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悟真空者
觉妙有
好寂静
解空妙理
我们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应该要常常体悟,万物到底是真空,空中是不是真的有妙有,佛法所解释的,佛陀透彻真理,一切万物皆是空,但是明明我们的生活,一切万物皆是有,我们不能没有物质生活。
比如说冷了,冬天缺的是什么呢?衣、被,我们若是没有很保暖的棉被,要睡就很难过,若没有保暖的衣服,天气寒冷,这样在那里冷,也是很难受。
其实世间的生活,它有妙有的道理存在。「空」是所有的东西,完全归零,解体了;什么为体呢?四大假合为体。
刚才我们说棉被,你们想想看,棉被是不是很温暖呢?那件棉被,我们要知道,它若以过去,早期,被子就是棉的。
棉花就要有种子,种子落土,农夫耕耘,这棵棉花的树已经长出来了,就要等季节,这个季节,有种植的季节,有收成的季节,到了收成的季节,开花了以后,就是我们要采棉花的时候了。
现在在大陆,还有在种棉花,棉花若一开,听说一片白茫茫的很美;棉花采下来之后,它的名字叫做棉花,棉花就要在经过剥,把它取出种子,经过了花,把种子拿出来,成为棉花,就要卖出去了。
经过了工业的制造,再(制成)棉被,从前叫做弹棉被,这样才能,一件一件的被子(制造)出来,光是那个棉花,用人慢慢弹啊弹!把它弹出,棉花和棉花能够结合起来,线慢慢地牵制之后,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还是要有布。
被单要经过工厂,这块布一样要,经过很多人的人工,之后才成为一块布,这块布有的是棉质,有的就是丝质,有的是麻质,各种的植物不同,经过了采取,经过了工人编织之后有了布,才再和棉、棉被,已经弹好的棉被,这样结合起来,这样一件棉被才算完成。
各位,盖在我们的身上,很温暖啊!我们有想那么多吗?一件「被身」(里被),它要经过多久的时间,多少的人工?就是现在已经不必用棉,也是要用其他的尼龙类,也是一样。
所以这都要经过人,不断不断地去加工,不断不同名称的物质,这样组合,作为这件棉被的「体」。
想,若是解体呢?把棉被的被单拿掉,它用久也会破,拿掉了,若光是里被,用久了也会一直松脱,我们常常去看贫困人家,看到他们所盖的棉被,变成了一块一块的,这样还能叫棉被吗?已经不是了。
所以说,物质,若是这样把它解开再归零,这种就是空;没有的之前也是空,经过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去会合,要有时间,有四大,有人工等等会合起来,有了,真的是很奇妙,你光是说那一颗种子开始,就已经很奇妙了,何况它能成株,它能开花。
真的是天下万物,原来是没有,但是在很微妙的成长中,这样把它会合起来,过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名称,真的万物很奇妙。
所以我也是常常去体会它,什么叫做空?我要去了解真空是什么?就会去想到天下万物,原来都是空的,就算有,也是各种的名称,将这些东西,没有的东西,一样一样把它拿来结合起来,那就是化零为整;一段时间过了后,又是化整为零,又没有了。
就像我们人,在父母还没生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哪里啊?生下来的时候,这么小;在我们的医院里,有一位从宜兰要回娘家,来花莲的时候,在路途中突然肚子痛,怀孕还不到六个月,就早产了。
在我们的医院里,生下来的时候,是又黑又小,才五百多公克,一点点而已,医师要帮她急救,还不到六个月的孩子,要如何让她活下来?要如何让她的血液,能够全身流通?要如何让她的呼吸,可以顺畅?要帮她打针,听说医师要为这个孩子打针,手的血管,就像发丝那么细,医师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所要的血管,好像发丝的血管,打到了,知道,一条生命除了医师这样,很有耐心、爱心、尊重生命,既来到人间,就是要去疼惜她、爱她。
这样营养分为她补给了,这个孩子慢慢能够呼吸了,甚至照顾到六百公克,忽然间又降到不到五百公克,就要再一次的抢救,医护人员要运用多少呢?很不容易。
早产的孩子就是这样,生命这么地微弱,但是要有人这样仔细地照顾,生下来的那个时候是这样,相信再一年后,这个孩子若再带回来的时候,可能会走路了,十年后应该读书,二十年后应该上大学,三十年后应该是为人妇、为人母。
看,人生是不是很奇妙呢?生、老、病、死这种的过程,我们都没有停歇过,都是在那种很微妙的行蕴,这样让我们过来。
人类是这样,天下万物也是这样,到了老了的时候,我们归何处呢?我们的这个身体,又是归到哪里去呢?未来我们脱离了这个身体,又是往(哪个)方向去呢?哪一个方向?不知道。
生从何来,死何去向,这就是凡夫的循环,从无到有,就是化零为整;到了老来往生的时候,化整为零,人间又没有这个人了;看,是不是真的很微妙呢?
