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心灵道场
微妙的心灵道场
心,每天都对大家开头一句,就是[心]。心灵意识就是我们的道场,我们的道场是不是有每天好好清扫清净,去除污染否?请大家将自己的内心道场,时时要庄严。
前面我们说,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心清净,而且去掉种种的烦恼,断除种种的苦难。六道轮回,人间一切的疾苦,要如何去除?佛陀已经很明确向我们开示,只要你有[四圣谛]入心,这是对声闻所说的法。根机若更高,佛陀就会对机说法,说十二因缘法,那就是要如何让我们更彻底知道生命的来去。
这一生中,带着过去生的业而来,一直到一辈子老死,这当中我们若知道的要赶快去除,这就是在除我们内心道场的脏污。我们要赶快自我庄严,让我们的内心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污
染,没有一点烦恼。这才是佛陀来人间为大众说法的目的,希望人人能够了解,法入心,这样叫做开悟,这叫做悟入。
【无量义经】也是这样说,[次降甚深十二因缘]。又开始,佛陀所说的[十二因缘],就是[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热炽盛,苦聚日光。]
⊙[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热炽盛,苦聚日光。【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让我们了解了[十二因缘]之后,我们就能够将我们的心洗清净了,因为心的污染来自无明。每天都在讲[无明],无明就是烦恼。我们不要带着无明烦恼,直到老病死。因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病,人人都会死,却不是这一世老病死就结束了,我们还有带着那分善恶业缘,又是再造做于来生来世,这种牵引,这种牵绊着,真的是苦不堪!
像这样再带去来世的,[猛热炽盛,苦聚日光],这种的烦恼因缘,结束了这一世,还是同样牵引到来世。即使不必说到来世,就说我们今生此世,烦恼若未除,听到这个法,[十二因缘法]我们了解,我们现在就要赶紧解除,才不会再有这种[猛热炽盛],这些烦恼在我们的心。
佛陀的用心,给我们[四谛法],给我们[十二因缘法],我们能够不下功夫吗?我们能够不殷勤精进,好好清理我们的内心吗?所以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里面同样有这样的出家人,各形各色都有。有一位名称为长老比丘,他一天到晚就是觉得要独住,要独行、独立,常常赞叹独住、赞叹独行。像这样,在人群中都结了很不好的缘,很孤僻。
比丘就来向佛陀说,有这么难相处的一位比丘,而且到处说,修行就要自己独住、独行,造成僧团团体的困扰。佛陀就跟他说:[来,你叫他来。]真的长老比丘来到佛的面前,佛陀就问:[听说你一直都是在赞叹、提倡要独住、独行、独处。是不是这样呢?][是啊!我认为修行就要了脱一切,知道因缘的牵绊,攀缘很辛苦,我为了要解脱,所以我要独住、独行。[佛陀就说:来,我还有一个比你的独住、独行的法更妙。什么叫做独住、独行呢?就是说[欲本干竭,来欲不起,现欲不生,无我我所,断于疑结。]
⊙佛复告言:更有独住,胜汝独住。何等是耶?欲本干竭,来欲不起,现欲不生,是名婆罗门,无我我所,断于疑结。【杂阿含经卷第一】
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本来我们的心就是很清净,[欲本干竭],本来就没有染污,只要你记得过去所修行的,所有的爱欲皆干竭掉了,不再有爱欲的水,我们都已经把爱去除。欲念在我们的面前就是陷阱,我们不会受欲诱引,所以[来欲不起],就是欲念的境界在面前,在我们的心也不会起念,这就是你修行的功夫。
再者,[现欲不生]。来欲不起,现欲也不生。我们的内心,每一个时刻都不会生起非分之念。[无我我所],我们的一切都是在自然中生活,没有我们特别要去追求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我们的道心。在人群中,我们彼此要断掉疑,怀疑。我们要处众入群,不要怀疑。所以要远离这些自己要独处、独行、离开人群的念头不要有,最好要灭除内心的无明。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若要修行就是要这样修。我们懂得选择在人群中,是一个修行的好人群,要互相勉励。处众入群,我们所要远离的是欲念。所有的欲在我们的面前,引诱我们的内心,每一个时刻都欲念丛生,若离开这些欲念的人群,深入清净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的真实道场,所以庄严内心的道场很重要。
