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威仪成就

  三昧威仪成就

  学佛,顾好这一念心,哪怕是很微细的起心动念,我们都要好好顾守我们的本分,何况说是修行者呢?所以我们要『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

  ⊙『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微渧先堕』,就是要告诉大家,将我们的心照顾好,心要时时保持那分像大地的润湿。大地要能润湿,那就是需要靠天气能调和。若是调和的天气,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周围的空气有露水,因为白天太阳的热将大地的水分蒸发上去,气温凉时,水分、湿气会降下来,很微细,没有感觉。一大清早太阳尚未出来之前,我们看看那些草、叶子,用心看,不是有露水吗?或者是大地,我们用心看,大地就湿润多了。这就像修行者的心,我们平时就要把心照顾好,没有热恼。

  热恼是来自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造成无量数的『随烦恼』,随着这五项在我们的心里不断不断起心动念,我们的心地就会很闷、很热、很恼。懊热、懊恼,这是很不好的心态,要怎么办呢?法譬如水,法水浸润。能够保持我们的心常常有法水,才不会土地干燥时,风一来就起灰尘。所以我们的心要好好保护。

  我们要保持这分清净的心,法是点点滴滴在每一件事与人、物里面,我们去吸收智慧,所以我们的心要时时有这种露水。世间一切的法,不只是从经典里面,听经才是叫做求法,在日常生活中无不都是法。所以『微渧先堕』,无不都是甘露法水,『以淹欲尘』,我们人的烦恼起自于心欲,我们若有法水常常滋润心地,自然大地湿润,风一吹,不会有沙尘。

  所以这就是,『开涅槃门,扇解脱风』。涅槃门,就是清净、寂静。寂静叫做『涅槃』。我们的心无为无欲,才能够真正的恬安静寂。这是修行人、所有想要学佛者,应该有的心态。我们若能够这样,就像很闷热的时候有一阵风来,或者是很热,用扇子搧一搧。我们修行者自己的内心自有解脱风,自己搧。我们若是很热时,自己的心扇好好地搧一下,让闷热、懊恼的心可以清凉一点。

  要自我反省、自我惭愧,我们要有惭愧心,要有反省的心,这就像我们的心的这一支扇子,稍微搧一搧,散热、散热就比较清凉。所以『除世热恼,致法清凉』,这就是要向大家说,要把心照顾好。

  《法华经》接下来,『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也就是佛所要护念的,那就是大乘经,那就是教菩萨法,也就是无量义。无量义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所摄取的法,在人群中所要付出教导的法,这叫做大乘法,也就是大乘经。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行动中,与刚刚所说,佛陀的教育就是那样的微细,也是同样在吸收法,同样在调伏我们的心,同样这样在做教育。所以,虽然是说修行出家,这样的生态,其实也是在行大乘法,希望大家道理要能通达。

  日月灯明佛的时代,同样是如此,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无量义也是前面所说过的,那段小小的经文,其实就是调适我们的心,这也是无量义,菩萨的教法。

  有的人会以为,菩萨就是布施、救济人,这样叫做菩萨。不只如此。菩萨才更要将我们的心更微细地受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不是吗?这也是行菩萨道,自己的内心也要很微细,自我要调伏,才能够入人群,做人群的典范。

  这是佛陀的心所要保护的,所以叫做『佛所护念』。佛陀教育所有的弟子,都是期待人人从心开始,发大乘心,入人群。这就是表示,过去的日月灯明佛和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将本怀要畅演出来,这叫做佛所护念。从第一念时所觉悟的境界,就一直要和大家分享,心灵的微细、精彻要让大家知道,这种宇宙万法的真理,这么浩瀚开阔的境界,要和大家分享。但是,还是时机未到,所以就这样保护在他的本怀,在他的内心里。

  希望这个法能够很普遍,人人都能够了解,人人自心能够那样的微细、透彻,人人能将此心怀开阔、包容在天下之间,这是佛陀的心怀。所以过去的日月灯明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同样,所以待机说法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是成熟了。

  文殊师利把这样的比喻,把过去佛的心怀与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本怀会合在一起。因为释迦牟尼还在定中,还未出定,所以文殊菩萨就形容现在的释迦佛,就是准备要畅演他的本怀,开讲他这四十多年来所保护着的法。这种微妙大乘的法,不只是在四十多年,从日月灯明佛的时代一直到现在。

  日月灯明佛,大家要记得,有二万多尊连续,佛佛道同,都是同样有这样的心境,真实的大法要向所有的众生开怀畅演。但是,都是要等待时机。这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面对芸芸众生,众生根机不同,总是要待机说法。

  ⊙此示相同,今佛将畅本怀,待机说法之,时成就也。

  所以,下面再说:『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佛说是经。『是经』,是哪一部经,大家知道吗?《无量义经》。同样,日月灯明佛在定中发光,『离言法华』就是入无量义处三昧,要启发人人的心。因为这部经,大乘经,他希望三根普被。在大众之中有小根机、中根机、大根机的人。前面不是说过吗?说『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还有『六波罗密』,这可以适应三种根机的人。

  这叫做『离言法华』,这就是微妙的大乘法,三种根机,因缘成熟,能够来吸收,所以说《无量义经》之后,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之后,他又要再观机,到底大家对『离言法华』能否了解?所以他就要结跏趺坐,坐起来观察,这个时间就是入无量义三昧。入无量义的三昧,就是正定,在等待。既然入定了,当然就是要身心不动,心在定境中。

  『说是经已』。介绍在那时讲完经之后,在大乘法之中,在众人之中,结跏趺坐。这就是表示和现在佛陀讲经的仪式完全都一样,过去的佛是这样,现在的佛也是这样。平常离言法华,无量义经,平时就是在教育,到这个时候开始入定,观察人人的根机。身心不动,就是三昧威仪成就。

  每一尊佛,不管什么时候,行、住、坐、卧,威仪无不都在三昧中,因为佛的三十二相,威仪已经很具足。所以我们平时生活,常常告诉大家,行、住、坐、卧不离威仪。威仪就是法。我们也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开口动舌、举手动步,无不都是要在威仪中。哪怕是坐,也要有坐相,这都是叫做威仪。

  ⊙『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此示相同今佛之威仪成就也。如『身心不动』,为三昧威仪成就。

  各位,学佛一定要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好好控制住,很可能那个动念就会很干燥,我们的心就无法很沉着,容易不管是开口动舌、待人处事,很粗鲁的形象就表达出来了。有的时候,说:『这个东西放在这里,放好喔!』开头还记得轻声柔语,东西放好。放不好,『就叫你要放好,你这样。』若回答:『我等一下再来。』就说:『现在就要放好!』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心若没有好好控制住,日常的生活中就会有起心动念。

  这就是没有听法、没有听话。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么平常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永永远远都是无法很快就能够成就。这就是我们人的习气。习气若不改,要如何『微渧先堕』呢?我们的法若没有入心,平时做事情的方法如何能上轨道呢?

  所以说,『微渧先堕,以淹欲尘』。我们在生活中要很细心,顾好这一念心,法要用在无形中。我们要时时内心有法,行动中自然就有法,所以我们要将法放在心里,才有办法将微细的法入心,行在生活中。所以,生活的规律与佛法,绝对没有违背。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