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二)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一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释方便品竟。次释譬喻品

  譬喻品第三

  释此亦二。先总。次别。总释者。譬。是比况。喻。是晓训。托此比彼。寄浅训深。前长文偈颂。广明五佛权实。上根利智。圆闻获悟。中下之流。抱迷未遣。大悲不已。巧智无边。更复以类比况。开晓令悟。故言譬喻。别释者。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因缘者。以世间父子。譬出世师弟。因于曾有。闻未曾有。踊跃欢喜。世界 益也。又以世资具。譬出世资具。使蒙佛音教。不失大乘。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为人益也。又以世灭。比出世灭。拔其苦难。令免烧煮。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对治益也。又以世不生不灭。比出世不生不灭。乘是宝乘。直至道场。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第一义益也。佛以一音说于譬喻。巧令中下得四悉益。故言譬喻品。约教者。佛意本赞佛乘。为物不堪。寻念先佛大悲方便。趣于鹿苑。称叹三车。二乘以下中自济。恩不及人。菩萨驾牛。运他出火。故名摩诃萨。此三藏教中譬喻也。又三人同畏烧煮。声闻如麞。直去不回。缘觉如鹿母。并驰并顾。菩萨如大象。身捍刀箭。全群而出。此通教中譬喻也。又二乘发心近。缘理浅。智慧弱。但断通惑。不能尽边到底。非波罗蜜。菩萨发心久远。理深智强。能断别惑。穷源尽性。故大品云。二乘如萤火。菩萨如日光。此别教中譬喻也。又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卽皆信受。入如来慧。如斯之人。易可化度。不令如来生于疲苦。如华严中。卽事而真。不须譬喻。(华严经中。非无譬喻。但彼入道。不正由兹)为未入者。四十余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今日灵山。决定说大乘。普令一切。开示悟入佛 之智慧。不令一人独得灭度。如今如始。如始如今。无二无异。上根利智。闻卽能解。不令如来生于疲苦。亦不须譬喻。秖为中下踟蹰岐道。故须今日大车譬喻而得利益。是名圆教中譬喻也。本迹者。迹中旣有四教譬喻。以迹例本。本初成道。亦应用诸譬喻成熟众生。又为莲故华等。以譬为本施迹等。具如玄文。观心者。空如白牛。假如具度。中如车体。(品题应在诸天说偈之后。火宅譬喻之前。出经者调卷。故置此耳。)

  初法说周中。有五段文上来初正法说竟。

  (己)二身子领解二。初经家叙。二身子自陈。

  (庚)今初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卽起合掌。瞻仰尊颜。

  踊跃欢喜。叙其内解。合掌瞻仰。叙其外仪也。信解在心名欢喜。喜动于形名踊跃。从妙人。闻妙法得妙解。内外和合。致此欢喜。卽世界释也。又改小学大。弃贫事草庵。受富豪家业。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是故欢喜。此为人释也。又忧悔双遣。疑难并除。内外妨障。廓然大朗。故曰。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此对治释欢喜也。又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是故欢喜。此第一义释也。 约教者。欢喜。喜于入位。而阿罗汉。出三界樊笼。破四住子果。对害不戚。逢利不欣。今言欢喜。决非世间喜也。若苦忍明发。若尽无生智。先已得之。今不应重喜。若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析虽异。证空一致。一致之喜。久已得之。亦不重喜。若二空。观为方便道。假观荡二乘之隘陋。空观荡凡夫之喧湫。过二边恶。得大欢喜。证道同圆。卽发心住亦得名欢喜住。又初行名欢喜行。初地亦名为欢喜地。身子旣是上根利智。或是超入之欢喜。纵不超入。亦必是欢喜住也。本迹者。身子久已成佛。号金龙陀。迹辅释迦。为智慧弟子。始从外道拔邪归正。示乳味欢喜。利益凡夫。次示酪味欢喜。利益贤圣。次示二酥欢喜。利益菩萨。今示醍醐欢喜。利益学佛道者。如此等欢喜。皆迹所为耳。观心者。观心卽空假中。从名字欢喜。乃至究竟欢喜也。卽起合掌者。表其解权。昔权实为二。如掌不合。今解权卽实。如二掌合。瞻仰尊颜者。表其解实。无余思念。唯缘佛境也。欢喜踊跃。是总明三业领解欢喜。卽起合掌。是身业。瞻仰尊颜。是意业。下文而白佛言。是口业。具明三业领解也。

  (庚)二身子自陈二。初长文。二偈颂。

  (辛)初中三。初标三喜。二释。三结。

  (壬)今初

  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今从世尊。标我身亲近佛身。故名身喜。闻此法音依于佛口。闻而欢喜。故名口喜。得未曾有。是我意能解佛意。故名意喜。

  (壬)二释者。提昔之失。显今之得。又因昔感伤。成今欢喜也。

  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虽亦从佛闻如是法。而自身不预斯事。则身去佛远。故无身喜。所谓虽近而远者也。又闻犹不闻。故无口喜。甚自感伤。故无意喜。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者。正指方等褒圆叹大。复由弹斥。所以感伤。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

  山林树下。是思念之所。若坐若行。是思念之仪。言同入法性者。藏通皆以偏真名为法性。然正闻三藏时。妄计大士实仅三祇伏惑。自欣先证法性。不应思念。良由闻方等时。密得通益。闻说诸法实相。 三人皆得。旣是同入真谛法性。云何菩萨便得授记。我等终住小果。所以疑念不决。殊不知依于大乘中道法性。方有受记成佛义也。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此不闻大法。故无口喜。妄计同入法性。不解权理。故无意喜。独处坐行。身远于佛。故无身喜。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说。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初作念时。意谓如来有偏。故以小乘见度。久久思之。引咎自归。故言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下。释成已咎。盖由般若转教付财。密得别益。已知界外中道法性。乃是成就无上菩提之正因。而我等根钝。旣不能受拟待于高山先照之时。复以欲速见小。匆匆取证。又不知稍停待于方等般若之教。所以引咎自归。然犹未知所证非为真灭。所行卽菩萨道也。不待说所因。卽不解实。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卽不解权。无权实妙解。故无意喜。信受初说。故无口喜。思惟取证偏真涅?。违远如来常乐法身。故无身喜。皆以昔失。释成今得也。二释竟。

  (壬)三结。结成今日三喜也。文二。初结。二成。

  (癸)今初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牒前引咎自归。名自克责。显今欢喜徧于三业也。从佛是身近佛身。结身喜。闻法。是金口圆音。结口喜。快得安隐。是意同佛意结意喜。言闻所未闻者。高山先照。不预法席。所以未闻。三藏权说。不诠中理。所以未闻。方等弹诃。焦败无分。所以未闻。般若转教。但为菩萨。所以未闻。又三藏但闻偏真。通教但闻卽真。别教但闻出于二边乃名中道。未闻方便卽是真实。所以名为未曾有法也。云何以小见度。是疑佛。是我等咎。是自悔。今不复疑。亦不复悔。所以泰然安隐。

  (癸)二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真是佛子。身则近佛。身喜义成。从佛口生。口喜义成。从法化生。意喜义成。得佛法分。谓分证三德秘藏也。然身子初证阿罗汉时。亦云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由今望昔。昔但在权。故不名真。今 日乃真。此约对待义也。又方等般若时。则谓菩萨乃名佛子。声闻无佛法分。今日乃知元是真实佛子。此约开显义也。初长文竟。

  (辛)二偈颂三。初颂标。二颂释。三颂结。

  (壬)今初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我闻者。卽是亲从佛闻。双标身口也。得未曾有。标意也。余可知。

  (壬)二颂释二。初补颂不失。二正颂昔失。

  (癸)今初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不失大乘。释身喜也。佛音希有。释口喜也。漏尽除恼。释意喜也。昔元不失。由已迷故。妄谓失耳。

  (癸)二正颂昔失

  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

  此颂旣闻方等弹斥。密得通益事也。无漏法。卽长文所称法性。谓偏真涅?。不漏落生死故。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此颂旣闻般若转教。密得别益事也。日夜若作表法释者。日卽涅?。夜卽生死。又凡夫生死。二乘涅?。同名为夜。中道法性。乃名为日。无漏难思议者。中道法性。不漏落二边故也。

  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

  此颂初闻佛说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也。二颂释竟。

  (壬)三颂结二。初颂结。二颂成。

  (癸)初又三。初正颂结。二追叙疑网。三叙今领解。

  (子)今初

  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相三十二。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作佛具相。结身喜。说我作佛。结口喜。疑悔除。结意喜也。自觉非实灭度者。但断见思。出分段。尚有无明及变易故。若得作佛。转九界无常五蕴。获证常 乐五蕴。是时五住究尽。二死永亡。乃可谓真灭也。具相三十二。且举法身妙色言之。相相无非相海。无非性德圆显。故名为具。

  (子)二追叙疑悔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此明不惟方等时生疑。般若时生悔也。于此经中。初闻略开三显一时。尚自惊悔。所以三请不已。

  (子)三叙今领解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此正具领五佛开显之旨以结三喜也。初颂结竟。

  (癸)二颂成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但颂得佛法分一句。则三喜并成。若欲分别者。天人所敬。卽身成。转无上轮。卽口成。教化菩萨。卽意成也。二身子领解竟。

  (己)三如来述成三。初昔曾教大。二中忘取小。三还为说大。

  (庚)初昔曾教大。述其昔来佛教之解不谬。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无上道者。十住毗婆沙云。身无上。谓相好。(初句是果)受持无上。谓自利利他。(身口意)具足无上。谓命见戒。(此二句。卽大乘六和)智慧无上。谓四无碍。不思议无上。谓六波罗蜜。(此二句是福智)解脱无上。能坏二障。(证)行无上。谓圣行梵行。(天行是所证。病婴是果用。故但举二也。后六句皆是因。)又身无上。名大丈夫。受持无上。名大慈悲。具足无上。名到彼岸。智无上。名一切智。不思议无上。名阿罗诃。解脱无上。名大涅?。行无上。名三藐三佛陀。(此七皆从果立。卽以六因从果立称)今经明圆通无上道也。长夜者。昔虽大化。未破无明。惑暗心中随佛受学也。方便引导生我法中者。一是昔以大化。今生大解。二是权以小引。令证小果。

  (庚)二中忘取小。述其感伤疑悔之由。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庚)三还为说大。述其今日得解不虚。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三如来述成竟。

  (己)四与授记二。初长文。二偈颂。夫旣得大解。自知作佛。何须俟记。记有四意。一昔未记二乘。故今须记。二钝根未悟。以记勉励之。三令闻者结缘。四满其本愿也。

  (庚)长文为十。初时节至十法住久近。

  (辛)今初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

  问。身子上根。初周得悟。卽已开佛知见。登圆初住。便可立地成佛。同彼龙女。何今授记。尚须过尔许劫耶。答。应佛成处。须有机缘。此诸声闻。昔来未曾摄取净佛国土。今蒙记后。与物结缘。物机不同。致劫多少。龙女虽畜。以乘急故。先习方便。若据权迹又当别论。为逗物宜。随机长短耳。

  (辛)二因行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

  一者供佛。二者持法。乃能具菩萨道。卽是满足福慧二种庄严也。

  (辛)三得果。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具记通别二号。通号已如前释。别号为华光者。覩佛放光说法华经。最先得记。故获斯名也。又华者。福德。光者。智慧。华者。缘因佛性。光者。了因佛性。四教皆论福慧。皆论缘了。今唯在圆。又久证妙华光明三昧。迹示未来成佛。又观心者。卽空卽中之假。名华。卽假卽中之空。名光。卽空卽假之中。名为如来。

  (辛)四国土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先出土名。次明土相。无高下曰平。无偏衰曰正。安隐下。明土受用。琉璃下。重明胜相。皆是净行所感。与诸众生作增上缘。

  (辛)五说法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准同释迦。故云亦以舍利弗下。释疑也。疑曰。如上所明。佛出五浊。事不获已。方便说三。今华光佛土清净若此。胡亦以三乘化耶。释曰。以本愿故。本愿者。据大悲空藏经云。舍利弗曾于六十劫行菩萨道。因婆罗门乞眼退时。愿成佛日开三乘法也。又极乐国土弥陀。亦以三乘施化。良由悲愿深重。摄取带业往生之人。非藉三乘。不能渐入。大约凡圣同居土中。不论是净是秽。施三者多。纯一者少也。又菩萨有二种。一从始学大。二习小入大。论利钝。则似从始直学者利。论力用。则是陶汰渐入者强。所以香积菩萨。更学双流。当知直学。少谙众行。例如始从 ?亩-久+犬?亩。具试众职。历阶浅深。知物可否。然后登极。乃能垂衣裳而天下治也。

  (辛)六劫名。

  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辛)七众数。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辛)八寿量。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十二小劫。直论其时节耳。净土无小三灾。非谓刀兵疾疫饥馑损伤民物。乃名为劫也。然论小劫时分长远。正可约此土一增一减以明其数。下皆准知。

  (辛)九补处。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志念坚固。善知一切法门。故名坚满。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故名华足安行。华光如来以三乘化。而其菩萨殊胜。国土庄严若此。奈何世人藐斥三乘。徒 夸一实。宁知权实不二之体。宁知开权显实之宗。

  (辛)十法住久近。

  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初长文竟。

  (庚)二偈颂二。初颂长文。二结叹。

  (辛)初中八。初超颂得果(至)八颂法住久近。略不颂补处也。

  (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壬)二追颂行因。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壬)三颂时节并劫名。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

  (壬)四颂国土。

  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壬)五颂众数。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壬)六颂说法。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壬)七颂寿量。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壬)八颂法住久近。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正法住时。有教有行有果。与佛在世不异。故云广度众生。像法转时。有教有行。而果证则希。但以舍利普作佛事。故名像法也。初颂长文竟。

  (辛)二结叹。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卽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四与授记竟。

  (己)五四众欢喜二。初长文。二偈颂。

  (庚)初中三。初经家叙众喜。二陈供养。三正领解。

  (辛)今初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辛)二陈供养

  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

  上衣。卽贵服。此中通语四众八部。若就比丘比丘尼言。则是僧伽梨大衣也。西国比丘。受但三衣法者为多。三衣并不可舍。云何脱以供佛。例如大品经中。三百比丘闻般若已。皆以僧伽梨而用供养。智度论释。或云亡相为法。或云当日更得也。若约表法。则袈娑坏色。本是声闻证真之道。今脱以供佛。表其舍小乘法执。趣无上菩提也。又天衣表寂灭法忍。天华表大乘妙慧。天乐表常乐解脱。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者。表因果依正自他。悉依法性自然而转。

  (辛)三正领解

  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柰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先领昔施权。次领今显实也。纯明圆理。故言无上。 不同兼但对带之有上也。绝待无外。故名最大。能开兼但对带中之若大若小。俱成一大也。初长文竟。

  (庚)二偈颂二。初颂开权显一实。二自述得解随喜回向

  (辛)今初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昔于波罗柰。转四谛法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上大法轮。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五众。卽五阴。阴是苦谛。由集故生。生必寻灭。生灭旣灭。名为灭谛。能灭苦集。名为道谛。余可知。

  (辛)二自述得解随喜回向。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初四句。述解。次十句。随喜。后四句。回向也。我等亦如是者。如身子之领解。如身子之被述成。如身子之得记也。问。迦叶善吉诸大声闻。尚未得解。四众何人。而先获悟。答。四众天人。亦且三根。上同身子。 中同四人。下同五百等也。又身子迦叶等。并是权行。中下未开。故迦叶满慈示同不解。净名云众生未愈。菩萨亦未愈。(云云)初法说周竟。

  (戊)二譬说周为四。初此品文。正譬开三显一。二信解品。明中根领解。三药草喻品。是如来述成。四授记品。是与受决。

  (己)初中二。初请。二答。

  (庚)今初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此中初自述无疑。次是诸下。是述同辈有惑。三善哉下。是普为四众请说。同辈是同行。怀旧故须为请。四众是化境。新运大悲。故普为请也。闻所未闻者。指前法说乃至述成授记。与昔所秉之教。所得之证不同也。因缘者。何故前说三。今说一。须申明其所以然也。问。凡夫亦有一听便悟。今千二百人。已闻略广开显。及闻身子领述得记。龙鬼尚能引 例随喜。何故犹迷。答。有二义。一者久执。二者入位解卽破执。执破入住。凡夫无此。或当易领。

  (庚)二答为三。初发起。二正譬说。三劝信流通

  (辛)今初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文中先抑后引。我先不言下。指上明权。皆为阿耨句。指上显实。皆为化菩萨者。若权若实。皆入佛道无住涅?。上已明言。云何执教。迷?不解。如此呵责。是抑令愤勇也。然舍利弗下。是引接安慰。令其速进。前斥旣切。恐鄙怼自沉。今许以譬说。若能解者。犹称智也。

  (辛)二正譬说二。初长文。二重颂。

  (壬)初中二。初立譬。二法合。然譬与合。互有广略。若譬略合广。先摄合文来对譬竟。至合更须委悉消之。若譬广合略。世尊岂可徒施悠言。须委消譬。合但略对。

  (癸)初又二。初总譬。二别譬。

  (子) 初又六。初长者譬。二舍宅譬。三一门譬。四五百人譬。五火起譬。六三十子譬。

  (丑)初长者譬。譬我释迦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国邑聚落句。彰其名行。有大长者句。正标位号。其年衰迈等。明其德业也。名如宾。行如主。行有亲疎。(实行亲权行疎)名有远近。故举处所。以显名行。封疆为国最远。宰治为邑。居中。聚落是邻闾。最近。长者名行徧此三处。近不见其细陋。远但挹其高风。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意无择法。名行相称。真实大人。以譬如来三业随智慧行。称机施化。名称普闻。德周法界。国譬实报土。邑譬方便土。聚落譬同居土。从寂光本。垂三土迹。摄三土迹。归寂光本。名行相称。洋溢周徧也。世间长者。须备十德。一姓贵。或帝皇之裔。或貂插之家。二位高。辅弼阿衡。三大富。金谷丰饶。四威猛。尊严隆重。不肃而成。五智深。胸如武库。权奇超拔。六年耆。苍苍?棱。物仪所伏。七行净。白圭无点。八礼备。周旋中节。九上叹。一人所敬。十下归。四海所宗。具此十德。名大长者。以譬如来出世长者。从三世真如实际中生。一姓贵也。功成道著十号无极。二位高也。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三大富 也。十力雄猛。降魔制外。四威猛也。一心三智。无不通达。五智深也。早成正觉。久远若斯。六年耆也。三业随智。运动无失。七行净也。具佛威仪。心如大海。八礼备也。十方大觉所共称誉。九上叹也。七种方便而来依止。十下归也。(四教果佛。皆就当教各论十德。圆教初住。亦得分证圆家十德)观心者。观心之智。从实相出。生在佛家。种性真正。卽姓贵也。三惑不起。虽未发真。已是著如来衣。称寂灭忍。卽位高也。三谛含藏一切功德。卽大富也。正观之慧。降伏爱见。卽威猛也。中道双照。权实并明。卽智深也。久积善根。能修此观。此观出于七方便上。卽年耆也。此观观于心性。名为上定。能令三业无过。卽行净也。历缘对境。威仪无失。卽礼备也。能如此观。是为深信解相。诸佛皆欢喜。叹美持法者。卽上叹也。天龙四部恭敬供养。卽下归也。下文云。佛子住此地。卽是佛受用。是为观心长者。(此之十德。不出境智行三。虽未入位。如王子胎。故名观行如来十德。若对出世。还随其教。观别果别准教望观。因果自分。卽以三观对于四教。具览德相以叹于观。使后学者。修因具足。以观十德。成果十德以能一心具照三法。卽是观心十德具足。故引佛子等文。以为观心之证。又此十德。卽十法成乘。次第合之。甚有深致。何者。实相卽是不思议境。缘理起誓。故名住忍。由心安理。称理含藏。除三谛惑。得破徧名。中道双照。无塞不通。无作道品。过七方便。助使三业。于理无过。对境无失。由依真位。信 解旣深。故能安忍。不生法爱。方感下供。三教十法。展转释出。令成今经观心十法。如此十观不但横在观行位中。初心至后。十观具足。故此十德。义复竖深。复与横竖十乘泯合。)明德业中。德有内外。内则智略。外则赀财。年高则博达古今。譬佛智德。衰迈则根志纯熟。譬佛断德。财富譬外德。无量。总譬万德也。田能养命。别譬禅定资于般若。宅可栖身。别譬实境为智所托。(如十八空门等)若论福德。无行而不修。若论智慧。无境而不照。故云多有田宅也。僮仆者。给侍使人。譬方便知见皆已具足。和光六道。曲顺群机。卽实智之僮仆也。

  (丑)二舍宅譬。譬上安隐对不安隐。不安隐卽是三界。

  其家广大。

  众生役役。皆宅三界。如来应化。统而家之。故言广大。

  (丑)三一门譬。譬上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唯有一门。

  文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得涅?证。当知理为教所诠。今取诠理之教为门。理旣是一。教不容二。故且云一也。又有宅门车门。宅者。生死也。门者。出生死之路也。此方便教之诠也。车者。大乘法也。门者。 圆教之诠也。若宅门卽车门。出火宅时。卽应得于大车。何须待索。若宅门非车门。正索车时。秖是从火宅出。宁有别路。又复得宅门已。未得车门。住在何处。当知斥则车宅永殊。开则二门不异。宅与车一。二门何殊。是故三乘具有二义。承教出宅。不见小车。中间已经二味调熟。乃从父索先所许车。旣索须与。开彼小门。无非大教。门下小理。终无别途。绝理无二。粗妙体一。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三界尚如。何别之有。若不先异。何所论同。没苦之人。于今咸会。

  (丑)四五百人譬。譬上众生。卽五道也。

  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一百。卽天。二百。卽人。乃至五百。卽三恶趣。不言修罗者。修罗或摄入鬼趣。或四趣所摄。如大佛顶经。

  (丑)五火起譬。譬上安隐法对不安隐法。不安隐法。谓五浊也。文又为二。初出所烧之宅相。譬六道果报。次明能烧之火。譬八苦五浊。

  (寅)今初

  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

  堂譬欲界。阁譬色无色界。朽譬三界弊恶无常。故譬三界非今所造。墙壁譬四大。隤落譬减损。柱根 譬命。腐败譬危殆不久。梁栋譬意识。倾危譬迁变不停。无色虽无粗四大色。约定果色。亦是墙壁。三界皆以意识维持。但约三界正报因果释之。便摄依报。不须依正合喻。依报止是第八识相分之少分耳。又如成坏各二十中。已无有情。如何释浊烧义稍隔。故不用之。又约观解者。堂譬身之下分。阁譬头等上分。墙壁譬皮肉。隤落譬老朽。柱根譬两足。腐败譬衰颓。梁栋譬脊骨。倾危譬大期也。

