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详情]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结语:闻佛誓愿深思起行
闻思修者,三慧也,盖由闻法,思惟义趣,起行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今净业行人,因地求果,厌秽欣净,得闻弥陀四十八愿,倘无愿行,即无信向,闻而不信,是为不闻。闻而起行,即是经首「如是我闻」、经尾「依教奉行」,二者前后呼应也,亦是真信。然则,行前必需思惟所闻之法,方能深纳心腑,直进不退,此为以解导行,以行证解,解行并进,行解相应。今解说四十八愿后,以我等下愚,从因地至果地,从娑婆至极乐,从凡众至圣数,与弥陀誓愿之密切关系,作一略述,以为总结。
我等今居生死位,背东向西,冀成菩提,最重要者,乃在必生。四十八愿,虽皆自如来佛智流出,一一誓愿,且同具弥陀大悲本心,然誓言绝对救度者,唯在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故。就机而言,此愿为我等必生之愿,至极最要,故特重之。
今时浊世,人根陋劣,我等下凡之机,有缘闻本愿嘉号,乃释迦如来,宣说净教,此方发遣,指向西国,此仰第十七诸佛称扬愿之功。且弥陀如来,弘誓大愿,彼方召唤,来归我剎,我等方能念佛往生,跳脱苦轮,得涅槃乐,此仰第十八念佛往生愿之功。
既得生彼净土,即永不堕三途受苦矣,盖彼佛国土,无有三途,此仰第一无三恶趣愿之功。非但彼土无有三途,其国众生,欲化众生,自本国出,不受余习业力之牵引,复沉三途,再受诸苦,此仰第二不更恶趣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又生彼净土,即转业报身为那罗延身,不老不病,无诸恼患,此仰第二十六得那罗延身愿之功。而且身色同佛,紫磨黄金色,微妙稀有,尊贵无比,此仰第三身皆金色愿之功。非但身色不异,相貌亦同,平等一相,无有高矮、胖瘦、美丑之别,此仰第四无有好丑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又生彼净土,不但外相庄严,与佛无异,而且内智寂照,不假修持,自得六通,妙用难测,随心自在。具宿命通故,知永劫之事,如自视手掌,此仰第五宿命智通愿之功。具天眼通故,不运寸步,见十方色,此仰第六天眼智通愿之功。具天耳通故,闻一切声,悉皆无碍,此仰第七天耳智通愿之功。具他心通故,知六趣心,如向明镜,此仰第八他心智通愿之功。具神足通故,无量剎土,来往自如,种种诸物,转变自在,此仰第九神足智通愿之功。具漏尽通故,不起妄想、杂念,离诸烦恼,此仰第十漏尽智通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又生彼净土,不种善因,未修福德,自然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同佛福德相,此仰第二十一具三十二相愿之功。且寿与佛同,无穷无极,除其本愿,长短自在,此仰第十五眷属长寿愿之功。又能承佛神力,供养诸佛,蒙佛教化,授记成佛,此仰第二十三供养诸佛愿之功。且供佛之具,随心所欲,不假造作,此仰第二十四供具如意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又生彼净土,受乐无穷,不起烦恼,犹如漏尽比丘,此仰第三十九受乐无染愿之功。盖彼土无有女人、根缺、三途、外道等一切讥嫌不善之名,纯一清净良伴,但闻快乐之音,供佛敬法之声,此仰第十六无诸不善愿之功。且日常生活,食衣住行,随心所欲,受用自在,此仰第三十八衣服随念愿之功。欲闻佛法者,随其志愿,自然得闻,此仰第四十六随意闻法愿之功。欲见十方严净国土者,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此仰第四十见诸佛土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又生彼净土,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自然得辩才智慧,此仰第二十九得辩才智愿之功。且所得智慧辩才,不可限量,无有穷尽,此仰第三十辩才无穷愿之功。智辩无穷故,能随顺一切智,演说佛法,教化群生,此仰第二十五说一切智愿之功。通途教法,行者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方遂成佛,今博地凡夫,不假解了,不断烦恼,冥契佛地,即得至不退转,此仰第四十七得不退转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十住菩萨断结经》云:「时舍利弗告来会菩萨:我曩昔,或从一住进至五住,还复退堕,而在初住;复从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经六十劫中,竟不能到不退转。」故知,无量菩萨,未离退位,虽极勇猛,如救头燃,但以障缘竞来,屡屡退转,遂令学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弥陀因地,悯其勤苦,发无上愿,以佛威德,令闻名人,即得三忍,证不退转,此仰第四十八得三法忍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今吾等具缚凡夫,乃退位中人,纵发清心,如画水然,犹风中毛,随风东西。然而,乘佛愿力,唯进不退,住于正定聚,必至灭度,疾至菩提,此仰第十一必至灭度愿之功。并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此仰第二十二还相回向愿之功。我等以念佛故,即得如上殊胜利益。
十方机类,千差万别,设令不专行念佛,不仗佛愿力,偏依自力修诸万行者,弥陀如来亦不舍弃,于其临寿终时,与诸圣众围绕,现其人前,接引往生,此仰第十九修诸功德愿之功。又一类众生,虽行念佛,深恐自力无力,兼依他力,欲生彼国,较为稳当,弥陀如来亦满其所愿,令其果遂往生,此仰第二十系念定生愿之功。
