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与阿难尊者
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学佛就是要如何体认真理,如何能了解假象,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佛法是很圆融的道理,为我们说真、解空,这就是佛法的真理。所以《金刚经》里面这句话: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世间是真呢?是假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作为的,就是我们看得到的东西,这间房子,一开始没有,为了要遮风避雨,所以我们要有房子可住。住这间房子,要用沙、水泥、钢筋、砖块,这么多的东西,人,用心去迭它,盖它,这样成了一间房子,这都是大地本有的物质,经过人工所为,所以有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现在有,但是未来呢?是不是能够永久有呢?
常常看到考古学家,在某一个沙漠,考古,往下一直挖,挖出了在几米深的里面,几千年的城市,或者是皇宫,或者是那个时代,大家群居的遗址。
有的时候会觉得,过去应该是一段时间,很昌盛的人群居住处,建筑也是很宏伟的建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都已经被沙盖住了,不是薄薄的沙,是埋在几米深,挖出来的。
到底天地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几千年来,这种沧海桑田,高山深谷,变成了平地,也不一定,这都是有为的物质,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昨天的事情,和昨晚睡觉、梦到的,到底梦到的境界是真的,或者是昨天所做过的事情,跟人接触的事情,是真的吗?你要说昨天的事情是真的,拿出来让我看看,过去了,看不到了,就像昨天晚上梦到的,梦境历历分明。
但是拿出来看看,不见了,同样,昨天的人事物,跟昨晚的梦境,不是一样吗?所以,如梦、如幻、如泡、如影,真的很危脆,世间的东西,很危脆,像是泡,水上泡。
看看水上的泡,水波,水在冲的时候,那水波起泡,但是刹那间,后面又一波过来,这个泡就灭掉了,所以生生灭灭。
好像是影,你看到人影在那里,把它踏过去,不痒不痛啊,是这个人的形,从中间把它踏过去,没有什么,但是这个影子随着人移动,不是常常在那里,人走过去,有影子,过去就没有了,没有碍到这个地面,人也没有碍到那个影子,所以这个影子,也是一个幻相。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就像我们人,走过的路,脚,并没有带着路在走,人生这样在过日子,就像这样在走路,脚底没有粘着路,路,也不会被脚底粘住,所以,走过只是有一个痕迹,痕迹,很快就没有了。
所以,如露亦如电,像是露,大地万物需要露,需要水,我们人生在世间,真的也是受到世间万物,很多的恩惠,所以我们常常说,要感恩,感父母恩,天地恩,师长恩,皇王水土恩。
因为,我们人生一辈子,全都受到这样的恩惠,就如草木在大地,也是需要有雨露的恩惠,和我们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所受的恩惠,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要感恩,我们还要再回报。
就像那个露,它就是湿气,变成了露,露,再回归大地,这就是一个循环,人生就是这样的循环,如露,实在是很快,但是他很快就干掉了,很快就蒸发掉,很快就会再回归下来。
人生就和这现象一样,像是电光,我们若是快要天亮时之前,其实很微细,一闪一闪,那就是地球在轮转,一直就是地球面,接触到太阳的时候,那个光速在转,人生有这个行蕴,有这个光速,那个速度,刹那刹那,让你在不知觉中,就像电,好像电光,好像雨露,在我们人生,不断地运转,不断地循环。
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但是,它的道理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要了解里面的道理,我们平时什么都没有感觉,但是日子也是这样地在过,我们自己,生老病死,也是不断地在轮回,但是我们都没有用心去警愓,人世、真、理,到底我们了解多少?有用心吗?所以真空,妙有,妙有中,就是有真空,我们若能体认了真空妙有,那就真的能自度也可以度人,无执着,无障碍,烦恼已尽,这就是我们该要学的。
