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
第一具六缘者
(一法缘。二善知识。三前方便。四办衣。五行法。六供养)
一法缘者。依经有总有别。总法者。如第一卷末。七众通行。七日要心行法。诵三篇咒。经云。尔时上首告恒伽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愿欲闻者。汝当梦中住其人前。当现汝身。是人若见汝身。当教行如是实法。若欲行时。七日长斋。日三时洗浴。着净洁衣。坐佛形像作五色盖。用月八日十五日。行此法时。若众生犯五逆罪。身有白癞。若不除差。无有是处。若菩萨二十四戒。沙弥十戒。式叉摩那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如是诸戒。若犯一一诸戒。当一心忏悔。若不还生。无有是处。除不至心。是名总相法也。言别相法者。如第四卷初。七众行法阶节各别。诵咒亦别。如经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咒。请一比丘为忏悔主。如经诵咒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经八十七日。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若见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灭八重禁罪。请一比丘为忏悔主。修行九十七日。诵咒四十九遍。乃一忏悔。随师修行。是诸恶业若不除灭。无有是处。若有菩萨受八重禁然后毁德者。诵咒六百遍。乃一忏悔。当忏悔时应请一比丘。在前立口自陈罪。经六十七日。于其梦想如上所说。若下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亦请一比丘。诵咒四百遍。乃一忏悔。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已。如上所说。梦中得见二事者。当知是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住清净戒。是名别相行法。问第一卷末。上首七日要心通于七众。十恶五逆并得消除。何故第四卷初。乃各别行法。日有延促。诵咒亦别。答文殊大悲重请世尊。佛去世后。若有比丘犯于四重。比丘尼犯八重乃至菩萨戒。又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犯重禁者。如是等罪当云何灭。佛言。因汝问故我今当说。汝若不问我终不说。今既明忏法各异。日数不同。故知上首七日要心。不可令犯重过者。修行此实法也。何以故。现生所犯业障尤重。若不加其功行。灭罪无由。是以世尊哀愍。文殊致问。浊恶世时救于七众地狱衰恼。故立别相忏悔
八十七日忏悔法者(此法唯大比丘应行)
咒曰
离婆离婆帝 仇呵仇呵帝 陀罗离帝 尼呵罗帝 毗摩离帝 莎诃(忏四重禁诵。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
九十七日忏悔法(此唯大比丘尼应行忏八禁)
咒曰
阿隶离婆其罗帝 罗帝婆摩罗帝 阿摩罗帝 莎诃(如上忏八重禁诵咒四十九遍乃一忏悔)
六十七日忏悔法(此唯受菩萨戒者应修行之)
咒曰
婆罗隶 仇那罗隶 其那罗隶 伽那隶阿隶那隶 阿帝那帝 阿帝那隶 莎诃(忏八重禁诵咒六百遍。已乃一忏悔)
四十七日忏法(此唯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行。式又经虽不说。义亦应行)
咒曰
律伽罗帝 慕伽罗帝 阿帝摩罗帝 郁伽罗帝 婆罗帝婆座罗蝎帝 座罗蝎帝豆罗奢蝎帝 毗奢蝎帝 离婆蝎帝 婆罗隶阿隶 其罗隶阿隶持罗隶阿隶提兰隶阿隶 毗罗阿隶莎诃(如上忏犯重禁诵咒四百遍乃一忏悔)
如上忏悔。并请一比丘解内外律仪者(谓大小乘律。及男女二部为忏悔。主也)应自陈罪。向形像前令彼了闻。所求境界如经文说。道场之法。衣服道具。护净洗浴。一依七日行法不求梦王相。不限人数多少。入道场亦无定曰。力办即作。若有行者。自检经文。此略不载(如上所犯。各别行已。然始得行上首忏)
七日要心上首悔忏法(亦名总相忏法)
咒曰
南无啒啒[口*姪]写 嚏提易勤 那伽栘弥莎诃 哆[口*姪]咃 蒱耆廪婆 郁婆多毗耶 蒱耆廪婆 劣破罗 阿[少/兔]那多[口*姪]咃 复得究追 蒱廪耆婆莎诃
