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二难[富贵学道]
第二难:富贵学道
佛说人有二十难,富贵学道第二难;
凡夫易被名利牵,贡高只因权势显;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如同九月霜;
谦和好礼心有爱,富贵学道也不难。
学佛路上,最重要的是调适身心,身心调好,世间就没有难以解决的困难。人生最大的烦恼是心中有贪欲,佛陀告诉我们,生命不久长,寿命一期期不断地轮转,我们容易在无常、短暂的生命中起惑造业,因业力、烦恼的牵缠,让人人心行颠倒迷失。
我们知道富贵学道比较困难,因为富贵的人容易迷失道心,生起贡高我慢的性格。世间有多少人,在尚未显达前非常努力,低声下气,认真地付出自己的能力,以争取他人信任。有朝一日,当他财、名、利共聚时,贡高我慢心就随之而生,忘了当初困顿的生活,这是因权势名利牵缠着他的心。
凡夫易被名利牵
佛世时,很多的国王、大臣也皈依三宝,虽然他们处于富贵名利当中,但是经过佛法的洗练后,逐渐了解佛法的真理,进而成为一国仁王。不过,在佛法普遍人心的同时,也有人在其中生起利养心。
譬如提婆达多,他原本是佛陀的弟子,在皈依出家后,看到佛陀受到很多人尊重敬仰,许多国王、大臣、长者都来皈投佛陀座下。佛陀能统理大众,提婆达多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于是就开始生起贡高心。
因为他本身的条件不仅是释迦种族,也是王子之一。他想:既然佛能得到天下人的尊重,难道我就不可以?于是,为了要超越佛陀,他开始追求利养。当时频婆娑罗王的太子阿阇世年轻气盛,也有着贡高我慢的心态,又受提婆达多的影响、唆使,两人意志相投,最后竟衍变成一个篡夺王位、杀父害母;另一个则是出佛身血,屡次想尽办法要伤害佛陀,分散佛陀的僧团。
提婆达多很聪明,就因为太聪明,所以利口辩词,显现神通,唆使阿阇世,使他心态偏差,害父篡位。所以,人生一切都在一念心,这念凡夫心容易被名利牵制,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如果他能认定「人生无常」,淡泊名利,就会不争不取。以提婆达多的资质,如果能清净自我的内心,不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吗?纯真的智慧就是学佛的成就,如果没有运用智慧,只是利用聪明,就容易堕落。提婆达多后来另组僧团,与佛对立,这是很遗憾的事。他认为自己应该与佛陀平等,他的力量并不输给佛陀,所以无法尊师重道,这种贡高的心态,就是由于世间和权势,迷失了他的心志。
荣华总是三更梦
「贡高只因权势显」,当人拥有权势时,就会想要炫耀自己,这是人的毛病;同时也代表着不觉、缺乏智慧,也就是迷。「荣华总是三更梦」,荣华富贵到底是什么?有智慧的人,在短暂的人生里,视荣华富贵如同浮云、梦境,也如草上的露水。而愚痴者则是被权势名利所迷惑。
释迦牟尼佛原是一个国家的太子,他能享尽天下的富贵荣华,但是一个真正的智慧者,所要追求的却是真实的人生,以及内心的觉性;愚痴者则为了短暂的名利、权势,造成惶恐、不安等等的烦恼。而佛陀有一番觉悟,「富贵如同九月霜」——九月是秋天,不应该有霜,就算有霜,也是薄薄的一层。富贵像什么?薄薄的一层霜,太阳一出现就融化了。富贵荣华总是如萝如霜,所以都不是长久的,真正长久的是要求取学道之法。
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天当中,如果我们能听闻真理,今晚就是死了,也会很欢喜。孔子是人人尊重的至圣先师,在他晚年时,还不停地追求真理,他觉得能得到一句真理,就是死也甘愿。可见心与道合真是不简单!往往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容易将道理当作多余,甚至连信仰宗教也很不屑,宗教在他们来说是一种迷信。
