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智慧
爱与智慧
证严上人
很高兴看到各位老师为下一代的教育如此用心又不辞辛劳的付出,让我觉得未来的社会很有希望。只要老师肯用心于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年轻学子,应会是未来社会各行业的菁英。
回学校环境而精神失常
不过,现在社会上的确有很多青少年的问题,实在很让人心疼。比如这次我在台北,有一位委员陪着一位妈妈和她的孩子来见我;孩子长得高高胖胖的,很帅气,但是他的眼神和举止,让人一看就知道精神有问题。只见妈妈和委员半拉半推着他,一起来到我面前。
妈妈一直拉着他说:「你跪下来。」他很听话,就半跪半坐在我面前,然后妈妈却泪流满面的一直哭。我问她:「怎么了?」妈妈哭得说不出话来,委员就代替她说:「这位太太很辛苦,她的先生很早就往生了,所以,这个孩子从小就由妈妈很辛苦地带大。」
这位男孩的小学成绩很好,国中也不错,一直都很自爱。上高中以后,因为学校环境较复杂,有的同学比较强势,有的规矩不好,于是有人会向他借钱,也有人向他勒索,让他觉得很惶恐。有时候,一些坏朋友去找他时,他也不敢反抗。就这样,他的功课慢慢荒废,也变得贪玩又爱逃避。高二以后,他的行为就有一点异常了。
做妈妈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很辛苦,为了生活她不能不工作,但是又不能不管或不关心孩子,所以她每天都处于战战兢兢中。工作时,要常常担心儿子会不会出状况;儿子回来的时候,如果看起来失魂落魄的,她也很心疼;如果到三更半夜还不回来,她就更担心了。后来,这个孩子愈来愈不想回家,到高三那年,个性也慢慢地孤僻,有时候情绪会很反弹,有时候又整天不说话地自我封闭。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形呢?学校的环境可能是一大因素,功课的压力也不能说没有,再加上周围的同学给他精神上的威胁等,因素实在很多。所以,在孩子的人格还不是很成熟时,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实在是无法承受 的。
后来,我对那位男孩说:「你先不要太挂心功课,现在应该先找医生看病,把身体疗养好再去读书,好不好?」他问:「先治疗身体?」我说:「对啊!身体有病要看医生,让身、心健康才能读书。」他听了就一直问:「我能不能把书读得好?」他还在意着功课是否能恢复到好的成绩,可见这个孩子还能自爱。
做妈妈的很无奈也很无助,一个女人要照顾这样的孩子,的确非常地辛苦,让人看了好心疼。
因读书压力而产生躁郁症
另一位也是这样,由于读书的压力很大,就慢慢地产生了躁郁症,有时候虽然看不出有什么病,但他就是会反弹,对妈妈也会有暴力的行为。妈妈身材很娇小,孩子却长得很高大,可以想象当孩子发作时妈妈难堪的景况,妈妈说:「有时候我被他打得鼻青脸肿的。」听起来真令人感慨,觉得现在的妈妈真是难为。我想,孩子本身也不想 如此,而是由不得自己。
但是,为什么会造成孩子有精神分裂的倾向呢?是不是社会或教育环境造成的呢?真的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这是教育的问题。因为目前的教育只讲究考试分数有多高?难免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偏差的观念
其实人的成功,不只是学业优良就好,功课好的人,不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譬如在医学界,一般人只要听到是台大毕业的,就会说:「好!台大的医生一定好。」如果听到是私立医学院毕业的,就:「喔!」的一声,好像分量就减轻了。
最近我常对医院的院长说:「我们要的医师,不一定是要哪一所学校毕业的,而是在于这位医师能不能用爱心关怀病人?有没有真诚的医德?这才是慈济志业所需要的人才。」
几年前,有一位很优秀的医师,本来是要来慈济的,如今却已在某大医院了。当年他来应征的时候,我觉得这位医师很好,心里很喜欢,但是他的履历表上填的是某校医学院毕业,科单位主管们看了以后,就放在一边。后来我觉得很奇怪,这位医师既然那么想投入慈济,也很有慈济精神,真心想来医疗志业发挥他的志愿,怎么竟不了了 之,这么久都还没来报到呢?