  (寅)次明能烧之火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

  八苦徧在四大四生。故言周匝。并皆无常。故云俱时。欻然。譬本无今有。本无此苦。无明故有。五火起譬竟。

  (丑)六三十子譬。譬上知众生性欲。卽指三乘行人。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曾习佛法。天性相关。目此已结缘者为子。若十。是菩萨子。二十三十。是二乘子。此机俱得出宅。若无此机。则是五百人也。或者。辟支出没不同。或小乘摄。或中乘摄。皆言十者。悉有十智之性故也。(一世智。二他心智。三苦智。四集智。五灭智。六道智。七法智。八比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初总譬竟。

  (子)二别譬四。初长者见火譬。二舍几用车譬。三等赐大车譬。四无虚妄譬。

  (丑)初长者见火譬。譬上佛见五浊而起大悲心也。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卽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此中其文有四。其意但三。一长者见。标出能见。譬上我以佛眼观见也。二是大火从四面起。标出所见。譬上所见六道众生也。三卽大惊怖。譬上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也。四而诸子等下。广前第二所见之火。还是释成惊怖义也。身受心法。卽宅之四面。从此四面。起净乐常我四倒。则八苦皆集。若知身不净。苦。无常。无我。受等亦尔。则烦恼火灭。业苦并熄。卽大惊怖者。念其退大善故惊忧其将起重恶故怖。惊卽是慈。念其无乐。怖卽是悲。忧其有苦。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者。释成惊怖之义。虽是未尽之辞。明佛以智慧力。能寻正教。见所诠谛。不为五浊八苦所危。故安。四倒暴风所不能动。故隐。萧然累外。故云得出。而众生不尔。为火 所烧。如来慈悲。犹为忧火所炽。故言虽也。所烧之门者。门必有件有空。非件无以标门。非空无以通致。件可灰烬。空不可烧。以譬教有能诠所诠。若非诠辩。无以为教。若非所诠。何以得出。诠辩可是无常。所诠非复无常。得教所诠。故名安隐得出。能诠磨灭。故言所烧之门。不从所烧之门。何由安隐得出。藉于言教。契于所诠。大经云。因无常故而果是常。此之谓也。若小乘无常教门。是从所烧门出。若大乘常住教门。文字卽解脱者。此教卽理。体达烧卽无烧。而安隐得出。若就如来权智。卽是从所烧门出。若就实智。卽是体于所烧安隐得出。故先作衣裓几案出之不得。后以无常出之。卽此意也。乐著嬉戏者。著见名嬉。著爱名戏。又耽湎四见名嬉。唐丧其功名戏。耽湎五尘名嬉。空无所获名戏。空生徒死而无厌离。如彼儿戏。都不言有火。名不觉。不解火是热法。名不知。旣不知火热。不虑伤身。名不惊。不畏断命。名不怖。以譬众生全不觉五阴八苦。不知四倒三毒。旣不识惑。云何畏虑惑侵法身断失慧命。如是不觉苦。不知集。不惊伤道。不怖失灭。以不闻四谛教。则无闻思二慧。名不觉。不得修 慧。名不知。不得见解。名不惊。不得思惟解。名不怖。见谛卽惊悟。思惟卽厌怖。又不觉现在苦。不知未来苦。故下文云。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等苦也。火来逼身者。五识身也。五识通三受。三受卽三苦。念念与三受相应。故云苦痛切已。心不厌患者。第六识也。同时意识。与五识俱。唯知分别三受。起贪恚痴。更立苦因。何能厌患求出。故云无求出意也。嬉戏譬见浊烦恼浊。不觉不知不惊不怖。譬众生浊。火来逼身苦痛切已。譬命浊。心不厌患无求出意。譬劫浊。

  (丑)二舍几用车譬。譬上施方便化。为二。初舍几譬。二用车譬。

  (寅)初舍几譬。譬上念用大乘拟不得也。又二。初劝门拟宜不得。二诫门拟宜不得上文不分劝诫两门。但总明三意。一用大拟宜。二众生无机。三念欲息化。今两门各明拟宜无机。而息化一意。但是暗含也。

  (卯)初劝门拟宜不得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惟有一门。而复陿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

  作是思惟。譬上三七思惟也。身譬神通荷负。手譬智慧提拔。依三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慧智德。则有说法。智断之力。能成法身。此之智断。还从劝诫两门入。劝卽为人悉檀。诫卽对治悉檀。此二悉檀为第一义悉檀而作方便。如来初欲劝门拟宜。令众善奉行。成就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而众生不堪。次欲诫门拟宜。令诸恶莫作。证大涅?。而亦不堪。无机息化。故知念用大乘。秖是劝诫两悉檀神通智慧耳。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卽其义也。前叹长者其年衰迈。卽譬智断。智断卽身手有力也。衣裓是西国盛花之器。以譬如来知见。几譬四无所畏。案譬十力。盖略中广之异耳。略说名如来知见。知卽一切种智。见卽佛眼。名略义玄。譬如衣裓一足而多含。处中说名四无所畏。用对四谛。如几于法小广。于物小安隐。广说名十力。横竖该括。如案多足。于法则广。物则大安。于三七日。思欲说此广略佛法。是为劝门拟宜也。复更思惟下。是明无机。惟有一门而复陿小者。门。指大乘车门。释此有别有通。别者。分字别释。一。谓一理。一道清净。门。 谓正教。通于所通。小。谓断常七方便等皆不能入。若论教理宽博。则非陿小。众生不能以此理教自通。欲谈无机。故言陿小耳。通者。理教行三。一一通明一门陿小。理者。理纯无杂。故言一。卽理能通。故言门。微妙难知。故言陿小。教者。十方谛求。更无余乘。唯一佛乘。故言一。此教能通。故言门。此教微妙。凡夫不知出处。是不知权。不知入处。是不知实。二乘因闻。少知出要。永不知入。菩萨虽自知出。亦不知入。夺七方便皆不知出入。故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以教自通。将谈无机。故言陿小。行者圆因自行。行大直道。无留难故。故名一。善行菩萨道。直至道场。故名门。妙行难行。方便无机。故言陿小耳。诸子幼稚等者。虽于二万佛所。教无上道。而大乘善根微弱。名为幼稚。若闻大乘。能生谤毁名未有所识。此善弱也。初退大时。深著见爱。受八苦时。深著依正。欲界著五尘。色界著味禅。无色界著定。故名恋著戏处。此恶强也。堕落有二。一者幼稚忆本戏处。故堕落。譬著五欲。堕在三涂。二者无识。执物不坚。故堕落。譬谤大乘。堕在三涂。故曰。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云何而可度。又云。若但赞 佛乘。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也。劝旣无机。义含息化。

  (卯)二诫门拟宜不得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谕。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对治之相。如大品中说。四念处是摩诃衍。以不可得故。异于小乘也。旣著戏处。故说怖事。令得免离。言五阴舍。已被五浊火烧。宜急舍离。若久住著。必断善根。故言无令为火之所烧害。此拟宜也。父虽怜愍下。是明无机。不惊不畏如上释。不识八苦五浊能烧善根。如不知火。不识阴界入法是诸苦器。如不知舍。不知丧失法身之由。如不知何者为失。背明向暗。生死往还。如东西驰走。复起见爱。如戏也。不从大教。故言视父而已。诫又无机。义含息化。初舍几譬竟。

  (寅) 二用车譬。譬上念同诸佛。用三乘称宜可得。为四。初拟宜三车譬。二知子先心所好譬。三叹三 车希有譬。四适子所愿譬。

  (卯)初拟宜三车譬。譬上寻念过去佛亦作三乘化也。

  尔时长者卽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大乘化功为父命。众生大善为子命。大善若尽。卽子命断。子命断。则化功亦废。卽父命断。故云若不时出。必为所焚也。上文能于所烧之门安隐得出。今何以云若不时出必为所焚。前得出者。卽是法身出。今言若不时出。卽是应身同疾。苦众生有善。则与应身同出。若众生善断。不与应身时出。卽是俱为所焚。盖欲以应身拟宜。令其时出也。我今当设方便。卽是拟欲施权。

  (卯)二知子先心所好譬。譬上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等。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

  昔曾习小。是其先心。性欲不同。是各有所好。又众生昔曾习大。大习未浓。是为大弱。欣慕涅?。是为小强。如身子六心中退。知本习大。名知先心。知其 退慕涅?。名知各有所好。

  (卯)三叹三车希有譬。譬上思惟是事已。卽趣波罗柰等。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汝等所可下。以譬劝转。如此种种下。以譬示转。随汝所欲皆当与汝。以譬证转。或问。车三。使二。城一。城有。车无。俱譬方便。何以不同。答。凡立譬者。各从一义。不可执一而疑异途。散一二三。但是离合。为对三周信解等异。是故别耳。皆譬方便。其义不殊。车则通举方便。故三。使则从难别对。故二。城是二三之处。故一。当知城亦从人故二。故云息处说二。车亦从难但二。使亦义兼菩萨。此三俱有人理教行。城若说化故亦无。车依造作故还有。使约权同故亦有。权乃非实故亦无。权实相对。俱通四句。从权化故俱有。从实义故俱无。俱通权实故有无。同约一理故双废。

  (卯)四适子所愿譬。譬上受行悟入。是名转法轮等。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 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前偈本略。今譬事广。广明修因至果之相。言适其愿者。机教相称。卽闻慧也。(四念处)勇锐者。卽是思慧。思心动虑。正勤方便也。(四正勤)互相推排者。推四真理。排伏见惑。历观上下八谛三十二行。名为互相。此入修慧。属暖顶位也。竞者。争取胜理。是忍法位。缩观趣苦法忍也。共者。是世第一位。同观苦谛下四随一行。与苦法忍不别也。驰走者。入见道位一十六心。速疾见理。譬上便有涅?音。见道则分得涅?也。争出者。思惟道也。争出三界。成无学果。断思惑尽。方出火宅。卽譬上偈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也。观心释者。中道正观。直观实相。心法相称。名适其愿。境无边故。观亦无边。名勇。境研心利。名锐。心境相研。名互相推排。心王心数缘境速疾。名竞共驰走。徧历一切阴界入等无非实相。名出火宅。(约教则有四教修因至果之相。今且在藏。约观亦有四教差别。今唯在圆。)二舍几用车譬竟。

  (丑)三等赐大车譬。譬上显实。为四。初父见诸子免难欢喜譬。二诸子索车譬。三等赐诸子大车譬。四诸子得车欢喜譬。前偈本中。先机发。后佛喜。 今先佛喜。后索车。文有先后。义无先后也。

  (寅)初父见诸子免难欢喜譬。譬上今我喜无畏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四衢道。譬四谛观。露地。譬三界思尽。坐者。譬住果不进也。子果缚尽。故无复障碍。生安隐想。故其心泰然。子旣免难。父则欢喜。

  (寅)二诸子索车譬。譬上大乘机发。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也。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三车以譬三乘果位。为求三乘果。所以出三界。旣出三界已。实无三乘果证可得。而又方等弹诃。般若淘汰。今经彰言方便非实。所以殷勤三请。名为索车。指昔所许三权。正是请今一实。故名大乘机发也。须知在方等时。屡被挫折。不知所云。便有机索。至般若时。转教付财。但自未知得与不得。便有情索。今法华会。发言三请。更加囗索也。

  (寅)三等赐诸子大车譬。譬上正明显实。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也。又为三。初标章。二释车等。三释心等。

  (卯)今初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各赐诸子者。以子等故。心必等也。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旣同。等是佛子。佛心无偏也。等一大车者。以法等故。无非佛法。譬一切法。皆摩诃衍也。 但点所习。无非妙乘。秖由性同。赐义则等。谓各随本习。四谛。因缘。六度。四等。乃至色心。逆顺。依正。行理。因果。自他。解惑。大小。福慧。无量诸法。各于旧习开示真实。旧习不同。故言各。皆摩诃衍。一摄一切。徧具徧入。故言大车。

  (卯)二释车等又二。初正明车体。二释有车之由。

  (辰)今初

  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假名车有高广相。譬如来知见深远。横周法界边际。竖彻三谛源底也。(法界三谛。并非横竖。虽无横竖。法界从徧。言横则便。三谛名异。言竖则便。不二互显。思之可见。)众宝庄校。譬万行修饰也。周匝 栏楯。譬陀罗尼。能持万善。遮众恶也。四面悬铃。譬四无碍辩。下化众生也。张设幰盖譬四无量心。不思议梵行也众德之中。慈悲最高。普覆一切。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譬真实万善。严此慈悲。故大经云。慈若具足十力无畏等。名如来慈也。宝绳交络。譬四宏誓愿。坚固大慈心也。垂诸华缨。譬四摄神通等。悦动众生。亦譬七觉妙鬘也。重敷婉筵。譬观练熏修一切诸禅。重沓柔软也。安置丹枕者。丹卽赤光。譬无分别法。枕有内外。若车外枕。亦名为轸。随所到处。须此支昂。譬卽动而静。卽静而动。若车内枕。休息身首。譬一行三昧。息一切行身智首也。驾以白牛者。譬无漏般若。能导谛缘度等一切万行到萨婆若。白是色本。卽与本净无漏相应。体具万德。如肤充。烦恼不染。如色洁。又圆四念处为白牛。四正勤二世善满如肤充。二世恶尽如色洁。四如意足称行者。心如形体姝好。筋譬五根住立能生。力譬五力摧伏干用。行步平正。譬定慧均等。又譬七觉调平。其疾如风。譬八正道中行。速疾到萨婆若也。仆从。譬方便波罗蜜。能屈曲随人。给侍使令。魔外二乘。皆随方便智用。故净名云。皆吾侍 者。又果地神通。运役随意。名为仆从。观心释者。现前一念心性。竖无初后。横绝边涯。卽空卽假卽中。故高。具足百界千如。故广。性德过于恒河沙数。故名众宝庄校。心外无法。举心则摄一切世出世法。故名周匝栏楯。心能普应一切。演诸音教。故名四面悬铃。心为诸法中最。无法不覆。故名张设幰盖。心王作观。则有诸善心所与之相应。故名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善心心数互作等无间缘。故名宝绳交络善心心所出生无量智慧福德。故名垂诸华缨。秖此一念心性。具足柔软轻安之法重重无尽。故名重敷婉筵。观此心性卽动卽静。能静能动。动静不二。故名安置丹枕。心性之理由妙观显。故名驾以白牛。称性妙观具诸功德。故名肤充。不杂烦恼。故名色洁。圚融自在。故名形体姝好。圆观最能生长善根。故有大筋。圆观最能摧伏界内界外一切爱见。故有大力。圆观卽止卽观。定慧不二。故名行步平正。圆观称性无作。任运入于无功用道。故名其疾如风。圆观普摄诸法。一切诸法。皆任圆观之所使令。故名又多仆从而侍卫之。当知车体。非高非广。而论高广。卽正因理性也。白牛。卽了 因慧性。众具。卽缘因善性。三法不纵横。不并别。不可思议。名为佛乘。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闻此佛乘。能生信解。则为名字佛乘。念念观心。靡间靡杂。则为观行佛乘。粗垢先落。六根清净。则为相似佛乘。开示悟入。游于四方。则为分证佛乘直至道场。众行都息。则为究竟佛乘。自行已满。运他不休。穷未来时。利乐无尽。是为观心大白牛车也。又此一文。具足十乘观法。其车高广。卽不思议境。圆摄具度白牛而为其体。张设幰盖。卽真正发菩提心。以大慈故。徧与十界道灭之乐。以大悲故。徧拔十界苦集之苦也。安内丹枕。卽巧安止观。可坐可卧。善自调适也。其疾如风。卽徧破诸法。一心三观。无惑不破也。安外丹枕。卽善识通塞。可行则行。可止则止也。驾以白牛。卽道品调适。圆妙三十七品如前说。仆从侍卫。卽对治助开。用前三教种种方便。助显第一义也。旣云行步平正。必游四方而至道场。终不以凡滥圣。卽是能知次位。旣云有大筋力。必能安忍内外顺逆诸障。旣云其疾如风。必不染著。似道法爱也。上根但观不思议境。于一法中。圆悟十法。中根从二至六。随何法中。圆悟十法。下根 展转具用十法。方得开悟。一家教观。莫此为要。思之修之。又其车高广。卽如是体。种种具度。卽如是相。白牛。卽如是性。是为性德三法。生佛平等。若研此三法至五品十信。名如是力。如是作。若至开示悟入。名如是因。如是缘。若至妙觉极位。名如是果。如是报。众生性具三法。名之为本。如来修得三法。名之为末。性德修得无二无别。名究竟等。是则大白牛车。人人自有。何关佛赐。然非佛说。则日用不知。又非法华开显则谓独一大乘。迥超九界。谁知三乘权行。乃至世间依正色心惑业苦等。一一无非摩诃衍哉。

  (辰)二释有车之由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

  由财富藏溢。故能各赐诸子等一大车也。财富无量。譬果地福慧圆满。种种诸藏。谓行藏。理藏。一切法趣檀。是趣不过。戒忍等亦如是。是约行为如来藏也。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受想行识乃至界入等亦如是。是约理明如来藏也。自行此行理名充。化他名溢。实智满名充。权智用名溢。入中道名充。双照故名溢。非但藏多。又皆充溢。有何一法非摩 诃衍。故大乘无量也。(阴界入等。随拈一法。无非理藏。达此理藏。故使诸度咸成行藏。不达理藏。诸行徒修。)二释车等竟。

  (卯)三释心等

  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徧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假使富而非子。或应有吝。假使是子而贫。或不能给。今自行旣满。故财富无量。化缘已熟。故是子无偏。言各各与之者。不移本习而示真实。如身子于智慧开佛知见。具一切佛法。目连于神通开佛知见。具一切佛法。余可例知。又阿含方等般若等一切教。念处正勤根力觉道等一切行。种种异名。皆开示实相。乃至历一切法亦如是。故言其数无量也。所以者何下。举况释成。一国。譬寂光理性土也。诸子。譬同居结缘人也。初释财多。尚周一国。况复诸子。譬大圆因普该善恶。徧益法界。理亦不穷。况同居土结缘人耶。次释子等。非子尚充。何况是子。譬佛无缘者尚度。况有缘耶。言非子者。且贬正因不同缘了。故抑言非。然而佛慈普荫。毕竟无偏。况 结缘子。故约无缘大慈。对本有理。则一切众生。无非佛子。寄化仪说。且以宿世未结缘者而为非子。如来常给。子自不归。大慈通覆。故云周给。人天善恶。体卽法界。故父果车。卽子理车。但开其情。假名等赐众生无尽。车亦不穷。不穷故不匮。不匮故无偏。望迷为闭。悟本非开。无缘尚度者。缘了之子。是先结缘者而熟脱之。正因之子。是未结缘者。为其下种也。番番种。番番熟。番番脱。尽未来际。无有已时。是名出世长者大慈悲父。三等赐诸子大车譬竟。

  (寅)四诸子得车欢喜譬。譬上受行悟入。疑网皆已除等。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本求羊鹿水牛。期出分段。今得白牛。尽于变易。过本所望。岂不欢喜。三等赐大车譬竟。

  (丑)四无虚妄譬。譬上不虚。令勿疑法王秘要法也。又三。初问。二答。三述叹。

  (寅)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寅)二答。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则便)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

  世间玩好。孰有重于身命者。得全身命。便非虚妄。况费种种方便。乃得拔济。岂可以虚妄责长者耶。意显但令得全小乘五分法身。入空慧命。便为已得昔来玩好。况方便拔济。乃令得大乘法身慧命耶。是为免难不虚。亦名以重夺轻不虚也。

  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所以假说三车。)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在长者是不乖本心故不虚。在诸子是过本所望故不虚也。

  (寅)三述叹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重言善哉。述其二不虚也。问。佛何不自说不虚。答。佛许三与一。自说为难。身子说不虚。取信为易也。初立譬竟。

  (癸)二法合二。初合总譬。二合别譬。

  (子)初中二。初 合长者等三譬。二合三十子等三譬。与前立譬文不次第。义则无缺。

  (丑)今初

  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如来。合长者譬。利益一切。一切卽合五百人譬。而生三界朽故火宅。合舍宅譬也。则为一切世间之父。通指同居方便实报三土。合上国邑聚落。于诸怖畏乃至永尽无余。显佛断德。而悉成就无量知见。显佛智德。合上其年衰迈之内德也。力无所畏。合上外德财富无量也。有大神力者。深修禅定所得。合上多田。及智慧力者。智必照境。如身托处。合上多宅。具足方便。合上多诸仆从。大慈大悲等。合上多诸人众。乃至五百人。以慈悲故。所被则多也。三界。卽是其家广大。

  (丑)二合三十子等三譬

  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度众生。指有缘者。合三十子譬也。生老病死。乃至三毒之火。合火起譬也。教化今得菩提。合唯有一门譬也。初合总譬竟。

  (子)二合别譬四。初合见火譬。二合舍几用车譬。三合等赐大车譬。四合无虚妄譬。

  (丑)今初。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此中见之一字。合上长者见也。诸众生乃至种种诸苦。合上大火从四面起。卽是八苦之火。从四倒起也。众生没在其中。乃至不以为患。超合上而诸子等乃至无求出意也。不观苦集。故不生厌。不观道灭。故不求解脱。舍利弗。佛见此已等。追合上卽大惊怖等也。拔苦难。是大悲。与佛乐。是大慈。

  (丑)二合舍几用车譬又二。初合舍几。二合用车。

  (寅)初合舍几。但合劝门。不合诫门。前法说中。亦但劝善。不明诫恶。当知劝修为正。诫恶是傍。又劝善卽诫恶。诫恶卽劝善。今合劝善。卽知合诫恶也。文又为二。初正合舍几。二提譬帖合。

  (卯)今初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若我但以等。合上拟宜。所以者何下。合上不得也。神力。合身力。智慧力。合手力。如来知见。合衣裓。力合案。无所畏合几。未免生老病死等。合上诸子幼稚。何由能解佛之智慧。合上唯有一门而复陿小。