今我等凡愚,从因至果,由凡至圣,得无上功德,获真实大利,皆因弥陀第十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救度而得,故善导大师《观经疏》云:「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故知,弘誓虽有四十八,以第十八愿为本意,余之四十七者,为令信此愿也。是故,信本愿者,称佛名也,心信口称,内外一如。信本愿者,信弥陀之因愿也,称佛名者,称法藏之果号也,因愿果号,是一非二,因果一体故。故知,不可离信而行,亦不可离行而信,偏执一方,皆不相应于弥陀四十八愿。有志当生直入弥陀报土者,应起真因之行,内持不可思议愿力,外称六字万德洪名。
誓言「若不使众生往生就不成佛」之法藏比丘,十劫之前已经成佛,已由佛体成就往生,我等愚拙,迄今不知,故空流转也。今他力之愿行者,行由佛体所成,功让无善之我等,乃至谤法阐提之辈,及法灭百岁之机,无不成就往生之功德也。故法然上人于《和语灯录》云:「永劫之修行,此为谁哉?功让未来之众生;超世之悲愿,又何意乎?志赐末法之我等。我等若不得往生者,佛岂得成正觉乎?佛既已成正觉,我等亦当得往生,我等之往生者,依佛之正觉;佛之正觉者,依我等之往生。若不生者之誓故知,不取正觉之言无谬。」闻此,法藏累劫愿行,千辛万苦,荷担罪深之我等,谁言非也?
彻悟禅师言:「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佛于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为恶世界苦众生,发四十八种大愿,复依愿久经长劫,修菩萨行,舍金轮王位、国城妻子、头目脑髓,不知其几千万亿,此但万行中内外财布施一行也。如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圆修万行,力极功纯,严成净土,自致成佛,分身无量,接引众生,方便摄化,令生彼国。然则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为众多,一人亦然。若以众多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为我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至头头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应,总皆为我也。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补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安晓此理。今而后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拚命念佛而已,复何言哉!」
非但弥陀如来,大圣释迦如来,因地菩萨行,舍身舍命,亦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如为鹿王身,毁命济众;为猕猴王,杀身济众;为王子身,肉济父母;为贫贱身,舍身而施,用求佛道,广度一切;为凡人时,以针刺身,求闻佛法;堕地狱时,发慈悲心,代人受罪;为兔子身,烧身供养仙人;为婆罗门徒,舍身饲虎;为太子时,舍身喂虎;为偏悦王,舍己首级;为施特勤王,施己身肉,济饥荒者;为国王身,割肉喂鹰;为慧灯王,舍身肉血,求无上道,度未度者;为一切施王,舍身助人;为慈力王,以己身血,济鬼饥渴;为萨波达王,割肉贸鹰;为长寿王,舍身为民。凡此施舍,其行非一。
三千大千世界,无芥子许之地,不是世尊所舍身命处。此皆欲令不信他力之我等,发起决定信心,代为难行苦行,结缘累劫也。今闻知弥陀弘誓大愿,实应感念释迦如来,以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感怀弥陀如来,以一一愿力,利济我等下劣之机。
《楞伽经》云:「十方诸剎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亲鸾大师之弥陀和赞言:「久远实成弥陀佛,因怜愍五浊凡愚,示现释迦牟尼佛,应现此世伽耶城。」由此可知,释迦世尊即是弥陀如来华光所出之佛,故释迦即弥陀,弥陀即释迦,《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言:「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释迦之慈父此方发遣,弥陀之悲母彼土召唤,二尊一致,共以六字,此遣彼唤,皆为我等,出离生死,圆成菩提。如来大恩大德,粉身碎骨亦难报。为佛弟子,欲得生西,见佛闻法,顿开佛慧,速满二利,岂能不深思佛心,起行报恩,称佛名号?
- 若为生前是眼瞎耳聋的亡者助念开示,能见闻觉知吗?
- 助念超度亡灵,世人每以诵经为胜念佛为劣是否正确?
- 耶律楚材佐政止杀感召子孙做大官
- 斋戒念佛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明朝孙母善女人
- 助念开示的殊胜利益,第五章助念的因果
- 信心坚固乘佛本愿决定往生
- 念佛之人如何临终不颠倒
- 念佛往生之要件为何
- 每天念佛一万声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清朝张氏善女人
- 助念的殊胜利益
- 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一形,下至十念,皆得往生
- 为亡者助念与自己平时念佛,功德是否一样?
- 念佛行者放下自力虚假心,以六字名号作真实因
- 长跪念佛安然往生的周婆善女人
- 弥陀愿力不思议,广度众生大无边
- 临终见佛含笑往生的清朝朱氏善女人
- 预知时至端坐往生的清朝许氏善女人
- 大声唱念佛名自在往生的清朝费氏善女人
- 临终持咒安然往生的清朝宋氏善女人
- 何顾十方诸佛同赞同劝众生念佛往生西方?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