但是它的道理怎么来的?我们没有很清楚,这都是我们人生的生活,叫做懵懵懂懂过日子。
用的,不知道要珍惜,生命好不容易,我们能够这样健康生活,我们也不懂得珍惜,没有所有权的生命,却是不懂得用在我们的使用权,我们要利用我们的这一生,有这么多的好因缘来会合,我们有那个机会,来探讨真空妙理,我们偏偏就是这样,时间让它空过,也是空,时间也是空,这样空过了,这是我们凡夫的损失。
每一天的损失,就像每一天,「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不过众生就是在苦中,迷茫中这样在作乐,是不是很可怜?所以我们若要如何能了解道理,我们就要「好寂静、解空妙理」。
我们若不静下来,心若不静,其实,就算人家跟我们说再好的话,这耳听,这耳过去了,说不定他的声音我们有听到,到底内容在说什么?不清楚,因为心不专,我们还要再回过头来问,你刚才在说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心没有静下来,所以我们必定要好寂静。
大家就说,如果要寂静,那我就是要关起来闭关,这不是真功夫,没有人去吵他,当然就是寂静,我们就是要在人群中,心也要静得下来,周围的境界,道理我们都要很清楚,当然这也要靠我们在平常中,要好好去用功,用心去了解,有什么样的事相现前,我们马上就知道。
这块布,看看,这是棉的,纯棉的,当然它就是要,有去研究这块布的过程,现在别人不懂,拿来问我们,我们把它拿起来看,稍微看一下,就知道这是棉的,纯棉,或者是,这是尼龙的材质。
所以说,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情,就要在平时我们要去了解,东西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每样都知道,所以要「好寂静、解空妙理」。
一切再深的道理,我们就是要从这样,一点一点的累积,所以我们应该要很了解,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甚至要不断培养我们的慧根,慧根深植累世情,戒定受持要好好放在心里。
慧根深植累世情
戒定受持闻不忘
不是说,修行就全都放弃了一切,我们也要觉有情,我们要拉长情、扩大爱,但是要有智慧,才不会被世间的物质,把我们迷惑了;我们看到世间的一切,不管是人、事、物,我们必定要用平等观,因为慧是平等慧。
对事、对人,我们都是用宽心、纯念,平时我们就要有「戒定受持」,时时心中要有戒,行中要有定,我们虽然是在动中,但是我们的心很稳定,就是因为心有一个戒。
这个戒,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可以防非止恶,因为戒的力量,使我们心定,要放在心里,诸漏已尽,自然法就不会漏掉了。
记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他跟随佛陀,听闻佛法,一闻千悟,听一项,他可以了解很多项,他有这个智慧,所以他可以得到很多的辩才,不管是什么样的外道教,来跟他辩论,他都可以一一将佛陀的教法,去破解那种邪法。
此云满慈子
从父母立名
七佛人中
说法为最
具四辩才
而且你们应该还记得,弥多罗尼子,向佛陀请愿,要去最野蛮的地方,去度众生,佛陀说,那个地方那么的野蛮,你敢去吗?
敢啊!
万一你去,要讲法给人家听,人家如果骂你呢?
我要很感恩,因为他是动口不动手,只是骂,没有打我,我用感恩心。
若是打你呢?我还是要感恩,他只是赤手双拳打我,并没有动刀动枪来刺杀我。
若是用刀用枪,这样把你打死呢?
我也要很感恩,因为过去生中,我有跟他结了这样的缘,这一生我已经这个因缘,在这个人群中,这样一世解开了,所以我也还是要感恩他。
这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他弘扬佛法心切,因为他透彻佛陀的真理,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这样说:
阿含云:
善能广说
分别义理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为第一
这时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就是说法第一。
各位,人生真的我们要多用心,难得佛法,闻了佛法,我们还能有这个环境来体会,我们应该日日分秒不空过,用心来体悟,时时要多用心。
- 上一篇:牧牛难陀 孙陀罗难陀
- 下一篇:须菩提与阿难尊者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