在【法华经】里面,接下来的这段(经)文就这么说:[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这就是庄严道场。
日月灯明佛讲经之后,[离言法华],讲完【无量义经】之后,入在定中时,那时候的道场。很庄严,[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陀罗华],就是[适意的花]。
⊙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意指大小适意华。
这个花从天降落,让我们的心很适意,心不起烦恼。这也是一种形容,其实这是在说[法],法很适意。[适意]就是让我们的心很清净、很恰恰好,不冷、不热,让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感觉很欢喜,没有起烦恼,叫做[适意]。
⊙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意指大小柔软华。
[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叫做[柔软花]。不只是让我们的心适意、恰恰好,内心没有烦恼,又再让我们感觉到的是很温暖,而且很欢喜那种柔软的花。这就是大花和小花,[适意]及[柔软]的形容,也是形容这个道场。看到[适意花]与[柔软花]大大小小从空而坠,散在佛上,不只是在佛的范围,还在大众中,这让大家将心、佛、众生已经同一个境界了,容纳在那个境界中,甚至六种震动。
⊙[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法华经序品第一】
[六种震动],也是解释我们的心意。就是我们的心踊动,会摇,让我们的心能够将过去的烦恼整个很抖擞地震掉。[六种震动],以前有解释过了,现在另外用一种比喻,在我们心中的烦恼完全要赶快解除,我们应该闻法要感动、要震撼,这才是我们真正闻法有所得。心要很适意,感觉很柔软,过去有的烦恼要赶快抖擞去除,这才是我们闻法的目标。
⊙[六种震动]为依器世间威仪成就,悉与今日释迦如来说法时同。
[六种震动]就是器世间的威仪成就,悉与今日释迦如来说法时同。其实这[六种],以前已经用很长的时间解释了,现在我们就知道,这个器世间,就是有形有物的东西完全会动。但是,我认为是我们的内心要动起来,不要再沉睡着。若听法还是不觉醒,不觉醒就是还在睡,所以应该要觉悟,要震撼起来。这是内心的世界,不只是器世间的威仪。
器世间的威仪,就是你们在这里坐着,大家很有威仪,我在这里坐着,彼此之间就是说法、听法,这个道场的器世间,这样说者说得很认真,听者听得很入神,这叫做器世间。你看得到、我看得到,你感觉得到、我感觉得到,这种世间一切有形可感觉的,这叫做器世间。这是威仪成就,在这个道场的威仪都很成就,就是佛准备要说法的因缘一直一直成就起来。
[悉与今日释迦如来说法时同]。现在所说的,还是文殊菩萨在形容日月灯明佛的道场,所以日月灯明佛那个道场和现在释迦佛的道场同样,那个次序,六种震动也是六成就的次序,都是同样。
再说,[尔时会中],除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
佛陀对机来人间一大事因缘,无非就是开示众生,期待众生能够悟入。这是一个很殊胜的道场,除了人间四众弟子——出家与在家四众弟子以外,还有在人间虽然还没有皈依,但是也是来随喜听法的众,还有护法,有人间的护法,有天龙八部的护法,诸天护法全部到齐。所以这些大众,[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所有这些,不论是诸天、龙王八部,或者是人间所有的人,大家所得到的欢喜,未曾有。到底在欢喜什么?只是在那个道场中,大家坐整齐,看到人人用功精进,大家共同等待,在这个地方要听佛说法,整个道场的欢喜,大家很虔诚,[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大家的心很和齐,心无杂念,去除了一切的心欲,很自然与人群合一,这就是最微妙的道场,也是最微妙的心灵的道场。
我们要知道心灵的道场,就是[前欲不生,后欲不起],这样内心一片宁静,这比我要隔绝人群更重要。隔绝人群,很孤僻,这也是一种执着。所以我们要去除执着,无我我所,要没有执着,这才是真修行者。请大家内心的道场要好好清理,法不要漏掉,烦恼不要留存。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