚定了求道之心。
回顾在东初禅寺的十年,我看到了师父、几位法师、义工是如何辛苦在经营这个地方,由于没有聘任专职,人力常不足,过去只有果元法师一位常住法师,义工也来来去去,道场内外的打理、举办法会和禅修等活动,都是靠著大家的努力才成就起来。原本师父在纽约成立东初禅寺,就是期望能向西方众弘扬汉传佛教,希望站在过去三十年的基础上,东初禅寺未来能更加蓬勃。(林锺妏╱采访整理)
(四)师徒之间——保罗·甘乃迪、南茜·波那迪、马宜昌、孙喜蓉、陈珠华
小故事摘要
·保罗·甘乃迪(Paul Kennedy,师父第一位西方弟子)
1978年,我参加完师父在美国指导的第一个禅训班后,就追随师父出家。1977年东初老人圆寂,师父回台湾接掌文化馆。隔年我到台湾受比丘戒后,和师父一起返美。
回美后,因大觉寺已没有空房间挂单,我们师徒俩因而开始一段到处挂单的流浪生活。师父每一天揹著睡袋,受邀到居士家教课,晚上能睡哪里都不知道,但师父随顺因缘,一点都不担心。
出家四年半后,我因生活因素决定还俗,当时师父对我说:「出家是改变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不管面对再大困难,都该试著去克服。」至今,我重新体会修行对生命的价值,回顾师父三十年于西方弘法的坚持,让我更领略到自己追随是一位大师。
·南茜·波那迪(Nancy Bonardi,东初禅寺董事)
1978年,因缘际会我成为师父的英语老师。师父认真、待人以诚的行仪,让我印象深刻。于是我开始跟师父学禅,成为师父最早的西方弟子之一。
我时常想,是什么力量让师父如此坚定?记得师父曾说:「学禅,有的人只停留在初学阶段,有的人不断努力提升,有人把学禅认真承诺,有人只把它当成嗜好兴趣。你要做那一种人呢?」这段话,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也支持我在禅修道路上不断精进。
·马宜昌、蔡惠宁(东初禅寺资深悦众)
1976年师父在大觉寺开禅坐班,我们参加了生平第一次禅七,也开启了新人生。我(马宜昌)最感激师父在一次完全无预期的情况下,大声问我:「你清楚了吗?」,令我如梦初醒,而这句话成了我30年来不断挑战自己的座右铭。
我在早期的留学生生涯中,经济条件不宽裕,又想护持道场,时常捉襟见肘。有一次当面向师父说明困难时,师父即说:「人找钱难,钱找人容易。」并给了我们祝福。想法转变后,我们在生意上一路畅通。
·孙喜蓉(北美护法会第二任召集人)
我来自基督教家庭,偶然中跟著好友龚天杰夫妇到东初禅寺,听圣严师父的讲经说法,师父将艰涩难懂的佛法,以平易近人、如此贴近生活脉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原本对佛教的刻板印象因而做了彻底的颠覆,更帮助我在日常中用方法转烦恼、增智能,于是在1988年皈依了。
·陈珠华(第一届义工团团长)
我是菲律宾华侨,原本是天主教徒,来美后在1992年因读到圣严师父的书籍,解开了许多人生的疑团,于是很快地就皈依三宝。
我从小对死亡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感,连父母亲过世时参加葬礼都非常害怕。但我选择以面对代替逃避,于是加入助念组。刚开始为亡者助念时,仍然有心理障碍,我一次又一次地在佛前祈求佛菩萨的力量来克服恐惧,若遇退缩时,就不断以师父的「面对、接受、处理、放下」的「四它」来调整心绪。从开始的恐惧到后来的安稳,圣严师父的身教言教感化,成为推动我难行能行的力量。
(五)师徒之间——常宽法师、杨蓓、施炳煌、方丈和尚、吴宜烨
小故事摘要
·常宽法师
当我代理师父的侍者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师父在国外弘法行程结束,搭机飞回台湾,在机场走路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师父绊倒了。
我在心里面跟自己说:「我觉得我好像不配做这个工作。」跪下去,我对师父说:「弟子觉得自己不配,不配再当侍者。」他问我:「我责备你了吗?」我说:「没有。」师父说:「没事了,你只要尽形寿报师恩。」就因为师父这一句话,我心中那个石头,才放下来了。后来第二次当侍者的时候,我发愿,不管在这当中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就是要把师父照顾好。
·杨蓓
(1) 师父从来不放弃心中的理想,无论什么人,只要有机会,就一定将他所知道的佛法跟别人讲,这就是他的理想,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件事情。
我以前在美国时,曾经有一段时间常去纽约象岗道场,跟著师父打禅七。有一次我问师父:「您这么忙,怎么可以把这些事情都做完?」师父说:「忙是忙啊,可是外境动,我的心不动。」这句话非常吸引我,原来人可以这个样子!