  (卯)二提譬帖合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

  提譬具明寝大施权。后乃显实。帖合且明无机寝大。而施权显实二意。自在下文。初合舍几譬竟。

  (寅)二合用车譬三。初合拟宜三车并知子先心。二 合叹三车希有。三合适子所愿。

  (卯)今初

  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智慧方便。卽合拟宜。为说三乘。卽合知子先心所好也。

  (卯)二合叹三车希有。又三。初合示转。二合证转。三追合劝转。

  (辰)今初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苦谛)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集谛)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道灭二谛)

  合上三车今在门外。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

  (辰)二合证转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

  合上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辰)三追合劝转。譬中先劝。故云追合。

  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合上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也。三乘皆是诸佛 方便引物仪式。故是圣所称叹。得无生智为自在。得尽智为无系。我生已尽。不受后有。名无所依。所作已办。梵行已立。名无所求。根力觉道等。通漏无漏。贤位三十七品。属有漏。学无学位三十七品。属无漏。禅卽四禅。定卽无色四定。亦通有漏无漏。今指无漏。解脱。卽八解脱。三昧。卽三三昧。此为无漏。等卽等取观练熏修诸禅。无量安隐快乐。谓真空涅?。永离灾患也。二合叹三车希有竟。

  (卯)三合适子所愿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内有智性者。宿习三乘乐欲。成三乘智性。故佛得施。三乘教也。闻法信受。卽闻慧。合上适其愿故也。 殷勤。卽思慧。合上心各勇锐也。精进。卽修慧。合上推排。排恶去。故精。推理明。故进也。欲速出三界等。合上竞共驰走争出火宅也。如羊不顾后群。名声闻乘。求自然慧者。十二因缘。本自有之。非佛天人等所作。又辟支多分是法行人。从他闻少。自推义多。故取譬于鹿。鹿不依人也。求一切智。谓欲徧知一切世出世法。不同二乘唯求出世。此智复名佛智。以非二乘所能得故。又名为自然智。以超然自觉悟故。又名为无师智。佛为天人大师。更无有为佛师者故。且约三藏佛果释此四智。当知四教。四智名同。义实迥别。此不繁述。菩萨望此修因。安忍运载。故取譬于牛也。二合舍几用车譬竟。

  (丑)三合等赐大车譬。譬文有四。一免难。二索车。三等赐。四欢喜。今但合免难。义兼索车。但合等赐。义兼欢喜。文分为二。初双牒免难等赐二譬。二双合。

  (寅)今初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

  (寅)二双合

  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 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乐。

  此先合免难也。以佛教门者。依教所诠真理而起三乘圣行。故得出苦。

  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此次合等赐也。我有无量乃至诸佛法藏。合上财富无量诸藏充溢。卽有车之由也。是诸众生皆是我子。乃至娱乐之具。合上心等。诸佛禅定解脱。并依中道实相。故与二乘禅定解脱不同也。皆是一相乃至第一之乐。合上正明车体。譬文广。今文略。但点三德以收众义。一相是实相。卽法身德。一种是种智。卽般若德。能生净妙第一之乐。乐卽无苦。是解脱德。三德不可思议。名为高广大车。三合等赐大车譬竟。

  (丑)四合无虚妄譬二。初牒譬。二正合。

  (寅)今初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寅)二正合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犹所云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也。不尽能受。故不得已。为一施三。三由众生。非佛本意。今说大乘。不乖本心。故不虚也。前舍利弗问云。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今故答云。以是因缘分别说三。二正譬说中。初长文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一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二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壬)正譬说中。二重颂为二。初颂立譬。二颂法合。

  (癸)初中二。初颂总譬。二颂别譬。

  (子)初又四。初颂长者。二颂家宅。三颂五百人。四颂火起。略不颂一门及三十子也。

  (丑)今初

  譬如长者。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但颂位号。卽兼名行叹德。如举佛号。便知万德。

  (丑)二颂家宅

  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复顿弊。 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栋倾斜。基陛隤毁。墙壁圯坼。泥涂阤落。覆苫乱坠。椽梠差脱。周障屈曲。杂秽充徧。

  因缘释者。有一大宅。且指同居大千三界。三界无始为久。非今所造。为故。无常卑鄙。名顿弊。色界。为堂。欲界。为舍。不免堕落。为高危。命根支持。为柱。四相所迁。为摧朽。意识纲维。为梁栋。诸苦所坏。为倾斜。过去行业。为基陛。业运迁灭。为隤毁。四大。为墙壁。互相损害。为圯坼。皮肤。为泥涂。壮色不停。为阤落。四威仪不正。为覆苫乱坠。五识不利。不相主境。为椽梠差脱。意识处处驰逐。为周障。徧厯六根取境。为屈曲。徧于六尘起贪恚痴。为杂秽充徧。此总约三界色心为宅体也。观心释者。现前一念五阴身心。其性本自竖穷横徧。名一大宅。无始以来?识相传。无有作者。名为久故。念念无常。迷情恶劣。名为顿弊。腹为堂。背为舍。两足为柱根。脊骨为梁栋。臋髀为基陛。皮肉为墙壁。肤色为泥涂。须发为覆苫。牙齿骨节为椽梠。徧身之内为周障。小肠大肠等为屈曲。大小不净为杂秽充徧。如此一身。身外更无别物。名一大宅。而为理卽长者所有。若能念念观察。知此五阴身心所有苦性。卽法身德。所 有惑染。卽般若德。所有业行。卽解脱德。则转为名字长者。乃至转为究竟长者。自觉觉他。利益无尽。若不观察。则尽未来际。恒居火宅。烧已复烧。终不知此大宅。体卽大白牛车。哀哉哀哉。

  (丑)三颂五百人

  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譬五道也。旣有五道。卽有三乘根性。兼得三十子也。

  (丑)四颂火起四。初颂地上事。譬欲界。二颂穴中事。譬色界。三颂穴外事。譬无色界。四总结众难非一。问。经文已自有譬有合。何故譬中复约譬释。答。譬广合略。理应释譬。况鸱枭雕鹫乃至夜叉饿鬼等。若不譬利钝诸使。何用列此冗杂名物。岂佛有无义语耶。

  (寅)初中四。初明所烧之类。二明火起之由。三正明火起之势。四明被烧之相。

  (卯)初明所烧之类。譬十使众生也。

  鸱枭雕鹫。乌鹊鸠鸽。蚖蛇蝮蝎。蜈蚣蚰蜒。守宫百足。鼬狸鼷鼠。诸恶虫辈。交横驰走。屎尿臭处。不净流溢。蜣螂诸虫。而集其上。狐狼野干。咀嚼践踏。哜啮死尸。骨肉狼藉。由是群狗。竞来搏撮。饥羸慞惶。处处求食。斗诤摣掣。?喍嗥吠。其舍恐布。变状如是。

  此先譬五钝使也。鸱枭等八鸟。以譬慢使众生。自举轻他。如鸟陵高下视。陵他名慢。自恃名憍。故以憍释慢。文殊问经明八憍。今用配八鸟。盛壮憍如鸱。姓憍如枭。富憍如雕。自在憍如鹫。寿命憍如乌。聪明憍如鹊。行善憍如鸠。色憍如鸽。次蚖蛇等二句。以譬嗔使。蚖者。黑蛇也。蚖蛇不触而吸。譬非理嗔。蝮者。虺也。长三寸。大如指。鼻上有针。蝮蝎触之则螫。譬执理嗔。赤头者名蜈蚣。不赤者名蚰蜒。譬戏论嗔。次守宫等八句。总譬痴使。守宫。卽蝘蜓也。守宫百足。兀然无知。譬独头无明。鼬似鼠而亦啖鼠。狸卽猫类。鼷卽甘口鼠。此四譬相应无明。诸恶虫辈交横驰走。结上独头相应二种无明。徧缘三界故交横。纷起速疾故驰走。卽是从痴根本。备起诸结也。屎尿二句。明痴心所著之境。皆无常。苦。无我。不净。蜣螂二句。明迷事无明。妄计以为常乐我净而生染著也。狐狼等八句。总譬贪使。狐狼譬有力贪。以威势取。野干譬无力贪。从他乞索。咀嚼。譬有用而取。践踏。譬不用而取。又少则咀嚼。多则践踏也。哜啮。譬贪噬无厌。死尸。譬粗弊五欲。骨肉狼 藉。譬积聚五尘不知止足。由是群狗竞来搏撮。譬王贼等有大力者。举彼有力无力所积之物。皆能强取之也。饥譬常不知足。羸譬求不称意。慞惶譬种种营觅。所谓多欲之人。虽富而贫也。又爱心贪。贪五尘之肉。见心贪。贪道理之骨。推求知见。遂多所解。卽是多骨。须骨之狗。竞来搏取。于见心中。未得正法之食。名饥。不能伏断见惑。名羸。处处求解。名为慞惶。互相是非。之为斗诤。意谓为非。如向前摣。复谓为是。如向后掣。发言论决是非之理。如?喍嗥吠。此卽合前由是群狗等四句。共有六句。皆譬疑使。其舍恐布。变状如是。总结上五钝使也。(见属利使。自在后文。今约钝中之利。故推道理而起于疑也。聚唇露齿名?喍。出声大吼名嗥吠。)

  处处皆有。魑魅魍魉。夜叉恶鬼。食啖人肉。毒虫之属。诸恶禽兽。孚乳产生。各自藏护。夜叉竞来。争取食之。食之旣饱。恶心转炽。斗诤之声。甚可怖畏。鸠?茶鬼。蹲踞土埵。或时离地。一尺二尺。往返游行。纵逸嬉戏。捉狗两足。扑令失声。以脚加颈。怖狗自乐。复有诸鬼。其身长大。裸形黑瘦。常住其中。发大恶声。叫呼求食。复有诸鬼。其咽如针。复有诸鬼。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头发?乱。残害凶险。饥渴所逼。叫唤驰走。

  此次譬五利使也。处处皆有二句。总明五种利使徧于三界五阴四谛。造次恒有也。山怪曰魑。宅怪曰魅。木石变怪曰魍魉。夜叉等三偈。别譬邪见。人肉。譬出世善报。食啖人肉。譬拨无出世因果也。毒虫禽兽孚乳产生各自藏护。譬世间因果。因能有果。名藏。必得不失。名护。争取食之。譬拨无世间因果也。食之旣饱。譬邪见成就。恶心转炽。譬邪见增广。斗诤之声。譬拨无因果邪论。甚可怖畏。譬闻此邪论。能使人堕落三涂也。鸠?等两偈半。别譬戒取。鸠?茶。可畏鬼也。虚坐名蹲。实坐名踞。地形高处名土埵。譬外道依于戒取。修行十善。能生欲界六天高处也。或时离地一尺二尺者。譬依戒取修得四禅。生在色界。名离地一尺。或依戒取得四空定。生无色界。名离地二尺也。往返游行者。往譬生上二界。返譬还生欲界。纵逸嬉戏者。譬不入正道。终无实诣也。捉狗两足。譬妄计苦行为净。扑令失声。譬妄计苦行不得苦果。以脚加颈。譬以苦行希求乐果。怖狗自乐。譬以苦行暂伏烦恼。或时稍得味禅也。复有诸鬼其身长大等六句。别譬身见。竖入三世计我。名长。横徧五阴计我。名大。计我自在。 不修善法。卽无惭愧。故名裸形。以恶庄严。故名黑。无功德资。故名瘦。妄计有我。永不能出三界。故云常住其中。发言宣说种种我相。故云发大恶声。妄计有我能得涅?。故名叫呼求食也。次复有诸鬼其咽如针。别譬见取。咽细命危而保其寿。如非想无常而妄计涅?也。次复有诸鬼首如牛头等二偈。别譬边见。依于身见。起断常二见。如牛头二角。断常二见。能断出世善根。如食人肉。能断世间善根。如或复啖狗。有时计断。有时计常。前后回转。如头发?乱。计常破害无常正理。计断破害缘起正理。计常堕常坑。计断堕断坑。故云残害凶险。无智慧食。无禅定饮。故云饥渴所逼。宣唱。断常邪论。故云叫唤。轮回生死不息。故云驰走也。

  夜叉饿鬼。诸恶鸟兽。饥急四向。窥看窗牖。如是诸难。恐畏无量。

  此总结欲界利钝烦恼众生之相也。并是有漏之心。常乏道味。故云饥急。邪观空理。慕仰道味。故云四向窥看。滞著心多。不会正理。如窗牖观空。不得无碍。初明所烧之类竟。

  (卯)二明火起之由。譬起五浊之由也。

  是朽故宅。属于一人。其人近出。末久之间。于后宅舍。忽然火起。

  三界是佛应化之处。从发心来。誓愿度脱。故云属于一人。长者在宅。能令慎火。由出去后。诸子无知。故令火起。譬佛近于大通佛时。常教是等。令伏五浊。众生感尽。如来舍应。此等于后便起五浊也。他土赴缘。非是永去。故言近出。又已证无生不生三界。故名为出。不久应来。故名为近。寿量品云。数现涅?。卽是出宅意也。三界为宅。五阴为舍。

  (卯)三正明火起之势。譬正起五浊也。

  四面一时。其焰俱炽。栋梁椽柱。爆声震裂。摧折堕落。墙壁崩倒。

  四面。譬身受心法也。顿起四倒五浊八苦。故云一时其焰俱炽。命断为爆。风刀解体为裂。气断骨离为摧折堕落。四大解散为墙壁崩倒。由浊倒故。身命无常。

  (卯)四明被烧之相。譬八苦五浊。逼恼利钝众生也。

  诸鬼神等。扬声大叫。雕鹫诸鸟。鸠?茶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

  诸鬼神等。等取一切利钝诸使也。扬声大叫。恐怖 无措也。雕鹫诸鸟。别举钝使中之胜者。鸠?茶。别举利使中之胜者。然皆周慞惶怖。不能自出。故知若非三宝四谛四念处法。纵令天龙神圣。决定不免轮回。初颂地上事譬欲界竟。

  (寅)二颂穴中事譬色界三。初譬所烧之类。二明火起之由及火起之势。三明被烧之相。

  (卯)今初

  恶兽毒虫。藏窜孔穴。毗舍阇鬼。亦住其中。

  孔穴虽复不及门外敞豁。犹得免于猛炎。以譬四禅虽复不及界外安乐。犹得免于欲界粗恶也。恶兽毒虫。总举钝使众生。毗舍阇鬼。略举利使众生并能得禅。生于色界也。毗舍阇。此云啖精气。

  (卯)二明火起之由及火起之势。

  薄福德故。为火所逼。共相残害。饮血啖肉。

  薄福德故一句。是火起之由。为火所逼等。是火起之势也。孔穴之中。虽无猛炎。犹有热恼。譬四禅中。踓无欲界恶法。亦有爱味细苦。展转厌下欣上。以上伏下。名共相残害。但著默然。如饮血。但著支林功德。如啖肉也。

  (卯)三明被烧之相

  野干之属。并已前死。诸大恶兽。竞来食啖。臭烟熢?火*孛?。四面充塞。

  野干譬欲界贪。故已前死。诸大恶兽。譬色界贪。能吞欲界贪也。欲界四倒八苦。犹如猛炎。色界四倒。譬以臭烟。亦通身受心法及以四大。故言四面充塞也。二颂穴中事譬色界竟。

  (寅)三颂穴外事譬无色界二。初明所烧之类。二明被烧之相。

  (卯)今初

  蜈蚣蚰蜒。毒虫之类。为火所烧。争走出穴。鸠?茶鬼。随取而食。

  厌患色笼是苦粗障。欣向无色为净妙离。故云为火所烧争走出穴。旣取上定。随灭下缘。故云鸠?茶鬼随取而食也。然通而言之。利钝二使。并堪得无色定。今别约钝使厌下故攀上。利使证上故灭下也。

  (卯)二明被烧之相

  又诸饿鬼。头上火然。饥渴热恼。周慞闷走。

  四空诸天。并乏无漏饮食。故如饿鬼。虽居三界之顶。不免无常所烧。故如头上火然。无正道食。故饥。无助道浆。故渴。犹为微细八苦所逼。故热。犹有微细诸惑现行。故恼。犹在生死轮回数中。不知出要。 故云周慞闷走也。三颂穴外事譬无色界竟。

  (寅)四总结众难非一

  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灾。众难非一。

  初颂总譬竟。

  (子)二颂别譬三。初颂长者见火譬。二颂舍几用车譬。三颂等赐大车譬。略不颂无虚妄譬也。

  (丑)今初

  是时宅主。在门外立。闻有人言。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此宅。稚小无知。欢娱乐著。长者闻已。惊入火宅。

  初三句。颂能见。次五句。颂所见。后二句。颂惊怖也。门外者。法身地也。立者。常怀大悲。欲救众生。不处第一义空座也。上文云见。今颂云闻。以闻代见。显见闻不二也。有人言者。法是佛师。谓三昧法也。若入三昧。则能见机。三昧令佛见。故云闻有人言也。先因游戏来入此宅者。有二义。一者初发心时。卽名为出。未登不退。仍起见思。故云游戏来入此宅。二者理性本净。非三界法。因无明故而起戏论。妄有生死。故云游戏来入此宅。稚小者。大善未著也。无知者。痴惑所缠也。惊入者。大悲起应也。

  (丑)二颂舍几用车譬二。初颂舍几。二颂用车。

  (寅)初颂舍几。前法合中。但合劝门。今但颂诫门。亦互显也。

  方宜救济。令无烧害。告喻诸子。说众患难。恶鬼毒虫。灾火蔓延。众苦次第。相续不绝。毒蛇蚖蝮。及诸夜叉。鸠?茶鬼。野干狐狗。雕鹫鸱枭。百足之属。饥渴恼急。甚可怖畏。此苦难处。况复大火。诸子无知。虽闻父诲。犹故乐著。嬉戏不已。

  前四偈半。颂诫门拟宜。后一偈。颂不得也。方宜者。拟以大教逗其宜也。告喻者。卽是诫门说众患难也。恶鬼毒虫句。总立所烧。卽利钝十使众生。灾火蔓延三句。总明烧势及以烧相。毒蛇等二偈。广明所烧。杂列利钝诸使。不复次第。此苦难处二句。卽是况结。三界因果。已不堪处。况又起五浊耶。诸子无知。卽是无大乘机。不肯信受。子旣深著见思。嬉戏不已。父诲所不能化。卽含有息化之意。

  (寅)二颂用车三。初颂拟宜三车。二颂叹三车希有。三颂适子所愿。略不颂知子先心也。

  (卯)今初

  是时长者。而作是念。诸子如此。益我愁恼。今此舍宅。无一可乐。而诸子等。耽湎嬉戏。不受我教。将为火害。卽便思惟。设诸方便。

  初一偈。明拟宜意。次一偈。明用小之由。由著见思。故唯施小。次二句。明用小之意。若不用小。则大小并亡。故云将为火害。次二句。正思用小。

  (卯)二颂叹三车希有

  告诸子等。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妙宝好车。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汝等出来。吾为汝等。造作此车。随意所乐。可以游戏。

  初四句。颂劝转。次三句。颂示转。汝等出来句。重颂劝转。后一偈。颂证转也。吾能造车。卽是引己所证而明不谬。

  (卯)三颂适子所愿

  诸子闻说。如此诸车。卽时奔竞。驰走而出。到于空地。离诸苦难。

  闻说。颂闻慧。奔竞。颂思修。驰走而出。颂见谛。到于空地。颂无学也。二颂舍几用车譬竟。

  (丑)三颂等赐大车譬四。初颂父见诸子免难欢喜譬。二颂诸子索车譬。三颂等赐诸子大车譬。四颂诸子得车欢喜譬。

  (寅)今初

  长者见子。得出火宅。住于四衢。坐师子座。而自庆言。我今快乐。此诸子等。生育甚难。愚小无知。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魑魅可畏。大火猛焰。四面俱起。而此诸子。贪乐嬉戏。我已救之。令得脱离。是故诸人。我今快乐。

  住于四衢。谓了了见四谛也。坐师子座者。宅主初在门外。犹有忧畏。故云立。今见子免难。方得无畏。故云坐。方便品云。今我喜无畏。卽此义也。又前是大机未会。故云立。今是小化已周。故云坐。立者冥利。坐者显益也。而自庆言者。得所化机。是故庆快。二万亿佛所。教以大乘。是故云生。中间小熟。是故云育。经此多时数数将养。故云甚难。善根尚微。故云愚小。妄惑所覆。故云无知。无知则起浊。起浊则招果。故云入宅。多诸毒虫二句。总述三界利钝之相。大火猛焰二句。总述三界八苦之势。而此诸子二句。明其起见起爱。不能自拔。我已救之二句。明其欢喜之由。是故诸人二句。结成欢喜之意。

  (寅)二颂诸子索车譬

  尔时诸子。知父安坐。皆诣父所。而白父言。愿赐我等。三种宝车。如前所许。诸子出来。当以三车。随汝所欲。今正是时。惟垂给与。

  知父安坐者。索车时也。正同将说法华时也。皆诣父所者。索车仪也。正同此会咸以恭敬心皆来至 佛所也。愿赐我等三种宝车者。正请索也。如前所许者。执昔而疑今也。前云实有三乘。可随我欲。今旣斥为方便。必当别垂给与也。

  (寅)三颂等赐诸子大车譬

  长者大富。库藏众多。金银瑠璃。砗磲码碯。以众宝物。造诸大车。庄校严饰。周帀栏楯。四面悬铃。金绳交络。真珠罗网。张施其上。金华诸缨。处处垂下。众彩杂饰。周帀围绕。柔輭缯纩。以为茵褥。上妙细氎。价直千亿。鲜白净洁。以覆其上。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多诸傧从。而侍卫之。以是妙车。等赐诸子。

  初二句。超颂有车之由。次六偈半。皆颂正明车体。后二句。追颂标章。略不颂心等。然车等子等。则心必等明矣。屋盛物曰库。可喻六根具一切法。地盛物曰藏。可喻诸行具一切法。又阴界入等具一切法。可喻以藏。约理如地故。道品六度等具一切法。可喻以库。约修如屋故。其实一一法中。具一切行及一切法。一一行中。具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库藏众多而大富也。性具诸法。总名众宝。从性起修。名之为造。子多行多。车则随多。名之为诸。一一车体。无不高广。名之为大。又须示方知。子修名造。以 性泯修。造还本有。乃车体也。庄校下。皆具度也。初四句如前释。真珠罗网二句。卽颂幰盖。慈门非一。犹如网孔。一一孔中。皆一真珠。如众慈门。并称于实也。金华诸缨二句。卽颂垂诸华缨。以明众机徧悦也。众彩杂饰。明垂化之处。设应不同。周帀围绕。明摄物之宜。无所阙少。柔輭缯纩。卽颂婉字。以为茵褥。卽颂筵字。上妙细氎四句。卽追颂重敷二字。意显种种事禅。并卽实相。不同凡小杂诸烦恼。故鲜白净洁而上妙也。大白牛如前释。傧从。卽仆从。余皆可知。

