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的教育

  释迦牟尼的教育

  ──二十年一在鼓浪屿武荣中学讲──

  释迦牟尼的确是古代的教育大家,他生平所建立的教育宗旨、和适应现实所施设的方针及办法,虽在这二十世纪新时代,还可以作今日教育界的参考,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界。在讲这题之先,应把释迦的生平,大略介绍一下。

  释迦牟尼,即是现在地球上的佛教创立人,我们通常都呼他为佛。其实、应当呼他为佛陀,音义方为圆具。佛陀、原是印度的话,中国译出来是觉者,就是先知先觉的意思,好像我们中国人呼孔子是圣人。释迦牟尼,他诞生时期,大概离现在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他本是当时印度一个国里的太子,那里知道会成一个世界上伟大的最完全的先觉者。他生平的略史,可分为两时期:一、修学时期,二、教育时期。

  他临圆寂──即死也──那一年,已有八十岁了。在这八十年中,三十岁以前是修学时期,他到了三十岁、是成佛的一年。他在幼年、青年的时候,把当时印度所流行的学问并古代系统传下来最高深的学问,乃至武术竞技,都造诣到最顶点。就是一般人所认为最快乐的享受,他也都享受过;以及于人事各方面,他也都有丰富的经验。终至他觉得厌烦而不满于那现时的生活,而要窥探那宇宙人生的大秘密,他到了十九岁的那一年,他竟抛弃了一切而出家去了。但他的出家,不像现在一般出家的懒僧,诸事不干,祇知道吃闲饭、睡死觉,他出家是有他唯一目的。他出家后,到各处访道寻师,这样漂流游历了五年,对于那些在印度当时最有名的大师的学问,都觉得偏枯,不是宇宙人生圆满的真理;于是他独自入深山歇脚修养,凭个己的灵觉,企图发见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也经过了六年,但是还没有什么效果。他又从深山里出来,坐在所谓菩提场的地方,在不久之间的一个夜里,偶睹天上的明星,豁然窥破了宇宙人生的大秘密,成为古今以来世界上最完全的觉人。这就是我们所说“成佛”,也即是他修学成功的时期。

  成佛之后,他还有五十年生活在人世上,这五十年以至于最后圆寂一口气未息的时候,都是他将自己所经验、所证得、从浅显到深细的事理,向人们以及一切的众生说出来,这就是所谓“转法轮,度众生”;换句话,即是实施教育的时期。但受释迦教育的是一些什么人?大概依现在教育的分类,不外学校与社会,即一部分是在释迦学校──当时最著名的:若灵山、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等──的专修学生,所谓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男女二众是;一部分是社会的民众,是普通的学生──当时释迦所行化的区域中,信仰他的民众──所谓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二众是。出家二众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律制,居住游历,都有他们特殊的标帜:如服则三衣,食则一钵。而且每天有必修的功课──戒学、定学、慧学──,都是跟释迦修学,而成功为有纪律、有团体生活的特殊社会。这传下来的,就是现在寺院僧众团体生活的形式。至于在家二众的学生,他们虽有最简单共同遵守的律制──三皈、五戒、──但是没有改变他们原有之地位,无论是农、是工、是商、是军、政、学,除共同遵守简单的律制外,都不舍他们为个人、为社会服务的职业。而且、从各人个己本所受于释迦教育的真理和道德的标准,去随分随力地改善社会不良的现象,而使整个社会移风易俗,逐渐向善的方面进化。

  这在家出家的两种人,是受释迦牟尼教化的学生;出家的学生,是特殊,是少数,在家的学生,是普遍,是广摄多数,且普及于全宇宙一切的众生。

  但要知释迦教育的方针如何,这不外于下面两条原理的施设。

  一、主旨的贯彻:无论何人,或其他界的异类,凡来受释迦的教育,他都使他们──受教者──各各达到最后的目的,并不是无所适从、犹豫莫定的。他施教育所抱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是他自己在修学期中最后所获得的宇宙人生最高深、最究竟的真理,他要使受他教育的一切众生,都和他一样达到这圆满的真理,所以、他在实施教育所取的方式和手段,尽管五光十色的不同样,主旨所在,终是一贯旳。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以成佛证真为目的的法,即为释迦教育主旨的贯彻。

  二、现实的适应:我们知道释迦所抱的主旨,那样高深,从他受教育的、无论在家出家的学生,未必个个都能领受得了。倘是释迦要一般受学的学生,都来认识这真理,恐是不容易的事。所以、他俯顺一般普通各样各色众生心理的需要,和现实生活的欲望,特别地降低,施设各种教育,以适应各国、各民族、各种群众的心理上的需要和欲望,很合宜地来施设。这在佛教术语,叫做:“方便”。

  这样、我们知道释迦牟尼的教育,一方面是贯彻他的主旨,一方面是适应现实的施设;由这两大原理,建立成功为释迦牟尼的教育。这也是建立一切教育的基础,不然、或徒具高深的主旨,没有适应方法,阿谁撞进这大门里来!但逐时潮的上下,没有了主旨,尤明显地徒见其扰扰不宁,成绩自更坏了!

