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略

  佛法要略

  ──在武昌佛教会讲──

  佛法广大,约之可分三层:

  一、五乘共同佛法:五乘者,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是也。五乘共同教义,于世出世法无不包罗。世即生死义,在生死界内为世间;能解脱生死为出世间,故人、天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为出世间。然无论世出世间,皆不能出因果之范围,故明三世因果相续,为五乘共同之教义。盖因果明而后知生死之所以生死,生死了达而后能对症用药,以求解脱生死之方,而达出世之目的。茍其不然,则是不问病情而妄求药方,无异盲人骑瞎马,游行于黑暗世界,不特徙劳无功,且易堕入危途!或更将骋其私欲,妄造恶因,驯至愈趋愈下,即欲保持人天之果而不可得。故曰:因果之理,不但为五乘共同之教理,实为佛法入门之始基也。然因果二字,虽属简单,而圆该法界一切事理无遗,即吾人切近之生死因果,茍欲彻底洞明,真实了知其非常非断之正理,已非易易。凡夫所谓身前无前世,身后无后世,固属断见;即外道所谓灵魂、神我等,亦属常见。断见易除──只须见鬼神轮回之事实──,常见难破,──须明十二因缘诸法实相──。破断者略一偏重,即落于常;破常者略为过量,又似乎断。断常二见,固不合于佛法,其破常破断而昧于因缘真理者,亦非能与佛法相契。盖人之生也,由五蕴和合而成,四大解而五蕴散,即谓之死。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识蕴中之根本识名阿赖耶,能保持无始来本有新熏有漏无漏一切种子。五蕴和合之相续既分散,其种子中强有力者起而为主,又和合五蕴之身,即谓之生。生而复死,死复又生,生死流转,无有已时。即由因生果,果复为因,因果循环,相续不断之义也。现在之报,由于过去之因,而现在之业,又生将来之果,生生不己,故非断;现在之果不同过去之果,将来之果不同现在之果,随业转变故非常。譬如国家由人民积合而成,人民解散,则无所谓国家,故不可谓常。然自古迄今以至于无穷,虽朝代屡更,新陈代谢,而此和合之国家仍非乌有,故不可谓为断。学佛者宜先信此因果之理,而后可言信佛法;若由信佛法而宏扬佛法,尤宜细心参悟,精深研求,而后能持为利器,以行方便之化导。

  二、三乘佛法:三乘者,声闻、缘觉、菩萨也。解脱生死,求证涅槃,为其共同教义。二乘之目的,全在乎是;菩萨虽发心广度众生,亦非不自求解脱,且必自能解脱而后能解脱他人。利他之性愈急,则自身之解脱愈不容缓。故菩萨之出三界与二乘同,其出生死外以提携生死内之有情,所谓为众生而修行者,则与二乘但求自了之因地有间矣。

  三、大乘不共佛法:其特点为求无上菩提,乃大乘菩萨所独修,与二乘但求涅槃者不同。其目的在证得大圆镜智,其果位之无量光,固无所不照,其在初心时,即已了知众生皆有佛性,与我同体,故其大悲心发乎自然,不待勉强,所谓众生度尽我愿力乃尽之大愿,皆大悲之所流出,固非二乘者所能几及也。综观地球今日人类,能闻佛法而略生信心者,已居少数;其能由受三皈而守五戒、十善者,又此少数中之一小部分;此一小部分中,能真发出世心,非求世间名利恭敬者,已如凤毛麟角;其非求世间名利恭敬,而又能发度脱世间沉迷之大悲心,直向无上菩提者,更非所常见。故居今日欲佛法普及,不可执人天乘法为浅小而不说,必须以人天乘之佛法,为佛法普及之前提,方能挽狂澜而回世运。今日佛教会同人之宜担此重任,实有责难旁贷者,同人其自勉焉!(黄慧勤记)(见海刊五卷六期)

  (附注) 原题“在武昌佛教会之开示”,今改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