  (寅)四颂诸子得车欢喜譬

  诸子是时。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

  乘中道妙慧。横游四种四门四种四谛。竖游四十一位。证于究竟常乐我净四德也。初颂立譬竟。

  (癸)二颂法合二。初颂合总譬。二颂合别譬。

  (子)初中四。初颂合长者。二颂合五百人。三颂合家宅。四颂合火起。

  (丑)今初

  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

  我亦如是句。颂合位号。下二句。颂合名行。兼叹德也。

  (丑)二颂合五百人。兼得三十子义。

  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

  一切。指三界五道也。三十是缘因子。一切是正因子。

  (丑)三颂合家宅。兼得一门义。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丑)四颂合火起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初二句标。次二句释。后二句结也。初颂合总譬竟。

  (子)二颂合别譬四。初颂合见火。二颂合舍几用车。三颂合等赐大车。四颂合无虚妄。

  (丑)今初

  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初一偈。颂合能见。正由寂然在王三昧。寂而常照。故能见也。次六句。颂合所见。后二句。颂合惊怖入宅。

  (丑)二颂合舍几用车二。初颂合舍几。二颂合用车。

  (寅)今初

  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

  初一句。颂拟宜。第二句。颂不得。后两句。释成不信之由。兼含息化之意。

  (寅)二颂合用车

  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初二句。颂合拟宜。次四句。颂合叹三车希有。后六句。颂合适子所愿也。若心决定。总颂三乘驰走之位。具足等四句。别颂三乘争出之位。不退义通。兼前三教。二颂合舍几用车竟。

  (丑)三颂合等赐大车二。初颂合等赐。二颂合欢喜。略不颂免难索车。

  (寅)今初

  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

  此先颂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乃至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合心等也。

  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

  此卽颂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合车体也。

  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

  此追颂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合有车之由也。初颂合等赐竟。

  (寅)二颂合欢喜

  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

  初七句。正明各得大乘法喜。后四句。结成劝信也。日夜者。初得佛知见中道智光。如日。余无明在。如夜。自得中道智。如日。慈悲入生死。如夜。常行二法。故言游戏也。广化三乘。同得一乘。故言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此乘圆顿。无委曲相。故言直至道场。次结成唯一无三因缘可知。三颂合等赐大车竟。

  (丑)四颂合无虚妄

  告舍利弗。汝诸人等。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能一心听。诸佛实法。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

  初四句。先定父子天性至情。卽是颂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也。次四句。卽颂初说三乘引导众生也。次十四句。卽颂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也。

  若人小智。深著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

  此超颂众生不尽能受大乘之法。故佛以方便力。为说生灭四谛也。苦本。卽集谛。方便说道。犹云方便说言。第三谛。卽灭谛。余可知。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此追颂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也。但离虚妄者。离见思也。一切解脱者。如来大涅?也。未实灭度者。变易生 死尚在也。无上道者。一切种智也。法王现世。为安众生。许三与一。宁有虚妄。重颂竟。譬说周四大段中。初正譬开三显一。有请。有答。答中有三。初发起。二正譬说竟。

  (辛)三劝信流通。信者。信佛说不说也。劝者。劝可通不可通。有此二义。故言劝信。文为二。初标两章。二释。

  (壬)今初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在所游方。勿妄宣传。

  初四句标说不说者。我此实相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也。若四十余年。未是说时。若五千未退。则不说也。次二句标可通不可通者。勿妄宣传也。恶者强说。令其堕苦。善者不说。悞其得乐。大悲愍恶。则不宜通。大慈念善。则应可通也。按此文。佛嘱身子若此。卽与日月灯明嘱妙光同。至于身子先佛入灭。不过小机所见耳。今日得闻法华。未始不仍是身子流通力也。

  (壬)二释为二。初释可说不可说。二释可通不可通。

  (癸)今初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当知是人。阿惟越致。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幷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况余声闻。其余声闻。信佛语故。随顺此经。非已智分。

  此正明如来利益世间之相也。通论三世利益。别论令二乘入信。初一偈。是观现在益为说。梵语阿惟越致。此云不退。次六句。是观过去善为说。次六句。是观未来善为说。下文云。若深信解者。见佛常在灵鹫。卽此义也。次四句。结上起下。如来观彼深智三世利益。是故为说。浅识不解。则不为说也。后三偈。正明二乘由信得入。非已智分。实得阿罗汉。必信佛语。故智力虽弱。亦可为说。若五千增上慢人。佛则不为说矣。

  (癸)二释可通不可通又二。初约大悲门。莫为恶说。二约大慈门。应为善人说。

  (子)今初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

  此经所诠。纯谈实相。以实相印。徧印诸法。故使纤善微解。同成缘了。而见思重者闻之。则有二过。一者不信。二者谬解。言不信者。由浅智故。执权疑实。言谬解者。由依文故。直以外道所计常乐我净而谓与此圆理无殊。譬如旧医?用毒乳。此之二过。同名毁谤此经。皆断世间佛种。何以故。此经以缘了而为佛种。若执权疑实。则不信小善成佛。是断世间缘因种也。亦自断了因种也。若谬解常乐。则不辨乳之好恶。是断世间了因种也。又自谓惑卽般若。业卽解脱。不复修诸善法。亦白断缘因种也。今初一偈。是见惑重。次一偈。是思惑重。后一偈。是总出其过。

  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经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形?乞*页?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若作馲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騃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诸根?钝。矬陋?病-丙@恋?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魑魅所著。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瘂。诸根不具。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驼驴猪狗。是其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聋盲喑瘂。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著我见。增益嗔恚。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此具明谤经所招恶报。诫令勿妄宣传也。问。谤经 生罪。则经非罪缘乎。答。佛之说经。唯为生福。迷者不信。自获罪殃。如四大本为养育人物。愚者犯之。自取损害耳。今佛谆谆告谕。旣令宏法观机。兼使彼知避苦。可谓彻底大悲矣。初约大悲门莫为恶说竟。

  (子)二约大慈门。应为善人说。又二。初明五双善人之相。可为宣说。二总结可说。

  (丑)今初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利根强识。是现在。见佛植善。是过去。此过现一双也。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修慈。是愍下。恭敬。是尊上。又精进修慈。不滞涅?。离诸凡愚。不滞生死。此福慧一双也。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舍恶亲善。是外求名愧。持戒如珠。是内护名惭。此惭愧一双也。

  若人无嗔。质直柔輭。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质直敬佛。是自行。譬喻说法。是化他。此自他一双也。

  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四方求法。是请益之始。顶受专修。是归凭之终。此始终一双也。问。华严云。受一非余。是名魔业。今何得云。乃至不受余经一偈耶。答。若滞随情之说。则受一者。必至非余。故名魔业。若秉开显之谈。则一外无余。便能以一贯余。故为法器也。初明五双善人相竟。

  (丑)二总结可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不尽。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经。

  善信甚多。略举十相以示流通方法耳。第二譬说周中。初正譬开三显一竟。 上来释譬喻品竟。次释信解品。

  信解品第四

  夫根有利钝。惑有厚薄。说有法譬。悟有前后。文云。世尊往昔说法旣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不生一念好乐之心。初闻略说。动执生疑。广闻五佛。蒙笼未晓。今闻譬喻。欢喜踊跃。信发解生。疑去理明。欢喜是世界。信生是为人。疑去是对治。理明是第一义。圆融四悉。一时俱得。故名为信解品。又凡禀小大教。革凡成圣。各有次位。小乘从闻生解。苦忍明发。信则称行。厯法欢察。苦忍明发。法则称行。若信行转入修道。则名信解。若法行转入修道。则名见得。准小望大。亦应如此。今中根人。闻说譬喻。初破疑惑。入大乘见道。故名为信。进入大乘修道。故名为解。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我等今日。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闻圆教。入圆位。故名为信解品。本迹者。四大弟子。久入大乘。成就佛法。迹引中根。示初信解。故名为信解品。观心者。了达心外无法。名信。于现前一念介尔心中见一切法。名解。从名字信解。乃至究竟信解。

  (己)二譬说周中第二明中根领解。近领火宅。远领方便也。文为二。初经家叙喜。二白佛自陈。

  (庚)今初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栴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卽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

  初文先叙内心卽从座起下。次叙外仪也。善吉独称慧命。三人称摩诃者。通论。皆大皆慧。别论。善吉解空。空慧为命。此约行也。(因缘)诸慧人中。佛慧第一。佛于般若。命其转教。慧人所命。故云慧命。(约教)三弟子被命少。摩诃如前释。此中亦具三业领解。发希有心。心领解也。卽从座起。身领解也。而白佛言。口领解也。从佛所闻未曾有法。卽近指火宅譬喻。远指广略法说。又闻世尊授身子记。同行相例。知必有分。所以发希有心。欢喜踊跃也。外仪如文。若约表法。则从座起者。舍小乘空证也。整衣服者。卽声闻智断为菩萨法忍也。偏袒右肩者。右表于权。昔未开权。如右肩被覆。今已开权。故偏袒也。右膝者 地者。地表一实。知权卽一实也。合掌表权实不二。不二卽是非权非实之一心也。躬非直非曲。而能直能曲。直表实。曲表权。今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表以我之权趣佛之实也。

  (庚)二白佛自陈二。初长文重颂。正陈得解。次十三偈。叹佛恩深。

  (辛)初中二。初长文。二重颂。

  (壬)初中二。初就法略领解。二约譬广领解。

  (癸)初又二。初正法说。二略举譬。

  (子)初又二。初明昔禀三故不求。二明今会一故自得。

  (丑)初又二。初标。二释。

  (寅)今初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居僧首故不求。法腊旣高。晚学以我为轨。倘忽改途易辙。弃小求大。恐为后人所嫌。自固护彼。所以不求。然执小腊。则大法全阙。不弃小。由未识开三。自固则小执未移。护彼乃迷于大轨。此一失也。二年朽迈故不求。若作菩萨。当任大道。广度众生。今旣老朽。无所堪任。所以不求。然一生断证。是以自鄙年高。败种未?。是以妄见不任。此二失也。三得涅?故不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已入无为正位。 不堪复发大心。所以不求。然昔迷实义。徒计正位之功。由斯固情。不知所行是菩萨道。此三失也。

  (寅)二释

  世尊往昔说法旣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在座疲懈。卽释居僧首故不求。次超释得涅?。后追释年朽迈。并如文。初明昔禀三故不求竟。

  (丑)二明今会一故自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

  由闻略广法譬重重开显而得信解。独举授声闻记者。授记必由开显故也。初正法说竟。

  (子)二略举譬

  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昔般若领教。谓为菩萨。岂图于今。全蒙等赐也。初就法略领解竟。

  (癸)二约譬广领解二。初立譬。二法合。

  (子)初中二。初咨发。二正立譬。

  (丑)今初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

  犹如世礼。欲有所决。须先咨发也。

  (丑)二正立譬四。初父子相失譬。二父子相见譬。三追诱譬。四领付家业譬。

  (寅)初父子相失譬。领上总譬。及方便品中略颂也。又为四。初子背父去。二父求子中止。三子遇到父城。四其父忧念。

  (卯)初又二。初背父而去。二向本而还。

  (辰)今初

  譬若有人。年旣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譬若有人者。二乘自譬也。年幼稚者。譬善根微弱也。父。譬如来应身。指二万亿佛所教无上道。已成父子。应身息化之后。退大心故。名为舍父。无明自覆。名逃。趣向生死。名逝。轮回三界五欲。名久住他国。天道为或十。人道为二十。具厯五道为至五十岁。此领诸子先因游戏来入此宅之意也。问。应身息化。众生起惑。是父离子。非子舍父。答。由众生不感。故应身去世。还成子舍父义。又约观心释者。本觉名父。始觉种子名子。种子力微。为幼稚。背于本 觉而起无明。为舍父逃逝。寂光理性为本国。五欲生死为他国。经厯五道为五十岁也。

  (辰)二向本而还

  年旣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年旣长大者。譬大乘善根冥熏欲著也。加复穷困者。譬退大旣久。残福渐尽。具受八苦。不得出要。故穷。八苦所烧。故困也。驰骋四方者。徧厯身受心法。徧推有无双亦双非也。以求衣食者。于中求正道食。求助道衣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者。不期而会名之曰遇。外道厌苦求理。虽复不当。亦得为可化之缘。佛初出时。诸外道等皆先得度。卽此意也。初子背父去譬竟。

  (卯)二父求子中止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瓈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徧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

  退大以后。求机不会。故云求子不得。不为一子而废家业。譬佛不以一处无机而废余方施化。故云 中止一城。谓方便土。在实报同居两楹名中。约有余涅?名城。住此权理名止。卽此权理便是实相。故名其家。具足万德。故为大富。五度福德为财。般若智慧为宝。导一切法皆摩诃衍。故为无量。金银等七宝。卽圆乘三十七道品。此领上长者大富义也。仓厍盈溢者。盛米为仓。譬禅定能生百八三昧。盛物为库。譬实相能发十八空智。自资为盈。外化为溢。此领上多有田宅义也。僮仆。譬方便波罗蜜。卽领上及诸僮仆也。又两教二乘。通教菩萨。别三十心。悉如僮仆。圆十地如臣。十向如佐。十行如吏。十住如民。初入佛境界。率土皆王民。十行修习诸法。种种驱驰。故如吏。十回向事理稍深。职近王边。故如佐。十地辅佛行化。降魔制敌。故如臣。象譬一心三观。运圆教大乘。马譬次第三观。运别教大乘。牛譬卽空析空二观。运通教等大乘。羊譬析法自行观。运声闻乘。不言鹿者。特是文略。又辟支值佛。入声闻数故也。无数者。权实诸法。皆名车乘。权实观智。名象马牛羊。非但教法甚多。观智亦复无数也。出入者。二而不二是入。(入中)不二而二是出。(出中)又不二而二是入。(入空入有)二而不二是出。(出于空有。此二番互融。约 三谛说。)无量还一是入。一中无量是出。(此一番约二谛说)化他用为出。自行用为入。(此一番约自他说。秖是用前三谛二谛)出法益众生。为息。化功归己。为利。徧于三土。为乃徧他国。。唯法性土。名己国耳。行货曰商。居货曰贾。譬诸菩萨徧入三土以求法利。故云甚多。或此土菩萨往他方听法。或他方大士来此土闻经。又应化二身。譬如商贾。将实法徧入三土。化益众生而归法身。故云甚多。如世间人。令他捉财兴生。亦自兴生也。

  (卯)三子遇到父城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厯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此譬退大已后。备遭诸苦。深起厌患。欲求出离。以彼断常邪慧。观察五阴聚落。十八界国。十二人邑。处处求于正助衣食。由此苦境为机。感佛大悲。有得涅?之义。故云遂到父所止城也。

  (卯)四其父忧念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 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父每念子下。正念失子之苦。复作是念下。悬念得子为乐也。如来自昔至今。恒思诸子大机。故言每念。开鬼道出修罗。故言五十余年。未曾说者。未曾向方便土中臣佐吏民说有此子机缘。(彼臣佐等。非全不知穷子机性。但约穷子说时未至。主伴相与覆实未宣。权从物机。故云不说。)又应世已来。自昔华严方等般若诸座。亦未曾彰灼向诸大士说此声闻本是佛子也。心怀悔恨者。悔昔不勤教诏。致令无训逃逝。恨子不惟恩义。疎我亲他。以譬如来悔不殷勤令入内凡。遂使退失本解。恨其不能精进固志。疎我正法。亲他六尘也。自念老朽者。化期将毕。大法未传。如老朽而无子。问。法身所化诸菩萨等。悉堪补处。何遽此忧。答。法身所化。本无兴废。谁谭老朽。今明化身眷属。则有二种。一者法身大士共相影响。迹虽弟子。本或是师。亦不约此自念老朽也。二者同居凡夫。初从化佛发道心者。名此为子。子继父业。令?胤-乚?族不断。若身子受记作华光佛。则一方佛种相续不断。大乘家业递相传付。倘身子无可化机。则大乘法财。现无付嘱。后来佛种安寄。老朽兴叹。正为此也。有可度机。名为得子。与授佛记。名付财物。称于本心。名为快乐。初父子相失譬竟。

  (寅)二父子相见譬。领上长者见火譬。及方便品中颂五浊也。然法譬并明父前见子。此中则明子前见父。葢就佛。则灵智先知。约生。则机成扣应。机应不前不后。不可思议。特前后互举耳。文为二。初子见父。二父见子。

  (卯)今初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势力。卽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此文凡有四意。初见父之由。由于佣赁。二见父之处。处在门侧。三见父之相。踞师子床乃至威德特尊。四生畏避。卽见父有大势力悔来至此等也。初佣赁展转者。由厌苦欣乐。推求理味。渐渐积习资 助出世善根。以此善根扣佛慈悲。故言遇到父舍也。父譬道后法身。舍譬无缘慈悲。大小二机。双扣此舍。有大机故。故言遥见其父。有小机故。故言住立门侧。若唯小无大。不应遥见尊特之身。父亦不应欢喜财物库藏今有所付。若唯大无小。不应住立门侧。亦不应言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也。第二意中言门侧者。二观为方便。如门二边。圆中之机。当门正见。二乘偏真。譬以门侧。但空三昧。偏真慧眼傍窥法身耳。扣召事远。是故言遥也。第三意中言踞师子床者。圆报法身。安处第一义空法性之座。无复通别二惑八魔等畏也。宝几承足者。定慧为足。实谛为几。无生定慧。依真如境也。婆罗门名净行。贵族高洁譬华严会中等觉位离垢菩萨也。刹利。王种。譬华严会中九地乃至初地诸大菩萨也。居士富而未贵。譬华严会中三十心菩萨也。真珠璎珞。譬究竟戒。首楞定。一切种慧。法音陀罗尼四璎珞也。价直千万。譬四十地功德以严法身也。吏民僮仆者。若约异门明义。卽以民譬禀方便教断通惑人。吏譬禀别教断通惑人。若约同门明义。还譬方便波罗蜜也。内与实智同。外与机缘同。譬如 吏民。有内奉外役之义也。白拂。譬权智之用。右。譬入空智。用拂四住尘。左。譬入假智。用拂无知尘。此二为中道方便。故言侍立也。宝帐。譬真实慈悲。华。譬四摄。幡。譬神通。香水洒地。譬法水洒诸菩萨心地以淹惑尘。亦譬定水洒散心也。散众名华。譬七净华也。一者三聚净戒。二者首楞大定。三者实慧。四者断二谛疑。五者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六者智德圆满。了了见性。七者断德成就。永尽无明。罗列宝物者。譬罗列诸地真实功德也。出内取与如前释。威德特尊者。光明无边。色像无边。相海随好。巍巍堂堂也。第四意中有大力势者智大。名大力。神通大。名大势。犹上文身手有力义也。恐怖者。小机劣弱。怯惧大道也。悔来至此者。佛本欲以大法拟之。应不称机。但有退大之意也。窃作是念者。机中潜密冥有此意。非是显对见胜应身也。葢父子相见。虽譬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然约化事论之。则父先见子。是如来鉴机。道理如此。今云子先见父相及处等。并非已见。秪约机应。具述始末受化元由而已。此或是王或是王等者。波旬为王。徒辈为等。小机灰断。无言说道。绝于色像。旣遥见胜应。非天 人所及。所说法相。迥异二乘。小智薄德。未曾见闻。便谓是魔。或魔徒辈也。且如略开三显一之时。身子尚自狐疑。将非魔作佛。娆乱我心耶。况复初成道时。设卽用大拟小。能不疑佛为魔。又法身是王。报身与法相称。名为王等。大乘法报。非是小乘得益之处。故云非我佣力得物之处。譬小机不能受大化也。贫里。譬但空之理不含万德。或譬四见之境。肆力有地。譬偏空称于小智。或譬四见称于世智。衣譬行行。食譬慧行。衣食易得。譬能得有余涅?无漏衣食。或譬能得世间味禅也。若久住此等者。行大乘道。经无量劫。故云久住。我本厌怖生死。若修大乘。必入生死。广学万行。故言逼迫。我本乐小。而今令我发大乘心。是为强使。舍大取小。故言疾走。

  (卯)二父见子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卽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

  此文亦有四意。初师子座。是见子之处。如来法身。居第一义空无畏之境。明照机也。二见子便识。知 是往昔结缘众生也。三见子欢喜。佛恒伺子机。今机来称慈。是故欢喜。此领譬喻中卽大惊怖。方便中起大悲心。前明拔苦。故言惊怖。今明与乐。故言欢喜也。因见子适愿。昔见众生退大之后。驰骋四方以求衣食。佣赁展转常欲与财。无机不得。今日机来。称大慈心。故言库藏今有所付。众生流转生死。众苦所逼。为大悲所痛。故言我常思念。虽欲救拔。无机叵济。故云无由见之。今有可度之机。故云而忽自来。称大悲心。故云甚适我愿。一期化讫。故言年朽。(且约示从然灯受决。乃至兜率降神出家成道。卽是一期化事将毕也。)未见大机。法无委付。将来之徒。从谁得脱。为可度者。故言贪惜也。二父子相见譬竟。