(2) 我记得师父跟男众法师讲过一句话:「我是你们的师父,是老师又是父亲。」因为我教书教久了,其实对于「经师」跟「人师」的差别非常敏感。我也常常会要求自己要做人师,可是有时候做不到,那是自己不够的地方,可是我可以看得到,师父都做到了。如果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子,轮回来轮回去的话,你在这一世里头,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老师,当然希望以后,还可以碰到这样的一个老师。
·施炳煌
(1) 十年前我参加精英禅三,刚好坐在师父开示位置的左下角,第一个感觉是师父讲话时真的满可爱的。我很向往他那种开示,很自在的感觉。或许我心目中对于高僧就有这种很洒脱的感觉,开示的时候还会讲笑话,真的是有点不太一样。而这十年来亲近师父的结果,他确实也是这样的人。
(2) 圣严法师很有趣的是,他一直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来呈现佛法,他非常勇敢地去尝试,以各种方式来展现佛法,去互动、去突破,只要他能够的话,就勇敢去做,他不是那么担心失败。他会着重在各种不同的人身上,谈论不同的事情,无论是跟谁谈,都可以谈出不同的事情来。师父说:「因为我跟不同的人谈,所以也学到了更多不同的东西,其实是因为彼此互动而彼此成长。」但是我想,师父是有自己核心的东西,我相信他自己很清楚。
(3) 以前师父走路是很轻快的,现在师父的身体不是很好了。有一次在法鼓山上,常宽法师在旁边扶著,师父很慢很慢地往前走,我很快地跑了上去,师父回头看了我一眼。我问:「师父,还好吗?」师父说:「好重喔!走不太动。脚好重,走不太动了。」
当师父一坐下来,就还了头就跟我说:「施炳煌啊,你看我们法鼓山像不像极乐世界!」这一刹那,我突然感觉,这十年来跟在师父旁边,很多的感触突然涌了上来:虽然师父走路走得很累,但是他看到了一种很大很广的平静跟祥和,或许是一种法喜,似乎就是我在十几年前,看到他的那一份自在!当我听到他讲这一句话,我也从某些角度中,看到了我心中的理想。
·方丈和尚
有一次在关怀信众的场合中,师父想起,看我接了助念团的工作三、四个月后,还满法喜的,好像没有什么罣碍,师父就对我说:「过几天有个机会,你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为什么你可以充满法喜地担任助念团的辅导法师。」讲完以后,我就想改天到底要怎么分享才好,结果才过了几分钟,师父就当场拿起麦克风来说:「我们现在请果东来跟我们分享,他担任助念团辅导法师的心得,为什么能够充满法喜。」
师父有一份毅力和精神,只要方向是对的,师父就朝那个方向去做,从来没有考量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即使在很差的情况之下,他都会放下自己,去完成有意义的事情。举个例子,上次地理频道邀请法国探险家来台湾访问,师父一看到与探险家对谈的邀请函,就说这很难得的因缘,一定要去结这个善缘。于是师父从医院出来,去跟探险家做一个互动。
·吴宜烨
方丈和尚新接位时,师父说他当天早上写了一首偈子,于是当众对董事们吟诵:「一钵乞食千家饭,孤僧杖竹万里游,随缘应化莫拥有,缘毕放身撒两手。」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募款很困难,可是就像师父所说:「随缘应化莫拥有。」师父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众生。
2004年2月18日,师父预立遗嘱,其中有一段话,我背得很清楚:「诸贤各自珍惜,我们有这番同学菩萨道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曾在无量诸佛座下同结善缘,并将仍在无量诸佛会中同修无上菩提,同在正法门中互为眷属。」有时候,真的想懈怠不做了,就是会想到师父说的话,我们真的是有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一定要努力下去。
- 上一篇: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 下一篇:认识圣严法师(附图)
- 圣严法师: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圣严法师: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圣严法师: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圣严法师: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圣严法师: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静波法师:成为佛陀的弟子才是学佛
- 圣严法师: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圣严法师: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圣严法师: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明海法师:佛教的师父是只属于某个弟子还是某些弟子?
- 圣严法师:出生食是什么?
- 圣严法师: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圣严法师: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圣严法师: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圣严法师: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圣严法师: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圣严法师: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圣严法师: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圣严法师: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圣严法师: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