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四天 心住一缘除灭三障持戒念佛莫求神
佛七讲话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三期
大家慎防自己的心。你如果观察你的心,就知道你的心和猿猴一样,没有一秒钟停止。
每天早晨起床以后,环境清净,起作意观察,就观察出你的心如流水一般。不过这个话,不能和都市里的人说,因为都市里边的人,差不多把上午十点钟当早晨。所以,十点钟已经很混乱了。
为什么早晨观察,不下午观察呢?因为下午忙乱一天,心神疲倦,观察不出来。
如果你的心和猿猴一样不停,有三种障。第一种是烦恼障;第二种是业障;第三种是报障。
所谓烦恼障,就是贪瞋痴;所谓业障,就是五逆十恶;报障就堕落三涂。
这三种障又有个名字,称为惑业苦。因为烦恼、业、报都障住你圣道成就,所以称为三障。
那怎么对治除灭这三障呢?除灭的办法──心住一缘。心住一缘,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不为余杂想所扰乱。佛又称为制心一处。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或者有人就疑问了:「金刚经不是说吗?应无所住啊!你怎么教心住一缘呢?那不是有所住吗?」此人不善诵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就是心住一缘,不可断章取义。
烦恼、业、报三障除灭,就得成就了。可以往生极乐,可以上成佛道。
各位千万注意到,一切法凡是不能除灭三障的,对你没有利益,不须要学它。
什么法不能除灭三障呢?我们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有人学佛,他不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也不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只求神通。
他不知道,有人得神通,是从修行而来的。若不经修行,不得神通。要得神通,应该精进佛道,认真修行。有神通的人,我们应该恭敬、赞叹。因为他有修行的功德。
可是讲起来,神通没有用啊!他具神通,能令你父慈子孝吗?办不到;他具神通,能令你兄友弟恭吗?这个也办不到;他具神通,能令你夫妇和顺吗?也办不到;他具神通,能令你慈悲一切吗?办不到;他具神通,能令你往生西方吗?办不到;他具神通,能令你上成佛道吗?也办不到。所以我们说,神通没有用。
大家应该学的佛法,是能令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信义、慈悲一切、上成佛道。如果办不到的,学它干什么用呢?对你毫无利益嘛!
他人具有神通,是经过修学这些法了,才发的通。你只求神通,不重修行,舍本逐末。
神通不能令人除灭三障。我们举一个人作例子来说。提婆达多具有神通,起大烦恼,要想害佛,出佛身血,打死华色尼,造下五逆罪。结果堕入地狱,受大苦。他的神通又作何用呢?
佛说过,有婆罗门具大神通,可以飞天入地。结果,飞到空中,不免一死;入山石之中,不免一死;藏到大海之中,业报临头,还是不免一死。
所以具有大神通,不能除灭三障,还要受烦恼、业、报的拘束。
这些不是根本的,根本在修行。如果修行有了功德,自然发通。纵然发通,不可以沾沾自喜,总要知道,这都是无常的、如幻的。
佛教众生,不教众生求神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家确实要认清啊!不要学一些和你毫无干涉的事情。
还有的人,不求精进佛道,持戒念佛,听说有人具有一点神通了,哎呀!欢喜若狂啊!他没有想到,他有神通,和你没有关系。不能使你除灭烦恼障、业障、报障;也不能使你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有的人,唉!聪明人作胡涂事,找人看前生。他不知道,佛说过,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因果,皆在当下。所以佛说一切唯心造。
有人看前世,看出来说你前世是真龙天子,作过皇帝。他欢喜得不得了啦!可是回来以后,该卖什么,还要卖什么;该不能往生,还不能往生。
举一个例子,好象穷光蛋逛百货店。百货琳琅满目,看得心里痒痒地、馋馋地,可是出了百货店以后,还是今仍故我,色不异空啊!倒不如回家去,起火煮饭,把肚子填饱是实在的。
所以大家不要迷惑。有用的去学。什么是有用的?持戒念佛,令心住一缘,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现前就得善报了,命终以后,可以往生西方。
或者有人说:「心住一缘是有住啊!我们应该不住才对啊!经上不是说过吗?不住一切法,则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
那个说法是归入断灭!是无记法。佛说因果法,不说无记法。佛说的一切法,修因证果。因地要是有恶业,就堕三涂;因地行一切善,就成佛道。所以五十一位菩萨因地,修善圆满,就成妙觉。如果你执着一切不住,那你不得成佛了。
此人也是不善诵经。他仅仅知道不住一切法,就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忘记了,不住一切法是因,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果,岂是无记呢?
所以大家七天念佛,要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
希望大家皆得成就。
不多耽误大家时间。
现在开始念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六天 真信切愿持念佛名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七天 世间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一天 出声念佛心境调顺如如而修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二天 一心不乱愿见弥陀愿生极乐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三天 六法虚妄染污清净心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四天 心住一缘除灭三障持戒念佛莫求神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五天 上品上生和下品下生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六天 精勤念佛随缘尽分亲见弥陀往生极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七天 处堪忍世界要修生忍法忍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一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二天 求佛接引发愿往生不失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