  (寅)三追诱譬。领上舍几用车譬。及方便品中施方便化意也。文为二。初遣旁人追。二遣二人诱。

  (卯)今初

  卽遣旁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此双领劝诫两门皆无机也。旁人者。智是能遣。教 是所遣。从佛出十二部经也。又臣佐等为旁人。如华严经中。法慧菩萨说十住。功德林菩萨说十行。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金刚藏菩萨说十地等也。急追将还者。用顿教法劝门拟宜也。疾走往捉者。大乘明义显露正直。用此赴机。疾趣菩提。若以菩萨为旁人者。菩萨自有神力。又被佛加。亦能令彼疾入菩提也。穷子惊愕等。是譬劝门无机。旣现无机。纵昔曾发。废久不忆。卒闻大教。乖心故惊。不识故愕。小乘以烦恼为怨。生死为苦。若劝烦恼卽菩提。则大唤称怨枉。若闻生死卽涅?。则大唤称苦痛。我不干求大乘。何为用大捉我也。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譬大乘诫门拟宜。为说布畏之事也。穷子自念无罪等。是譬诫门无机。罪者。譬慈悲也。众生罪故。入生死狱。菩萨慈悲。入狱救之。二乘无此大慈大悲。故言无罪。令入生死。是被囚执也。无大方便而入生死。必当永失三乘慧命。故言此必定死。思此等事。故言转更惶怖。小智不解大教。故言闷绝。溺无明地。故言躄地也。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 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故虽)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于时)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此双领劝诫两门息化。葢是探取佛意。佛虽劝门拟宜无机。意犹未息。更作诫门拟宜。事不获已。然后息化也。文亦四意。初卽思惟息化。言父遥见者。小去大远。故名遥也。语使言者。若约教为使。则智本说教。智知无机。智息故教息。若约人为使。则如净名中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而起惑著。又如普贤入此娑婆。促身令小等。皆其义也。勿强将来者。旣无大机。恐伤其善根也。冷水洒面者。知有小志。宜以灰断理水洒彼向涅?面。令得离烦闷。渐悟四谛也。莫复与语者。决定应息大乘教也。第二所以者何下。释成息大化意。厌苦欣空。故志意下劣。悲智未发。故畏难豪贵。审知二万亿佛所曾发道心。实是佛子。为将护故。不语他人。卽从阿含乃至般若。未尝彰言二乘作佛也。第三使者语之下。正明息于大化。我今放汝。卽是知大机弱。随意所趣。卽是知小善强也。第四穷子欢喜下。卽是息化称机。不为大教所逼。是故欢喜。逗之以小。可得醒 悟。故言从地而起。于但空理求正助道。或于四见求正助道。故言往至贫里以求衣食也。初遣旁人追竟。

  (卯)二遣二人诱为二。初齐教领。二取意领。

  (辰)初齐教领者。近领三车救子。远领波罗柰施权也。又为四。初领拟宜三车。二领知子先心。三领叹三车。四领适愿争出火宅。

  (己)今初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旣息大化。不容孤弃。拟设方便。故云将欲。四大弟子齐已分领。不涉菩萨。故云密遣二人。约法。卽四谛十二因缘。约理。卽有作真俗。约人。卽声闻缘觉。而言密遣者。约教。则隐满字为密。指半字为遣。约理。则隐实为密。指权为遣。约人。则内秘菩萨行为密。外现是声闻为遣也。二乘教中。不修相好。但说苦无常无我不净。故言形色憔悴。不具十力四无所畏。故言无威德者。以此小教而拟小机。故言汝可诣彼。小教明理迂隐。不同大乘直走往捉。故言 徐语穷子。见修两道。是断惑作处。故言此有作处。外道六行。但能伏惑。生上二界。今修谛缘。则能断惑。出生死海。故言倍与汝直。穷子若许者。有机是许。则设教。无机是不许。不设教也。二乘唯欲除惑取证。不论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言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者。约教。则二乘钝根。凭教行行。方能修业。约理。则智谛相资。约人。则权人共实人修行也。

  (己)二领知子先心。三领叹三车

  时二使人。卽求穷子。旣已得之。具陈上事。

  审知有机。故言得之。卽领知子先心也。具陈上事。雇使共作。除苦集粪。与道灭直。卽领叹三车也。

  (己)四领适愿争出火宅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

  慕灭方肯修道。故云先取其价。寻与除粪。犹云先问其价也。取价是适愿。除粪是争出。愍者。愍其取小乘果。怪者。怪其不求佛道。初齐教领竟。

  (辰)二取意领者。领法身地久照方便。非至道树。始知用小。早鉴众生畏难尊特。亲狎垢衣。故追领往前以成今解也。问。四大弟子。何因能知法身 久照。答。推近知远。若至道树。始知无有大机。不应兜率降神。正慧托胎。乃至现有烦恼纳妃生子。三十四心。后身断结。验知脱相海微妙缨络。著丈六粗弊垢衣。鉴机葢已久矣。文分为四。初领权智久欲拟宜。二领久知小法是其玩好。三领久知须叹三车。四领久知适愿受行。

  (己)今初

  又以他日。于?总-糸+片?牖中。遥见子身。

  又者。郑重辞也。将欲取意领法身地。知机施化之妙。重述佛意。故标章称又也。他者。指法身也。二乘自谓权理为己。故以实理望己而名他也。日者。时也。亦智也。依法身之时。用智照机。故言他日。前齐教领。领化身用事。故二乘称为己日。今取意领。领法身用事。故二乘称为他日。又就如来法身说者。实智照实为己。权智照方便为他。又自行权实为己。化他权实为他。又化他照实为己。化他照权为他。今正探领法身之时。用化他权智。照权机之若有若无。照权用之若可若否。故言他日也。?总-糸+片?牖者。在屋曰?总-糸+片?。在墙曰牖。旣非中门。明处又狭。譬权智照偏机也。遥者。小去大远也。见者。拟欲接之也。子者。昔曾结缘也。此由子隔?总-糸+片?牖之外。非关长者偏视之非。

  (己)二领久知小法是其玩好

  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

  修因智。力少故羸。修因福。力少故瘦。内怖无常故憔。外遭八苦故悴。四住为粪土。无知为尘坌。

  (己)三领久知须叹三车

  卽脱璎珞细輭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

  卽脱等者。譬应报身无量功德。所谓四十二地戒定慧陀罗尼缨络。寂灭忍细輭上服。大小相海严饰之具。葢容服若盛。子则惊畏。二乘不宜见此相好。是故脱之。更著等者。现丈六形名粗。生忍法忍名弊。示有烦恼有为有漏。名尘土坌身也。右手。譬权用。除粪之器。譬治见思法门。自以此法断结成佛。又用此以化人故名执持。示同怖畏生死。又示寒风马麦等报。故名状有所畏。

  (己)四领久知适愿受行

  语诸作人。汝得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放价。诸 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卽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此文具譬道品七科法门。以显除粪之相。领上诸子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也。一者语诸作人句。譬说四念处法。是除粪之器。断结之境。卽闻慧外凡位也。二者汝等勤作勿得懈怠。譬四正勤。能发暖位。暖是内凡。故云得近其子。三者后复告言等。譬四如意足。咄是惊觉之辞。令舍散入静也。正勤属智。如男子是阳性。如意足属定。如女子是阴性。若但正勤策动。不得与真相应。故咄令修如意足也。念处正勤。动不专一。不名为常。四如意中。定不异缘。思惟则定。思惟则断。定断专一。故云汝常此作。不复纷动。故云勿复余去。此是顶位也。如意观中能发无漏。故云当加汝价。有漏无漏助道正道。皆从如意观求。欲须卽得。故云诸 有所须莫自疑难。盆器譬四禅体含支林。米譬生空智粗。面譬法空智细。(藏教中亦有法空。非大乘法空也。)此属正道。盐譬十六行观中无常。醋譬于苦。此属助道。如米面难食。须盐醋和之。譬正道难显。须助道佐之也。亦有老弊使人者。譬如意观。能发神通以代手足。但神通劣弱。故云老弊。又九想十想八背舍等助道法门。譬以使人。如意观中。亦有此法。须此助于正道。卽成俱解脱人。故云须者相给也。四者好自安意。譬于五根。若得五根。则安固难坏。此忍位也。五者我如汝父等。譬于五力世第一位。似解邻真。故云我如汝父乃至如所生子。所以者何下。释成如父之意。佛居道终。已具智断。故言老大。汝居道始。未有智断。故言少壮。有信力故无欺。有精进力故无怠。有念力故无嗔。有定力故无恨。有慧力故无怨。言余作人者。远譬外道诸见求理。近譬四念处等四位。亦未免五过也。六者卽时更与作字名之为儿。譬七觉八正入见道位。世第一心无间证真。故云卽时。从此转凡成圣。故云更与作字。阿含说五种佛子。谓四果及辟支佛。菩萨不断结。子义未成。卽此义也。七者尔时穷子虽欣此遇下。譬 修道位七觉八正。以其不知堪任绍大。故云犹故自谓客作贱人。以其但禀权教修行尽苦。故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卽是见谛一无碍一解脱。思惟道九无碍九解脱也。三追诱譬竟。

  (寅)四领付家业譬。近领火宅中等赐大车。远领方便中颂显实也。文为二。初领家业。二付家业。

  (卯)初中二。初相体信。二命领业。

  (辰)今初

  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此正譬方等弹诃时也。由其得涅?价。事旣不虚。今为菩萨说大乘法。亦必不虚子信父也。佛知此等见思已断。闻大不谤。无漏根利。能微生信。父信子也。由此见尊特身。闻大乘教。名之为入。复被诃折。犹见丈六说小乘法。名之为出。大小出入。虽无疑难。犹谓大乘是菩萨事。非已智分不肯回心向大。故云所止犹在本处。

  (辰)二命领业又二。初命知家事。二受命领知。

  (己)今初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 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此正譬般若转教时也。将死不久者。有机则应。为生。机尽应谢。为死。今化机将毕。应谢非久也。金譬中理。银譬真理。理则非多。约种种门。亦得言多。例如空非十八。约破十八法。名十八空也。劝学中。明一切法门。皆是珍宝。仓譬定门。卽百八三昧。库譬慧门。卽十八空境。定慧仓库。包藏一切禅定智慧无所缺少。内充外溢。故云盈溢。其中多少者。譬般若广略二门。菩萨行般若。应知广略相。略则为少。广则为多。自行为取。化他为与。大品中云。汝当为菩萨说。故云汝悉知之。我心如是者。佛以般若为心。当体此意者。诫令同我体法空也。今我与汝便为不异者有三义。一是加被令说。故与佛说不异。二以诸法皆如。故得不异。所谓善吉如。如来如。一如无二如。三就今日。始悟父子天性。本来不异。而二乘人。向自谓被加异耳。(如般若云。岂二乘人。敢有所说。有所说者。皆是佛力。由机未转。且言被加。)宜加用心无令漏失者。有二义。一是约教。为菩萨说。不可漏失。二是约理。此卽汝物。不可漏失也。

  (己)二受命领知

  尔时穷子卽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无希取者。如善吉虽说般若。自谓我无其分也。止本处者。犹保小乘果证也。未舍下劣心者。虽复耻小。未卽回心向大也。问。二乘至般若时。密得别益。何云无希取意。答。领知无量差别法门。故名别益。无心希取。故名密得。若肯希取。卽是显得。何名密得耶。初领家业譬。领上免难欢喜意竟。

  (卯)二付家业譬为二。初正付家业。二得付欢喜。

  (辰)初正付家业领上索车及等赐大车二意也。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幷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卽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我逃走。?伶-亻+立?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复经少时。譬般若后。正说无量义经之时。旣闻本从一法。生无量法。必思无量诸法。理应还入一法。 如此思时。渐以通泰。故得大乘机发。乃至今经发言三请。名为自鄙先心。此领索车意也。临欲终时者。如后文云。如来不久将入涅?。正指法华时也。命其子者。二万亿佛所受化之人。大机旣熟。十方云集也。幷会二字。贯于下文。言亲族者。十方法身菩萨影响众也。言国王者。一切渐顿诸经。当机益物。部部不同。名之为国。皆言第一。卽各称王。今经会通诸经。故名幷会国王也。等觉菩萨为大臣。十地菩萨为刹利。三十心菩萨为居士。诸君当知下。是正结会父子。实从我学。故云此是我子。从我得解。故云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者。此经西国文多。或可说昔名字国土。例如大通智胜因缘。今文简略。但言某某也。背大乘法。遁入生死。故言舍我逃走。备经六趣。故云五十余年。法身地中。常觅可化之机。故云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始于今日感应道交。故云忽于此间遇会得之也。今我所有下。是正付与家业。一切财物。卽大乘万行万德。先所出内。卽追指广略般若共不共法。先已领知。今但付与。所以法华但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复广说一切行相。此领等赐大车意也。

  (卯)二得付欢喜。领上得车欢喜意也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卽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譬三藏中。本心不求。方等中虽耻小。自谓望绝故不求。般若中虽领知。自谓非己分故不求。如此不求而今自得也。然此欢喜之由。有远有近。若不先教佣作。与一日之价。岂得心相体信。委业付财。譬由三藏断结。方堪并闻大集。受折净名。转教般若。而致今日开显授记耳。故佣作取价。卽是远由。体信委知。卽是近由。又前诱引譬中。共有二意。一齐教领始自道树。终讫出宅。二取意探领。始自法身。终讫思尽。今于领付譬中。亦有二意。一探领慈悲四味调熟。二终领付财究竟一味。远近始终。合论五味。何者。卽遣旁人。旁人所说。譬华严圆顿。此教最初。旁人譬牛。所说譬乳。故云从佛出十二部经。卽初味也。若以此拟二乘人。则无机不受。迷闷躄地。全生如乳也。次明密遣二人说除粪法。此譬鹿苑说三。于小卽信。革凡成圣。如转乳为酪。故云从十二部出修多罗。卽第二味也。次明心相体信出入无难。譬说方等净名诸经。扬大折小。二乘闻大 不谤。折小不退。良以三藏断结。取一日价。故得恣其褒贬。倘未断结。则不堪闻扬大。如前不受劝门。亦不堪闻折小。如前不受诫门。而今不谤不退者。心相体信故也。旣亲证小。故信大不虚。得涅?价。故体折不嗔。虽非己事。而不疑谤。此心淳熟。如从酪出生酥。故云从修多罗出方等经。第三味也。次长者自知将死不久下。譬般若会中。使其领教。为大菩萨说摩诃般若。旣领知众物。贯统法门。心明口辩弥益慕乐。但恨住小。非是己物。脱更开许。岂不乐哉。于是心渐通泰。成就大志。如从生酥。出于熟酥。故云从方等出摩诃般若。第四味也。次临欲终时而命其子。譬般若之后。判天性。定父子。会三归一。付财与记。说法华教。开佛知见。示真实相。菩萨疑除。声闻作佛。悉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如从熟酥出于醍醐。故云从摩诃般若出大涅?。第五味也。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此为最钝声闻。须经五味。若稍利者。四三二味。卽得入实。故此别五时教。止约一类根性所闻。不可执别而难通也。又华严如日照高山。阿含如日照幽谷。照幽谷时。未尝不照高山。说阿含时。何得不说华严。方等般若。例此可知。今人仅读四教仪一书。不知广习台宗。宁知如来大机大用。)初立譬竟。

  (子)二法合甚略。譬中已委。故不更论。贵在得意。不俟费辞也。文为四。初合父子相失。二合父子相见。三合追诱。四合领付家业。

  (丑)今初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

  似有二义。一取大机为子。昔未逃逝。旣非真位。犹居外凡。故名似也。二取小机为子。子旣逃父。贬之言似。卽以似字而合相失。

  (丑)二合父子相见

  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但合长者见子便识。卽得子见父父见子二文八义。

  (丑)三合追诱二。初合旁人追。二合二人诱。

  (寅)今初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

  三苦。谓坏苦。行苦。苦苦也。受诸热恼。卽五浊障重。迷惑无知。卽不受劝诫。乐著小法。卽但有小志。不堪大化也。

  (寅)二合二人诱又二。初合齐教领。二合取意领。

  (卯)今初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称至涅?一日之价。旣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

  令我等思惟等。是合具陈上事。勤加精进。是合寻与除粪。得至涅?等。是合先取其价也。

  (卯)二合取意领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上言又以他日遥见子身。今云先知。上言羸瘦憔悴。今云心著弊欲等。上言卽脱璎珞。今言不为分别等。三合追诱竟。

  (丑)四合领付家业二。初合领家业。二合付家业。

  (寅)今初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合上心相体信出入无难 也。于此大乘无有志求。合上所止犹在本处也。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合上受命领知也。而自于此无有志愿。合上无希取也。所以者何下。释出无希取意。佛方便力。以实相法共二乘说。我等不识不共之意也。

  (寅)二合付家业又二。初合付业。二合欢喜。

  (卯)今初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恡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所以如来万不得已。权施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意欲我等舍伪取真)然佛实以大乘教化。

  (卯)二合欢喜

  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中根领解。二白佛自陈中。初长文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二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壬)中根领解白佛自陈中。二重颂二。初颂法说。二颂譬说。

  (癸)今初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癸)二颂譬说二。初颂立譬。二颂法合。

  (子)初中四。初颂父子相失。二颂父子相见。三颂追诱。四颂领付家业。

  (丑)初又四。初颂子背父去。二颂求 子中止。三超颂其父忧念。四追颂遇到父城。

  (寅)今初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

  周流诸国。譬轮回三界。五十余年。譬备经六趣也。

  (寅)二颂求子中止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旣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码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徧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力势。

  四方推求。譬观四生觅可度之机也。顿止一城。譬有余国方便净涅?也。起慈悲舍。立性空宅。受用胜妙五尘。称性法乐。良由佛居方便。是卽实报。亦卽寂光故也。王譬法身及自受用身。今是胜应。故为王所爱念也。群臣豪族。譬法身大士。往来者众。譬诸土菩萨来往听法。

  (寅)三超颂其父忧念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 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寅)四追颂遇到父城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

  历十二处。及十八界。以求正道助道。故云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也。约有漏善。则或有所得。约无漏善。则或无所得。无大乘法食为饥饿。无大力用为羸。无大功德为瘦。迷于谛理而起见思。为体生疮癣。初颂父子相失竟。

  (丑)二颂父子相见二。初颂子见父。二颂父见子。

  (寅)今初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初二句。颂见父之由。次十句。颂见父之相。上明见父之处。在于门侧。今言长者于其门内。卽兼得处也。菩萨行愿。多明事数。故云计算。以广显略为注。 授决为记。四宏誓为券。修行为疏。次穷子见父下十四句。颂生畏避。可知。

  (寅)二颂父见子。但颂见子处及见卽识。不颂欢喜适愿。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遥见其子。默而识之。

  二颂父子相见竟。

  (丑)三颂追诱二。初颂旁人追。二颂二人诱。

  (寅)今初

  卽勅使者。追捉将来。穷子惊唤。迷闷躃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长者知子。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寅)二颂二人诱二。初颂雇作。卽齐教领。二颂教作。卽取意领。

  (卯)今初

  卽以方便。更遣余人。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除诸粪秽。倍与汝价。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

  眇目。譬偏空小智。矬者竖短。譬不穷实相之源。陋者横狭。譬不具万善之饰。非四无所畏。故无威。非常乐我净。故无德。净诸房舍者。净六根房五阴舍也。

  (卯)二颂教作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著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旣益汝价。 幷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輭语。若如吾子。

  初二句。颂权智久欲拟宜。次二句。颂久知小法是其玩好。次四句。颂久知须叹三车。次十句。颂久知适愿受行也。语字。颂四念处。令勤作三字。颂四正勤。旣益汝价六句。颂四如意足。涂足油者。油能除风。譬禅定。复能履水。譬神通。饮食。卽米面盐醋。荐席厚暖。譬观练熏修诸禅。如是苦言汝当勤作。结前咄男子汝常此作等也。又以輭语若如我子。卽颂好自安意以下五根五力七觉八正等文。三颂追诱竟。

  (丑)四颂领付家业二。初颂领业。二颂付业。

  (寅)今初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瓈。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初二句颂心相体信。次六句。颂受命领知。后四句。 颂无希取也。经二十年者。教菩萨断界外见思。与前二十年除粪不同。

  (寅)二颂付业二。初颂正付业。二颂得付欢喜。

  (卯)今初

  父知子心。渐已旷大。欲与财物。卽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二十年者。或约二乘自行。卽除粪二十年也。或除粪之后。方名为子。则以转教执作名二十年。或约二乘之名为二十年。

  (卯)二颂得付欢喜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幷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初颂立譬竟。

  (子)二颂法合三。初颂合相失相见。二颂合追诱。三颂合领付家业。

  (丑)今初

  佛亦如是。如我乐小。

  我乐小故。与父相失。佛知我故。与子相见也。

  (丑)二颂合追诱

  未曾说言。汝等作佛。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初二句。颂合追。次四句。颂合诱也。

  (丑)三颂合领付家业二。初颂合领家业。二颂合付家业。

  (寅)初中二。初颂合受命领知。二颂合心无希取。

  (卯)今初

  佛勅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说无上道。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日夜思惟。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卽授其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

  合中具合体信委业。今但颂合委业也。最上道。卽摩诃般若。

  (卯)二颂合心无希取。此文则广。又为三。初牒譬总明无希取。二释无希取意。三结无希取。

  (辰)今初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辰)二释无希取意。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 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复志愿。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初一偈。由具小断。故不希大断。次一偈。由具小智。故不欣大智。次二偈。释成小断。次偈半。释成小智。次偈半。重释小断。后一偈。重释小智也。

  (辰)三结无希取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永无愿乐。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由我无愿乐。故导师见舍。乃由观我心。非是恡大法也。初颂合领业竟。

  (寅)二颂合付家业二。初颂合付业。二颂合欢喜。

  (卯)今初先六句牒譬。后六句正合。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财物。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卯)二颂合欢喜。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得道者。得实相道。得果者。分得无上菩提大乘习果。无漏法者。中道不漏二边。得清净眼者。分得佛眼。此明开佛知见也。净戒成真实缘因。故得妙报。梵行成真实了因。故得妙果。所知所见。卽正因理性法身德也。真是声闻真阿罗汉者。圆初住位。一分真一切分真。卽是分证十界三德。但就本位开显。故云声闻阿罗汉也。初长文重颂正陈得解竟。

  (辛)次十三偈。叹佛恩深。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栴檀。及诸珍宝。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世尊大恩者。一佛始建慈悲。拔六道苦。与四圣乐。普十法界。入四宏中。此如来室恩。二如来行菩萨道。示教利喜。曾教我大乘。虽复中忘。智愿不失。葢如来室清凉温暖。大慈与乐恩。三众生遭苦。视父而已。佛伺其宜。如犊逐母。备行六度。以利众生。葢如来室遮寒障热。大悲拔苦恩。四佛成道已。应受寂灭无为之乐。而隐其神德。用贫所乐法。五戒十善。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葢是佛衣遮贪欲热恩。五示老比丘像。方便附近。与一日价。葢是佛衣除见寒爱热恩。六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弹诃贬斥。令耻小慕大。葢是佛衣遮丑陋恩。七命领家业。金银库藏。皆悉令知。葢是佛衣与我庄严恩。八会亲族。定父子。付以家业。无上宝聚。不求自得。葢如来座恩。九十。旣坐座已。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普于天人。应受供养。葢如来座。令我具足 自行化他恩。两肩荷负等所不能报。此之谓也。牛头栴檀者。华严经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不能烧。此中十恩。室三。衣四。座三。当知室得衣故。有覆育之恩。室有座故。成与拔之用。座假衣室。令自他行成。衣假座室。令初后理显。是故三义合成大恩。正论荷恩难报。不得直以亡报释之。二譬说周中。第二明中根领解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

