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敬爱世界,珍惜万缘
敬爱世界,珍惜万缘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欢喜结善缘
静思小语
⊙过去、过去,事情过了,烦恼也该放弃。
⊙没有人事是非,叫做「无心」。无心伤害他人的人尚可原谅,有心接受伤害,并常常自寻烦恼的人,实在是不可原谅。
⊙治疗伤口要有不怕揭疤的痛楚,因为隔着一层厚厚的疤,敷上再好的药,也发挥不了功效。
⊙以自我为中心生出的烦恼,常在毫无防范的情形下,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有时一句戏言,也会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
⊙造谣生事的人,徒然显露自己的无知与愚昧:有智慧的人听到流言蜚语,顶多是一笑置之或报以怜悯的眼光。
⊙有的人用双耳听话,却这耳进、那耳出:有的人用单耳听话,也只听甜蜜的,不听平淡的。
⊙人对于仇恨总是会牢记在心,对于恩情却很难长久不忘。
⊙因他人无心的过失而造成我们的重大伤害时,千万不要执着于受害者的角色。只要转个心境去想:对方除了万分愧疚,更是惶然不安,那种心情比受害者更痛苦啊!
⊙障碍大都是人为的,是与自己无善缘的人所造成的。所以要与人结好缘,不要结恶缘。
⊙「内在美」的本质是不顽固,许多人令别人讨厌,就是因为太顽固了。
⊙要充实智慧,一定要放弃顽固:人一顽固就会愚痴,不能接受新的思想。
⊙人最容易在独处时,将自己的缺点及不讲究道德、修养等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慎独」的工夫。
⊙不要封闭自己。要打开心胸去关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静思小故事
彰化有位委员的小女儿,年纪不足三岁,曾跟妈妈到过花莲,听我说起医院的种种,回家后就告诉妈妈:「我也要赚钱帮忙盖医院。」于是,母女俩商量好——只要「不包尿布、不尿裤子、睡醒不哭」,都可以让她赚到奖金存到钱筒中。当我去彰化演讲时,小女孩特地带钱筒来到会场,那是一个好大的竹筒,比小女孩还高。 想一想,我们的社会怎么不可爱呢?即使这么稚龄的孩子,也懂得发挥「爱」。
一念三千
静思小语
⊙若是有人让你看不顺眼,你不妨用观世音菩萨的慈眼去看他。
⊙时常保持乎常心,不必在别人的外表上钻牛角尖,也不要疏忽自己瞋、恨、爱、怒的心念。
⊙世间的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用一句笼统的话来形容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合你的缘就是最美的。
静思小故事
有一年中秋节,晚上六点多时月亮已经升上东边的天空,但是却彼乌云遮蔽了。我们抬头望天天无月,事实上却有月亮,只是我们无法看到。
等到月亮出来之后,大家都说:「啊!月亮真圆呀,」十五日的月很圆,十六日的月更大更圆,但是十七曰的月就稍成椭圆形。到底足月变或是人变?都不是,只是由于地球与月球不停运转而形成观看对角变不同罢了。
惜己敬人
静思小语
⊙「美」就是多结好缘,庄严身相,让人见了起欢喜心。
⊙财物失去,可以复得:人格若失,则万劫不复。
⊙人需要有礼节。尽管礼节是一种形态,但就是因为有礼节的形态才美得起来。
⊙增加自信心,自然能排除外界的许多是非。
⊙心念不平静,易起烦恼欲火:动了瞋心,生了痴念,则恶业炽盛,善业荡尽。
静思小故事·之一
有些做学问的人,他们熬夜苦读,甚至绕了大半个地球到太平洋的彼岸,所为固然是求知上进,但仔细分析,却掺有强烈的求名之心。这种求名的欲心,也是人的另一种烦恼。
静思小故事·之二
常见一些暴发户,因暴得大利而喜好炫耀,想要考究穿着,却又不懂素雅高贵的搭配,穿金戴银的结果,只让人觉得庸俗累赘。这样的人实在很可怜!
