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当下
希望,在当下
不论是出钱还是出力,
人人的爱心汇集起来,
开拓教育「希望工程」的历史上,
就有你的一分足迹、一分力量。
每到新年,很多人见面都说:「恭喜发财!」我也是这么说,只不过我所说的「发」是「法」,也就是「法财」。世间财总是有限量,能用的范围很狭隘;但法财无量无数,能广泛地运用。
我听过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一位会员事业做得很大,在很多国家买了别墅,一年春夏秋冬绕着地球跑。有次慈济委员去澳洲,他邀大家到家里住,半夜他想上厕所,绕来绕去找不到厕所,还问:「我现在在哪个国家、哪一间房子?」
「这是你家,你怎么不知道你家厕所在哪里?」他回答:「不好意思,我一年住许多地方,每个地方都住不久,这里难得回来一趟,所以不熟悉。」
尽管家产很多,像这样是不是也很辛苦呢?想要有圆满、幸福的人生,就要去除贪念,懂得知足、布施。
智慧的老人
有位年近八十的老荣民,在台湾没有成家,退伍后在花莲新城的海边搭了一间不到两坪的房屋,房屋老旧、破烂不堪;但他安贫乐道,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天未亮就去海边捡石头,集中到一定分量就拿去卖。
一斤石头能卖几块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就这样一点一滴存了一百多万。慈济志工到社区做独居老人关怀时认识了他。刚开始时,他有一点孤僻、有一点远离人群,但长年累月下来,志工的爱心感动了他,让他心灵有依靠、有信赖感。
当志工带他来精舍,他看到我高兴地说:「来到这里,心都宽了。」我对他说:「那你常常来!」他问:「可以吗?我们可以常常来吗?」我说:「当在可以,而且可以天天来!」接着他告诉我,他有很多钱,想要捐出来。我问:「你有多少钱?」他说:「一百多万元。」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
他说:「我捡了几十年的石头。」
「捡石头能捡这么多啊?」
他说:「刮风、下雨也去捡;天未亮就去捡、晚上有月光也去捡;几十年下来就累积了这些钱。」他将长年累月在海边捡石头的点滴所得都要捐出来,多感人啊!
他天天到海边,我想那一片汪洋大海就是他的心灵境界,他的心就像海一样广阔,如天空一样无烦恼;虽然生活刻苦,但他心中有爱,他很满足于他的人生;他以天地为家,亲手布施,不用担心往生后这些钱如何使用或被人没收,他是最有智慧的人。
假如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灵境界,人生多美好!新的一年,让我们立定心志、发好愿——不要只是绕着地球跑,也不要只是绕着自己的家业、财产跑,跑到最后,人生终究还是两手空空地走。
凡夫心都是寄托在小爱里,才会发生很多烦恼、很多争执,不但自我伤害,也不利于别人,造成许多人间的悲苦。我们要好好提起大爱的心,不要总是笼罩在私我小爱的追求,应该要发挥人类爱的良能,庇护普天下的众生。
人生,往往被贪、瞋、痴污染了清净的慧命。如果能把悭贪的心念转成布施的心念,付出而无所求;将愚痴的念头转移成智慧的心念,转妄想心为灵明之心。如此没有贪染、愚痴、虚妄的心,就能展现出人性的光明。
人生无常,到底有多少年的时间可以真正把握住呢?任何人都难保在寿命内完成预定的计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因缘际会,从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做起——付出爱与宽容、对人让步、给人成就;这就是种植「善因缘」。
一般人的内心往往充满了烦恼、旧帐,要如何将这些理不清的烦恼旧帐消除?唯有普天三无——普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这三句话就是最好的清洁剂;清掉垃圾,心灵才有成长的空间。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存在于内心深处与人之间的计较、埋怨、仇恨,好好清除掉,用这分光明的智慧,来迎接清新的一年。
慈济事迹获编入加拿大中学教科书
最近慈济大爱无国界的事迹,被牛津大学加拿大印刷中心编入地理学教科书中,列入加拿大高中生的选修课程;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两个感想:第一、自觉惭愧;第二、以慈济人为荣。
许多到精舍来拜年的人看到我就说:「恭喜,慈济传到国外了!」我就说:「其实很惭愧,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所有慈济人目标相同、心念一致,以无私的大爱付出,真正做到「大爱包容地球村」所造就。」
其实我没有做什么,都是慈济人在做;只是外界提起慈济,就难免把释证严也带出来,所以我个人感到很惭愧。
感恩所有的慈济人,把慈济精神推展到全球,假如不是有这么多慈济人真诚的爱、无私的付出、无所求的尽心尽力,哪会有今天国际间的肯定?让国际人士知道台湾人的爱心很浓厚,在国际间应该被尊重,这是我觉得很安慰、也感到光荣的事,这也证明三十多年来慈济所走的路,方向是正确的;未来我们要更用心加紧脚步,向目标精进。
ツ辏ㄒ痪啪啪牛┦且桓龊芰钊松诵模??擦钊顺沙さ囊荒辍A钊松诵牡牟恢皇蔷哦?淮蟮卣穑蝗ツ甏燃霉?赎庠肿吖?芏喙?遥?梢愿惺艿降厍蛟谑苌耍??浅F1梗?腿缫桓瞿盖壮性靥??浚?负趵劭辶耍≌舛际且蛭?死嗖欢?酶冻霭?模?欢?酶卸髡饪橥恋兀?我馊ド撕λ??斐傻摹?br>慈济三十多年来不变的心愿,就是期待人心净化,让每一个人开启内心的大爱——不只爱自己,不只爱家人,不只爱有缘、投缘的人,更要爱普天下的众生;不只是爱有生命的,对每一寸土地、每一种植物,我们也都要去爱。因为我们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共同体。
这需要每一个人先去付出,不只是对人类的付出,而是对普天下的生灵都要去付出、去爱。
期待今年是吉祥、光明、平安的一年;但是多数人只有过年时才会对未来有番自我期许,之后就迷失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秒之中。明天要平安,就要把今天做好——每一个人把当下的心照顾好、把爱发挥出来,明天就能得到爱、祥和及美好的日子。
九二一虽然过去好几个月了,我们要关怀的时间还很长。我们曾经说过要陪伴灾民度过这段黑暗的人生,要陪伴他们走过复建的道路;重建学校的「希望工程」正积极进行当中,我们步步踏实、分分秒秒努力,期待明年此时能让孩子们有完整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现在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我不断呼吁全球慈济人为「希望工程」建设尽一分心——即使只是一百元,就可以买好几块砖、一包水泥;很多水泥砖块合在一起,就能盖四十多所学校。
人人的爱心汇集起来,不论是出钱还是出力,滴入慈济功德海,开拓教育「希望工程」的历史,就有你的一分足迹、一分力量。
好事要大家做,每一个人都不能轻视自己的力量,因为无数人小小的一滴力量,集中起来就是一股大力量。慈济就是在三十四年前,由那么不起眼的五毛钱,那么少数的三十个人,做到从台湾翻山过海、有全球慈济人的同心协力。但愿我们再增加力量,但愿每一个人的心都能净化,但愿每一个国家社会都能祥和,但愿普天之下都没有灾难。
(讲于民国八十九年元月四、五日、二月十、十四日)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