  释信解品竟。次释药草喻品。

  药草喻品第五

  此中具山川云雨。独以药草标名者。土地是能生。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若从如来所述义边。则尽大地无不是药。)而药草用强。(若从迦叶等能领义边。则正是中草。)譬有漏诸善。悉能除恶。而无漏为最。今无漏众中四大弟子。以譬领佛譬。深会圣心。佛赞善哉。甚为希有。述其得解以喻其人。故称药草喻品。(世界悉檀。)夫药草丛育日久。一蒙云雨。扶蔬暐晔。芽茎丰蔚于外。力用充润于内。譬诸无漏。住最后身有余涅?。更不愿求佛道。今得闻经。自乘佛乘。兼以运 人。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内外自他具胜力用。故称药草喻品。(为人悉檀。)夫药草者。能治四大。补养五脏。还年驻色。(世药三品。下治四大。中益五脏。上可还年驻色。俱非药王。譬昔除四住病。养五分身。还真理年。驻变易色。)今蒙云雨。忽成药王。饵之徧治众病。变体成仙。譬诸无漏闻经。破无明惑。开佛知见。我等今日。真是佛子。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故称药草喻品。(破惑合徧治譬。卽对治悉檀。开佛知见合成仙譬。卽第一义悉檀。)约教者。三草是藏教。小树是通教。大树是别教。地雨是圆教。昔未开显。则权实迥异。今旣开显。则三草二木。同是一地所生。一雨所润。根茎枝叶。四微何殊。应具历五味以显独妙。本迹者。本住智地。曾施云雨。迹为草木。引彼增长。观心如玄文利益妙后说。

  (己)譬说周四大段中。第三如来述成为二。初略述成。二广述成。

  (庚)初中二。初双述善哉。二领所不及。

  (辛)今初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

  迦叶居僧之首。故别告之。信解具列四人。虽空生居首。然自陈之唱。属在迦叶。故今别告。又言及诸大弟子。信知得悟不但四人也。一善哉。述其法譬 俩处领实。一善哉。述其法譬两处领权。又华严之拟宜。领实也。三藏之诱引。领权也。方等之体信。般若之转教。俱领权实也。法华之付财。开权卽实也。辞致曲巧。故言善说。皆是佛法。故言真实功德。印定不谬。故云诚如所言。

  (辛)二领所不及

  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云何不及。谓退。进。横。竖。亦横亦竖。非横非竖。皆不及也。所以者何。大云普覆。徧荷清凉。大雨俱沾。无不蒙泽。咸令世间。皆得知见未曾有法。那忽齐教。止领二乘得益。不道人天小草。是为退所不及。菩萨名上草。亦名小树大树。敷荣郁茂。自他饶益。而复不领。是为进所不及。又十法界同成佛法界。那忽止领二乘。余八法界都不涉言。是为横所不及。又七方便从浅至深。皆入真实。那忽止领二乘。余五方便都不在言。是为竖所不及。又三世利益。徧于十方十界。未曾暂废。都不涉言。是为亦横亦竖领所不及。又山川溪谷等。总言一地。一地能生。未尝拣择。草木种子。皆依于地。更无余依。一云叆叇。 无处不密。一雨一味。不隔枯荣。普润旣同。普得增长。如来平等。不可思议。实不先顿后渐。初三末一。如龙兴云。普雨一切。不从身心降。除热得清凉。是为五乘七方便。十方三世。平等广大。甚深博远。不可思议。无有差别。是为非横非竖。领所不及。不及之言。非都顿夺。特以初心望后心。未穷极地。故云不尽耳。(因缘)又旣悟初阿。亦具后茶功德。但齐教之领。未暇进领横竖周徧耳。(约教)又权行大士。宜应如此也。(本迹)观心者。退进横竖亦横亦竖。无差而差也。非横非竖。差卽无差也。观心卽空。则差卽无差。观心卽假。则无差卽差。观心卽中。则非差非无差。双照差与无差。(今人仅读一本四教仪。辄执别五时而判教。止是窃取迦叶领解余涎。宁知如来三轮不思议化若此。)初略述成竟。

  (庚)二广述成二。初长文。二重颂。

  (辛)初中二。初正明权实不可思议。二结叹述成。葢旣广明三草二木差无差等。皆是迦叶领所不及。仍接引之。故结叹云。汝等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良以退进横竖等。虽领不及。而举其大意。不出权实故也。

  (壬)初中三。初法说。二立譬。三法合。

  (癸)初又二。初明权实教不可思议。 二明权实智不可思议。

  (子)今初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此正总示以领所不及也。若据穷子之譬。则必先拟以大。后接以小。体信之后。方可领知。领知之后。方可付业。自是钝根声闻。具历五味受益之一途耳。岂知如来是大法王。得大自在。一音演说。随类各解。三草二木。受益不虚。以智方便而演说法。则何权不施。宁止施三。所说皆到一切智地。则何实不显。宁止二乘。故不可思议也。言一切智地者。究竟非二。故称一。其性广博。故称切。寂而常照。故称智。无住之本立一切法。故称地也。

  (子)二明权实智不可思议。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此明权实诸教。所以皆悉不虚。不可思议者。正由如来权实之智不可思议故也。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者。契权实理也。识浅深药也。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者。契十界机也。识标本病也。一切诸法。各有远趣近趣。言近趣者。戒善等趣人天。念处道品等趣涅?。三祇六度趣三藏佛果。体观无生趣三乘共实相。次第三观趣别教果头妙觉。言远趣者。举手低头。皆缘因善性。随闻一句。皆了因慧性。无不究竟趣于圆极佛果。夫一切诸法。卽十界法也。深心所行。卽十界机也。今云知所归趣通达无碍。则差卽无差。卽权而实矣。究尽明了。是实相理也。一切智慧。是圆极智也。今云又于诸法。示诸众生。则无差卽差。卽实而权矣。无差而差。奚止能诱穷子。差而无差。奚止局于次第五味。故不可思议也。初法说竟。

  (癸)二立譬二。初明无差而差。譬卽实而权。二明差而无差。譬卽权而实。

  (子)初中二。初约能生所生明无差而差。二约能润所润明无差而差。

  (丑)今初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

  三千大千山川溪谷土地。举能生无差也。卉木丛林药草。举所生差别也。三千大千。譬众生世间。众 生无别法。依于五阴和合而立其名。三千大千亦无别法。依于山川溪谷土地而立其名。山譬色阴。显而可见。川譬受阴。水流盈涸。溪譬想阴。屈曲晦明。谷譬行阴。幽隐难见。土地譬识阴。通为所依。如此五阴。皆为一切习因习果所依。犹彼山川溪谷土地。皆为一切草木种子根茎枝叶所依也。卉者。草之总名。木者。树之总名。众草为丛。众树为林。治病力用胜者。称之为药。今云药草。且举二乘无漏善也。五乘七方便等因果不同。故云种类若干。各有称谓为名。各有体相为色。以要言之。十界因果诸法。不离假名五阴。十万八千有毒无毒药品。不离大千土地。又三千大千。可譬正因理性。通为一切所依。山川溪谷土地。可譬众生果报五阴色心。卉木丛林。可譬众生十界习因。此三法不相离。习因依报阴。报阴不出法性。如卉木依山川土地。山川土地依世界。此卽性德三因。法性卽正因法身德。果报卽缘因解脱德。习因卽了因般若德。若以正因望十界缘了。则无差而差。种类若干。名色各异。若以缘了望理性正因。则差而无差。同归一地。如此权实之境。不可思议。顿扣于佛。那独约二乘 自类领耶。

  (丑)二约能润所润明无差而差。

  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

  密云遍覆等澍普洽。举能润无差也。根茎枝叶小中大等各有所受。称其种性。举所润差别也。云有形色。譬如来身密。弥布遍覆。譬普现一切群生之前。又大慈等荫。卽譬意密。下文云雷声远震。卽譬口密也。一时等澍。譬八音四辩宣注法雨。其泽普洽。譬秘密不定二种化仪。念念之中。十界各得权实诸益。非同迦叶所领次第五味。仅仅先拟后引。先施后废而已。根譬信。茎譬戒。枝譬定。叶譬慧。小譬人天信戒定慧。中譬二乘信戒定慧。大譬菩萨信戒定慧。诸树大小。卽通别二种菩萨。于中又各论上中下。举凡万有不同之机。咸于一时各有所受。止一身云。一音演说。能使小不过分。大不减少。称其习报两因种性而得生长。使彼习果华敷。报果果实。如此权实之教。不可思议。普应群机。那独 约五味次第领耶。初明无差而差。譬卽实而权竟。

  (子)二明差而无差。譬卽权而实。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若据文义。似是结成无差而差。若论譬意。则前譬无差而差已竟。今意正显三草二木。各有差别。而地与雨。无差别也。一地所生者。譬道前心地所生。终因道后智地。(此道前后。名有通别。道后定在果后。道前通至凡夫。故方便品中。亦以等觉已前为道前。此中须以博地凡夫无戒善者为道前。以五乘为道中。所以道前道后真如之理。等皆是地。地体无别。然皆能生。故知众生道前心地。奚尝不有能生性耶。而不能生不能成者。必假道后极果智地令生令成。发心已后。究竟已前。皆假智地而成熟之。)一雨所润者。譬一音所宣一乘法门。开发道中五乘善根。终是一音平等之教。而诸草木各有差别者。譬五乘善根蒙佛法雨。随分增长。而不自知五种之因。皆依一佛性。亦不自知五乘之教。皆是一大乘。亦不自知同归佛慧。唯有如来能知也。二立譬竟。

  (癸)三法合二。初合无差而差。二合差而无差。

  (子)初中二。初正合。二提譬帖合 。

  (丑)初又三。初先合能润。二追合能生所生。三复合能润所润。

  (寅)今初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 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者令得涅?。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此正合密云弥布遍覆。兼合颂中雷声远震之譬。以显如来三密也。出现于世。卽应身出世。是身密也。如大云起。举譬帖合身密也。以大音声普徧世界天人阿修罗。卽是口密。颂中所谓雷声远震也。身口二密。皆由大慈所熏。所以应不失时。药必应病。卽兼显意密也。世界。总举三千大千六道四生。意含十法界也。天人阿修罗。别举三善道。能禀声教之益。意譬三乘根性三十子也。如彼大云徧覆等。举譬帖合口密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等。重明大音普徧。略唱六种法门。集众听法。犹如雷声远震也。一如来等。是十号法门。二未度等。是四宏法门。未度苦者。令得度苦。未解集者。令得解集。未安道者。令得安住道谛。未证灭谛涅?者。令得证于 涅?。在因名为僧那僧涅。此云宏誓。至果名为大慈大悲。悲拔苦集。慈与道灭也。此四旣依四谛。四谛有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之不同。发心尅果。亦各有异。今自行唯圆。化他用四。虽徧用四。四皆归圆。若不归圆。则非出世本意。若不用四。不能普徧收机也。三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是三达法门。通达三世无有障碍。四我是一切知者。卽一心三智法门。五一切见者。卽具足五眼法门。六知道者等。卽三不护法门。知道。谓意业随智慧行。开道。谓身业随智慧行。说道。谓口业随智慧行也。问。此一段文。旧用合注雨譬。今何不同。答。下文随其所堪而为说法。正合注雨。此旣结明劝物听受。况有大声普唱之言。故知合雷声也。

  (寅)二追合能生所生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

  众生二字卽合三千大千世界假名。兼得山川溪谷土地五阴。以假名实法。不相离故。无数千万亿种。卽合卉木丛林及诸药草。通而言之。不出十法界机。别而言之。卽取五乘七方便。乃能受润也。

  (寅)三复合能润所润又二。初合能润。二合所润。

  (卯)今初

  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

  此正合一时等澍譬也。然大云雨之于如来说法。仅为片喻。何以故。云雨是众生共业所感。卽是众生识所变相。非情数摄。但属无覆无记。所以不能观根逗机。而于诸物或损或益。如来不尔。有大誓愿。有大慈悲。有大智慧。虽亦由于众生增上共业感佛出世。虽亦各于众生识上。自变佛相。而本质境。是无漏善。全法报体所起应用。故能以妙观察智。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以成所作智。随其所堪而为说法。仍卽大圆镜智之所普持。平等性智之所印照也。于时者。众生来至佛所听法之时也。诸根利钝者。不能受道为钝。能受道者为利。又不能秉戒者为钝。能秉戒者为利。不能修定者钝。能修定者利。不能断惑者钝。能断惑出三界者利。析观断惑者钝。体观断惑者利。保证真空者钝。出假化物者利。二观为方便者钝。直观中道者利。传传不同。又五乘七方便人。各论利钝也。精进懈怠亦尔。随其所堪者。称会机宜。无增减之失也。 此则始从华严。终至般若。一一时中。秘密不定。一音说法。随类各解。神力不共。不可思议。但令得益。不令堕苦。故为一时等澍。卽一时中。各具五味偏圆。徧逗众生根性。乃至法华会中。五千退席。移置他方。虽一座席。名为显露决定。若望十方不妨仍称秘密。佛三密化。但同云雨之普洽。而不同云雨之无记。为若此也。若据迦叶所领次第五时。何名一时等澍。

  (卯)二合所润

  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旣闻法己。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

  此具明闻法三世种熟脱益。种种无量乃至现世安隐。合其泽普洽譬也。后生善处乃至亦得闻法。合称其种性而得生长譬也。旣闻法已乃至渐令入道。合华果敷实譬也。皆令欢喜。是世界益。安隐生善。是为人益。离诸障碍。是对治益。渐得入道。是第一义益。且约今初闻法而种善根者。次世熟后世脱。或过去已种。则今熟次脱。或过去已熟。则今闻卽脱。事非一概。又四悉檀益。该括权实。一一四 悉。顿渐不同。若欲具说。浩然无涯。粗示大纲。俾知如来说法。益徧未来而已。又种种皆令欢喜。卽称其种性而得生长也。快得善利。具有四教权实善利。卽今世之华敷果实也。现世安隐。结上欢喜善利现在四益也。后生善处以道受乐。报因感报果也。亦得闻法。习因感习果也。所受道乐。必有权实。于权实道。复论浅深。所闻之法。亦复如是。卽次世中辨四益也。旣闻法已。离诸障碍。所离亦有浅深不同。总是报因感于报果。任力所能。渐得入道。所入亦有权实不同。总是习因感于习果。卽是第三后世之中辨四益也。所被之机。横该十界。所受之益。竖彻四教。如华严般若等。立令地狱得益。余可知也。初正合竟。

  (丑)二提譬帖合

  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

  大云及雨为能润。合如来三密及声教也。一切二字。合假名众生也。卉木丛林药草。合五乘七方便也。种性。合诸根利钝懈怠精进也。具足蒙润。合皆令欢喜快得善利也。各得生长。合现世安隐后生 善处等也。初合无差而差竟。

  (子)二合差而无差二。初正合。二结释。

  (丑)初中二。初合一地所生一雨所润。二合草木各有差别。

  (寅)今初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一相者。众生心性。同一真如为相。合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合一雨也。所谓下。双释一相一味也。解脱相者。业卽解脱。本无二边业缚相也。离相者。惑卽般若。本离通别二惑相也。灭相者。苦卽法身。二种生死本寂灭也。众生心性。卽是性德解脱相离相灭相。卽一而三。卽三而一之相。如来一音。说此卽一而三卽三而一之法。则为卽一味而三味卽三味而一味之教。众生秉教修行。则以性德三相一相为所观境。仗佛三味一味之教为增上缘。起于中道三相一相之行。究竟得成三相一相一切种智之果也。夫佛于一实相法。方便开为三五七九等相。于一味教。分别说为兼但对带等味。众生秉教修行。各获果证。谁能知者。唯佛能知究竟终归一相一味耳。

  (寅)二合草木各有差别三。初正合众生如草木。故不自知。二明唯有如来能知。故与大云同而不同。三举譬帖合众生不知。

  (卯)今初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其有众生者。总举不知之人。合三草二木也。法。卽一音一味之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正明不知。何以故。持说不同。修行各异。人天作戒善之解。三乘作谛缘度解。解旣不同。卽是差别也。所得功德不自觉知者。不知佛是一味无差别教。但于七种权功德中。各得一种。各作一解。旣不知其究竟归实。亦不知其所得是权。卽是权实俱迷。名为不自觉知也。

  (卯)二明惟有如来能知。故与大云同而不同。

  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如来能知者。卽是一切种智知也。如实见之者。卽是佛眼见也。明了无碍者。卽是彻始彻终。彻内彻 外。咸洞悉也。若约能知能见。唯有佛智佛眼。若约所知所见。则减数略举十境。合为四意。一一无不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也。四意者。一约四法。二约三法。三约二法。四约一法。一约四法者。种相体性也。种有二义。若就相对论种。则三道是三德种。故净名云。一切烦恼之俦。为如来种。(由烦恼道。卽有般若种也。)又云。五无间皆解脱相。(由不善业。卽有善法解脱种也。)又云。一切众生卽涅?相。不可复灭。(生死苦道。卽法身种也。)若就类论种。则一切低头举手。悉是解脱种。一切世智及三乘解心。卽般若种。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卽法身种。如此诸种差别。惟佛能知。一切种秪一种。卽无差别。亦惟佛能知。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亦惟佛能知。相者。据外。体者。主质。性者。据内。具如十界十如中释。若论差别。卽十法界相。惟佛能知。若论无差别。卽一佛界相。亦惟佛能知。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亦惟佛能知。体性例然。二约三法者。闻思修三慧也。仍有三重。一云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者。三慧所取境也。教下所诠种相体性。随教则有思修不同。对界为境。多少增减。观体巧拙。随义应知。为差无差。以权对实。二云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者。三慧之当 体也。此体卽是能闻能思能修。亦有差无差等。例前可知。三云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者。三慧之因缘也。由闻法故。方取于境。故以闻法而为因缘。如此三乘三慧。昔谓境体因缘有异。卽是差别。若入圆妙三慧。卽无差别。此有差别。惟佛能知。此无差别。亦惟佛能知。又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亦惟佛能知。三约二法者。因果也。以何法为因。得何法之果。五乘之因。各得其果。卽是差别。惟佛能知。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惟是一因一果。卽无差别。亦惟佛能知。又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亦惟佛能知。四约一法者。众生住于种种诸地也。卽是七方便人。住于七位。此卽差别。惟佛能知。如实见之。惟是一地。卽无差别。亦惟佛能知。又差卽无差。无差卽差。亦惟佛能知。故云明了无碍也。此中四意。摄尽诸法。种相体性。为三慧所取。所取四法。不出因果。因果之体。体惟实性也。

  (卯)三举譬帖合众生不知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未开显时。七方便人皆同卉木。但能受润增长。不能自知。旣开显后。方知三草二木若根若茎若枝 若叶若华若果。一一无非地之四微。则能全悟众生性德理地。而为诸佛究竟一切智地。从此智地。兴大悲云。注权实雨。化化无尽。如来所以说法华经。欲人悟此性修秘要而已。初正合竟。

  (丑)二结释又二。初结成差卽无差。二释出不卽说意。

  (寅)今初

  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一相一味等。已如前释为众生故。分别说此一相一味解脱离灭之法。卽是一中无量。究竟涅?常寂灭相终归于空。卽是无量中一。所以结成毕竟无差别也。言究竟涅?者。不同二乘有余无余二涅?也。言常寂灭相者。非以断缚名为解脱。法本无缚。今亦无脱。非以舍合名为离相。法本无合。今亦无离。非以生尽名为灭相。法本无生。今亦无灭。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同二乘之三相也。终归于空者。归于中道第一义空。非是二乘灰断之空也。勤勤再释。简实异权。佛之大慈。殷切甚矣。

  (寅)二释出不卽说意。

  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卽为说一切种智。

  如来旣知始末皆一。何不一切时中但说一实。故今释云。观众生心欲而将养护持之。恐其诽谤。不卽说也。初正明权实不可思议竟。

  (辛)二结叹述成。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

  前明如来无量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如大云雨。不可思议若此。恐人疑四弟子齐教领解。何必是实。故佛称述。虽未及究竟佛地。而具领五时权实。开佛知见。分证佛果。亦诚不虚。兼欲引发下根。令同得悟也。先叹希有者。凡夫有反覆闻能得益。菩萨是己事。解不为奇。今以无为正位。而能舍证入实。故甚希有。能知随宜说法。述其能领开三。能信能受。述其能领显一也。所以者何下。释成希有可知。又前云汝等说不能尽。今云汝等甚为希有者。前约佛恩普被。犹如云雨。靡不覆润。佛恩普载。犹如大地。靡不生成。岂直但为一方一机而已。故云说不能尽也。今以佛恩虽普。众生日 用不自觉知。如三草二木。根植于地。禀润于雨。而不能知。汝等能知始终十恩。甚为希有。未度令度等。述其知佛四宏誓恩甚为希有。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述其知大慈与乐恩甚为希有。离诸障碍渐得入道。述其知大悲拔苦恩甚为希有。轮王释梵是小药草述其知劝善除烦恼恩甚为希有。知无漏法能得涅?及缘觉证是中药草。述其知除寒热见爱恩甚为希有。上草小树。是为耻小慕大。述其知遮丑陋恩甚为希有。大树。是述其知庄严恩甚为希有。最实事一地一雨。述其知付财坐座。身心财法自在安乐恩甚为希有。佛述其差别叹者。叹十恩文尽。述其无差别叹者。卽是一大恩也。广述成中初长文竟。

  (辛)二重颂三。初颂法说。二颂立譬。三颂法合。

  (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是故迦叶。随力为说。以种种缘。令得正见。

  破有法王者。因果不亡。名之为有。凡夫以见思为因。分段生死为果。二乘以尘沙为因。方便变易为果。菩萨以无明为因。自性变易为果。唯有诸佛。五住因亡。二死果丧。乃于诸法得大自在也。出现世间。卽是为利众生。故凡权实诸教。皆使受者得益不虚。随众生欲二句。颂权智说权教也。如来尊重四句。颂实智说实教也。有智若闻四句。释不速说实之由也。是故迦叶四句。显先权后实之巧也。以种种缘。卽先施权。令得正见。卽后显实。惟此一实。名为正见。故涅?中。迦叶童子领解云。自此以前。我等皆名邪见人也。

