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勤诚公
俭勤诚公
太虚
一 雪窦寺训
──二十四年春在雪窦寺讲──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
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雪窦山简称雪山,雪山是世尊修苦行之处,若能在此住一年半载的,必是能节省用度,俭朴知足之人。沩山大师警策文云:‘少求俭用,免逼迫于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于异地’。省俭乃能除贪;希望由诸位实行节俭,影响到本寺大众,再远应诸方,实行俭德。能如此,则可挽救现时奢侈之风,而济民困国穷之难矣!
第二、勤字,对懒惰、懈怠而言。无论作何事,行何业,都要勤劳力作,不稍懒惰。世人的勤劳不休,大抵是被贪心所驱使,一但贪念稍轻,便觉世事一无所求,流于怠惰。今特别提出勤字,以救中国人苟安之病。此勤字在六度中、即精进度,在善十一心所中、即勤心所,三十七品中、即四正勤。故必勤勇精进以对治懒惰,无论求学、做事、礼佛、诵经、应人、接物,都得精勤不懒,才能称之为勤。出家人主要是上求佛道,下化有情,广行菩萨济世之道,尤须实行六波罗蜜内之精进波罗蜜。今不讲精研五明,亲证六通,即世间普通的事业、学术,亦岂不勤行能做到耶?儒者日夜强学以待问之精神,在替佛扬化之吾人,须时刻匪懈于导世利物之行;当职事尤应以尽职为原则。
第三、诚字、即诚实。为人作事,要虚心以处事,诚实以待人,不带一点诈巧欺伪之心,易得他人同情;既有人表示同情,乃显精诚团结的力量 , 凡有作为,就易成功。谚曰:“二人同一心,黄土变成金”。近人说精诚团结,即是纯粹无杂的至诚团结力。古书说:‘纣有亿万人,亿万心;周有三千人,唯一心’。有百里之土而能王天下者,协力同心之效也。此无他,全在一诚字上用功。现在、中国各地寺院住持,无法把佛教振兴起来,其原因亦在缺少一诚字;若能开诚相见,和合团结,亦未尝无办法把佛教兴起来。即于经忏佛事而论,本是从自己诚实恳切之心,念经拜忏;有人请荐灵祈福,乃将一片诚心以回向施主。如今念经拜忏者,只知一天可得一二角钱了事!各地寺院遂成善价而贾之工场,把原来诚心修行之美德丧失。故此时之佛教,须是实行诚字,乃可复兴,而中国民族之复兴亦在乎诚。
第四、公字。表现大乘佛法之真精神,即是无我大公之特别功用。前三字大小乘共行,此公字乃不共之大乘行也。大乘行之为人作事,处处要以为公众作前提,一无偏曲;若落偏曲,弊窦丛生。丛林中职事,于此公字尤应注意!领众行道,有成人之美,代众之劳,一切无碍,则德业增进。雪窦为诸方之所瞻望,如能将事务办理得如法次第,他寺亦效法办理,未有自不能作、而教他人去行之事。故今后要少说空话而
注重实行,由僧众能有为常住、为佛教的公心,而影响及全国人民,能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天下为公;皆须由实行而昭示于人也。今举此四字,浅略说明身体力行之法,希望各位努力实行,以期见诸成效!(性定记)(见海刊十六卷四期)
二、大雄中学校训
此“俭勤诚公”四字,可分作三重的解释。
第一重、经济政治的解释:比方一个人自己有工作的能力,依之而得到生活的享受,但必须工作才可生活。若要想有点进步,不致于碌碌终身长此困顿下去,那末、必须要从经济政治开始。经济的发展要有资本;政治是两人以上所不能没有的社会关系。而资本的来源则又从俭省储蓄而得。若不能节俭蓄积,纵有多的收入,来多少用多少,就会浪费无余,而永久没有可供生产用的资本。故资本是生产的因素,而节储是资本的来源。其次要勤:既有了资本,就要勤劳来利用,以求发展。假若认为已往有了一点储蓄即坐食享用,懒惰偷安,则以俭而懒,懒到连原有生活都不能维持,前途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必须继之以勤,利用资本来扩大生产,发展事业。一切经济政治的建设,皆从俭勤得来,故俭必须继之以勤。不但消极的节流,还要积极的开源,才能有大的成就与收获。第三说到诚字:如果不诚实,就不能得到二人以上的帮助。大的事业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在二人以上必须有言语文字互通诚款;若无真诚,虽家人父子间也不能互助合作,不能精诚团结。没有互助的关系,社会立刻解体,任何事业不能成功,经济自然失败。故诚字是建立社会关系的根本。第四要公:公有公平公正之义。既有诚必有二人以上的关系,有了二人以上的众人,就要公平公正。政者正也,在政治上为众人办事叫作办公;办公事的人称公务人员。要有公平才可安居乐业,否者必致于互相侵害,互相倾轧。这样的政治必办不好,而经济也必致亏损。用经济政治的立场来解释此四字,每个字都与经济政治有关。若分开说,用俭勤来建设经济,用诚公来建设政治,意义尤为明显。
第二重、文化道德的解释:上面就社会生活讲,属于物质的建设。现在就社会精神的建设讲,比较超象。精神方面,譬如礼乐,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乐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都节制过甚,要有俭约限度的意思。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俭,二曰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就是以俭德为宝。中国儒、道家的人文主义,其精神都首先注重于俭。其次要勤,凡事要达到精微美妙,必须用勤来推动达成。若有俭无勤,在文化亦必孤陋,不能发扬光大。如文学、哲学、艺术、各种科学及文物制度,都要精勤,才能达到深妙的进步。古人如孔子,好学不倦,发愤亡食,不知老之将至。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都是勤的精神。第三要诚:诚字在文化道德上的意义,更丰富。