南无摩呵浮陀婢 南无摩呵离波浮陀呵 南无华聚陀罗尼 毗舍阇窒收 郁伽林 袒吒林 穷伽林 怛伽噤 阿隶 那隶那罗隶莎诃(此咒不得用治病患。及为所求)
二者善知识缘。有其三种。一者外护善知识。所谓能荷负众事供给所须。将护行人加以善事。犹如慈母养护婴儿。勿令行人心有所念。二者同行善知识。谓是旧行道人。同行一道。互相劝发离彼我人。若见同行者有情念过生。即应当起悲愍之心如法教导。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亦如自身为毒所害。更无余念。但为利益安乐行人。资长法身策勤修进。善和诤讼如水乳合。如同一船得失共之。行者亦尔。劝发未闻同得甘露。乘方便船至萨婆若海。三教授善知识者。谓行道日久亲行分明。胜人所印。解内外律相。识遮障知通塞。奉请为道场主。迎来送去日三时礼拜。百味饮食而供养之。当于此人如医王想。于自己身作痈疮想。当于此人作天人想。于自己身如三恶道想。当于此人如桥梁想。于自己身如堕溺想。当于此人如正路想。于自己身如迷路想。当于此人生安乐国想。于自己身如牢狱人想。以生重心故。令一切障道罪灭。若无如上之人。但使戒根清净。浮囊所护。虽不能言词辩了广明法相。亦得为次善知识也
三前方便缘者。七日行道。诵咒令利。至诚礼忏。请十二梦王。求乞见其形相。若感一一相者。方可得行如是忏法。经云。
若有男女。于其梦中修通能飞。悬缯幡盖从此人后。如是见者。即名祖茶罗
若有男女于其梦中若见形像舍利塔庙大众僧聚。如是见者。即是筋持罗
若有男女。于其梦中见国王大臣。着净洁衣单乘白马。如是见者。即是茂持罗
若有男女。于其梦中若见乘象渡于大江。如是见者。即是乾基罗
若有男女。于其梦中乘于骼驼上于高山。如是见者。即是多林罗(此上五相。是家人相)
若有比丘。求于此法。于其梦中上于高座转于般若。如是见者。即是波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到一树下。上于戒坛授具足戒。如是见者。即是檀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坐佛形像。请召众僧施设供具。如是见者。即是禅多林罗
若有比丘。于其梦中见有一树华果茂盛。于其树下入禅三昧。如是见者。即是穷伽林罗(此上四相。即是出家比丘相)
若有大王。于其梦中带持刀剑游行四方。见如是者。即是迦林罗(此是国王相)
若有大臣。于其梦中见有诸人。持诸水瓶洗浴其身。坌种种香着净洁衣。见如是者。即是穷伽林罗(此是大臣相)
若有夫人。于其梦中乘于白羊入于深水。于其水中有诸毒蛇。见如是者。即是波林罗(此一国王大臣夫人之相也。问曰。经中但言是夫人相。据何得知是王大臣夫人之相。答曰。上初五相。但言男子女人。即摄一切俗人尽。然经中更别说。国王大臣之相。故知非前男子摄。今经既别言夫人。非前女人所摄理是国王大臣夫人也。又夫既别举妻。亦应尔也。又此祖茶罗等十二梦。即魔王发心。护助受持大方等陀罗尼者。是大菩萨也)
如是见者乃可为说七日行法
四办衣缘者。出家在家皆须具备三种衣服。悉须新净。若无新者。浣故令净。以香汤渡之。亦得以布衣为上服。若三衣不具足者。应请一知法比丘。作舍堕忏悔。如法受持三衣六物。乃至突吉罗罪。皆须发露。则行成就。如上三种净衣。一最上净者。拟入道场中着。一衣次净。拟从浴处趣道场时着。一衣拟常坐起时着。问在家人三衣。为是俗衣。为是出家衣耶。答经云。一是出家衣(但单缝者为异)此衣拟入道场时着。作三世诸佛法式。虽着出家衣服。然不应剃发。亦须具杨枝澡豆水瓶食器坐具。如比丘法。将至道场。余二是俗衣。用同前法。又须办革屣两量软细者。又要须新作大小两厕。与旧令别
五行法缘者。月八日十五日可入道场。行人极多数可至十人已还。不应过数。则违教法。行者若多即须别作道场。应作圆坛。纵广一丈六尺。以香泥涂地。高座置上。请二十四像并座。各高一尺。缯旛二十四口。古镜一面以镇道场。作五色圆盖悬于坛上。行人可作五寸下脚床。面向佛坐。毡褥荐席皆须新净。尽世珍妙严饰道场。烧香散华如法供养。日日扫洒。以种种香熏陆栈沈涂末海渚岸香。及以香汤常置一盆。于其板上洗秽入净。脱故衣及革屣远置于外。必以新净之衣入于内净。无令净触混杂
六供养缘者。随力所办。种种饮食一切器物皆以香汤净之。若如山间不可得处故。须初日一供养。后七日满一供养。解道场日。请众僧不限多少。随力堪能并无妨也。若能广设悲敬二田最为胜益。若有施主每日供养。故须别设随有充供。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