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人之训辞
对于学人之训辞
太虚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本院续办第二班,开学今一月矣。本院之宗旨,虽与诸生言之累累,第限于时间,未罄欲言,今再与诸生作一度之叮咛。
本院之建设,与从前之办僧校迥异。彼为抵御侵占计而模仿学校制,余痛学校之恶习、与不能注重学识普及之丛林,始有佛学院之产生。佛学院创办之唯一宗旨:一、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二、仿照学校课程,使容易造成适应现代宏法之人才。然而僧俗群居,赖以保持秩序,训练精神,唯在规则;故本院管理,统取严格。又学佛者,首在戒奢侈,故本院衣食住三,均取清苦淡泊之风。此为佛学院取法丛林,期改良现今学校放肆之风尚,而亦恢复固有之简单生活也。如是遵循进行,始有行解相应之希望,宏法利生之能力;否则、为社会之蝥贼,佛门之狮虫而已!
近阅华国杂志──一年十二期──载有余杭章太炎先生发表之“救学弊论”,与余办学之持义,多相吻合,愿介绍其义于诸生。静察中国现代之学校,得二现相:一、好奇诡:即于一偏附之事义而申之至再至三,耸学者之听闻,致一时之荣利,侧径灰涂,竞异斗胜,不从平易切实为根本之务;此中国年来之学说,所以为形式的发达,非实际之进化也。二、尚奢华:夫人生之需,为衣食住,而奢华者,则衣必美丽,食必珍馔,居必广厦,甚至狗马饮梁肉,土木被文绣,求学者之要求如是,办学者之设备亦如是。此种习惯,寖渐成性,旋归家庭或服务社会,遂嚣然惟物欲驰务,而敦厚淳朴之风失, 侈靡轻浮之俗成,此明达者之慨叹莫置者也!
章君痛现代学风之窳败,思有以救之,其救之之方法,首曰:‘士先志,不足以启其志者,勿教焉可也’!诚哉斯言!不但为今日迷梦学者放一炸弹,亦已为吾佛教徒撞一警钟。盖六书会意,士心为志;凡作一事,必先启其志,若教者不足以启学者之志,则于学者不能有所施教,勿教可也。学佛者之志,即菩提心;换言之,即求得普度法界众生之无上正遍知。学佛者而忽乎是,则等于歧途迷方,盲者摸象,纵研八万法藏,亦是迷影逐块。故学人必先启发大悲心以求无上智慧,作救济之大事业,乃可以言学佛。昔善财参诸善知识,皆曰吾已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者,正以此也。他如独善其身以求小乘解脱,已非佛之本怀;下及徒慕虚荣以求名利恭敬者,尤非学佛之志,亦悖余创本院之宗旨也。盖此种种悖理恶习,非仅愚者如是,即不达佛法者,亦往往存此观念,可深惜也!诸生在未学将学之际,当立定志愿以植其本,乃能致远;本之不立而外是务,匪特无以策一己之学,亦将为人群之蠹,量非来学之初心也!余于诸生,观其志之蓄而未起,与起而未当者,本圣言量以救之,大悲心以发之。志坚则根固,直至菩提,无委曲相。夫学佛志愿,在小学不能讲,在未学佛者无须讲,诸生为学佛之大学生,宜有以立其基,而实行其所闻。故章君又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不足以致高明广大者,勿学焉可也’!寥寥数语,足为学佛者之针砭。故学佛时,必知大法无边,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概,乃能日进高明。同时、当知佛学为人必需,非如怪诞小说之聊以怡情悦目,而不见诸行事、体诸身心也。故佛有戒、定、慧三学,行此三学,始能放无漏之慧光。若单学琐末,徒事巧逸,不足任重致远,勿学可也!故学佛必尊其所闻,起行必循其所学。当代学子,群好奇特,徒慕虚荣,而欲达于高明光大者,未之有也。但高明光大之学,虽从尊闻行知而来,尤以立志为先,故荡失其志者,淫佚奢华,情逸成性,顺逆牵心,逐波流动,欲致高明广大者可得乎?故必淡泊以明其志,乃能宁静以致乎远。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于物,丧其志;诸生勉乎哉!诸佛菩萨无不从苦行进修,近来有德诸师一一皆以勤谨朴实律身,“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遍地香”;此也。余既痛佛教徒之无学,又伤学校之恶习太多,思有以易之而创本院。惟望诸生于行持学解中,真伪看清,苦乐认明,然后策励精进,以期达无上菩提之志;众生幸甚!余亦与有荣焉!
(满智记)(见海刊五卷十期)
- 上一篇: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 下一篇: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太虚大师:对于佛法僧三观,当有一贯宗旨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 明贤法师:走偏的人间佛教:“人成即佛成”讹误半世纪
- 太虚大师:儒道不能解脱业力 离苦得乐必须学佛
- 太虚大师:学佛是为了什么 学佛在于离苦得乐
- 太虚大师:什么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 太虚大师:佛教徒应如何对待佛化婚礼?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开示“所缘缘”的认识
- 太虚大师:太虚法师谈梦的意义
-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论周易
- 太虚大师:凡夫俗子不明佛法,八大误会首当其冲
- 太虚大师:原子能与禅定神通
- 太虚大师:学佛初门由三法入
- 太虚大师:中国人的8种通病可以靠它改变
- 太虚大师: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 太虚大师:佛告诉你做人的五条根本道理
- 太虚大师:中日佛教文化的八点不同
- 太虚大师: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 太虚大师:文化守成与改革创新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与人生]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最终只是让自己和众生解脱吗?
- [佛化家庭]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佛与人生]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学常识]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人物故事]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禅宗文化]灵隐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灵隐寺介绍
- [黑茶]认识黑茶,黑茶的分类与营养功效
- [禅宗思想]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宗门故事]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红茶
- [佛理禅机]知足不是得少为足
- [生活故事]因为有禅,所以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