  (壬)二颂立譬二。初无差而差。二颂差而无差。

  (癸)初中二。初超颂能润无差。二追颂能生所生受润差别。

  (子)今初

  迦叶当知。譬如大云。起于世间。遍覆一切。慧云含润。电光晃曜。雷声远震。令众悦豫。日光掩蔽。地上清凉。叆叇垂布。如可承揽。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无量。率土充洽。

  云譬应身。应身随智慧行。故言慧云。能具十二部法。故言含润。电光晃曜。譬身放大光。雷声远震。譬 口宣四辩。日光掩蔽。譬九十五种邪光不现。地上清凉。譬九十八种恼热得除。叆叇垂布如可承揽。譬应身相好威仪。似同三有。有心往取。实不可得也。其雨普等四方俱下。譬八音四辩普应群机。流澍无量。譬一一时中咸具五时八教。率土充洽。譬凡有心者皆蒙利润。一一时中。各得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味之益也。

  (子)二追颂能生所生受润差别

  山川险谷。幽邃所生。卉木药草。大小诸树。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润。无不丰足。干地普洽。药木并茂。其云所出。一味之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一切诸树。上中下等。称其大小。各得生长。根茎枝叶。华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鲜泽。

  山川险谷。略颂能生也。幽邃。譬众生久远所植习因。隐在果报色心内也。百谷。譬十善互严。十善为百。甘蔗质一。可譬禅定所缘境一。葡萄形多。可譬智慧所破惑多。干地普洽。譬未信者令信。余如文。初颂无差而差竟。

  (癸)二颂差而无差

  如其体相。性分大小。所润是一。而各滋茂。

  初二句。颂所生所润。第三句。正颂能润无差。略不颂能生。卽以所生兼之。第四句。颂差别不自知也。二颂立譬竟。

  (壬)三颂法合二。初颂合无差而差。二颂合差而无差。

  (癸)初中三。初颂合能润。二颂合能生所生。三颂复合能润所润。

  (子)今初

  佛亦如是。出现于世。譬如大云。普覆一切。旣出于世。为诸众生。分别演说。诸法之实。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中。而宣是言。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云。充润一切。枯槁众生。皆令离苦。得安隐乐。世间之乐。及涅?乐。诸天人众。一心善听。皆应到此。觐无上尊。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旣出于世等三偈。略颂十号。充润一切等六句。略颂四宏。不颂余四法门也。诸天人众下四偈。颂劝听受。其法一味者。七种方便。无不皆归一乘。差而无差也。常为大乘而作因缘者。旣作因缘。必用方便。卽无差而差也。

  (子)二颂合能生所生

  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我无贪著。亦无限碍。恒为一切。平等说法。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常演说法。曾无他事。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

  上文法合能生所生。则云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今颂则明佛观一切普皆平等也。佛机为此。余机为彼。佛平等说。不于佛机者爱。余机者憎。譬如雨注。不择溪谷也。佛事为自。魔事为他。应后为去。应初为来。入实为坐。出权为立。余如文。

  (子)三颂复合能润所润二。初颂合能润。二颂合所润。

  (丑)今初

  贵贱上下。持戒毁戒。威仪具足。及不具足。正见邪见。利根钝根。等雨法雨。而无懈倦。

  此颂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也。贵贱上下。约位。持戒毁戒。约行。利根钝根。约习。须约五乘七方便展转说之。

  (丑)二颂合所润又二。初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合普洽譬。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合生长敷实譬。

  (寅)今初

  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是名大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

  初一偈。总明受润。次七偈。别明受润。后三偈。结明能润不可思议也。人天诸王俱未断惑。故合为小草。二乘俱有断证。故合为中草。事六度菩萨志求作佛。发心已胜二乘。故独为上草。通教菩萨已断通惑。誓扶余习而化众生。故名小树。别教菩萨自行化他。福慧高广。故名大树。又可义约三教菩萨。各作小中大三树。六度约三僧祇。通教约七八九地。别教约三十心也。于佛智慧如海一滴者。能润如海。所润如一滴也。一滴功德。已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矣。

  (寅)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合生长敷实譬。

  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随力修行。如彼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好。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渐次修行。皆得道果。声闻缘觉。处于山林。住最后身。闻法得果。是名药草。各得增长。若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树。而得增长。复有住禅。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放无数光。度诸众生。是名大树。而得增长。

  初二偈。总颂增长。次六偈半。别颂增长也。就别颂中。诸佛之法等六句。是明人天增长。次声闻下六句。是明二乘增长。住最后身有二义。一者二乘若不值佛。未必是最后身。由见佛故。成最后身。卽是增长义也。二者二乘已住有余涅?。名最后身。今得闻大乘法。得大乘果。乃是增长义也。次若诸菩萨下六句。是明通教增长。体法智利。故名坚固。断三界惑。故名了达。次复有住禅下二偈。是明别教增长。禅及神通。是入假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谓闻中道第一义空。能随顺观察也。略不颂六度增长者。六度是权中之权。有教无人。又未断惑。可摄入人天也。初颂合无差而差竟。

  (癸)二颂合差而无差。长文广。今颂略也。

  如是迦叶。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前六句。举譬帖合无差而差差卽无差。一味雨。无差也。润于人华。指七善因华。而差也。各得成实。究竟同归地之四微。差卽无差也。次三偈半。结成权实不二。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卽实而权也。开示佛道。卽权而实也。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者。乃开显之实。不同华严方等般若中对权之实。卽教一也。声闻皆非灭度。卽人一也。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卽行一也。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佛所知见。卽理一也。譬说周中。第三如来述成竟。

  释药草喻品竟。次释授记品。

  授记品第六

  梵音和伽罗。此云授记。亦云受记。受决。受莂。授是与义。受是得义。记是记事。决是决定。莂是了莂。诸经或破受记。如净名云。为从如生得受记。为从如灭得受记。如无生灭。则知无记。思益云。愿不闻记名。大品云。受记是戏论。今经云何。答。若见有记。记 人。此见须破。若菩萨誓记。此记须与(此通途答)。又世谛故记。第一义故无(四教并论二谛。何得以真难俗。)。又四悉适时故记。如下说(四教各论四悉)。今经有五。若通途记。如法师品初。若别与记。如三周后(一通别)。若正因记。如常不轻。若缘因记。如法师品十种供养。若了因记。如授三根人。正因记则广。缘了记则狭(二三因)。或迟记。或速记(三迟速。迟如声闻。速如龙女。)。或佛记。如此文。或菩萨记。如常不轻。虽无劫国之定。亦得是记(四师弟)。复有悬记。如化城品未来弟子是(五现未)。首楞严三昧经明四种记。今经具之。未发心与记。如常不轻品。发心现前无生。三周记是也。四悉者。原夫诸佛。本为大事因缘出世。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大事已显。佛已说竟。众生已入。畅佛本怀。众生愿满。法应与记。如父遇子。岂不付财。又行人无量世行愿。愿在今佛。文云。其本愿如此。故获斯记。此两缘。是世界悉檀故记(初约机应相对。第二单约物机。)。又二乘闻经。改小入大。圆因已足。因必招果。故如来与记。又时众咸知。发愿为生身法身内外眷属。或愿但生彼土。饶益众生。此两是为人悉檀故记(一己生己善。二能生他善。)。又授二乘记。破欲退大入小菩萨。何者。若定有二乘。可退 为小。今无二乘。何所可退(一破欲退为小之恶)。又破欲发二乘心者。彼证已舍。我何为取。(二破欲发小心之恶)。又破末改小者。则便改小(三正破小恶)。又将证小者。卽不取证(四破将欲证小之恶)。此四是对治悉檀故记。又无生现前。必由实解。开佛知见不谬。故与受记。又一切众生。但正无缘。今小乘闻经信解。缘正具足。开佛知见。故与受记。此两是第一义悉檀故记。此四记。摄一切诸受记尽也。中根人闻法譬二周开三显一。具足领解。如来述成。虽自知作佛。而时事未审。若蒙佛诚言。授其当果。劫国决定。近远了莂。则大欢喜。今从佛授与。得名。故言授记品。又通论。则记十界事。皆名授记。今但记作佛。又四教佛。皆有授记。今唯在圆。又法身应身二记。今且在应。本迹。则诸大弟子久已得记。今迹示初受。以引实行观心者。能观心性卽空假中。卽为诸佛授记。亦能授一切记。如常不轻。

  (己)譬说周中。第四与受决为二。初正授中根记。二许为下根宿世说。

  (庚)初中二。初授大迦叶记。二授三人记。

  (辛)初又二。初长文。二重颂。

  (壬)长文为六。初行因(至)六国净。

  (癸)今初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按世尊入灭。迦叶卽白大众。如来舍利。非我等事。我等事者。宜应结集法藏。勿令正法速灭。此广宣大法之明证也。传佛心印而为西土初祖。苦心若此。又觐尔所诸佛。方示成佛。今人甫得小小光影。便欲诃佛骂祖。哀哉哀哉。

  (癸)二得果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因中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果号光明如来。又传持大法普照一切。故号光明也。

  (癸)三劫国名。

  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

  (癸)四寿命。

  佛寿十二小劫。

  (癸)五正像久近。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癸)六国净。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徧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因中深心护持正法。故感国净无魔事也。余悉如文。初长文竟。

  (壬)二重颂五。初颂行因得果(至)五总结。

  (癸)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我以佛眼。见是迦叶。于未来世。过无数劫。当得作佛。而于来世。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智慧。净修梵行。供养最上。二足尊已。修习一切。无上之慧。于最后身。得成为佛。

  (癸)二颂国净。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见者欢喜。常出好香。散众名华。种种奇妙。以为庄严。其地平正。无有丘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其心调柔。逮大神通。奉持诸佛。大乘经典。诸声闻众。无漏后身。法王之子。亦不可计。乃以天眼。不能数知。

  (癸)三颂佛寿。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癸)四颂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癸)五总结。略不颂劫国名。

  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初授大迦叶记竟。

  (辛)二授三人记二。初请记。二与记。

  (壬)初中四。初正请。二立譬。三法合。四结请。

  (癸)今初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卽共同声而说偈言。

  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哀愍我等故。而赐佛音声。

  悚栗者。改小入大。不啻脱皮换骨。真有一番天旋地转境界。

  (癸)二立譬

  若知我深心。见为授记者。如以甘露洒。除热得清凉。如从饥国来。忽遇大王膳。心犹怀疑惧。未敢卽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癸)三法合当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尔乃快安乐。

  (癸)四结请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间。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初请记竟

  (壬)二与记三。初记须菩提。二记迦旃延。三记目犍连。

  (癸)初中二。初长文。二重颂。

  (子)长文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

  (丑)二得果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今名空生。果称名相者。名相本空。空则具足一切名相。不同示迹石室观空。但悟偏理也。

  (丑)三劫国庄严。

  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徧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

  (丑)四寿命

  佛寿十二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

  常处虚空。表中道第一义空也。长文竟。

  (子)二重颂五。初诫听。二颂行因得果(至)五颂正像。

  (丑)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今告汝等。皆当一心。听我所说。

  (丑)二颂行因得果

  我大弟子。须菩提者。当得作佛。号曰名相。当供无数。万亿诸佛。随佛所行。渐具大道。最后身得。三十二相。端正姝妙。犹如宝山。

  (丑)三颂国净

  其佛国土。严净第一。众生见者。无不爱乐。佛于其中。度无量众。其佛法中。多诸菩萨。皆悉利根。转不退轮。彼国常以。菩萨庄严。诸声闻众。不可称数。皆得三明。具六神通。住八解脱。有大威德。其佛说法。现于无量。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诸天人民。数如恒沙。皆共合掌。 听受佛语。

  (丑)四颂寿命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

  (丑)五颂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初记须菩提竟。

  (癸)二记迦旃延二。初长文。二重颂。

  (子)长文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于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葢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

  (丑)二得果

  当得作佛。号曰?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丑)三国净

  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徧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 畜生。阿修罗道。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

  (丑)四寿命

  佛寿十二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长文竟。

  (子)二重颂四。初诫听(至)四颂国净。

  (丑)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皆一心听。如我所说。真实无异。

  (丑)二颂行因

  是迦旃延。当以种种。妙好供具。供养诸佛。诸佛灭后。起七宝塔。亦以华香。供养舍利。

  (丑)三颂得果

  其最后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觉。

  (丑)四颂国。净略不颂寿命正像也。

  国土清净。度脱无量。万亿众生。皆为十方。之所供养。佛之光明。无能胜者。其佛号曰。阎浮金光。菩萨声闻。断一切有。无量无数。庄严其国。

  二记迦旃延竟。

  (癸) 三记目犍连二。初长文。二重颂。

  (子)初中五。初行因(至)五正像。

  (丑)今初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葢幢幡。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

  (丑)二得果

  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旃檀香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丑)三劫国

  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瓈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徧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

  (丑)四寿命

  佛寿二十四小劫。

  (丑)五正像

  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长文竟。

  (子)二重颂五。初颂行因(至)五颂正像。

  (丑)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大目犍连。舍是身已。得见八千。二百万亿。诸佛世尊。为佛道故。供养恭敬。于诸佛所。常修梵行。于无量劫。奉持佛法。诸佛灭后。起七宝塔。长表金刹。华香伎乐。而以供养。诸佛塔庙。

  刹者。具云刹摩。此翻土田。以柱表刹。示所居处也。

  (丑)二颂得果兼国名

  渐渐具足。菩萨道已。于意乐国。而得作佛。号多摩罗。旃檀之香。

  (丑)三颂寿命

  其佛寿命。二十四劫。

  (丑)四颂国净

  常为天人。演说佛道。声闻无量。如恒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萨无数。志固精进。于佛智慧。皆不退转。

  (丑)五颂正像

  佛灭度后。正法当住。四十小劫。像法亦尔。

  初正授中根记竟。

  (庚)二许为下根宿世说

  我诸弟子。威德具足。其数五百。皆当授记。于未来世。咸得成佛。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

  下根之人。已闻法譬二周。复见上中受记。恐其犹疑不了。深生愧耻。故先六句。许其总记。次四句。许说宿缘。所以引进之也。第二譬说周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二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

  释授记品竟。次释化城喻品。

  化城喻品第七

  化者。神力所为也。以神力故。无而倏有。名之为化。防非御敌。称之为城。譬二乘涅?。(城)权智所为也。(化)以权智力。无而说有。用教为化。防思御见。名为涅?。苏息引入。(三藏苏息。二酥引。法华入。)实未究竟。(化)而言灭度。(城)权假施设。故言化城。喻如前释。此因缘释也。(若从机说。无而倏见。见已生喜。卽世界益。得入苏息。卽为人益。防非御敌。卽对治益。而言灭度。第一 义益。若从应说。权立此城。卽世界化。为生小善。卽为人化。且除见思。卽对治化。终引入大。卽第一义化。)约教者。三藏于涅?生安隐想。生灭度想。通教二乘。与三藏同。菩萨不尔。释论云。如父过险。一脚入城。一脚门外。忆其子故。从城入险。誓扶余习入生死。而不以空为证也。别教不道城如化。用城防险。从城门径过。将城作方便断见思惑。不道此为极也。圆教知无贼病。亦不须城。故言化城。今是圆教意。故题为化城喻品。(圆教言化者。在昔斥夺。但云不堪。亦未曾云涅?是化。故至今教。动执开权。方云是化。乃至显实。化乃成真。卽宝处故。故知藏通谓极非化。别教非极非化。圆教非极是化。亦可是极是化。亦可是极非化。与藏通教言同意别。言今是圆教意者。亦从破计。故且云化。若开显已。无非真实。)本迹者。若从机说。应云。本住三德之城。迹入化城。若从应说。则迹示说化也。观心者。观因缘生法卽空。是入化城。因缘卽假。是出化城。因缘卽中。是归宝处。又观空卽中。则了化非化。卽权而实。又化城宝所。通论六卽。心性本空。无不空时。理卽化城也。心性本中。无不中时。理卽宝所也。闻此理性。能生信解。为名字化城宝所。圆伏五住。为观行化城宝所。乃至究竟。例此可知。问。此品说因缘事。下根得悟。应名宿世品。答。品初广说因缘。末则结譬化城。若从初。应称宿世。经家从末。故言 化城。又上根疑薄。但取道树三七思惟以明机缘。中根疑厚。加以譬喻。深取二万亿佛所教无上道以明机缘。下根疑更厚。故明宿世久远机缘。若从久远之始。则名宿世。若从中间。则言化城。若从究竟。则言宝所。经家处中标品。收得初后。从此义便。故言化城喻品。(正法华名往古品。所以有此问答。)问化城是权。宝所是实。何意弃实从权。答。由知城是化。则知宝所是实。故标化不失实也。

  (戊)三因缘说周二。初正说因缘。二授下根记。其领解述成二意。文或前后不定。又领解或默念发言不同。文少不足分品。故皆入授记段中。

  (己)初正说因缘二。初先明知见久远。二正明宿世因缘。

  (庚)初中二。初长文。二重颂。

  (辛)长文为三。初出所见事。二举譬明久远。三结见昔如今。

  (壬)今初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

  (壬)二举譬明久远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壬)三结见昔如今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此显如来三达远明。所引往事。分明不虚。然后说宿缘也。当知十世古今。的确始络不离当念。离此当念心性之外。别无去来实法可得。由无明故。妄计迁灭。于迁灭中。有忆有忘。就彼所忆。有远有近。然所忆若远若近之事。并是现前一念所变相分。非于心外别有他物也。且如吾人追忆十年二十年事。亦复宛在目前。便可例知心性本来竖彻三世。三世不出现前一念。但由无明。不能远见。佛旣无明断尽。心性洞朗。故竖极三际之始终。横极法界之边际。炳然知见。何足致疑。长文竟。

  (辛)二重颂三。初颂所见事。二颂举譬明久远。三颂 见昔如今。

  (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

  (壬)二颂举譬明久远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抹为尘。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共劫复过是。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壬)三颂见昔如今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卽空故净。卽假故微。卽中故妙。又三智一心故净。一心三智故微。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妙。体圆满故无漏。用通达周徧故无所碍。初先明知见久远竟。

  (庚)二正明宿世因缘二。初广述。二重颂。

  (辛)初中二。初结缘之由。二正结缘。

  (壬)初又二。初远由。二近由。

  (癸)初又二。初明大通智胜成佛。二明十方梵王请法。

  (子)初又五。初佛寿长远。二成道前事。三正明成道。四明成道后眷属供养。五 请转法轮。

  (丑)今初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丑)二成道前事

  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现前。

  诸佛道同。为缘事异。释迦苦行六年。弥勒卽日得道。彼佛十劫犹不现前。非根有利钝。道有难易也。但缘宜赊促。应示长短耳。一切八相垂迹之处。皆先破魔。准说法华。亦应先渐。复云破魔。似同秽土。若准寿长。复非秽土。故知同居净秽。其相葢多。成道等事。不必全同此土三藏。

  尔时(佛未坐道场前)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咸作是念)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逮佛)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丑)二正明成道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丑)四明成道后眷属供养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岁。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十六王子若约表法。卽自行化他八正道也。

  (丑)五请转法轮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旣云令得是智慧。又云若我等得佛。又结云当转无上轮。当知卽是请满字教。如今佛华严也。初明大通智胜成佛竟。

  (子)二明十方梵王请法二。初威光照动。二梵王来请。

  (丑)今初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徧满世界。胜诸天光。

  佛降神时。初生时。成道时。法尔世界震动。大光普照。但有缘者远在他方亦觉。无缘者。近亦不知耳。观心释忽生众生者。心性本净。阴入界。覆之则暗。若修观慧。本性理显。又两山是二谛。其间是中道。日月光是二智。佛光是中道。无分别智光。照本有三谛洞明也。

  (丑)二梵王来请五。初东方。二东南方。三南方。四总举余六方。五上方。

  (寅)初东方六。初覩瑞惊骇。二互相问决。三寻光见佛。四三业供养。五请转法轮。六如来默许。

  (卯)今初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

  (卯)二互相问决

  是时诸梵天王。卽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而此大光明。徧照于十方。

  (卯)三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目*矦?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卯)四三业供养

  卽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卽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幷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卽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今以奉世尊。惟愿哀纳受。

  问。梵天雨华如须弥山。树座犹下。其相如何。答。不思议事。彼此不碍。

  (卯)五请转法轮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縏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旣云度苦众生。卽是请半字教。如今鹿苑。

  (卯)六如来默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诸佛受请之仪。法尔皆是默许。随顺先佛规则故。生人尊重渴仰故。不同凡夫外道故。能令目击道存故。初东方竟。

  (寅)二东南方六。初覩瑞惊骇(至)六如来默许。

  (卯)今初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问决

  卽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卯)三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 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目*矦?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卯)四三业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卽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幷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卽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卯)五请转法轮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此亦同前请半字教也。

  (卯)六如来默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二东南方竟。

  (寅)三南方六。初覩瑞惊骇(至)六如来默许。

  (卯)今初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问决

  卽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而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卯)三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埸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目*矦?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

  (卯)四三业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卽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幷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卽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覩。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鉢华。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惟愿垂纳受。

  (卯)五请转法轮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旣云无上法轮。又云大法鼓大法螺。卽是请对半明满之教。如今方等也。

  (卯)六如来默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三南方竟。

  (寅)四总举余六方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列十方梵。正法华中。先四方。次四维。次上下。并是随译者意。不详梵本次第如何。

  (寅)五上方五。初覩瑞惊骇(至)五请转法轮。十方请竟。世尊卽说。故无默许也。

  (卯)今初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覩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

  (卯)二互相问决

  卽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卯)三寻光见佛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目*矦?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 法轮。

  (卯)四三业供养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卽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幷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卽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瞑。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哀愍诸众生。故现于世间。超出成正觉。我等甚欣庆。及余一切众。喜叹未曾有。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纳受。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前东南方云百八十劫空过无佛。南方云百三十劫乃得一见。今云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机缘 不同。见佛奢促若此。蒙光并集。岂偶然哉。以古例今。理无二致。一见一闻。咸从感应。闻法之士。宜何如作欣幸难遭想也。

  (卯)五请转法轮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道。惟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旣云以大微妙音敷演无量劫习法。又云度苦众生等。卽是请带半明满之教。如今般若也。然佛法道同。不应偏请。如今佛自始至终。具转五味法轮。一一皆是酬梵王请。彼亦应然。今寄文便。十六王子初请华严。乃至上方请于般若。十六王子后请法华。节目宛然。今古一致也。初明结缘远由竟。

