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

  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师父娓娓道述观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让我们从中学习用 观世音法门来帮助人、用平等慈悲心对待人,一起做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东初禅寺的菩萨们都知道,与东初禅寺最有关系、最有灵验的菩萨,要算是观世音菩萨了。我们一进门就是观音殿,二楼禅堂供奉的也是观世音菩萨。在台湾,法鼓山总本山是一处观音道场,而我也出版一本《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专讲观音菩萨的修持方法。有关观世音菩萨,过去我已讲过很多,不再重复,今天要从观世音菩萨的出现、功能、经典出处讲起。

  根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尚未成道以前,就称为‘菩萨\’,甚至在释迦牟尼佛往昔生中、在度化众生的生生世世之中,都称做‘菩萨\’。不过,佛经里的‘菩萨\’一名,除了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尊称,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等,也都被敬称为菩萨,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在 华人地区的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一直都是相当普遍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字出现得相当早,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时期,大约在龙树菩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出现的地方,为早期中印度的摩羯陀国,那是当时释迦牟尼佛经常弘法的中心地带;若以公元纪年来讲,‘观世音菩萨\’此一名称的出现,则早于耶稣基督诞生之前。在梵文佛经里,观世音菩萨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 Avalokitesvara ),它具有千手千眼,随时准备救度众生。

  至于观音信仰是如何产生的?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教导众生如何离苦得乐,主要方法是从身心的烦恼出离而得解脱,但是,释迦牟尼佛同时也告诉大众,当你们自信心不够、深受苦恼,或者遇到危险、畏怖的时候,就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念三宝,加上日后出现了念天人的救济、念持戒的功德、念布施的功德,就成了‘六念\’。‘六念\’是很有用的,但渐渐地,大家只对六念中的‘念佛\’有信心,其余则信心不足。

  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佛的色身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众生还是需要佛的慈悲救济、需要佛的无畏救济、需要佛无有恐怖的救济,以及佛的种种对于人的救济,也因此便有了菩萨信仰。所以,观音菩萨的信仰,正代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精神和住世的功能,而且不仅仅在某一个时代住世,也不仅仅在某一个地方救度众生;观音菩萨乃是遍于一切世间,只要世间有任何一个众生持念他的名号,希求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世音菩萨便及时而至,产生救济的功能。

  观世音菩萨就像我们的保母, 他是众生的救济者、护持者, 以及平安的守护者,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 .................

  在许多佛经里,我们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向的发展,第一个方向是观世音菩萨对苦难众生、对烦恼众生的教导,帮助他们离苦得乐。所谓‘离苦得乐\’,可有两种苦和两种乐,第一种苦是生活上的苦,以及恐怖、不自在、不自由的苦;另一种苦是没有智慧、烦恼重、不得解脱。在这两种层次上,许多经典都提到了观音菩萨的修持方法。

  另一个方向,观世音菩萨与往生救济的阿弥陀佛关系密切。许多人活着的时候,都希望少烦少恼、健康平安、快乐顺利,然而每一个人都将会面临死亡,当死亡来临之时怎么办?很多佛教徒知道要念阿弥陀佛,却不知道亦可念观世音菩萨。其实,凡是有阿弥陀佛的地方,就有观世音菩萨;凡是提倡净土念佛法门的经典,也一定赞叹观世音菩萨;况且,观世音菩萨就住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他是阿弥陀佛的侍者,也是阿弥陀佛一生补处的佛。因此,许多经典都讲到,众生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所希求的救济,多是从观音信仰中得到的。

  观世音菩萨就像我们的保母,他是众生的救济者、护持者,以及平安的守护者,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当我们行将往生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化身成为阿弥陀佛的侍,担任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者。

  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后,他俨然又是一位教化者,凡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都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教化。我告诉诸位,如果是下品下生的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见不到阿弥陀佛的,但是渐渐地可以见到观世音菩萨,然后经由观世音菩萨的教化,渐渐地我们的业障会消除,而能够见性见佛。能见到自性佛,就能见到阿弥陀佛,而那正是观世音菩萨的教化所致。

  在我们每一期的生命之中,从小到老、由生至死,以至到达西方佛国净土的过程中,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而且无人不救,任何一个众生他都救度,这是观音法门的殊胜。这便是为什么在汉传佛教也好,在藏传佛教也好,所有被大家倚赖、信仰和崇拜的菩萨,主要还是观世音菩萨,同时各种经典里的诸佛菩萨,也都鼓励众生念观音菩萨、修观音法门。

  观世音菩萨的中文译名有好几个,如‘观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等。至于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可由深入浅,亦可由浅渐深;可以是自力救济,也可以是他力救济。所谓自力救济,如《楞严经》讲的‘耳根圆通法门\’;也有比较简易的方法,如持诵〈大悲咒〉,也一样可以得解脱,除一切罪障,成就无上佛道。对世间众生来讲,观音法门可深可浅、能深能浅,遇深则深、遇浅则浅,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修持的。

  先讲《楞严经》的‘观音耳根圆通法门\’。《楞严经·卷六》中讲到,在过去无量劫以前,观世音菩萨遇到一位观世音佛,此佛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感动,传授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的法门,叫做‘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此金刚三昧,实际上是从‘入流 亡所’开始。譬如你在持〈大悲咒〉,或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当你持念圣号时,听到声音,但是渐渐地把声音忘掉,名号就不是与你对立的。

  ‘入流 亡所’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不断用功,用功到心无二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念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时,不去想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在里头,而是念到忘了自我,自己还是专注于观音菩萨的圣号,这就叫‘入流\’,就是心止于一境,身止于一念。如果这时你说‘我在念观音菩萨\’,表示还是有对立,那还不叫做‘亡所\’。所谓‘所\’就是对象,持观音圣号而忘掉了自己,也忘掉了圣号,不把圣号当成自己修行的对象,也不把持名当作修行的方法,就叫做‘入流 亡所’。

  这样的‘入流 亡所’,是不是等于开悟?没有,只能说你的心是统一的。‘入流 亡所’之后要\‘反闻闻自性’。你持念的时候有声音,你听到了声音,慢慢地用心去听,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念观音菩萨,心外也没有观音菩萨的名号。不用耳朵去听,耳朵听到的声音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听自己的内心。内心是什么?内心是无我的自性,自性即是缘生的空性,空性即是无性。这个时候,反闻闻自性,自性听到了,你就悟得三昧了。这是《楞严经》告诉我们的‘观音耳根圆通法门\’。

  《楞严经》教我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修行,这是观音菩萨自己的修行历程,也是观音佛教导他的修行方法,修成之后他悟得了‘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又叫做‘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又叫做‘如幻自在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得此三昧,就能产生‘上合十方一切如来同一慈力,下合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两个功能。

  观音菩萨在悟得金刚三昧之后,对上,他代表一切诸佛的功德,代表一切诸佛慈悲的力量;对下,他承受体会一切众生的苦难、困厄与忧患,这些问题,都是他的问题,这些体验,全是他的亲身感受,因为他跟众生是平等的,与诸佛也是平等的。

  当我们有困难时,只要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就能立刻获得观世音菩萨的救度。可是如果我们自己不想被救,‘芝麻不开门\’,即使观世音菩萨近在身边,也是无法可施。可是只要我们有被救的需求,纵使我们是愚痴、罪恶、卑微的,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来救济我们,因为他是平等地救济一切众生,故名为‘大悲观世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