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2)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怀。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六祖大师就启示大家说:“诸位要明白这世界的人身,是地风立火四大与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这个色身好比是一座城堡,眼耳鼻舌身诸根好比是城门,所以外面就有五道门,内里还有一道意门。心就是缘生的大地,性是主宰的识王,性王主宰居住心地的中央,性住在心地就是王在。心地离性就是没有王,性王若在身心就俱存,若离开王身心就是俱坏。圆满的佛果就是回光返照的自性中而圆成的,切莫向身外去寻找作佛。真如自性被无明惑业所障颠倒迷惑就成为众生,妙明真性觉破无明就是见性佛,慈能与乐、悲能拔苦,饶益一切有情众生,寻声救苦自心常存慈悲之心。以大慈大悲的精神济世群蒙,所以说自的慈悲就是观音菩萨。对于一切众生都平等随喜布施名为喜舍,而世人悭贪偶有行施也是着相布施。所以非大智慧的人很难作到平等喜舍。然而大势至菩萨用大智慧到一切地方,能够等施法度化一切有情,自心常存喜舍之心。所以说自身的平等喜舍就是大势至善萨。心地清净,与佛相应。心心契合佛体,事理圆融。大智朗然,能净之心与见性空豁然脱落,清净无碍,功德圆满。释迦牟尼佛修清净行,圆满功德,成步佛道。因此若能净化自己真心到毕竟清净,所以说自身修证能净之真性就释迦牟尼佛。乎是平等,直为直心,平等是诸佛性智,直心是菩萨净土。阿弥陀佛以正直佛心,发四十领先愿成就极乐净,平等摄受法界有情众生。因此自心平直诚实无欺,利乐一切有情同明净土,所以说自身的平直之真心不是阿弥陀佛。世间凡夫情见都是损人利已,一切无明惑业都是“人法二我执”所促发的,因由“我执”的潜伏作祟,使人造下如须弥山一样高的恶业。所以说自身的人法二我执就是一座障碍正道的须弥山,偏执我相,心术不正,邪知邪见的心念,能使人心如海水般的汹涌澎湃妄唯念纷飞,不得片刻清净,狂妄自高。所以说自身的邪心就是波浪滔天的大海水,烦恼杂染的心念,盘踞我人的心中,前念未止后念重来,犹如海中波涛一个催一个无有休止,所以说身的无明烦恼就是翻滚的波浪。凶恶的龙是毒害人群的凶猛恶极的动物,如果在心中常存着毒害亿人之心,伤天害理,所以说自身心内有毒害就是穷凶恶极的毒龙。《摩诃衍论》说:“障身为鬼,障心为神。”虚妄为障的是鬼神,如果人的心地虚伪作假,背后捣鬼,就如同鬼神的虚妄为障。所以说自身心地虚伪诳妄就是虚妄的鬼神,尘是所缘境,劳是能缘的心,心劳尘境一生中奔波不息,像鱼鳖终日在水中穿梭不停。所以说自身在尘劳中奔波无止就等于鱼鳖。贪婪嗔恚盘踞在心,使人恍惚不安,犹如造了地狱的罪业。所以说自身的贪嗔识燃就等于在自造地狱。。畜生智慧不高,人若愚痴无知,顽固不化,就和没有智慧的畜生一样。所以说自身的愚痴不化就等于无知的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怀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善知识!应当时常修行十善法,天常里的福报就会到来。除去人我二执的心,须弥山也会崩倒。以清净之真心,息灭邪知邪见的心念,汹涌澎湃的海水也会枯竭,以智慧转烦恼成菩提,顿破无明不生。翻滚的波浪便会消灭,毒害之心忘却掉,心中的鱼龙就会绝迹。于是自己心地上的妙觉明性的如来德相,就自然常放大光明。所谓自觉名光,照物为明,普遍为大,就是大光明能破无明黑暗,真如妙性现前,外照六根门头于六尘中清净无染,并能破除俗界六天的欲业。所谓六欲诸天,即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所以从内心的澈照,即能消除贪嗔痴三毒和地狱等罪业,在剎那和短时间里同时消失毁灭。心性的内外光明遍彻,就和清净庄严的西方极乐净土没有不同了。如果不作这样的修持,处能到那西极乐世界呢?
西方就是真如本性,本性中具有西方三圣的慈悲喜舍和平等直心。念佛行人必须从自己真心中返观得自性弥陀的西方。大放慈悲喜舍平直的西方三圣的大光明,遍照一切众生,不随境染缘,使六识出六根门头于诸外境不染着。心性相应感应道交,灵光独耀,洞然明彻,不就当下便现西方极乐的庄严景观吗?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载!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候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大家听闻了六祖大师开示,每个人都仿佛明了真如自觉的微妙之处。大家都向六祖大师礼摩拜,同声赞叹善哉!心中明悟的喜悦而唱道:“普愿法界一切众生,闻到的人都能解悟见性。”六祖大师说:“善知识!如果想真正修学菩萨行,在家修学也可以得到佛法真谛,不一定要去出家修行在寺院。在家里能够依佛修行,就好像东方人心行慈悲善良。倘若出家在寺院不能依法修行菩萨道,又好像西方人心不良。只要能于自心清净无染无着,智慧观照,就是自性光明的西方极乐世界。”
韦刺史又问:“在家学佛怎样去修佛法呢?愿和尚慈悲垂示教诲。”六祖大师回答说:“我给大家说一个《无相颂》,只要依照这个《无相颂》去精进修行,时常和我同在一处修行无有差别。若不依照这颂去修持,就要剃发出了家,其实在修行道业上又什么益处呢?”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真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养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火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悯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无相偈颂说:“心性平等何必烦劳严持净戒呢?行道正直何必再用修行坐禅呢?报恩德就要孝敬扶养父母双亲,讲正义就要尊老爱幼,怜悯相助。谦虚礼让就要尊重低下和睦相处。忍辱慈悲就要止恶防非无喧争吵。修行就像钻木取火勤于精进,直至菩提涅般。若是钻木取火未热而息,虽想得到火而火难可得。那么虽然处在污垢烦恼的淤泥土中,定能生出鲜艳的红色莲花来。苦口的真是利病的良方妙药,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实良言。如能忏悔改过,必定能生起般若智慧。若是一味饰过护短,必定心中没有品德贤惠。在平常的日用当中,常行菩萨万行饶益一切众生。成就菩提道果并不是布施金钱就能成功,菩提自性只要向真心参究返省寻何。何必又徒劳无益的更向心外求找于道不易理解的义理上,去探出寻妙呢?现在听了依照这无相偈颂去精进修持,天堂虽然遥远也会剎那降临眼前。”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