如云:“不诚无物”!各种物都是和合体,若无诚则不能和合;既不和合则物不成。文化道德更是和合体,人类社会是要用诚去和合的。社会和合,才有文化道德发展进步,生生不息。所谓“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如点灯要有油炷和合方能发光。中庸云:“自明诚人之道,自诚明者天之道”;“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有了诚,上天下地一切万物,都可以相资相长。乃至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诚字在文化道德的关系上之重要可知。第四说到公字:平常说要大公无私,人类文化道德,要赖公正以达最高境界。公正无私则与天地同春,日月同明!此必须从心理上养成无私的公德。假若心里有私欲存在,对人对事就有所偏,有所偏不免与人抵触,则私忿随起。私能损害公平的精神,也就能破坏人类道德文化。社会上没有公平公正,就是没有文化道德。故要保持文化道德,亹亹不已,要先能够养成公平公正。
第三重、佛法修证的解释:先从俭字说,在佛法中最明显的就是戒。戒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即止其所不当为而行其所当为。将不须有的不应有的动作行为戒除,以节省其精神疲劳而作应作之事,这是戒,也就是俭。同时、还要以布施、忍辱来帮助。施者舍也,要将不须有之事舍除,如贪欲等。要能舍除,就能避免精神的虚耗浪费。在精神上能蓄积俭省,一旦用之于事功上,效力必大。其次、忍也能助成俭德,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切无谓之斗争,皆可从忍而息,以免精神时间无谓的浪费。由贪心起者舍之,由嗔心起者忍之。在佛法上说:以戒为主,以施、忍为助,乃成俭德。其次、勤字,在六度中就是精进,在三十七道品有四正勤。勤要建筑在俭德之上,才是正勤。正勤是纯善的,方可名精进。如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这是消极的止恶。再进一步要积极的行善,就是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速生。不但保持现有的美善,还要令功德法财增长。勤以精进为主,也要以施、忍为助。勤于利人者,要舍己之所有、济人之所求。又要随时反省自己,舍除无谓的嗜好,以集中精力,作积极的善事。忍者,要忍辱负重,安忍坚强,才能担当大事。所谓“持其志,毋暴其气”,才能负荷重担。经论上,对断除烦恼名弃舍重担;而利益众生昌明佛法,亦名负荷重担。这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菩萨要担荷一切众生的担子,见众生有困苦艰难,须代为忍受,代为解决,不能舍而逃避。故须忍辱负重。乃至忍饥寒,忍恶名毁骂,行利益众生的事,往往引起愚痴的反感。如父母为小儿治病,服药或施针灸,小儿哭骂跳打,父母必须忍受不与计较,而仍为治疗,故忍能助成勤之功德。第三、诚者,即言行一致之谓。诚字的会意,即言成也。就是言行合一的成就。由言行一致,进于心行一致,心境一致。到了心境一致,就是禅定,所谓心一境性。心专于一境,心境如如相应,即是瑜伽。故定学又名瑜伽,又名增上心学。心境的安宁清明,是定之相。儒亦云:“诚则明”,故诚之至,达于定慧。前面曾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定慧、神通,皆可由诚而得。能志诚恳切,心境专一,则志趣坚定,心无分歧。专于一事即能专于一境,心境融洽,理事无碍,定慧双彰,此诚之深义也。第四、公者,无私之谓也。要反问何以会有私?由有人我相对,先于为我故也。要成大公德,必去尽其私;要去尽其私,必破我执。依佛法,遍观一切和合缘成,本无有我,澈底遍观一切法毕竟空,无人我自他之相可得,则为我之私心可除。宇宙万有缘起性空,完成大公,证得法界无碍。佛法教人修证,须观身空法空无我相,乃至观我与众生同体平等而发大菩提心,这是大公之极则。
以上所说,要在日常身心上,处世接人上,省察警觉去实行,方能获益。不仅在书本上、语言上有此文句而已!(尘空记)(见海刊二十五卷第三期)
- 上一篇:文武群己事器一致之教育
- 下一篇: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太虚大师:对于佛法僧三观,当有一贯宗旨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 明贤法师:走偏的人间佛教:“人成即佛成”讹误半世纪
- 太虚大师:儒道不能解脱业力 离苦得乐必须学佛
- 太虚大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 太虚大师:什么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 太虚大师:佛教徒应如何对待佛化婚礼?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开示“所缘缘”的认识
- 太虚大师:太虚法师谈梦的意义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论周易
- 太虚大师:凡夫俗子不明佛法,八大误会首当其冲
- 太虚大师:原子能与禅定神通
- 太虚大师:学佛初门由三法入
- 太虚大师:中国人的8种通病可以靠它改变
- 太虚大师: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虚大师:佛告诉你做人的五条根本道理
- 太虚大师:中日佛教文化的八点不同
- 太虚大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 太虚大师:文化守成与改革创新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