于是,我就问医疗志业的主管,他们说:「他是某某学校毕业的。」我一听就说:「某某学校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他现在肯上进就好。」因为他们并不是一毕业就当医师,而是还要经历当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实习。
现在,当住在台湾西部的病人,没办法到东部就诊时,我就会介绍患者去找这位医师,因为他是真正值得信任的医师。当时我们慈济医院没有聘用他,马上就有另一家有名的大医院请他了,他不只可以在那里发挥所长,更重要的是他很有爱心,也很用心,又去国外深造,目前已是脑神经外科一位很好的医师了。
所以,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才优秀,因为名校不一定出名人。
志业
病人若找到很好的医师,这个病人就能得救,也能提升医疗品质;学生如果能遇到很好的老师,这个学生即使再坏,同样能成为一位很好的学生。所以我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用心的老师。」<三字经>中不是 也有「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吗?老师们平时要具足殷勤、用心、耐心和关心,教学就不会马马虎虎。
每个人的职业或事业,都是自己用心选择的,只要能一路专心地做下去,就叫做「志业」。老师们,当初你们填写志愿要当老师时,每个人都有一分理想,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好老师,期待自己教的学生都很优秀,以后在社会上都是有用的人。我想每位老师都有发这种好愿,如果能将好愿在一生之中恒持,认真地去做,这就叫做志业。
我常常提起「志业」,我也是志愿出家,志愿出家的目标在哪里?套一句佛法而言,就是「普度众生」,所以教化众生就是我出家的志愿。一直到现在,三十多年来我所做的,就是我当初发的愿,所以我说要恒持「志业」。
人要用心的当好自己扮演的角色,不要当一个被环境影响的人,我们要立志创造好环境,扭转不好的环境,尤其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实在让人担心,如果大家能有志一同,共同一个心念,一起扭转这种环境,尤其是教育的环境,社会就会很有希望。
古今家庭教育之别
每位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子女能成龙成凤,也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身体健康。所以,我经常思考要如何让孩子从小到大,都能受到很自然、很理所当然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理所当然」,就是道德的轨道,我们要从小就帮他们把路铺好。
记得传统中,伦理、亲情是家庭理所当然的气氛。以前的人家,都生好几个小孩,也从不觉得有教育上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会埋怨父母所给的环境。乡下的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后,就会去捡柴,然后拖回来放在相思树下,妈妈就开始劈柴,把小树枝拿去捆,孩子们也都围在一起帮忙捆,帮忙劈柴、捡柴,大孩子劈大支的,小孩子劈小支 的,这种生活很自然,也很理所当然。
当时哪需要安排孩子读书时间,让他不去学坏呢?现在的孩子,一回家就要去补数学、音乐、电脑,我觉得一点童年的乐趣都没有。以前的孩子没事时,所玩的都是土产的玩具。像女孩子,用碎布剪成方块,装沙子做成小沙包,也玩得很高兴;或是在地上画一个个圈圈,再用一块破瓦片一丢,就跳得很高兴。晚上,有时候就帮忙做酒瓶塞,大人在做,小孩也跟着做,也没有大人会喊说:「去读书!」只是说:「你有没有读书啊!」
那时父母常会把老师当成王牌,说:「你不听话?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而现在却变成是学生对老师说:「你这样对我,要给我记住,我要告诉我爸爸。」
话说回来,以前的老师都会以身作则,形象都非常好,但现在的老师就不是这样了。曾听说有的老师上课时还在听股票,甚至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小心点,今天是跌停板!」一开始,我不了解股票跟老师有什么关系?跟跌停板、涨停板又有什么关系?想想看,老师竟然会把这些带到教室里,这如何能让孩子敬服呢?如果真有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好学生?
顽皮变绵羊
有一次我去台北,有一位毕业将去实习的慈青,看到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调皮,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心里很害怕,很担心带到放牛班时该怎么办?就来请我为他加持。
我告诉他:「你要有信心、爱心、耐心,还要有坚定的心,如果有这四种心,就算是牛来到你面前,也会变成绵羊。」他听了很高兴,就说:「上人在祝福我,希望我教到绵羊。」
二天之后,他开始去实习,但那天进教室之前,有位老师却警告他,带这群孩子时要多注意,因为这群孩子里有什么型、什么型的......。我说不出来这些年轻人的新术语,意思就是非常调皮,非常难调,很刚强的这一类。
慈青一听,全身都发毛了。但忽然想到上人祝福过,再调皮的牛来到我面前,都会变成绵羊。如此心念一转后,从此每当有孩子走近时,他的心里就开始想:绵羊来了!绵羊来了!如果看到很多的孩子靠近他时,他更是一直想:绵羊!绵羊!绵羊来了!他就是一直这样地祝福自己。