人有了钱,还要有智慧。有钱有能力,要知道如何运用。但是世上有智慧的人,到底有多少啊?
德无边际
静思小语
⊙「自爱」,就是要把自己爱到连朋友都很敬爱你的程度:要让大家爱你,就得先去爱别人。
⊙「自护」,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平安。
⊙对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别人要有「敬仰心」。
⊙如果不懂得做人,九十岁的人不比四十岁的人命长。不会利用时间,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只能算是众生,而不是人生。
⊙有人骂你,你当下的反应就能显出自己的修养到什么境界。
⊙学识愈高深,心量要愈宽。
⊙常受到别人的赞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估自己,所以要时时谦虚礼让。因为学无止境,德无边际,道亦无量无尽。
⊙愈是举足轻重的人愈要小心,别让「骄慢」把自己绊倒了。
静思小故事
曾有人问我出过国吗?我说不曾,我怕出国会丢国人的面子。台湾人一出去,外国人都会说台湾人不守规矩,旅馆只要用较差的让他们住就可以。
台湾人真的不守规矩吗?我不知道。但希望台湾能让外国人认为是礼义之邦、文化之国。如能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无论我们到哪里,都会备受礼遇。
严己正人
静思小语
⊙能守本分,即使有五百戒也不算多:不肯守本分,即使五戒也嫌多。
⊙昨天的事,今天就要消化:刚刚听到的是非,现在就要完全忘掉,决不能让瞋恚的烦恼深入我们的心。
⊙能原谅别人的人最快乐。
静思小故事
慈济这几十年的岁月,漫长的日子中,不只我一个人辛苦,常住内的出家弟子比我更辛苦!他们长年累月,身心尽奉常住中,无怨无尤。我面对常住内的出家弟子,该怎么做呢?唯有「严」己以「正」人。我的生活若不严谨,修行若不正确,如何领导这些日夜辛劳的出家弟子呢?
诚信之美
静思小语
⊙信,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起步。 一个人的起步,若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就无法完成人生的理想。
⊙平时言词和善、守信用,又能为人着想,说起话来自然够分量。
⊙人要相信自己,但不要执着于「我」,不必事事为「我」而做。
⊙人人都是活菩萨,只要彼此的心能和睦,相互沟通,即是最亲切而有效的感应。
静思小故事·之一
慈济是一条长远的道路,这个任重道远的道业、事业、工作,最初只是起自一分「信」。当初要盖医院时没有寸土片瓦,我只不过说一句:「我想盖医院。」全省每个委员就依师父的意愿为意愿,努力护持建院事业。
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认为医院若没盖成,慈济诚正信实的理念就打了一个折扣。为了言出必行,即使历尽千辛万苦、身心交瘁,我还是继续筹建医院。这是守信用、负责任的精神,因为「信」是做人的基本。
静思小故事·之二
几年前,我计划兴建医院时,有一次去拜见广钦老和尚。
听说他平时一向禁口不语,但是看到我却和我说了许多话。有委员告诉他:「我们要建医院。」他便拍拍我的肩膀说:「汝心无欺,一定建得成。」
此时,我才体会到「欺」就是「诚」的相反。道业以诚而成就,有诚意一定可以成就道业或人间的事业,所以做人绝对要无欺。
白纸上的黑点
静思小语
⊙为什么大家有说有笑、分工合作时,却唯有你孤独一人?因为你不愿与大家「同甘共苦」直到最后皆大欢喜的时刻。
⊙在和睦欢笑的团体中,若有一个不愉悦的面容,就像是一张白纸上的黑点,显得极为不调和。
⊙心境若是浮躁,再清净的环境仍旧会有烦恼。
静思小故事
常常有人告诉我,能在静思精舍生活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因为精舍每人虽然工作很辛苦,却很快乐,令人非常向往!
事实上,因为这里的人都是以欢喜心而来,也都抱持相同的心态与目标,才能如此和睦快乐!
- 上一篇:心莲·知足,丰美的泉源
- 下一篇:心莲·苦难是很好的教堂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