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清心处
居于清心处(1)
那么,到底居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人的运势才最好呢?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这里面讲的“适宜处”是指,能够促使我们做好人、行善事,或者可以通过学习做人的道理能让我们积攒功德的地方。也就是,行善积德之地,民风淳朴睿智之地,是最能够提升我们,让我们从一个愚痴之人变为一个智者或有德者的地方。
一个人居住在适宜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人自己就在学习居家风水。而实际上,真正的风水早已在我们的心中。你有没有福报,在你居住的地方就可以体现出来;愿不愿意获得福报,住在什么地方可以培积福缘,这都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就像孟母想让儿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把家迁到私塾边上一样,这一定是适宜处,因为它是学习的地方。
相反,有的人从农村到城市里打工,好不容易赚了一点钱,要买一套房子,就要找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因为他觉得很热闹,住着很新鲜。可这些地方对身心是极为不利的,比如,房子附近很多网吧或者游戏厅等,这些对于孩子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居住小区分宜居小区和口碑不好的小区,即使同一栋楼里,也有适宜和不适宜的户型朝向。所以,居住地好不好,都是相对的。有些人开店时总找人测风水,说一般朝向正东比较容易发财,可是,假如一条街所有的店铺都朝东,那岂不所有店面都要发财?现实情况是,有些店做得很好,有些店就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这还是跟个人有莫大的关系,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待人的态度或者自己的福报等,都会和住所产生潜移默化的关联。
心净则国土净,心净,则感召到整个世界都是清净的;心平则天下平,心平,则会由因果支配而使整个天下太平;世界清净了,天下太平了,天地又怎么会对我不公呢?所以,一个人的心安详宁静,才是和谐的根本。而居住的地方,对我们的内心是否沉静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心静才能更好地学习。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水的形状可以根据人的意念感应产生美丽的变化。这个实验他做了上万次,证实了当我们用爱和感恩的意念对待它的时候,水显现出来的结晶是非常美丽的,而如果我们以非常厌恶的心对待它,结晶则是非常丑陋且破碎的。因此,博士惊叹道:爱和感恩,似乎是宇宙的核心!
居于清心处(2)
其实,所有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切的美好厌恶,一切的乐悲笑痛,哪一桩不是由我们的心召感而来的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果能以爱和慈悲对待每一滴水、每一方空气、每一个人的话,那我们眼前必然会是最美丽的绚烂,我们身边必然会是最吉祥的幸福。一个人的身心和谐了,我们才可能健康长寿;一个社会的环境和谐了,整个世界才可能幸福祥和。
所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说的不正是这样一种幸福吗?
《华严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善用其心,必获一切胜妙功德,于一切无不自在。”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善于管理自己的内心,使内心清净,便会获得最大的功德,在任何环境、任何事态中,都会非常自由惬意,欢喜自在,再也不会有如潮水般袭来的恐惧和烦恼。
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多修炼自己的内心。即使眼下自己居住的地方还不太适合,但要相信,一个不清净的地方留不住一颗清洁的心,只要等你的福报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一定会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
中国有句老话,“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曾经有人反驳说,你看过去那些修行的世外高人,大多都住山洞里,按理说他们都是有福之人,怎么会住那种地方?