我们现在就是要来跟大家说,要解空,了解空的真相道理,佛陀的弟子中,解空第一,那就是须菩提了,须菩提翻译作华语叫做,善吉,也叫做,空生。
须菩提
华言善吉
亦云空生
为什么叫做,空生?传说中说,这位尊者,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家庭里面所有的宝藏,突然间空掉,他家里的人,大家很惊惶,这个孩子怎么一生下来的同时,家中的宝藏忽然间消失掉,到底这是什么样的预兆呢?所以父母赶快去请相师。
古代的印度,家庭富有的人如果生孩子,都会请相命的人,来为孩子排八字,看孩子的命运,这位相师被他们请来的时候,看这个孩子的形象,了解他的家庭,忽然间发生的事情。
这位相师,就对这个孩子的父母说,恭喜喔!你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宝藏忽然间不见了,其实这是这个孩子有一个贵相,他能够透彻真理,很尊贵的形象,所以因为这样,叫作善吉,又名叫做,空生,因为出生的时候宝藏不见了。
但是他从小就一直一直,性很单纯,而且也是很乖巧,也很用功,所请来的教师,向他所讲的道理,不管是婆罗门的教法,人世间一切的法,听了,就了解了。
不只是了解,他可以去体会到,以整化零便是空,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对一切的东西很疼惜,但是不执着,所有的东西,他不会想要占为己有,对人世间看得很透彻,所以后来他出家了。
出家之后,心很清净,对物,不占为己有,对人的争执,他退一步,人事物,很圆融,所以他,悟空得道,住无诤三昧,与人无诤、与事无诤,这是一个很圆融的本性,所以因为这样,称为须菩提,解空第一。
其生之日
家室宝藏俱空
父母惊异
又名空生
禀性慈善
不与物诤
及其出家
悟空得道
住无诤三昧
须菩提解空第一
所以须菩提,在《金刚经》里面,佛陀不是向须菩提讲法,是对须菩提,对机,要讲出了人间的真理,唯有须菩提,他可以体会,他可以和他对答,来证实了人、事、物理,这是《金刚经》。
再来就是阿难,阿难,此云庆喜,大家都知道,阿难出世那一天,就是佛陀成佛那一天,所以当阿难出世的时候,传来了,佛,成佛了,所以宫中皆大欢喜,所以叫做,庆喜。
尤其是阿难是佛陀的堂弟,也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所以他是净饭王之弟的儿子,所以他是王亲。
二十岁那一年出家,跟随佛陀,大家推荐阿难为佛的侍者,阿难,禀性就是闻性很好,记性很强,他出家之后,除了听佛说法,他的心很自在,不受世间的欲染所染着,所以,一直心都是很干净,全心听闻佛法。
所以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他心无杂念,所以初出家,他就得入初果,但到了结集的时候才证四果,大家还记得吧?佛陀灭度之后的时候,为什么呢?要集结经典,迦叶尊者,从众人当中把阿难拉起来说,你还没,烦恼还没尽除,你还没证四果,所以你要赶快去反省,去用功。
阿难说,我不是不能证四果,我是要做佛的侍者,我必定要留住少分烦恼,这个境界,不是阿难不得,就是要做世间事,侍候佛陀,所以他到了结集的时候,迦叶尊者助他一臂之力,给他一段时间,将佛陀所说的教法,再复习一遍。
然后烦恼尽除,证四果罗汉,所以这在《阿含经》里面,也是这样说,知时明物,所至无疑,阿难对佛陀的起居动作,阿难非常地准时,而且对人群,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阿难都是很敏睿,不管佛陀要去哪里,绝对阿难会处理得很好。
就像这个时候,要安排行程,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阿难都是很敏睿,不管佛陀要去哪里,绝对阿难会处理得很好,就像这个时候,要安排行程,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一样都要很清楚。
佛的时代,阿难就是这样,处理事情一点都不会让它偏差,佛陀跟大家讲话,所忆不忘,法入心,记忆绝对不会让它忘掉,多闻广达,堪任奉持者,阿难第一,所以阿难就是多闻第一。
阿难
此云庆喜
佛之堂弟
斛饭之子
调达之弟
阿含云
知时明物
所至无疑
所忆不忘
多闻广达
堪任奉持者
阿难为第一
各位,学佛真的要时时累积,闻法不可以闻就漏,闻,听了之后就漏掉,这样闻与不闻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听法就是闻而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