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之道德
劳工之道德
──在裕丰纱厂讲──
现代之人界,日新月进,而其增进之原因,确由人力工作之发达,则工作实为世界进步之原素也。试观动物之中,除人以外,若禽若兽,类皆藉天然之功用而存活;如服羽衣毛,茹毛饮血,既无求进之思,亦无上达之念,蠢蠢然消磨其往世之宿业而已。而人则不然,饥之食、渴之饮、寒暖之衣服,凉燠之房屋、每日之需用,一一莫不由人工制作而来,足见劳工者供给于社会之大功也。譬如米饭来之于农,始由下种,继而耕而收而砻而炊,经如许工力方得入口,岂如畜类之自然而饮食乎?观此、则人畜之异点彰,而吾人必当勤于工作,亦可知矣。饮食如是,衣服、器室亦然;若所居之屋,必须经木水泥铁诸匠之工技而后成,更其材料亦必由经若干部份之气力而来,岂如禽兽之穴山架树而居乎?则人之贵于禽兽者,亦即能以手工而处置其衣食住耳。故吾辈今既为人,必宜作工,有工作方称为人,不然则与禽兽无异。世人明乎此理,自然能每日勤力而作其所有之工作矣,而其人亦可称不失为人之资格矣。今贵厂集合多人,共同工作,出其制造品,供给于世界,此实可欣可喜之至!况乎贵厂制纱,可由纱织而成布帛,使社会一般人藉此布帛得以温暖者,非诸君之功欤!而诸君足称社会最尊最贵之人矣!今太虚得能同室交谈,其乐何如耶!今有数语,太虚谨以劝告于诸君:一、勤:如上说、吾人日之所需,须由工作而来,然工作尤宜于勤,若不勤则一曝十寒,欲求事之成就者罕矣。古云:一夫不耕,天下必有饥者;一女不织,天下必有寒者。一人废工,尚且如是,何况多人?若是、则诸君既入工厂,岂可不以勤其工作为旨乎!切莫闲游放漫,而空费可贵之光阴,但当勤作工业,即为社会之最有价值之人物,此太虚之所深望也。
二、俭:吾人既异于禽兽,则衣食必来自制作之力,而一粥一饭来处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况人易老,年老则力衰,力衰则不能工作,无工作则衣食来自何所?故当年轻力壮之时,预先积其粮食,预积即俭之谓也。故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诸君既勤于工、岂可忽乎俭用之道欤!
三、和:和乃成事之根本,立业之基础。今如诸君同居一厂,上自厂长,下及工员,互亲互爱而相和合,故贵厂之实业日见其发达。若不然,则无论事之大小,各相破坏,所作无成。故兄弟和而家兴,上下和则国强,信哉斯言也!
四、慎:一言兴国、一言丧邦,乃因谨慎与粗忽之关故也。诸君既知工作为最尊贵之事业,则自当自尊之,慎重之,切勿粗言暴气,自取其败。若行之于先、悔之于后者,晚矣!
五、信:信为吾人处世之根本,而在诸君工作者,于信尤宜重视之。所谓信者,乃心口无二,若心有所思,出之于口,切勿口是心非,心是口非,若心口不应则失信,信失尚有谁敢亲近乎!故我释迦世尊,重戒于妄语也。凡人之重用吾,重于信也,既因信而重之,言合道顺,尚畏何事之不成乎?昔者有乞丐行于路上,于草际见一皮箧,乞丐知此必人所遗失,遂守而不取,因恐此物失自穷苦者,若取之将受其罪也。未几、失主觅之而来,盖一银行长。行长见丐者不取非礼之财,重其人,任以事,不数年丐者亦遂发达而为银行主矣。丐之由丐至银行主者,非由信而来乎?吾人初生,性本纯洁。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奈何趣世稍久,积习渐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熏习之不良,成社会之败类,依人度食,其耻胡底!故宜振之奋之而取自立,对诸恶习,远避而湔除之,则何虑不为社会之崇贵乎?若欲尊荣于社会,岂可忽于上列之五字!无如众生苦恼,或迫于饿寒,或困于疾病,致忘其勤俭,失其慎信,此亦势所难免。今也、幸有挽救之机,欲求挽救,莫如求佛。盖我佛大慈大悲,广度有情,凡遇所求,求无不应,若吾人能祷拜而敬信之,我佛必能依吾人之祷者而应焉───此有教理之根据,非迷信语,阅者进而研究之可也───。夫佛通号也,今君等耳所向闻者,则莫若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然阿弥陀、西方极乐之教主,普遍光明,寿命无量,使众生离苦得乐之慈父也。观世音菩萨、向极灵应,寻声求苦之悲主也。诸君欲得社会之尊贵者,归宗莫如信佛,我佛慈悲,定能摄受,惟愿诸君勉之!(静记)(见海刊八卷十一二期合刊)(附注)原题“在裕丰纱厂演讲”,今改题。
- 上一篇: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
- 下一篇:在中日佛徒联谊会致词
- 济群法师:安贫乐道和不思进取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
- 仁德上人:道德慧德歌
- 静波法师:需要有信仰和道德,才能够拯救世事人心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容通法师:有德的人自有伙伴
- 灯云法师: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古人?
- 济群法师,周国平:道德和利益可以共存吗?
- 圣旭法师:做人先立德
- 星云大师:“道德福命”是从哪里来的呢?有四点看法
- 能弘法师:老人摔倒后扶不扶?
- 净慧法师:按照这八个字要求自己便不会活得那么累了
- 太虚大师:对于佛法僧三观,当有一贯宗旨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 济群法师: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
- 虚云法师:元珪禅师实例证明"德高鬼神钦"
- 明贤法师:走偏的人间佛教:“人成即佛成”讹误半世纪
- 太虚大师:儒道不能解脱业力 离苦得乐必须学佛
- 太虚大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 济群法师:古老佛教的现实作用
- 智随法师:印光祖师的名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什么意思?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