实际上,这恰恰是问话人内心不清净的表现--他认为只有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地方才是福地。但从修行培福的角度来看,恰好相反,山洞空明、万物生长、灵性自然,那才是福地,只有在这种地方,人的内心才会真正达到清净自在。
居住在适宜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学习和修行。所以,人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只有自己的地位和内在的修炼不断增加,才会自然而然地有个很好的环境。这样,我们就一定要选择在“适宜处”生活,而这个地方一定是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
至于“往昔有德行”,就更加重要了。
居于清心处(3)
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现在能住在这个地方,是由于自己往昔培集到了很大的福报,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到好的居所,那就是福报了;还有一层意思是,就像现在很多开发商开发的楼盘,有些楼盘居住的都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而其他离得很近的楼盘却怎么也卖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德行”这个字眼上。精英聚集的地方,以前一定住过有德行的人,或者这个开发商往昔在此地利益过众生,而那种卖不出去的楼盘,则正好相反。像那些有三宝住世的地方、历史名人住过的地方,或者对社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住过的地方,都是后人居住的吉祥福地。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就是“能量转换”--有德之人虽已不在,但他们给整个世间带来的和谐幸福感却依然持续,他们的正能量在整个社会、宇宙是一定不会消失、不会泯灭的,而且一定会对我们的身心有影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一定会有同感:
比如我们走近一座佛塔,这是佛陀或大德的舍利所在,即使他们早已远离了我们,当我们身临其境时,还是会感觉到内心的沉静和愉悦;可是当我们走进一间半小时前有几百人觥筹交错的大厅,那种感觉一定是非常烦闷的。
那么,我们最重要的居住地又是哪里?
这个很简单,不是家就是公司呀!
所以,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家庭和谐,那自己就要从内心深处先宁静和谐起来。要是家里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吵闹闹,即使暂时分出了所谓的对错,但是,又能如何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就是说,家庭和谐、顺风顺水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成为创造好风水的人,每个人首先要平心静气地说话。有人会说:我天生坏脾气,就这个样子,改不了,家里人也习惯了,都会迁就我。要知道这种做法,只是给自己找理由而已。假若你真是个坏脾气的人,那么当你要发火的时候,可以和你的亲人作个换位思考,想一下他需要什么--一定不是你的无端责备和过分要求,而是爱与尊重,是呵护、体贴和理解宽容。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去有些家庭做客的时候,明明家里很干净整洁,可是,你坐在里面,怎么待着怎么别扭,总感觉不舒服。实际上,这个家里几乎天天吵架,你做客时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幕戏而已。相反,你去有的家庭做客,就会感觉很舒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惬意。那一定是这个家庭的关系非常融洽,是他们自己创造了最适合自己居住和发展的环境!
世间万事都有因果。如果一个人的家庭非常祥和,那么他在家里就不会有烦恼,出门塞车时也不会破口大骂,在公司里也不会把烦恼带给其他人,更不会跑到公共场合去做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相反,如果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吵架,还能在公司里安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丝毫不受影响,这简直就是奇迹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贪嗔痴”病毒的携带者,带到哪里就污染哪里。假如在家里跟家人生气争吵,气就堵在心里,就那么憋着,那他出门要是碰到塞车,不骂才怪;到了公司,看到员工哪里不顺眼,必然又会火冒三丈,想办法大发雷霆,发泄出来。太多人的心里都会携带着一种愤懑的情绪,只要没有以恰当的方式消解掉,就必然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有些人会把公司的事情带回家做。家是什么地方?家是休息的地方,是给家人带来安全感的地方。这种做法,本身就会影响家庭的那种氛围,加上有些人在工作中与别人发生了不愉快,在公司无处发泄,就跑到家里摔盘子摔碗。何苦呢?
现代人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家庭、路上、单位。这就加重了恶性循环:本来是在家里出的事情,气没地方撒,必然会把坏情绪带到公司里,然后公司里也变得不和谐,于是又把在公司里更深一层的坏情绪带到家里,就这样恶性循环,会吉祥吗,会幸福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要懂得选择。乞丐都懂得捡有用的东西,彻底的废品,他也不会捡。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乞丐呢?我们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便是无休止地乞讨,乞讨生活、乞讨饭食、乞讨衣服、乞讨家庭、乞讨爱与尊重,还要乞讨幸福、快乐、安全、长寿等等。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懂得感恩那些给予的人,懂得收集美好的东西回馈他们。可是,很多人不懂得回馈,更不懂得释怀。十年前一个人欠你钱了,可你到现在还牢牢记在心里、难以释怀。你天天想着他竟然不还我钱,现在可能都增值到五万了。可你从来不想,与其这么纠结,还不如用这几十年的时间赚五百万回来。要知道,这才是来自你当年布施他五元的一念善心的福德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