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凭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怀让禅师俗姓杜,是陕西安康人氏。一开始他是拜见嵩岳惠安国师,惠安独到之处。所谓止就是禅的胜因,观是智慧的由藉,因而止观法门也就是修定慧的法门。然而悉心参看阅读《维摩诘经》,得以发明了悟心性的地渊。偶然间有六祖大师徒玄策禅师行脚云游至此而相互拜访,就玄觉觉禅师畅谈无止。译音策禅师理由深感玄觉禅师所说言谈暗中契合与诸祖所谈的意旨有同功之妙,玄策就问:“仁者的得法师父是哪一位呢?”玄觉回答说:“我所听讲过的大乘方等的经典论著,每部都各自有师承的传授,以后又于《维摩诘经》中明悟而得佛心性的宗旨,也就是直觉而悟的佛心,就是禅的体。所以称为佛心宗,即禅宗的别名。但量还不知自己是否真悟,缺乏给我作证明的人。”玄策说:“在威音王佛示出世以前说无师自悟者犹可,但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的人都是天然外道。”所谓威音王,是空劫初成之佛,以前没有佛,所说威音王以前,是借喻以明“实际理地”。威音王以后,是借喻以表“佛事门中”。国师是荆州支江人,生于隋开皇三年壬寅,灭于唐景龙三年巳酉,当时的人都称为老安国师,是五祖弘忍门下,弘化于中岳嵩山,简称安国师。惠安国师遣他前去曹溪参学朝拜。怀让到了曹溪向六祖大师虔诚顶礼。六祖大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怀让答说:“从中岳嵩山来。”六祖大师说:“是什么东西这样来呢?”怀让说:“假如比拟一个东西就不可。”六祖大师说:“还要不要区性修行证理呢?”怀让说:“修证的话就不是虚无,有任何杂念污染就无所得。”六祖大师说:“惟有这虚灵清净不污染的真心,是十方三世诸佛所共为护念。你既然是这橛,我也是这橛。然而西天竺的租期多罗有预言:‘你们将出一马驹,纵横驰骤不可当,而踏杀天下人的仁者。’应默记在你心中,不要过早地说出来。”怀让豁然契心领会,就在六祖大师左右服侍十五年之久,日渐地上达到深玄的奥妙。后来到南岳衡山,大兴弘化阐扬禅宗道风。天宝三年八月怀让禅师圆寂,朝廷追封他的塔曰“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之德号。后来在怀让座下果然有一俗姓马徒弟学法尽得禅师法印,而大兴佛法的仁者。他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但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这27字在敦煌本及宗室南海流传本中所无,文中的马驹就是暗示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这段预记当是南岳一支的后人所增饰的。另一角度看,既然是预言,应当具有保密性的,也许在前面两本中没有是可以想象的事。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睹合诸相。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己前即得,威音己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云,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永嘉玄觉禅师,是浙江永嘉温州戴氏门中之子。在少年时就出类拔萃,专门研习经典论著,特别对天台宗的教观十分精通,对于摩诃止观法门有独到之处。所谓止就是禅的胜因,观是智慧的由藉,因而止观法门也就是修定慧的法门。然因悉心参看阅读《维摩诘经》,得以发明了悟心性的地渊。偶然间有六祖大师徒玄策禅师行脚云游至此而相互拜访,就玄觉禅师畅谈无止。释音策禅理由深感玄觉禅师所说言谈暗中契合与诸祖所谈的意旨有同功之妙,玄策就问:“仁者的得师父是哪一位呢?”玄觉回答说:“我所听讲过的大乘方等的经典论著,每部都各自有师承的传授,以后又于《维摩诘经》中明悟而得佛心性的宗旨,也就是直觉而悟的佛心,就是禅的体。所以称为佛心宗,即禅宗的别名。但是还不知自己是否真悟,缺乏给我作证明的人。”玄策说:“在威音王佛未出世以前说无师自悟者犹可,但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 的人都是天然外道。”所谓威音王,是空劫初成之佛,以前没有佛,所说威音王以前,是借喻以明“实际理地”。威音王以后,是借喻以表“佛事门中”。玄觉立即说:“能不能请仁者为我作印证呢?”玄策答说:“我是微不足道言说轻浅,实不敢当来印证。曹溪有位六祖大师,遐迩闻名,四方法众如去聚集,并且是真正承受顿悟教法的衣法传人。如果你愿意去参访的话,不妨一同前往。”玄觉于是就和玄觉一同前参谒六祖大师,玄觉绕着六祖大师走了三圈,然后举持锡杖振地而站立在大师面前。
师曰:“夫沙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着《证道歌》,盛行于世。
当时六祖大师见此情形说:“出家修道的行人,应该肯有比丘具戒的三千微细行仪,和大乘菩萨戒外的八万微细的律行才是,不知老禅上座自从什么地方来,而起这么大的功高我慢的心行?”玄觉说:“生死的问题是大事,诸行无常的到来很快,不遑盲拜师尊。”六祖大师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依心性之理体,顿悟修证得取本无生无死的无上菩提,岂不是了这无常迅速的生死根本吗?”玄觉说:“如能体认真如自性的理体本来就无生无死,若真能一了百生死也就无迟速可言了。”祖大师因知玄觉已明悟心性的真谛,就印可说:“诚然是这样的,诚然是这样的。”玄觉这时才具备威仪顶礼拜谢这中国禅宗的一代宗师。随即就向六祖大师告别拜辞,六祖大师说:“回去得不要这么太快吗?”玄觉说:“本自去无所去,而来无所来。如如不动,那有什么快与慢可言呢?”六祖大师又问:“究竟是谁知道不动呢?”玄觉答说:“是您老自心生起了分别的念头啊。”六祖大师说:“你已深甚悟得无生法忍的真实了义。”玄觉又问:“既然无生岂有什么意在呢?”六祖大师说:“若无有意又是谁来分别无生呢?”玄觉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也不是意呀?”六祖大师说:“答得太棒了,再小住一晚罢。”当时就有人称他为“一宿觉悟”而传为美谈。
玄觉禅师后来着了一首《证道歌》,十分精彩而著名,内容丰富详实是修证明悟禅宗的要旨,流通于世,无不赞叹。玄觉在先天二年10月17日安详示寂,被朝廷追谥为“无相大师”的德号,其涅槃纪念塔称曰:“净光塔”。当时又有尊称他作“真觉禅师”。他为后人照亮修行证道的前程,他那光辉灿烂的一生为大地众生树立了一块雄伟壮观的丰碑。谨望广大读者能在那伽大定的大光明中沐浴成长。你看吧,多少芸芸众生的目光在期待着你们倒驾慈航,普渡一切。你难道为此而出家修证就不能奋发向上吗?愿共同体取无生法忍的真实了义吧。
从上可以了知永嘉禅师道出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而不肯盲目拜师尊。六祖大师指导以“体取无生了取无速”。且道无生作生体?速又怎么生了?永嘉禅师以“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而深领之,箭锋相拄,自然契入恰当。六祖大师见他透得过,便赞他“甚得无生意”。单此一句,权实俱泯,照用俱空,空泯如如,表明永嘉禅师既不问死句下坐杀,也不向活句下存生,只是机锋一转,却道出“无生岂有意”,而今人才得到印证。“甚得无生意”一句,便将喜谓肯我印证我,此恩最难报答。六祖大师复诘以“无意则谁复能分别”,永嘉禅师以百尺竿头垂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方对以“分别亦不是意”,则是善分别诸法性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究竟圆满的能事毕了。若要明心见性就与此处会去。定有个得处,得什么?参!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