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
忏悔品第六
释品题:这一品记述六祖大师为来山听法的土庶,说自性五分法身,无相忏悔,自心四弘誓愿,自性三宝归戒,以及自性一体三身等法,都是在忏摩时的仪式。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有过错能悔悟改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无相忏摩,故以“忏悔”为品题。
时大师见广韶泊四方土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此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已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成,始得不假至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一时,六祖大师看到从广州和韶州以及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知名人士和村民群众纷纷云集在山听法,于是就升座,告诉大众说:“来吧!诸位善知识们!关于修行佛道的大事,必须要从真如自性中觉悟做起。无论任何时候,时时刻刻要契入自性本体而净化自己真如自性的正等正觉。自己度脱生死苦海,自持无上戒体,这样才算来到曹溪学佛不假。你们既然从远道而来,一同会聚在这里,大家都有共同的殊胜法缘。现在诸位各自右膝着地,左膝竖起而跪好,首先为大家传授真如自性的五分法身理体的香(戒、定、慧、解脱、解行知见的五分法身香)。其次,传授“无相忏悔”。所谓忏悔,又名忏摩。忏是认罪求恕,悔是改过自新,就是请人原谅自己发露忏罪悔改,从此立誓不再犯,离一切诸相,称为无相忏悔。大家就依照胡跪合掌。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为戒香。二定香,即见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为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弧贫,名慧香。四解脱香,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得,因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人。直到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六祖大师说:“所谓戒香,戒能防非止恶,香能避邪立正。就是自己真心清净无染,无有是非过失,无有邪恶造罪,无有嫉贤妒能,无有悭贪嗔忿,无有劫掠之谋害的各种心理,称为自性法身的戒香。所谓定香,定能摄心不乱清净,就是亲眼目见一切善恶诸法境界之形相,自己真心法性常定,不散不乱。法体常寂,动静安然,称名为自性法身定香。所谓慧香,慧能抉择诸法性相,恒于自己心性无障无碍,常以般若智慧观照真如自性的实相理体。是照破无明黑暗的明灯,是度生老病死若海的法船。不造作一切罪恶等惑业,虽然修行众善功德,于心能明察秋毫,不执着所修的善行;敬礼上至十方诸佛,慈悲的加护,愍念下至六道众生早得离苦。怜悯孤苦,救济贫穷,称名为自性法身慧香。所谓解脱香,解伏客尘烦恼,永脱 根本无明,就是自己真心于外在六尘境界,无所攀缘,无所染着,寂而常照不思善,照而常寂灭思恶。寂照双泯廊然自在,无畦无碍,称名为自性法身解脱香。所谓解脱知见香,解脱为观照常明,知见是通达无碍,称为后得智,就是自己真心既无所有的善恶和于外境毫无转移攀缘之心,但也不能沉落断空顽守的枯寂境界。应当广泛参学,多闻多思,树立自知真见,亲近善知识,认识自己心源。解无为法而畅佛本怀,俱空不生,通达诸佛真谛深理,契入心性本体,光明现前,洞然彻照,于心和觉时没有一切妄想杂念。惟有孤明历历之真心,在接物时而不见心起,正应缘之后,更毫无用心痕迹,无我相,无人相,人我二执俱空,俱空不生,达中谛深理。彻法底源,圆成无上菩提。妙真如性廊然大放光明,不变不易,称名为自性法身解脱知见香。善知识!这五分自性法身香,都要从各自内在的真心上去时时提斯,刻刻熏修,对治习气,真心自然会现前。生死涅槃本来平等,妄心歇处即是菩提。由此修学佛道千万莫要离开自己真如妙性,因而向外寻求,岂不是龟毛免角,无处生有吗?
五分自性法身香,是真如法身理体的五种功德妙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因位之功德香,解脱和解脱知见是果立功德香,香是以般若智慧的无价真香,熏修庄严佛法的法身,认真香供养诸佛如来,圆满成就庄严自己与佛现体,无缘大慈的自性法身功德之香。然在敦煌本先说自性之身佛,次发四誓愿,次说无相忏悔,次说无相三归依戒。此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一段在敦煌本所无。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