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
中国人的普通心理,于生人则求“多福、多寿、多子孙而无疾病”;对亡灵则求“超升安乐”,依此演成民间种种通俗的信仰。在昔乃由儒、释、道三教中的释、道两教混合应付着,而僧尼、道冠寺观庵院亦即依此而存活,近今则除昔日儒者变为科学者及信仰耶教、回教者以外,大多数民俗依然流行着这一般习惯心理的信仰。近见申报月刊上所载郢生君的一篇小品文字云:
今年夏间,铮子内姑母病殁。当热作昏沉的时侯,对她的侄女口述四语道:“凄风苦雨,是我归程。蓬莱不远,到处飞行”。
科学的说起来,所谓精神是有机体发达到了一定阶段所产生出来的,它是某一些有机体特有的生理上的属性或一种机能;换言之,它是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一种作用;有机体破坏,精神作用也就跟着消灭。但是、就一般人情说,死如果等于“从此消灭”,把以前曾经存在的账一笔画断,那是非常寂寞的事。受不住这种寂寞,便来了死后依然存在的想头。依然存在,自当有所居的境界和相与的伴侣。这各依自己的信仰和想像来决定;在已经走近了生死的界线的当儿,往往会造成一些“奇迹”,供后死者传说无休。如信鬼者临死,会有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到来,导往冥土;基督徒便遇见生着鸟翅膀的天使,迎归天国;佛门弟子则由佛来接引,往生净土。试翻净土圣贤录,这类故事不可胜数。基督徒何以不会遇见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呢?蒙佛接引的又何以祇限于信佛念佛的人?这其间的缘故,原是一想便可以明白的。
最受不住这种寂寞的,应该是修持净土的人了。他们把死看做往生净土与堕入地狱的岐路口。其设想净土与地狱,都源于死后依然存在这一念;而净土悦乐,地狱痛苦,所以临到岐路口必须趋此舍彼。于是一心念佛,平生用尽工夫,指望临命终时,此心不乱,仍能称诵佛号,蒙佛引归净土。还恐怕自力不够,便豫先告诫亲属后辈,当已临终,慎勿啼哭,啼哭则此心散乱,便将堕入地狱苦趣;惟有助念佛号,最为功德无量。曾读当代某大师的文钞,厚厚的四本,差不多全讲这一些;教人对于死这一件大事怎样去做豫备工夫,他们的不甘寂寞,也就可想而知了。
“蓬莱不远”的蓬莱,正无异于基督徒的天堂,和佛门弟子的净土。
更从送死者这一方面说,断了气的一个人,如果就此灵爽无存,斩绝了曾与世间发生过的一切关系,那也是非常寂寞的事。承认他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吧;惟有这样才好比宝物虽不在手头,而存放在外库里,并非就此失掉,便也足以自慰。从这一念,于是来了种种送死的花样。
这个因铮子内姑母的丧事,把久已忘怀了的故乡种种送死的花样温理一过。逢七,不请和尚唪经,便延羽士礼忏。教死者受佛门的戒,由和尚给与法名;另一方面,羽士起“给箓”的法场,派定死者在瑶池会上当一份小差使,也别有道号。佛教徒呢?道教徒呢?只好说“兼收并蓄”。逢七前一天,到各个城隍庙里去烧“七香”。城隍是冥土的地方官,到他们那里去烧香,无非希望他们对于新隶治下的鬼囚高抬贵手,不要十分难为;老实说,这是去行贿赂。既已是佛门的戒徒,瑶池会上的职仙,何以又成为城隍治下的鬼囚呢?这其间的矛盾,谁也不去想。总之、多方打点,只求于死者死后的生活有利。
纸制的服用器物,凡想得到的都特制起来焚化。细针凿花的是纱衣,纸背黏一点薄棉的是法兰绒,折成凹凸纹的是绒绳衫,灰纸剪细贴在衣里的是小毛,黄纸剪细贴在衣里的是大毛。桌椅、箱栊、镜奁、盘盒、乃至自鸣钟,热水瓶,色色俱备,而且都是“摩登”的款式。因为死者生时爱打马将,便付与一副马将牌,加上三道花,还有财神和元宝。死者使用着这些器物,死后的生活,大概很舒齐的了。只是还没有自已的房子,租赁人家的房子终非久计。据说在最近的将来,就有一所纸房子为她建筑起来了。
死者每天进食三次,中午用饭,早晚用点。食毕便焚化纸锭。逢食拿钱,这是阳世生活所没有的。唪经礼忏的日子,则焚化得特别地多。统计七七中所焚化的纸锭,至少可以堆满半间房子。普通纸锭是用一张锡箔折成的;还有用几张锡箔凑合折成的中空的正方体,名之曰“库”,中间容纳一只菱形的小锭。这东西非常贵重,据说只须有极少的几个,便可以在冥土开一爿典当。这回焚化这样的库也不少,在冥土新开的典当,像上海四马路的书局一样,一家一家连接起来了吧。教死者去剥削穷鬼究非佳事,这一层当然不去想了;想到的只是从此死者将成为冥土的巨大的财主。
灵座旁安置一件铜器,名之曰罄,却是碗形圆底的东西。每天须敲这东西四十九下,恐怕少敲或多敲,便用四十九个铜钱来记数。说死者一直在那里趱行冥土的路程,而冥土是黑暗的,须待磬声一响,才有一段光明照见前路。如果少敲了,光明不继,那就有迷路的危险;多敲了呢,光明太强,耀得趱行者眼花,也许会累她跌交。这样说起来,死者并不住佛土;也不在瑶池;也不作城隍治下的鬼囚;也不安居冥土的寓所享受丰美的起居饮食;也不当许多爿典当的大老板,吮吸穷鬼们的鬼脂鬼膏,却在那里作踽踽独行的“旅鬼”。
承认死者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可是终于不能确定死者的境况,这因为这种种矛盾荒唐的花样,原来由送死者想像出来的。送死者忙着这种种的花样,仿佛得到了抚慰,强烈的悲感便渐渐地轻淡了。
这篇文字,以粗疏的文人眼光,描写民俗间关于死亡一面的模糊信仰,亦能恰如其分。然佛法的行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戒律门:这是人的或超人的伦理道德。二、禅观门:这是人的或超人的内心修养。这二门皆只有数德慧之士所能及,而无涉于民俗之信仰。三、密咒门:这是具备适应种种关于人之生存要求的,应将道教的民俗的各种信仰神皆收入密宗来而编列于适当位置,俾这种关于生存要求的信仰有个系统。四、净土门:这是最能适应关于人之死亡要求的,应将民俗间关于亡灵超升安乐的祈求皆收入净土来,而编列为生天佛国等。俾这种关于死亡要求的信仰有个系统,使民俗间散漫凌乱的信仰心理有系统条理,亦为心理建设中下层工作的要务。(见海刊十四卷十一期)
- 上一篇: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 下一篇:佛教之中国民族英雄史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静波法师:需要有信仰和道德,才能够拯救世事人心
- 明海大和尚:如何跟没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沟通?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师: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师:佛教经典与道教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根本在大乘经中多有阐发显明
- 宏海法师: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净界法师: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静波法师:不愧对自己的生命和信仰
- 觉真法师:佛教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
- 界文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禅的?
- 宏海法师:佛教为什么不杀生?戒杀是首善
- 印光大师: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