有些人虽然相信佛法,但却有所偏差,只想藉此求名利、富贵,这都是不正确的信仰,也不是真正的道理。做人不是有权有势,别人就会尊重我们;也不是享有荣华富贵,别人就会敬爱我们。从前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人」,可见富与贵并不是永恒的。
我们曾经看过从大陆贵州带回来的录像带或相片,从当地的建设看来,可以想象在几百年前,一些建筑物应该都是达官贵人们居住过的,虽然历经风霜岁月,房子都破坏了,不过,看到房子内的摆饰,追溯在几十年前,肯定曾有富贵人家居住过。而这个年代,也只不过经历了三代或五代,却已败坏不堪。
五家共有何足贪
看看现代的社会也是如此,富有人家不仅有许多的烦恼,进出也十分不便。人云:富有是「五家共有」。什么叫做「五家」?第一是天灾。譬如地震的发生——现在大家都很担心地壳的变动,因为地震带很活跃,四处都可听到地震的消息。
又如水灾——我们常常看到不论在台湾或国外,稍微下个雨就会洪水氾滥。近年来,也时常听到土石流的发生,一次次令人心惊瞻怯。水灾的力量很强——过多的水会造成灾难;但是缺水的地方又会变成干早,以致地上的五谷杂粮无法收成。这种水大不调,让人类依存的粮食发生问题。譬如这几年来,不论在非洲或北朝鲜,还有印尼、柬埔寨等国家,都曾经发生过干旱。
同一个国家,有时一边是干旱,而另一边却是大水灾,之前北朝鲜就是这种情况——干早的地方就完全干旱,而水灾的地方,农作物已完全流失!这种水大不调的灾难,的确很可怕。
再者是火灾。俗话说「水火无情」,有时发生山林大火会不断延伸,烧了一、两个月还无法熄灭,整片山林就此付诸一炬,这就是天灾之火。然而有时火灾的发生,是人为蓄意纵火,这也是很可怕。
此外,还有风灾。我们常常听到超级台风、飓风、龙卷风,它的威力及破坏性,实在是不堪想象。发生了地震、水灾、火灾、风灾这四大天灾,即使财产拥有得再多都保不住,而天灾似仍频传。
除了天灾以外,还有人祸,人祸就是战争。刀兵劫的战争时刻,在过去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我们的年龄,真是不堪回首。战争实在很可怕,所以人祸十分骇人。
第三是贪官污吏。财产愈多,容易树大招风。在政局不稳的国家,贪官污吏愈多,苛征杂税就会愈多,富有的人就愈危险。
第四就是强盗、恶霸。强盗通常针对富有人家下手。所以富有人家对强盗的警惕心很强,他们出门都有保镳护卫在旁,而房子四周则需要铜墙铁壁的防护,这些都是在预防强盗的侵略,但是却防不胜防。
第五,不肖子孙。有的长辈很殷勤,为了拓展财富而拚命置产,但是,一旦有了不肖子孙,财产就难以保全。所以富贵其实很无常,地位愈高、争权夺利的事愈多,所以说权位富贵都很难保。因此我们应该明了「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有如九月霜,风一吹、日一晒,什么都没有了。
真正能够让人尊重的,是当我们处于荣华富贵时,对人仍是谦和好礼,心中要充满爱,若能如此,学道有何困难呢!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企业家投入慈济,他们放下身段,与众人平起平坐,如此谦和好礼,受到很多人的赞叹与敬爱,这才是真正可贵的人生。所以学道并不难,如果我们能受人恭敬尊重,这才是真正富贵人生。
所以学佛,我们更要常常警惕自己——权位只是帮助我们负起承上启下的责任。富,是一种力量,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 上一篇: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三难[弃命必死]
- 下一篇:调伏人生二十难之第一难[贫穷布施]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