  (癸)二近由。由佛受请说法。故得覆讲结缘也。文为二。初转半字法轮。二转废半明满法轮。

  (子)初中三。初受请。二正转。三闻法得道。

  (丑)今初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

  (丑)二正转。此中应说三乘。如序品文。而今不说者。正为下根论结缘开显等。略不言六度耳。又彼佛成道。亦必演大华严。以非结缘正由。故略不说。就文为二。初明四谛。二明十二因缘。

  (寅)今初

  卽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三转者。一示转。二劝转。三证转也。示转者。谓此是苦。三界二十五有果报。皆是生死苦法。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不苦不乐是行苦。真实是苦。不可令乐。此是苦集。三界见思烦恼。及有漏善不善不动三业。的是招苦之因。更无异因。此是苦灭。谓见思灭故有漏灭。有漏灭故生死灭。惟有此处寂静安隐更无余处。此是苦灭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依四念处。具足三十七品。入三脱门。乃为灭苦之道。更无余道也。劝转者。谓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也。证转者。谓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也。何故三转。诸佛说法。法至于三。为众生有三 根故。为生闻思修三慧故。为生见修无学三道故。十二行者。一约教。二约行。约教者。卽示劝证是也。(三四十二)约行者。三转皆生眼智明觉。谓苦法忍为眼。苦法智为智。苦类忍为明。苦类智为觉。余三谛亦尔。故成十六心。三根人各得十六心。故成四十八行。且约一谛。名十二行也。十二谛是教法轮。十二行是行法轮。教十二为能转。行十二为所转。教轮则能转唯是一权智。所转有十二教也。若行法轮能转之教有十二。所转之行亦十二。或通三人。或约一人。今就见谛道。三乘利根闻示转。卽各生眼智明觉。三人合举。故言十二行也。轮者。转也。将佛心中所悟法门度入彼心。故言轮也。又轮者。摧碾也。众生闻教起行。摧破诸惑。故名轮也。沙门不闻。尚不能知。何况能转。支佛虽悟。口不能说。婆罗门虽闻其名。不解其理。天魔梵等亦尔。故云所不能转也。然此四谛。义通大小及以偏圆。所谓生灭。无生。无量。无作。随智所解。各各不同。略如玄义中明华严经有四圣谛品。文殊承佛力所宣。岂可判作但声闻法。

  (寅)二明十二因缘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及广说者。十二因缘。还是别相说于四谛故也。无明行爱取有五支。还是集谛。其余七支。还是苦谛。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还是灭谛。观因缘智。卽是道谛。故云及广说也。此十二法。亦通大小偏圆。所谓思议生灭。思议不生灭。不思议生灭。不思议不生灭。略如玄义中明。华严经六地菩萨。十种观察十二因缘。成就般若无分别智。岂可判作但辟支法。今且依唯识。稍示思议生灭之相。一无明者。谓发业无明。卽是异熟果愚。不了善恶定有果报。及真实义愚。不了三界是苦空故。能发正招生死之业。虽嗔慢等。皆能发业。无明是主。故偏说之。二行者。卽彼无明所发善恶不动三种有漏之业。能感将来真异熟果。此二共名能引支也。三识者。由无明行为能引故。所引将来总报种子。四名色 者。由有总报识种子故。卽具将来初受生时歌逻罗等种子。受想行识四阴为名。色阴为色。五六入者。旣有识名色种。卽具将来六处种子。谓眼耳鼻舌身意。六触者。旣有识名色六入种。卽具将来六根触境之时触心所种。七受者。旣有识名色六入触种。卽具将来领纳违顺等境三受心所种子。此五皆名为所引支。以无明不发引业则已。旣发引业。法尔卽引此五种子。不失不坏。故名为所引支也。八爱者。谓由无明与行。旣引将来识等五种得成就已。复由迷事无明。不了境虚。妄于所受而生贪爱。虽于逆境。亦起嗔等。而爱习如水。最能润生。故偏说之。九取者。谓由爱故。种种追求所爱境界。深生染著。十有者。谓由爱取所起业力。数数滋润识等。五支之种子故。种子被润而生有芽。定感将来异熟果报。此三共名能生支也。十一生者。谓后有之芽。旣已成就。舍此生已。卽受彼生。十二老死者。谓旣生已。渐渐衰变。名之为老。终归无常。名之为死。此二皆名所生支也。前十是因。同约现在。后二是果。别约未来。由前世十支。感得今世生死。由今世十支。复感后世生死。三世因果。轮回不绝。故 名十二因缘生相。卽苦集二谛而广说之者也。若厌老死。知老死由生故有。次卽厌生。知生由有。知有由取。知取由爱。爱由于受。受由于触。触由六入。六入由于名色。名色由识。识由于行。行由无明。无明止是妄想颠倒故有。更无所由。正念观察。不愚于异熟果。深信为恶得殃。为善得乐。不愚于真实义。深信三界内是苦。出三界是乐。是名观因缘智。以是智故。无明则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故名十二因缘灭相。卽道灭二谛而广说之者也。料简十二支义。更有多门。非此所急故不备录。分段生死旣尔。变易生死亦有缘生缘灭之相。分段十二。卽思议生灭也。若达卽空。卽思议不生灭也。变易十二。卽不思议生灭也。若达卽中。卽不思议不生灭也。又复若悟不思议不生灭者。则分段十二。亦卽不思议不生灭也。故曰。惑卽般若。业卽解脱。苦卽法身。当处清净。当处自在。当处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二正转竟。

  (丑)三闻法得道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 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不受一切法者。卽不受四见。证初果也。于诸漏心得解脱者。卽脱尽见思诸缚。证无学也。深妙禅定者。观练熏修诸禅。卽俱解脱也。问。四谛十二因缘。旣通四教。亦有证大者不。答。例如释迦初说三归五戒。尚有八万诸天悟无生忍。佛佛道同。彼安得无。今文意在略叙结缘之由。何暇广述往古秘密不定等益。初转半字法轮竟。

  (子)二转废半明满法轮七。初诸子出家。二请法。三所将亦出家。四佛受请。五时众有解不解。六时节。七说已入定。

  (丑)今初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根通利。卽六根清净也。又六根互用曰通。证佛境界曰利。智慧明了。卽开示悟入也。(初约相似位释。次约分证位释。)

  (丑)二请法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彼佛初说圆顿。诸子大乘功德悉已具足。愍诸方便。重请佛开权显实也。声闻皆已成就者。明其障除机动。是故为请。我等志愿如来知见者。此法华经。但明佛之知见。唯志于此。卽正请满字废半之文也。

  (丑)三所将亦出家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卽听许。

  (丑)四佛受请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过二万劫者。上施三旣久。不容中间无事。望下颂 意。二万劫中。必说方等般若。颂云。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般若是行。神通是事。诸方等经。多明不可思议事行也。颂中又云分别真实法。卽是大品明实相般若意也。

  (丑)五时众有解不解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

  信受则能宏通。信解则能入实。疑惑不解千万亿众。卽与十六子结法华缘者也。问。自佛受请以来。已过二万劫矣。何故十六王子。犹不进具而称沙弥。旣是沙弥。云何复称菩萨。答。十六子本是菩萨。急于学大乘故。无暇进具。始终现童子身也。沙弥得受菩萨大戒。自是诸佛常规。何足致疑。虽受大戒。位仍沙弥。未尝僭越比丘。以乱住持僧宝之体。例如文殊大圣。一切行坐。皆让摩诃迦叶。经有明文。人自不察耳。问。千万亿众旣不能解。何不令如五千退席。何不移置他方佛土。乃令生疑惑耶。答。生疑亦得作结缘众。故不遗也。若生谤堕苦。乃须遗耳。卽今佛说法华时。安保无生疑者。

  (丑)六时节

  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

  问。相传释迦说法华经。仅得八载。已自难信。谓开权显实。开迹显本。要言不烦故也。彼佛于八千劫未曾休废。不知所说云何。答。只此开权显实四字。假使恒河沙劫。说亦不尽。何况仅八千劫。仅八年耶。且如诸法实相数语。义理浩然。该彻百界千如性修因果横竖三法。罄无不尽。便可穷未来际而演说之。何况开迹显本。具明嚝劫不思议事耶。又如地涌菩萨。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便经五十小劫。诸佛出广长舌现神力时。便卽满百千岁。柰何以凡夫心。欲测如来无上甚深微妙法耶。

  (丑)七说已入定

  说是经已。卽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

  此正是结缘之近由。由佛入定。诸疑惑众无处咨问。十六王子。为不解者覆讲说经也。文中明入定处所。卽是静室。正入定。卽是住于禅定。入定时节。卽是八万四千劫。然诸佛无不定心。宁有出入。秪因时众机缘在十六子。结缘齐限应尔许时耳。初结缘之由竟。

  (壬)二正结缘二。初法说结缘。二譬说结缘。

  (癸)初 中三。初明昔共结缘。二明中间更相值遇。三明今日还说法华。

  (子)初中二。初覆讲利生。二佛起称叹。

  (丑)今初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沙弥升座。不惟十六菩萨为然。只今毗尼藏中。亦有明文。重在解而不在年也。令发大菩提心。卽名为度。誓愿。当作佛已过于世间。卽是度七方便彼岸义也。

  (丑)二佛起称叹二。初正称叹。二劝亲信。

  (寅)今初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寅)二劝亲信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此昔佛普悬授记之文也。初明昔共结缘竟。

  (子)二明中间更相值遇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值遇有三种。一者从初常受大乘。中间皆已成就。不至于今。二者初受大。中遇退大。仍接以小。此则中间犹故未尽。今得还闻大教。三者但论遇小。不论遇大。或初虽受大。退后无机。则中间未度。于今亦不尽。乃至灭后得道者是也。(此人卽以初闻小时为初结缘。复于中间唯习于小。今遇王子。初且闻小。人见释迦一代教中一分声闻未发心者。便卽判云永灭不发。是则不知如来长远之化。)问。如上尘数多劫。今始得阿罗汉。当知无生法忍。何易可阶。答。一云。大圣善巧。依四悉檀作如是说。或说佛道长远。或说佛道易得。或随世间所欲。或为发生宿善。或对治厌道长者说短。于道生轻易想者说长。或为闻说长短。卽得入第一义。当知言如许劫方今得罗汉者。乃是权行四悉檀。引诸实行令入道耳。又理无长短。长短在机。但须不笃自勤。何须论他时长时短。

  (子)三明今日还说法华二。初先结会古今。二正明还说法华。

  (丑)初中二。初结师之古今。二会弟子古今。

  (寅)今初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沙弥是古。八方作佛是今也。阿閦。此云无动。

  (寅)二会弟子古今四。初明本结大缘。二释今住声闻疑。三正结会古今。四释未来弟子疑。

  (卯)今初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初闻法时。皆为无上菩提。所谓三乘初心。不愚于法也。但此后有退不退。致使得脱前后差别耳。

  (卯)二释今住声闻疑

  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

  先明此诸众生。大通佛时从我闻法。便为无上菩提。何故直至于今。犹有尚住声闻地者。释曰。我常教化之以无上菩提。但由是诸人等。应以是权小法渐入佛道故也。又有疑曰。何故是人应以是法渐入。释曰。良以如来智慧。难信难解故也。

  (卯)三正结会古今

  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汝等诸比丘。卽结会于今有住声闻地者之古今也。及我灭度后声闻弟子。卽结会于今不尽之古今也。

  (卯)四释未来弟子疑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 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疑者云。现在声闻。得闻佛说法华。开显悟入。可是结缘之流。未来者不闻法华而入灭度。岂能舍小而入一乘。释云。彼虽生涅?想。仍生方便有余土中。受变易身。我于彼土。仍必为说是经。必令入一乘道。更无余乘也。除诸如来方便说法。正断疑也。三是方便假说。其实决无三也。初先结会古今竟。

  (丑)二正明还说法华二。初明应时故说。二释前开三意。

  (寅)今初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涅?时到者。诸佛出世化道将毕时也。如迦叶佛日月灯明佛等。说此经竟。卽入涅?。释迦亦于此经唱灭不久。故此经为最后极唱也。众清净。卽断德成就。信。是四不坏信。解。是无漏正解。了达空法。是证于真谛。皆卽智德成就。智断旣立。又复深入 禅定。具二解脱。堪闻大教。能信受也。又众清净者。得三藏教益。免火宅难也。信解坚固者。得方等教益。心相体信也。了达空法者。得般若教益。能转教人也。集诸菩萨。是会亲族也。及声闻众。是命其子也。假使涅?时到而众不清净。亦不能说此经。如多宝如来。以现世无机缘故。不得说法华经。所以留全身塔。誓于灭后处处作证也。

  (寅)二释前开三意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若实无二乘得灭度者。何故如来前说权教。释云。如来深知众生有小性欲。著于五尘。弊于五浊。故先说三。令破浊免难。后说一也。初法说结缘竟。

  (癸)二譬说结缘二。初立譬。二法合。

  (子)初中二。初导师譬。二将导譬。

  (丑)今初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

  五百由旬者。若约果报。刖同居分段处为三百。方便变易处为四百。实报变易处为五百。若约烦恼。 则三界见思为三百。尘沙为四百。无明为五百。入空观。能过三百。入假观。能过四百。入中观。能过五百也。险难恶道。譬生死因果。分段变易。卽果险难。见思五住。卽因险难。由此因果。故言恶道也。道有二种。一虽旷绝。有人可依。二者旷绝。无人可依。譬生死中有涅?。烦恼中有菩提。则虽旷绝。有人可依。若生死烦恼无涅?菩提。药中无病。病中无药。则嚝绝无人怖畏处也。(别圆二教。非旷有人。通教二乘。旷而有人。三藏二乘。旷而无人。故为此人设化。)若有多众者。譬王子所化未脱之众也。欲过此道至珍宝处者。譬发心为求无上菩提也。有一导师者。譬第十六王子也。耳清净曰聪。意清净曰慧。眼清净曰明。余根清净曰达。总而言之。卽六根清净也。又慧卽一心三智。明卽具足五眼。又三明为明。十力为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者。虽是险道。有塞有通。具方便者。卽塞成通。乏善巧者。卽通成塞。资粮。器械。胆识。勇力。皆须具足。前路水草。皆须谙识也。

  (丑)二将导譬三。初所将人众譬。二中路懈退譬。三灭化引至宝所譬。

  (寅)今初

  将导众人。欲过此难。

  譬本结缘未得脱者。本缘不失。而为导师所将也。

  (寅)二中路懈退譬又二。初退大。二接小。

  (卯)今初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中路非半途也。但以发心为始。至佛为终。此两楹间而起退意。故名中路。白导师者。大机已退。小机可生。以此冥感法身慈悲。义如白也。疲极者。譬善根微弱。无明所翳也。怖畏者。譬惮恶生死也。前路犹远者。譬三惑难断也。由乏大乘勇力。故疲极。由乏大乘胆识及资粮器械。故怖畏。由不谙识前路水草。故云前路犹远。

  (卯)二接小二。初方便设化。二欢喜前入。

  (辰)今初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布。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多诸方便。譬如来权智能拟宜也。此等可愍。知其无大机也。化作一城。知其可小接也。汝等勿怖莫得退还。卽是劝令前进。譬劝转也。今此大城可于 中止随意所作。卽是示城可住。譬示转也。若入是城快得安隐。卽是赞城功德。譬证转也。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者。今佛未开显前。不得彰灼而有此语。若论密闻。则便不妨。若论宿世。应有是言。何者。王子旣知彼等退意。卽教化云。汝等若畏生死。且取涅?讯息。然后更行大道。亦可随意也。又开权显实后。卽得说之。如涅?经中诸取罗汉者。皆是其义。

  (辰)二欢喜前入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大欢喜。譬闻慧。叹未曾有。譬暖位。免恶道。譬顶位。快安隐。譬忍位。前入化城。譬见谛位。已度想。譬得尽智。安隐想。譬得无生智。又巳度想。譬具智德。安隐想。譬证断德也。二中路懈退譬竟。

  (寅)三灭化引至宝所譬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旣得止息。无复疲倦。卽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旣得止息。譬免难。无复疲倦。譬大乘机发。宝处在近。譬显实。大城化作。譬废权也。宝所有二义。若约究竟。则以极果为宝所。如上文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也。若约分入。卽以初发心住为宝所。如上文云。无上宝聚。不求自得。又云。得佛法分。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也。问。凡五处开三显一。为有何异。答。通论无异。别论有差。方便品。约教开三显一。文云。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也。火宅。约行开三显一。车是运义。运则譬行。文云。各乘大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也。信解。约人开三显一。结会作人卽长者子。文云。我等昔来真是佛子也。药草。约差别无差别明权实。不的去取。但众生不知。佛令其知。若知七种差别。卽知权。同依一理无差别。卽知实。差而无差。无差而差。令知此意耳。终不说言无一有一。此约自行权实二智。随自意语。故佛能知。而众生不知也。亦是通前通后知不知明权实也。今化城。正约理开三显一。宝所化城。是大小两理。破除二乘权理显如来真实一理也。下文五百领解。举衣珠为譬。亦是约理也。此随文相一往而说。仍一一文并 具四一。并是如来能知。众生不知。知卽开佛知见矣。初立譬竟。

  (丑)二法合二。初正合。二举譬帖合。

  (丑)初中二。初合导师譬。二合将导譬。

  (寅)今初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

  如来。合导师也。汝等。合多众也。生死。合果险难。烦恼。合因险难也。长远。合五百由旬也。应去应度。合善知通塞之相。亦合欲至宝处也。

  (寅)二合将导譬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卽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若众生三字。合所将人众譬也。但闻一佛乘至乃可得成。合中路懈退譬也。佛知是心至说二涅?。合化作一城譬也。己出同居未到实报。两楹之间。名为中道。有余无余。名二涅?。亦是声闻缘觉二 人所证。名二涅?也。若众生住于二地以下。合灭化引至宝所譬也。初正合竟。

  (丑)二举譬帖合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旣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化作大城。帖合施三。宝处在近。帖合显一。初广述竟。

  (辛)二重颂二。初颂结缘之由。二颂正结缘。

  (壬)初中二。初颂远由。二颂近由。

  (癸)初又二。初颂大通智胜成佛。二颂十方梵王请法。

  (子)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诸天神龙王。阿修罗等众。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诸天击天鼓。幷作众伎乐。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初三偈。颂第二成道前事。次一偈。颂第三正明成道。后二偈。颂第五请转法轮。兼第四眷属供养。略不颂第一佛寿长远也。

  (子)二颂十方梵王请法二。初颂威光照动。二颂梵王来请。

  (丑)今初

  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

  (丑)二颂梵王来请

  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散华以供养。幷奉上宫殿。诸佛转法轮。以偈而赞叹。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散华奉宫殿。请佛转法轮。世尊甚难值。愿以本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法轮。

  前三偈。颂东方。后二偈。总颂九方也。初颂远由竟。

  (癸)二颂近由二。初颂转半字法轮。二颂转废半明满法轮。

  (子)今初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姟。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初半偈。颂受请。次偈半。颂正转。后三偈。颂闻法得道。言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者。谓此有故彼有。卽指无明为行之生缘。行为识之生缘。乃至生为 老死之生缘也。知其过患。则当用观智力灭彼无明。此灭故彼灭矣。

  (子)二颂转废半明满法轮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

  初二句。颂第一诸子出家。次六句。颂第二请法。略不颂第三所将亦出家。但以营从二字该之。佛知下二偈。颂第四受请中二万劫。先说方等般若。次二句。颂受请正说法华。略不颂第五有解不解及第六时节。后一偈。颂第七说已入定也。初颂结缘之由竟。

  (壬)二颂正结缘二。初颂法说。二颂譬说。

  (癸)初中三。初颂昔共结缘。二颂中间更相值遇。三颂今日还说法华。

  (子)今初

  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 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子)二颂中间更相值遇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子)三颂今日还说法华二。初颂结会古今。二颂正明还说法华。

  (丑)今初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初一偈。颂结师之古今。次二偈。但颂会现在弟子古今。略不颂未来弟子也。

  (丑)二颂正明还说法华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但颂应时故说。略不颂释开三意。初颂法说竟。

  (癸)二颂譬说二。初颂立譬。二颂法合。

  (子)初中二。初颂导师譬。二颂将导譬。

  (丑)今初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长文云旷绝无人。今颂云迥绝多毒兽。人譬菩提涅?。兽譬烦恼生死。兽多且毒。正以小机见思惑 重。五浊障深。不得行大直道也。水譬禅定。草譬智慧。强识二句。颂聪慧明达。在险一句。颂善知险道通塞之相。余可知。

  (丑)二颂将导譬二。初颂所将人众中路懈退。二颂灭化引至宝所。

  (寅)初中二。初颂众人退大。二颂导师接小。

  (卯)今初

  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

  (卯)二颂导师接小又二。初颂方便设化。二颂欢喜前入。

  (辰)今初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卽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内曰城。外曰郭。譬有余无余二涅?也。舍譬二乘生缘慈悲。宅譬二乘生空智境。园林譬二乘总持无漏法林。渠流譬九次第定。浴池譬八解脱。重门譬空无相无愿三三昧门。亦譬二乘重空三昧。谓生空。法空。乃至无愿亦无愿也。(与大乘二空不同)高楼阁。譬尽智无生智迥出三界也。男譬智慧。女譬禅定。观心释者。智体周备如城。善法圆足如郭。毕竟空 为舍宅。性具万行为园林。九种大禅为渠流浴池。生法二空为重门。一心三智为高楼阁。直善能成自行。如男干家。慈悲能外化他。如女外适。(观心释化。亦通四教。今须约圆。)

  (辰)二颂欢喜前入

  诸人旣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初颂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竟。

  (寅)二颂灭化引至宝所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初颂立譬竟。

  (子)二颂法合二。初颂正合。二颂举譬帖合。

  (丑)初中二。初颂合导师。二颂合将导。

  (寅)今初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

  (寅)二颂合将导

  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旣知到涅?。皆得阿罗汉。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初一句。颂合所将人众。次三句。颂合中路懈退。次一偈。颂合方便设化。次四偈。颂合灭化引至宝所也。三乘。约能趣权行。二。约所趣权理。卽有余无余之二。亦声闻缘觉果证之二也。一切智。是般若。三十二相。是法身。真实灭。是解脱。三德不纵不横。卽是如来秘密之藏。又一切智。卽法性识。十力等。卽法性受想行。三十二相。卽法性色。获得究竟常乐我净法性五阴。尽未来际不生不灭。乃名为真实灭。岂同二乘妄计灰断。仍受变易生死耶。初颂正合竟。

  ( 丑)二颂举譬帖合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旣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初二句。帖合施权。次二句。帖合显实也。三因缘说周中。初正说因缘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