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每部经开头都是讲如是,六种成就。如是就是事实真相,本来就是这样的。佛法没有创造发明,揭示真相而已。假设高度浓缩的话,佛说法四十九年,就用这两个字来解释,如是而已,没有别的,这个意思很深。
我闻代表师承,我闻是阿难听佛讲的,我们学佛听谁说,也不是听我讲,我们共同拿到经本学佛,佛在经上讲的话,我们共同来学习,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错解、误解、曲解、劣解。
一时,为什么不讲年月日,这个道理很深,时间不是真的。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这个漏是烦恼的意思。
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结也是烦恼的意思,我们听六祖惠能讲,本来无一物,心中没有结的。我们现在心中有很多结,大家做早课的时候,心经都会背,心无挂碍。学佛很简单,就是把这个结解开,我们凡夫都有很多结,没完没了的结,佛法就是把这个结,解开。《楞严经》的核心就是讲“解六结、越三空、破五蕴、超五浊”。
心得自在。
学佛多年才知道,自在这两个字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变成不自在了。六道不自在、九法界不自在,只有成了佛才真正大自在。学佛就是恢复我们的自在,佛教歌曲唱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现在大家都认为,有很多钱就自在,不一定,我们不要和亿万富翁比,自己和三十年前、十年前的自己比较,我们的钱比三十年前多一百倍,自在了嘛,你真的离苦得乐了嘛,有了钱更多烦恼,没有钱没有想法,有了钱你真的更多想法,还惹麻烦,告诉我们,有钱不是不好,有钱是福报,钱能提升我们的物质生活而已,但这个不究竟,佛法超越这个,但是佛法和钱不矛盾,你要学会善用,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很多人不会用钱,把钱拿去造罪业,不少富贵人,我们可以看到,一口气不来三恶道,有钱要有智慧,要会用钱,要借假修真,不懂得这个道理,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就是惑业报,为什么会受苦报,因为会造恶业,为什么会造恶业,因为迷惑,为什么会迷惑,因为没有人跟我们讲。经典上讲,我们的上一辈的上一辈“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很多人在大乘经典看不懂,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我们要用智慧去生活,不要用感情生活。《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现在过凡夫的生活,烦恼的生活,这个烦恼是不正常的,学佛没有别的,烦恼减少,年年减少、月月减少、天天减少,现在搞经济,全世界搞经济,钱是多的,这个是看的到的,烦恼到底有没有减少,所以这个要明白,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里讲的自在,什么叫自在,清净心才自在,学佛要看破放下。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这个知识是善知识,不是世间的知识。佛法讲知识还是要转,还要转识成智。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我们属于有学,他这个无学是小乘,小乘进入大乘还是有的来学。就好像小学毕业上面还是中学还有大学。真正无学的是佛,圆满。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不退转三个字很重要,学佛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字:退转。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进的少退的多。所以我们不能成就,我们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不退成佛。娑婆世界理论上可以不退转,但是很不容易,古时候说,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退很快、很容易,要想不退很难。我们的烦恼习气障碍我们,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修学要有好的环境、要有善知识,世间法有句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靠近佛菩萨变成佛菩萨,如果我们靠近妖魔鬼怪,就变成妖魔鬼怪。我们现在每天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的,那是什么?如果你们懂得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好,西方极乐世界六根接触六尘,清澈,我们这里六根接触六尘都是污染,我们想在娑婆世界学好不容易,环境不好,学坏不用教,太快了。
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轮。
我们世间法都是生灭的,都是会退的。比方说外国国家元首任职四年、八年,会退的,凡是会退的就不是真的,都是生灭的。无始劫来迷在幻相里面,不晓得幻相里面有一个真心本性在。其实大家念阿弥陀佛有一个很殊胜的地方,通过有为法达到无为。
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
以慈修身这句经文很重要,佛法讲慈悲为本,但这个慈后面有个智慧,慈悲、智慧是同时去做的。世间法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没有智慧,有智慧不会这样的。为什么家家观世音,观音代表众生性德里面的慈悲,我们都有慈悲,不过被业障障住了。在座有做母亲的,无条件的照顾小孩,但这种爱是针对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一切众生,所以学佛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学佛以后要知道这是本来面目,虚空法界是一体的。
《金刚经》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就是自私,最自私的在哪里,在地狱,完全没有自私的是佛。所以学佛一定要把心量扩开,心量扩开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挤破,以慈修身,慈悲为本。我们讲到慈悲就是观世音菩萨,但这个慈悲不是观世音菩萨的专利,我们每一个众生从本性上来讲是一样的慈悲,但是我们迷掉了,没有这个慈悲,我们最慈悲的是什么,对自己肉体慈悲、对自己慈悲、对家亲眷属慈悲,这是错的,是不对的,如果我们不学佛不懂,学佛一定要改掉。我们进佛门寺院第一个见到的是大肚弥勒菩萨,他并不是大肚子,这是表法,指的是宋朝布袋和尚。对一切众生心量要大,生平等心呈欢喜相,这个笑是真心笑,不是皮笑肉不笑。真正学佛要学到,什么都是好,见到每一个人,心里面都开心的笑,这是真的,这是本来面目。弥勒菩萨就是看到妖魔鬼怪进门也是笑的。现在世间法也在学,什么成功学、微笑服务,很多年前我看见一个酒店训练,年轻员工几十个,见到你和你微笑、鞠躬,商业服务,那个是有钱才微笑的。世间法讲微笑服务,其实佛门最早提倡微笑服务,这个微笑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我们世间法是有利益的,看到钱的份上,没有钱不会对你态度好,佛法没有利害关系,无条件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越是有慈悲越是会提升,但是我们这里讲佛门慈悲一定要明白,一定后面要加上智慧。悲智双运,要清净心的,要有大慈悲还要有大智慧,如果所谓大慈悲没有智慧,会容易出事的。《楞严经》讲有悲魔会入侵,他利用你的慈悲你不晓得,我们凡夫能不能利用佛菩萨慈悲,利用不到。因为智慧不能和佛菩萨比,我们只看到眼前利益,现在我们连眼前都看不到。
善入佛慧。通达大智,
大智慧
到于彼岸。
- 上一篇:《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2)
- 下一篇:《金刚经》法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