过了两星期左右,那段日子真是状况百出,但是只要遇到很生气的事时,他就会想起,「顽牛也会变成绵羊」、「但愿这些都是绵羊」来勉励自己。直到最后,他告诉我:「上人,向您报告,现在他们不只是绵羊,还成了分不开的忠狗了。」
原来他们的感情互动得很融洽,所以当学生知道老师明天不会来时,就一个个的拉着他、抱着他,哭得依依不舍,这种无法形容的感情交集在一起,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他深深的感觉到,带孩子一定要有信心、爱心、耐心和坚定的心,如果当初没有这些心,他就会觉得孩子很难教,但是当这四种心合在一起以后,就觉得孩子一个个像很温和的绵羊一样,跟人很亲近。他说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这种工作虽然很艰巨,但却非常的神圣,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所以老师们,不是孩子不能教,其实是老师缺乏用心。
自爱
老师真的要先自爱,才能爱学生,如果自己都不自爱,怎么去爱学生呢?如果自己不肯多用心,哪能用心在学生身上呢?总而言之,要先用心在自己身上。
用心在自己身上,就是形象要照顾好,不管是发型或穿着,举止或行动等等,都要很用心。能自我用心,才能用心在孩子身上;能自爱,才能爱别人的孩子,这是一定的道理,也没有什么困难。
刚才我看到你们写的「不忍心将来国家命脉的下一代」这句话了,既然大家都不忍心,就不要让孩子在十字路口仿徨。孩子为什么会在十字路口仿徨呢?因为我们没有替孩子铺好轨道。什么是轨道?就是爱与智慧,也就是智慧与慈悲,因为慈悲就是爱,也就是「道德」、「伦理」。「道德」就是慈悲、爱,「伦理」就是智慧。
我们如果能帮孩子把这两条轨道铺设好,让孩子步上正轨,他就不会仿徨,也不会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走哪一条路了。
立志坚持
老师们,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声音和意识,但要以什么心态,把声音和意识结合,让孩子知道就是要这样做,才不会出错,我想这是很重要的。这件事做起来很困难,不过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你们都能觉得很值得去做、去开发,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来规画青少年联谊的工作,这就没错。
只要你们肯立志,愿意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发愿如初,大家用心地走到底。那么,将来不论是你、我、他的学生,我们都将他们一个个地带好,让他们有起点、不脱轨地一直走向人生正道。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叫做「希望工程」。我很支持你们这样做,不只是支持,还要感恩你们。
有教无类
教育志业是四大志业之一,不是慈济自己建学校才是我们的教育志业,我们的慈善工作一开始就是「教富、济贫」,所以,我本身就是在做终身的教育志业了。因此,有很小的孩子捐扑满要盖医院救人时,他会说是师公教的;连近百岁的老人,也会存钱要给师父盖医院。
今天下午,有位荣董带爸爸来,他的爸爸患了老人痴呆症,几天前失踪过一个多小时,动员了家里所有的人去找,还好最后找回来了。于是孩子很孝顺地带他来慈济医院做身体检查。听他的儿子及媳妇说,他已有两年的时间,人家跟他说话都没有反应,而且总是坐不住,一直要出去。
但今天下午,他坐在那里跟我说的话,每一句却都是对的。我问他:「你现在住在台湾、美国,还是日本?」因为他的儿子就是在那些地方来来去去。他回答说:「台湾比较好。」他的儿子、媳妇听了,都吓了一跳,很讶异他怎么能回答得这么正确?我再问:「你有没有去检查身体?」他说:「我很好!我很好!」儿子、媳妇听了说: 「这句也很正确。」
后来提到他儿子去大陆救灾,我问:「你欢不欢喜?」他说:「欢喜啊!欢喜!救人!欢喜!」每句话都很正确。他太太接着说:「师父在盖医院,你要不要参加?」他说:「要啊!要啊!好事情啊!」
所以,他平常不爱反应别人的话,也许是因为年老了,不太想答话吧!但是来到这里,他心里一欢喜后,好像每一句话都没有说错了。
重视操行
总而言之,教育不只是盖医院,而是涵盖整个大社会。我一向很依赖老师,希望老师对全省中小学学生都要多用心,帮他们把基础打好,这样我们就能教出「礼」所当然和「理」所当然的教育。千万不要只是比谁的分数高,谁考得好,不要给孩子这种压力。难道我们就不能让孩子们说「哪个孩子的操行比较好?」难道不能注重这些吗?
我比较不重视分数,重视的是孩子的操行。我们应该给孩子宽一点的空间,给他们人性化的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当然,这都要看老师是不是很用心?是不是有爱心?是不是有始终不变的信心?是不是有毅力、耐力、耐心? 如果有的话,我想「顽牛都会变成绵羊」。
用心在自己身上
希望老师们都能和心互爱,除了彼此关怀之外,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我与老师互勉的话,句句都是从自我实践的行为上说出来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我时时战战兢兢,惕厉自己要把自己的身心调教好,因为我自己若调教不好时,要怎么去调教别人?怎么说给别人听呢?
我希望大家也能从自己的身上应证,这才是真正的妙法,才是真正值得别人用的话,也是教学生的不二法门,再没有其他更妙的法了。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多用心在自己的行为与形象上。
真的很感恩老师们,在全台湾推动静思语教学,帮助我完成教育志业,谢谢你们!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