  现在再进一步,来讲释迦实施教育的办法怎样?也可以例为四条:一、普遍主义:这就是世界主义;他运用他的巧辩妙慧,普为一切的受教者作种种有趣味地、极浅显地譬喻,来表演他全部的、或一部的主旨。二、特殊主义:这仿佛现在教育思潮中的“道尔顿制”,就各个人的特性和各种天才的优越,应其各个人天性之所近,施设一个一个人的教育。三、对治主义:这是由释迦以佛眼观察被教育者的劣点在什么地方,他随时指训、或劝责、而施设种种的教法,以去除受教者自身的劣点,以成其完善的人格。我们佛教通常有句话:‘众生有种种病,如来施种种药’,也就是这意思。四、体证主义:这是受释迦教育的特出优秀份子,所以他把自己所体证到的真理,直授给他们,使这些少数优秀的份子,也能获得最高觉悟的真理。

  上面四种实施办法,前三种是不可避免的不得已的方法,而目的所在,是第四所谓体证主义。但此四种,不限定对个人或团体,也不限定四种都具,或唯一种。用佛教专门名词,一、即世界悉檀,二、即各各为人悉檀,三、即对治悉檀,四、即第一义悉檀。

  以上所讲释迦的教育,其重要点:一是主旨的贯彻,二是现实的适应,三是实施的办法。我今天提出这题目来讲,觉得释迦教育的原则与应用,可为中国现在教育的价值的参考,且助中国现在的教育家、取法释迦当时活泼教育的精神,而改善中国的教育。中国二十年来所办的学校教育,把数千年传统的孔子教育主旨撕破了,把从前科举制度废除了,顺世界教育的大势,应现代中国与全世界关系的需要,这可说是现实的适应。但是、这二十年以来,有时模仿日本,有时模仿欧美,同无主的游魂一样,随着各强国的变化而变化,难得有什么好效果。讲刺激一点的话,这中国二十年来的变乱,都莫非直接间接地受这种教育所酿成或影响的。因为、这徒知模仿强国与顺世界大势的教育,没有统盘的计划与系统的思想,虽有了现实的适应,而却失掉了贯彻主旨的精神重心。假使以释迦教育来衡一下,得其一面,失了一面,不是整个的教育。

  到了近年中国的教育界,也觉到从前的错误,于是聚精会神地定出了中国教育、以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宗旨。这宗旨是不是对的,那是另外的问题;但有了一定的标准,使全国教育有了重心,在三十年以来的中国教育,可谓开一新纪录,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贯彻主旨,是教育的精神啊!但是、我终觉得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是有一个潜伏的危机,这也可说是数千年来养成的观念。就是:读了书的人,变成文弱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除了做官、当教员、或绅士外,简直成了废人。试想将来教育果有一天普及,那末、全国的人都变成官僚、教员、绅士,还有谁人来经商、作工、务农呢?这种观念,盘据一般人们思想中是很普遍的,稍为来注意一下,就能使你觉察到。如小学本是最普及全国国民的,而尤以农工子弟居多,固当为农工子弟来设想,不可为少数贵族阶级而误却多数,使他们毕业出来,就不愿去种田工作了。如中学应着重于社会职业教育,也不应专为少数中的少数升大学的学生设想,而误却多数将来社会职业的份子而不顾,使他们中学毕业出来,不能取得社会的职业。大学的教育,自有少数环境较好和优秀的份子,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将来在教育上、政治上、为群众的领袖,这是少数的。

  现在中国的教育,虽定了主旨,而于现实的适应,尚感缺乏。应当谋中国国民薄弱的产能生力,使他强大起来,须使从受过小学教育出来的人,去从事改进农工,受过中学教育出来的去办实业,受过大学教育出来的去施设教育政治等,这才可适应于现实。

  释迦牟尼的教育,确具足这两大方针──主旨的贯彻与现实的适应,而又有实施办法的。所以、我今天提出来与在座的各位讨论,也无非希望唤起中国教育界的注意,大家来共同参酌,以建设现代中国健全的教育。二○,一,二三。 (芝峰记)(见海刊十二卷八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